嗨特小说>耽美小说>走地鸡饲养指南【完结】>第51章 元宵

  约莫十天之后,饱满橙黄的大柿子被太阳日日暴晒,变得棕黑干瘪,虽然外表没那么赏心悦目了,味道却是软糯甘甜,比起新鲜柿子别有一番风味。

  肖燃当然没有独享成果,把柿子干取下来分装成四份,分别给和生叔和肖岚慧家送了一份,自己留一份,最后一份留着给张中原。

  吃完柿子,便到了野菊花盛放的季节——它是晒秋必不可少的主角,也是茶杯中必不可少的花草茶之一。

  虽然盛产茶叶,但其实桃树山人更爱喝花草茶,春天有金银花,秋天则有野菊花。它们都是纯野生的花草,不用费心培育,而且还都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因此很受老百姓青睐。

  春天金银花盛开的时候正是茶忙之时,肖燃没空去摘,如今野菊怒放,他绝对不会错过。

  这天坡上没活儿,天气也很好,肖燃吃完午饭睡了一个短短的午觉,然后起床。他去杂物房拿了一个小竹篓系在腰上,又泡了一保温壶的茶水,带上草耙出了门。

  身后响起“吧嗒吧嗒”的声音,肖燃很轻地笑了一声,一扭头便看到生姜仰着头,甩着尾巴,眸光灼灼地看着自己,那模样好像用表情在问:“去玩吗,去哪里玩,我可以去吗?”

  肖燃蹲下来,摸了摸生姜的头,告诉它:“今天我要钻林子爬陡壁,太危险了,你不能去。”

  生姜听懂了,失望地“呜呜”两声,用舌头舔肖燃的手掌,使劲浑身解数讨好他。

  肖燃心软了,但没改变主意,他像哄小孩似的跟生姜说:“乖乖在家等我回来,我给你弄水煮鸭腿吃。”

  一听鸭腿,生姜尾巴摇得好欢快,毛茸茸的尾巴像雨刷器“欻欻”来回摇摆,欢送主人离开。

  秋日的午后,太阳很大,也有点热。

  倒不是肖燃早晨贪睡,耽误到下去才动身去采野菊花,他是故意下午才去的。

  野菊花和其他菊花品种不一样,像白菊、金丝菊、乒乓菊等都是重瓣花朵,花瓣里里外外叠上好几层,而野菊花是单瓣花朵,而且花瓣单薄脆弱,易揉碎,易脱落。

  秋天的早晨露水重,若是早上去采,野菊花沾着露水,花瓣就很容易粘在手上,落入掌心的便只剩一朵花蕊了。因此,肖燃才会特意选择午后再去。

  一路进了山,爬上上坡,肖燃四下张望,寻找着目标。找野菊花也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野菊花喜欢生长在灌木从、溪水湿地旁边或者山壁上,就是不爱长在显眼的地方,而且植株矮小,花朵也不大,直径约莫一公分左右。

  但它也不想野猕猴桃那般难找,因为野菊花簇生,在茎叶顶端呈伞房花序,圆圆看去很大一束,而且颜色又是金灿灿的黄色,所以视觉上很是出挑。再加上太阳一晒,散发出阵阵幽香,就算看不到,也能闻得到。

  到达半山腰,顺着一阵风,一股苦香味扑鼻而来。

  肖燃心道找对地方了,钻进了林子里,果真看到不远处一块石壁上长了一片黄灿灿的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他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不胜收的一幕。

  漂亮归漂亮,花还是要摘的,肖燃手脚并用攀爬上石壁,毫不留情地开始了辣手催化。他瞅准顶端开的最盛的一簇野菊花,用手薅了下来,扔进了腰上的小竹楼里。

  茎叶下方的花朵因为光照不足,还没有完全开放,有的还是花骨朵,他便留着,等雨水一洒,太阳一照,野菊花会第二期花。

  将石壁上的两株花摘完,肖燃又去了别处寻找,这个季节采花蜜的蜜蜂特别多,他一时不察,采花的时候连着一只采蜜的蜜蜂一起攥进了手心,险些被叮咬一口,所幸反应及时,把蜜蜂给放了。

  这片林子里叶菊花特别多,不到两个小时,肖燃就摘了有一小竹篓了。虽然看起来多,但等太阳一晒干,便会缩减到五分之一都不到,经不住喝。

  肖燃喃喃着:“应该再带一个竹篓的。”不过没有竹篓也没事,他直接将野菊花齐根折断,嘟哝了一句,“折回家摘吧。”

  又待了半个小时,手里已经抱不下了,肖燃才扯了一根藤蔓,将野菊花捆好,抱回了家。

  回到家把野菊花摘好,清理好,正值夕阳西坠的光景。

  肖燃把金灿灿的野菊花铺在小竹匾里,放到院墙头上去晒,橙黄的阳光铺洒在花朵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肖燃拿手机,找准角度,近距离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发到了三人群里。

  两秒过后,“叮叮、叮叮”连续响起,肖岚慧和张中原各发了一张野菊花的照片出来。

  张中原:【这么巧,我也去摘了。】

  肖岚慧:【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农民。】

  韶光荏苒,吃完柿子干,品完菊花茶,眨眼便进入了十二月寒冬。

  养鸡场基本上已经建完了,目前在做内部装修,肖燃开始着手采购各种设备,时常就要跑一趟县里、市里,很多东西在市场上都买不到,还得上网采购。

  好在有张中原和肖岚慧给他帮忙、出主意,所以采购设备的事进行得倒也顺利,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所有花销超出了当初的预算,足足超了四万多块钱。

  超预算本也在肖燃的预料之中,所以他预留了一笔五万块钱的备用金,如今这笔钱几乎全掏出来了,仿佛他的一根脊梁骨被掏出来似的,令他非常没有安全感。

  虽然父母不曾给过他什么压力,但是他放下工作在家里养鸡,又花出去父母小半辈子的积蓄,心里时时刻刻都像坠着一个秤砣,提醒着他凡事都得精打细算。因此采购设备的时候,货比三家还不够,他得货比十家才小心翼翼地下订单。当然,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最后省下来两千多块钱。

  十二月月中,采购的保温伞、红外线灯、热风炉、鸡笼等设备陆续到货,能够自己安装的,肖燃就和老爸亲自上阵,实在是因为技术限制无法自己动手,才会找人来帮忙。

  因为养鸡场规模不大,虽然繁琐,但半个月后各种设施基本上已经布设完毕,若是现在把家里的鸡舍全部搬养鸡场去也完全不成问题。

  当然,肖燃没那么猴急,养鸡场没搞什么硬装软装,倒也不用去甲醛,但也得去去潮。而且家里的这几十只鸡要是赶去坡上放养,他还得住在坡上,费心去守着,纯粹是没事找罪受。

  养鸡场建好,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肖燃还有很多琐碎的事要做。在村支书张明成的协助下,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营业执照等证件都办理下来了,他得去订鸡苗,采购应对鸡病的常见药,还得去田间地头割一些牧草,加工成干牧草做成储备粮,总之忙忙碌碌总有做不完的事,虽然累,但也充实。

  就这样,一直忙到一月初肖燃才将准备工作做的七七八八。还有半个月就要除夕了,然而肖燃还是不得闲,因为肖岚慧那里正忙得热火朝天,他得去帮忙。

  在这之前的两三个月,肖燃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养鸡场那边,实在是分身乏术,“种豆南山下”这个账号只能让肖岚慧和张中原打理着。恰好他们当初也商量了一番,决定沉淀一段时间,先系统地学习一下运营自媒体账号充实自己,所以这两个月来的更新不是特别频繁,肖岚慧和张中原两人的压力也不是很大。

  但沉淀和学习为的就是厚积薄发,而现在,薄发的时间到了。

  肖岚慧计划过完年就开始做一些日常直播进行铺垫,开了春春笋和春茶上市,便尝试着带货。有关证件已经申办下来了,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便要密集地更新作品,增加粉丝黏性,维持账号流量与热度。

  恰逢新年时节,可以拍摄的内容堪称琳琅满目,因此他们比之前可是要忙太多了。

  A省南部地处山区,以前道路不通,信息闭塞,很难接受到新鲜事物,因此农村过年都遵循旧例,大多数传统年俗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例如做米粿、毛豆腐、煎菜等吃食,还有叠罗汉、舞鱼灯等习俗,各村有各村的特色年俗,丰富多彩。

  过年前的半个月,他们三人用小三轮载着设备穿梭于各条乡道,来往于周遭二十几个村落,进行采风、拍摄,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九这天才告一段落。

  自腊八节之后,就不断有在外打工或者在外定居的人回到老家过年,桃树山村人口骤增,比之前可是热闹了不少。以往晚上八点后,村里基本上就陷入一片幽暗和静谧之中,现在处处灯火通明,偶尔到了凌晨还能听到脚步声和闲聊声——那是打牌的人踏着霜冷回家。

  肖燃开养鸡场的事又在刚回老家的这群邻里中传开,这几天他家的院门无数次被推开,都是来打听这件事的。养鸡场都建好了,也没什么可藏着掖着了,肖燃落落大方的久违的邻里打趣:“以后来我这买鸡蛋。”

  除了邻里,对此事最关心的就是和肖燃一起长大的几个发小。因为年纪相仿,他们都在大城市里打拼,有的已经结了婚买了房稳定下来,所以很难理解肖燃回到乡下养鸡的决定。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暗戳戳的攀比。

  从下定决心开养鸡场的那一刻,肖燃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质疑和奚落,而且一路走来已经遭遇了不少,内心早已平静如井水。在他看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职业无贵贱,劳动无等级,只要能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就行。况且,他非常看好养鸡场的前景。

  因此,面对质疑,他只是淡淡一笑,说的再多,也不如做出点实绩。

  这个新年肖燃过得很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好几年没过过这么轻松悠然的新年长假,心里开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完年养鸡场就要正式开业了,心里难免感到些许负担。幸好有肖岚慧和张中原两个朋友在,他们知道他心理压力大,时不时地给予支持与宽慰。

  热热闹闹的除夕如期而至,肖燃提前两天去把外婆接到家里,一家人过了一个温馨的新年。

  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肖燃早早就起来,因为今天他要和肖岚慧还有张中原前往五公里之外的关山村,参加该村的元宵嬉鱼灯活动。

  过年前他们去关山村采风拍摄,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村长得知他们拍视频的意图后,热情地邀请他们过完年去参加村里的元宵嬉鱼灯活动,说是非常热闹有趣。这么好的选题当然是不能错过的,他们忙不迭应下,就等着这一天呢。

  三人照常在肖燃家汇合,整理好设备,背上背包,爬上了小三轮。

  今天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可仍处在冬末时节,温度不是很高,坐在敞篷三轮里,寒风呼呼地往脸上刮。

  肖燃负责开车,他掌握着方向盘注视着前方路况,身体稍稍往后靠扯着嗓子喊:“等赚了钱一定要先买一辆代步车!”

  张中原在后面喊道:“我们的目标是五菱荣光小卡!”

  于是,买车的小目标就这样轻率地定下了。

  幸好关山村不算远,二十分钟后便到了。村长早早就在村口等着,一见肖燃三人立刻迎了上来,要带着他们去祠堂观看制作花灯的过程。

  路上,村长笑呵呵地说:“本来花灯都是提前制作好的,为了让你们把制作花灯的过程也拍上,我们特意留了两只最漂亮的鲤鱼花灯没做,就等着你们呢。不是我吹牛,我们村的鱼灯绝对是全球乃至全世界最好看、最有特色的,好几年前中央电视台都来咱们这里拍摄过呢。”

  肖燃从村长的脸上看到的满满的自豪,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他竖起大拇指,真诚夸赞道:“太厉害了。”

  村长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又落寞起来,叹了口气道:“可惜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恐怕就要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大城市闯荡了,在大城市买车买房定居,连老家都不回了,更不用说学做花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了。”

  肖岚慧宽慰他:“不会失传的,咱们三不就留在乡下了么。”

  “是的,”张中原晃了晃手里的相机,“我们把这项绝活拍成短片,让它传承下去。”

  “哎好好好,”村长欣慰地拍了拍张中原的肩膀,“就仰仗你们年轻人了。”

  “仰仗你们年轻人了”,这是肖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了,第一次是在他们村支书张明成那里,从这句话里,他听出了两位长辈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念,也感受到了他们寄予的厚望。

  祠堂坐落在关山村中央,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是先人们眼中的风水宝地。

  如今保存这么完好的祠堂已经不多见了,上次来采风的时候肖岚慧就想进祠堂拍几张照片,可惜的是那时候祠堂恰好在修缮,她没能进入,这次还在门口,她就举着相机一通拍摄。

  四人进入祠堂,便看到天井围了不少做鱼灯的村民,地上、桌上摆满了材料。时间已不充裕,三人赶紧架上设备开始拍摄。

  镜头里,布满老茧的一双手用棉绳、细铁丝将毛竹青片一一固定,先制作出一副鱼骨架,然后把糨糊刷在强韧的绵纸上面,再把绵纸一层层粘在鱼骨架上。

  把鱼骨架糊满,一只鱼的雏形便出来了。而后用毛笔沾上颜料,在干了的白色绵纸上画上漂亮整齐的鱼鳞,随后装上鱼须、鱼鳍和鱼尾,一个鱼灯便做完了。

  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鱼灯足有七米长,两米高,因此耗费了不少功夫,直到傍晚才将两只鱼灯做完。

  村长在一旁跟肖岚慧解释道:“原本里边放几十只蜡烛才是原汁原汁的鱼灯,但每年总要烧坏那么一两只灯,咱们这周遭都是山,太危险了,现在改成放灯泡了。”

  肖岚慧笑着点点头:“与时俱进。”

  晚饭过后,夜幕降临,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嬉鱼灯”活动便开始了。

  十人一个小队,扛起七米长的雄伟鲤鱼灯打头阵。

  一个老农夫,左右手个拿着一片大铜镲跟在后面,走一步撞击一下,发出清脆明亮的“擦擦”声,他口中用方言唱着一只歌。

  【元宵闹热,闹热元宵,

  鱼灯明亮,明亮鱼灯,

  穿花袄,闹元宵,

  好日子就在明朝。】

  农夫后边跟着各色各式五彩缤纷的小鱼灯,跟随着镲的撞击声和鲤鱼灯,穿小巷走大街,整个关山村都沉浸在元宵的喜悦之中。

  肖燃和张中原分配到了一只小型儿童鱼灯,他跟在几个稚童后边,举着鱼灯跟视频通话那头的父母扬声喊道:“爸,妈,看我们的鱼灯!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