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走地鸡饲养指南【完结】>第50章 晒秋

  过完国庆节,今年的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也过完了,这意味着今年开始缓步走向年尾。

  十月金秋,一天比一天凉快,养鸡场的修建一帆风顺,鸡舍、饲料间、蛋库、等都陆续建好,还剩下仓库、办公室尚未修建,看情况,时间绰绰有余,在过年之前一定可以完工。

  肖燃又是连轴转了半个来月,这天早上他被闹钟吵醒,发现外面在下雨,便又懒洋洋地躺了回去,打算再睡五分钟,结果这一睡就彻底把时间抛却在三界之外,再次睁眼已经十点了。他赶紧洗漱下楼,从厨房的锅里拿了两个肉包就走。

  刚走到门口,就被一声“燃燃”叫住,肖燃扭头,这才看到老妈正在修剪院里那颗枇杷树,他道:“妈,怎么了?”

  李春莲放下手中的粗枝剪,问道:“你去哪儿呢?”

  肖燃抓抓头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睡过头了,正要去坡上帮忙呢,还剩一截路没挖好。”这半个月来他都在坡上挖路,挖好之后得趁着天气好赶紧浇水泥。

  李春莲走到肖燃面前,心疼地压了压他头顶睡得翘起的一缕头发,说:“你爸已经去了,今天在家休息一天吧。”

  肖燃点点头,又想起:“爸不是说今天要去县里一趟吗?”

  李春莲笑笑:“哪天去都行,不急这一天。”顿了顿又说,“早上他本来都已经换好鞋准备出门了,见你还没起床就上楼去喊你,结果下来以后就说今天不去了,去坡上把路挖了。你爸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疼你,见不得你这么累。”

  肖燃愣了愣,被这么委婉的父爱弄的有些难为情,又有些鼻酸,他吸了吸鼻子咬了一口肉包,半晌才道:“妈,等鸡场弄起来了,我雇两个人,咱们就都不用这么累了。”

  李春莲顺着坡上的方向望去,笑着道:“嗯,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吃完包子,又喝了一碗白粥,肖燃把碗给洗了又往院外走,他问道:“妈,和生叔今天在家不。”

  李春莲回答:“早上看到他去河里搓衣服,应该在家里,你找他有事呢?”

  肖燃点点头:“对,牧草的事。”

  李春莲想起来了:“对对对,那你赶紧去吧,这事得在年前就打好招呼。”

  “行。”

  今天阴天,早上又下了场雨,所以有点凉,肖燃拉起卫衣拉链,走到了和生叔家门口。

  门敞开着,但屋里没人,他张嘴喊了一声:“和生叔,在家吗?”

  过了片刻,脚步声响起,和生叔从楼梯口走出来,乐呵呵道:“是肖燃啊,我还当是又耳背呢。”

  肖燃走进屋:“我找您有事呢。”

  和生叔可能在忙什么,腰上系着围裙,他扯起围裙擦擦手,把椅子拉到肖燃面前,说:“什么事呀,坐下说。”

  肖燃拉着他一起坐下,说:“和生叔,你明年给我种牧草怎么样啊?”

  和生叔表情错愕,一时没反应过来。

  肖燃继续道:“我那养鸡场快弄好了,明年开春约莫要养上两百多只鸡,光喂粮食也不行,成本太高了,但是坡上就那么点大,牧草也不够两百只鸡吃的,所以我想,你把地腾出来帮我种牧草怎么样?我会付给你土地的租金,还是种牧草的工资,肯定比你现在种地要赚得多。”

  和生叔那因为衰老而耷拉下来的眼皮缓缓睁开,浑浊的眼珠子也泛起光亮,他难以置信道:“牧草好种呀,连农药都不用打,真的要我种?”

  肖燃笑笑:“真的,至少得种三亩地呢,你要是吃不消,就只给我种一亩地,剩下的我找别人。”

  “别呀,”和生叔还以为肖燃立刻就要去找别人,赶忙抓住了他的手,“种得了种得了,我家前园那块玉米地知道不,那块地离家近又平坦,还大,足有一亩半呢,拿来种牧草刚刚好。”

  肖燃嘿嘿一笑:“我就是看中您那块地了。”

  和生叔笑得合不拢嘴:“那地啊太大了,荒掉可惜了,想种点什么吧我这身体又不太行,只能种一点好打理的玉米。可等到收成的时候又犯了难,一亩半地的玉米想弄回家都不容易,种那么多自己又不吃多少,说起来还多亏你爸妈从去年从我这买了两大袋玉米去喂鸡,这可帮了我大忙了。”

  肖燃点点头,他就是在家里说起想弄两块地种牧草,老爸老妈说了和生叔这块地的事,才想到不如让租下和生叔的地,让和生叔给自己种牧草。这样的话自己省事不少,而和生叔既不用那么累,也有钱可以赚。

  和生叔怎么想怎么满意,笑眯眯地拉着肖燃絮叨:“我一定给你好好种牧草,让你那鸡不愁吃。”

  “那可就全仰仗你了,”肖燃突然想起件事,又说,“你只管种就行,割牧草的事你别操心,到时我会买一台割草机,我跟我爸背着机器去割,又快又方便。”

  和生叔一听割牧草都不用自己了,更是心花怒放,不住地夸赞肖燃:“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有志气又肯吃苦,以后一定能出人头地。”

  肖燃被夸得十分不好意思,和和生叔谈妥之后,顶着臊红的一张脸跑了。回去的路上,他回想起和生叔堆满褶子诚心实意的笑脸,自己也不禁“嗤嗤”笑出声来。

  最初产生开养鸡场的念头是想自己致富,后来真的下决定的时候,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自己致富,他更希望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带动家里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虽然远远没有走到那一步,但目前也算是踏出了第一步——给身体有残疾又年迈的和生叔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

  日后,等养鸡场壮大了,线上的销路也走通了,那就需要打包工、清洁工、运输员等等岗位,可以为和生叔这样年纪太大已经没有多余力气去种地的乡亲提供工作岗位,这样比种地轻松得多,赚的肯定比种地要多。

  一想起养春蚕那时老妈老爸忙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结果卖茧子的钱还不到两千块钱,他内心就愈发地充满斗志。

  几天后,坡上的路挖好了,也浇上了水泥。因为要等水泥干了才能砌栏杆,所以肖燃得了两天休息的时间。这天他睡到中午才起床,吃完午饭便看到老妈把一篮子玉米棒倒在了院中。

  “妈,这是要干嘛?”肖燃问,“不是已经晒干了么?”

  李春莲拿了一个竹匾放地上,回答道:“太占地方了,趁着晒秋脱粒再晒几天,然后存杂粮缸里。”

  提到晒秋,肖燃来了兴致:“妈,那是不是要晒点萝卜干啊?”

  所谓晒秋,是中国广袤大地上许多农村一种不约而同的农俗现象。大多数作物都在夏秋两季收获,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很难在短时间就吃完,又不易于保存,而且也要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存一些食物,于是农村人就把一些瓜果蔬菜收拾干净切成片,而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成干,作为冬日的储备食物,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传统。

  其实晒秋不一定就只在秋天晒,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有东西可晒,春天晒笋,夏天晒豆角,秋天可以晒的可就多了,有辣椒、玉米、萝卜还有黄澄澄的柿子。

  李春莲盘腿坐在了竹匾里,回答道:“晒,明天我就去挖来晒,晒完以后腌两缸萝卜干,你不是最喜欢萝卜干配粥嘛。”

  肖燃嘿嘿傻乐:“那明天我去挖。”

  母子两人盘腿坐在竹匾里,正给玉米脱粒,懒洋洋趴在一边的生姜突然站起来,警觉地朝着院门叫了两声。

  两秒之后,虚掩地院门被推开,和生叔弓着腰站在院门口:“在家剥玉米呢?”

  李春莲赶紧拍拍身上的玉米粒子站起来:“叔,有事不?”

  “没事,”和生叔搓着手,憨厚地笑着,“就是来跟你说,我家后山头那棵柿子树黄澄澄的挂了一树,你让新华和肖燃有空的话就去摘回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尝个鲜也挺好的……”

  肖燃在院里听到了,摇摇头无奈一笑,和生叔的个性反应了大多农村人的性格,说得好听点是谦逊,说的不好听一点是自卑,明明是好心好意要送点东西,却总要补一句“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不要嫌弃”。

  “和生叔!”肖燃歪着身子朝院门口张望,替老妈回答,“明天我就去摘,刚才我还跟我妈说晒秋怎么能少了柿子干。”

  “好嘞好嘞,”和生叔乐乐呵呵地点头,“统统都摘来。”

  肖燃也不是为了让老人家开心随口敷衍,是真的馋柿子了,他看了眼天气预报,接下来的一周都是晴好天气,刚好可以晒柿子干,于是第二天他就约上张中原一起摘柿子。

  三人行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这种有趣的事一定是少不了张中原和肖岚慧的。

  原本约的是下午再去,张中原昨天在三人群里听肖燃说在剥玉米,于是大一早就赶来了。肖燃起床下楼,就看到院里铺了一大块塑料布,张中原和他老妈正盘腿坐在塑料布上剥玉米呢,生姜已经深谙谄媚技能,绕着张中原跳来跳去。

  肖燃从厨房拿了俩葱油饼和俩包子,分了张中原一份,也加入了剥玉米的行列。

  剥完玉米又吃了午饭,肖岚慧前来汇合,三人带着工具去了后山头。路不远,走几分钟就到了。

  和生叔家的这颗柿子树已经有好些年头了,粗壮高大,估摸着有十多米高。这么高的树,镰刀勾和竹叉子都失去了作用,肖燃撸起袖子就要往上爬:“中原你在下面接应着,我直接爬上去摘。”

  张中原立刻拦着他:“还是我上去吧?”

  肖岚慧也表示担忧:“肖燃,这树可不矮,你的体力扛的住不?”

  肖燃本来内心还有点犹疑,听肖岚慧这么说,顿时斗志昂扬。开玩笑,怎么能在女性面前说自己不行呢,那多丢面子。

  他把鞋带解开重新绑紧,得意洋洋道:“看我表演。”

  事实证明,虽然这段时间为了养鸡场他劳心费力瘦了很多,但是体格强壮了不少,体力也锻炼了出来,因此上树很轻松。

  但体力总有耗尽的时候,爬到树上“表演”了一会儿,将近在眼前的那些柿子还摘完,他便有些支撑不住了。

  张中原仰头盯着肖燃,适时道:“你下来歇会,换我上去摘吧。”

  肖燃也不逞强,抱着树干慢慢滑了下来。

  张中原的体力远比肖燃要好,灵活地爬上树,踩在树干上,把肖燃没摘到的柿子利落地摘了个一干二净。不过树顶的枝条太细,实在是太危险了,没法摘,便留在树上喂鸟了。

  忙活两个小时,总共摘了两大袋柿子。和生叔家的这棵树品种好,柿子各个饱满鲜艳秀色可餐,让人忍不住想抱起一个啃一口,但目前还不能进嘴,因为这些柿子都还很硬,非常涩口,得放几天等软了才能吃。

  不过现在这个硬度拿来晒柿子干或者做成柿饼是绝好的。

  回到家时间还早,肖燃和张中原合力把柿子分成了两份,已经开始软了的便拿来放着,等软了吃,剩下的就拿去晒。

  当然,并不是直接就拿去晒,得先处理一下,不过工序异常简单——只需刮掉皮然后用绳子串起来,再挂到日头底下晾晒就行。

  肖燃拿来了刮皮刀和细麻绳,他和张中原将柿子刮干净皮,只留着柿子梗,然后肖岚慧用细麻绳缠在柿子梗上,再打个死结,像串珠帘似的一颗颗缠了去。忙活一通,终于把所有柿子都给收拾干净了。

  肖岚慧心细如发,连每颗柿子间隔的距离都一模一样,十几串柿子往廊下的晾衣杆上一挂,果真就像一串串珠帘似的。橙黄的果子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颜色饱和度更高,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

  肖燃不禁想起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的一篇儿歌,名字叫《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

  他之所以对这篇课文印象深刻,并不是感触有多深,而是因为插图很漂亮,上课开小差总临摹那几幅插图。

  如今再想起来,却感触颇多,实打实地体味到了何谓“丰收的喜悦”。

  --------------------

  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每年重阳会举办晒秋文化节,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