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走地鸡饲养指南【完结】>第52章 伊始

  从初五开始,回乡过年的人陆续离乡,前往各个城市,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元宵一过,随着最后一批人也背上行囊离开,新年氛围彻底散去,热闹一时的桃树山村,又恢复了宁静。

  此时春忙还未正式来到,养鸡场还没正式运营,肖燃还能懒洋洋地过几天舒坦日子。早上他早就醒了,赖在暖和的被窝里不肯起床,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玩。

  偶然间刷到了一条本地旅行推荐视频,视频拍摄了元宵节那天市里最繁华的小吃街,滋啦滋啦的油爆声在耳畔响起,镜头推近,对准了一个煎毛豆腐的小摊,再拉近,给了香脆金黄裹满酱汁、撒了绿葱的毛豆腐一个特写。

  肖燃不禁咽了咽口水,肚子也配合得“咕噜咕噜”叫了两下,原本打算省掉午饭,等到中午再起床,此时再也躺不下去了,利索地穿好衣服起了床。

  肖燃下了楼钻进厨房,看到李春莲说的第一句就是:“妈,咱们做毛豆腐吧。”

  李春莲愣了一下:“你想吃毛豆腐啦?”

  “嘿嘿,”肖燃诚实地点头,“嘴馋了,要是没空就不做了。”

  李春莲在围裙上擦擦手:“有空有空,平时倒是真没空也想不起来去弄。”

  做毛豆腐的和做腐乳一样,都得发酵,前前后后至少得四五天的时间,就算是农闲的时候,一般家庭也懒得去折腾。

  母子两人说干就干,肖燃立刻去杂物房找自家种的黄豆给泡上,先把豆腐做好。正值冬未散春未到的时候,气温低,黄豆得泡一天的时间。到了晚上,黄豆泡好了,一家三口早早地吃完晚饭,在院子里连夜做豆腐。

  因为只做小小一板,所以没花多少时间。晚上九点,李春莲把煮制过的豆腐脑舀进纱布中,和肖新华两人合力挤出纱布中的水分,连带着纱布放进提早准备好的正方形扁平豆腐箱里。

  李春莲把纱布对折,盖着豆腐脑,然后把豆腐箱的盖子严丝合缝的盖上去。肖新华搬来提前准备好的沉重磨刀石,将它压在豆腐箱子上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挤出豆腐中剩余的水分。这样静置一个晚上,明早便能收获白嫩嫩的豆腐了。

  李春莲拿了一个木盆放在豆腐箱下面接着,豆腐水顺着箱子滴在木盆中,发出“滴答、滴答”有节奏的声响。

  晚上睡觉,肖燃躺在床上,楼下的“滴答”声伴着他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他早早起床,李春莲早已把豆腐切好,铺在箅子上,盖上纱布拿到阁楼上发酵去了。肖燃上楼瞧了一眼,搓着手期待着成品。

  四天后,豆腐块长满了一寸长的白色绒毛,肖燃兴冲冲地抱着箅子下楼:“妈!毛豆腐熟了!”

  李春莲正起锅烧油准备炒菜呢,哈哈笑道:“看你馋的,那就先给你弄盘毛豆腐吧。”她在锅里倒入一大碗菜籽油,等油热的功夫,拿专门剪骨头的剪刀把豆腐上的长绒毛给剪掉。

  待油热,李春莲用筷子夹起豆腐,一块块放进油锅中去炸。滋滋啦啦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美食躁动的声音。

  炸一遍后,李春莲把油舀出,锅底还剩一勺热油,她把切好的蒜末倒进去炒香,紧接着放一大勺豆瓣酱,再倒入一点淀粉水搅拌均匀。酱汁调好,她把油炸过的毛豆腐倒入锅中翻炒,让它们都裹上酱汁,随即盛入盘中。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末,一盘酱汁毛豆腐就完成了。

  肖燃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进嘴,裹满黄豆酱的豆腐咸香入味,表皮酥脆,内里软糯,是记忆中的乡土美味。

  吃完毛豆腐,解了馋。院墙角落一株迎春花悄悄冒了芽,新的一年彻底拉开了帷幕。

  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以肖岚慧为首的肖燃、张中原三人静悄悄地开通了直播。三人挤在镜头前,紧张地等待着进入直播间的观众,这次他们不为带货,纯粹和粉丝闲聊。

  在以往的视频当中,肖岚慧偶尔会出现在镜头之中,但从未正式露过面,这次直播才算是正式出镜。

  她不是外向的性格,更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对于她来说直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在早在两个月之前她就开始在私下里对着手机进行练习,练习对着黑洞洞的摄像头说话,练习和手机信号那一端的观众说话。

  可即便是铺垫了两个月之久,真正直面屏幕中的自己以及一条条不断刷新的留言时,肖岚慧还是不由得紧张到发抖。幸好有肖燃和张中原在她身后坐着,给予她鼓励和帮助,加上这是第一次直播,进入直播间的人数也不多,所以在一段时间以后,她就渐入佳境了。

  现在“种豆南山下”的账号已经有五十万粉丝了,比上远远不足,比下则绰绰有余。这次直播并没有提前告知,而且是在工作日的上午开的直播,因此观看的人并不多,只有三四百人。

  直播场地设在肖岚慧家的小院里,她家院里种了一株爬墙月季,爬了半面墙,虽然这个时节没有开花,但月季是半常绿植物,叶子仍旧绿油油的,富有生机。

  肖岚慧腼腆地问答观众发来的实时留言:“对,在我家门口呢,我们三个是朋友。”她看向张中原,“叫他小张就行,”有看向肖燃,“我是肖大,他是肖二,我们不是姐弟是同乡。”

  张中原和肖燃像两大护法一样一左一右坐着,适时地挥手打了声招呼,事实上直播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视频里露过不少次面,所以比肖岚慧要好很多。

  肖岚慧没有过多的透露三人的私人信息,柔声细语地跟实时留言互动,介绍老家的风土人情。她给他们三人组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南山三友”。这是在立人设,为的就是在观众脑子里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象,日后偶然直播时,用户偶然间刷到,可能就会因为那一点印象而选择驻足。

  肖岚慧注意着实时留言,回答道:“我们就是三个普通年轻人,想为家乡做点贡献。”

  “我们老家有很多好吃的,开春就有春笋、香椿芽,还有春茶。”

  “春笋?当然好吃,又脆又甜,我们这的家常做法就是炒腊肉或者炒腌过的雪里蕻,炖汤也可以的。”

  “什么时候有?三月份就破土了。”

  “带货吗?我们本来就是想给家里的父老乡亲带货,把老家的好东西都卖出去。”

  “不不不,我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无私,就是出生于乡下,想为家乡出一份力的普通年轻人。”

  “……”

  这场纯聊天的直播持续了一个小时,大多数时候都是肖岚慧在说,因为她会是以后的直播主力,要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张中原和肖燃像吉祥物一样坐在一旁,偶尔才插一句。

  除了刚开始有点磕绊,这次直播相当顺利,总共有一千多人进入了直播间。

  肖岚慧持续不断地说了一个小时,嗓子已经哑了,她接过肖燃递过来的水杯抿了一口水,突然惊喜道:“我们竟然还收到了打赏。”

  肖燃笑了笑,真诚地评价:“你的声音和聊天方式很有感染力,刚才实时留言都说在咱们的直播间感受到了和视频内容如出一辙的平静,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以后会经常来。”

  这并非恭维,全都是方才直播中大家的真实评价,张中原也道:“是真的,我干坐了一个小时,但并不觉得无聊,反而想一直这么看你和他们聊下去呢。”

  肖岚慧害羞地捋了捋鬓边的碎发,说道:“这证明我们定的这个直播风格是正确的选择。”

  肖燃和张中原不约而同点头道:“是的。”

  在直播之前他们三人每天都会空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各个直播间蹲着,向众多网红取经。

  一番研究之后,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带货直播间都非常得喧闹。主播们拿着自己的货品,大声叫嚷着:“我告诉你们,我的直播间绝对是全网最低价,错过了这一次你们后悔一年!助理,三分钟之后上架,品牌方只供应一千单吗?不行,去给我谈,我必须让我直播间的家人们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货!”

  这种打了鸡血似的饥饿营销方式,虽然吵得脑瓜子嗡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烘托效果非常好,紧张热烈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身处这样的环境,人会不由自主被影响,生怕错过主播手里的东西,这辈子就再也遇不到了。

  张中原就被影响了,在直播间里脑子一热下了两单,直到第二天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买了并不怎么需要的东西。

  这种直播方式虽然好,但并不是肖岚慧想要的,带货是最终目的,但她更想将土特产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购买的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而且客观条件上也不允许这么操作,因为他们只是一个三人的小团队,既不像大主播那样各个岗位齐全,也没那么专业。

  因而,多番考量之后,他们三人决定先按照自己的方式尝试几次,如果不行再做调整,如今看来,是非常可行的。有一部分网友已经因为喧闹的直播方式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这个安静闲聊的直播间反而受到了青睐。

  直播结束,肖燃和张中原没有马上离开肖岚慧家,他们休息片刻后拿出了笔记本,开起了小会议,对方才的直播进行复盘。

  初次直播的成功大大鼓舞了三人,此后开始了一周两次固定的直播比赛,目的是为了壮大直播间粉丝群,为日后带货做准备。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早在过年前,三人就商议之后决定了首次带货的货品——新鲜春笋和春笋干。

  但这不是他们一敲脑袋说卖就卖的,首先要根据最近的直播效果估算订单量,而后根据订单量准备货物,然后还要去跟快递谈运费、购买包装袋、包装盒等等,总之繁琐的事情非常多。

  三人忙中有序,默契分工,终于搞定了前期工作,接下来便要准备货品了。

  准备鲜笋倒是不难,开春之后春笋便源源不断地破土而出,在村里雇几个有经验的叔叔伯伯,挖一天便能很轻易地挖出上千斤。难就难在笋干的制作,这次是卖货而不是自家吃,因此货品质量尤为重要。

  起初肖燃他们商议后是打算向村民收购的,但这样的话品控就很难把握。虽说煮笋晒笋干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但也确实需要好手艺,否则最后晒出来的笋干不是发霉就是发黑。村里人人会煮笋晒笋干,却非人人都好手艺,若是从村民手里收来的笋干是次品,但他们又没有及时发现而寄出去了,那他们的带货事业便要“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了。之前肖燃从村民手里收购鸡蛋,已经吃过一次亏了。

  最后他们否决了这个想法,决定从村里找两个手艺最好的人专门负责煮笋、晒笋,凑巧的是,肖岚慧的父亲就是制作笋干的高手。

  为了支持女儿的事业,肖成功得知此事后,立刻买砖、找师傅,花两天时间砌了一个红砖房,作为制作笋干的作坊。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春笋破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