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世事心尘>第12章 机缘巧合12-02

#12-02

刘燕儿上了小王涛的摩托车,郭胜利也跨上卢维的车。

“老卢啥时候买的车?”郭胜利问道。

“去年,这都跑了8000公里了。”卢维说。

“上下班能跑这么远。你家好像离的也不太远。”郭胜利问。

“原单位上班,经常要去清徐,夏天了,我就开着摩托车去。”卢维回答。

买摩托是为了揽上维护的业务。可是人走茶凉。离开了陈老师的公司。人家也就并不把卢维当回事。

“燕子啊,你来啦。好久没来叔叔这儿了。”两辆摩托停到了体育场旁边的体育用品店前。

“我回老家看父母去了,段教练。我师娘了,好长时间没看到他了。”

这间铺面不大,只有十几平米。里外两家。墙上有网格状的铁丝网,铁丝网上。用扎带板绑着乒乓球拍。

“呀,燕子回来了。你段叔整天一直叨念你。”从屋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妇女。嗯,个子不高,人有些胖。但比例均匀。

“教练。我给你带来生意了。”刘燕说。

“再给粘上两副拍子吧。”郭胜利凑上来,把自己的拍子给了教练。

“这个拍子海绵太软。换个硬点。能拉弧旋球的胶皮。”

刘艳的教练戴上了眼镜,看了看,从柜子里选出来胶皮和海绵。

“这个就可以,你看行吗?”段教练对郭胜利说。

“是专业的,你给我弄好就行。”段兆亮转身到了里屋。坐在屋里的凳子上开始处理拍子。

卢维店里转了转,柜台后有个相框,相框里有很多人合影。是得奖后的一个合影。只是字有些小,看的不大清楚。前排的c位站着刘燕。

“可以嘛,你得过冠军。”我卢维问刘燕。

“队里面啊,人都得过。看是什么的冠军。我只得过一次国内循环赛。爱打乒乓球的人太多了。”刘燕说。

“国内的比国外的难打。”卢维说。“后来怎么不打了?”

“膝盖受伤了,当了几年陪练,就到了公司里。”刘燕说。

“我看你桌子上放了一本日语书。你在学日语?”卢维问道。

“嗯。没事了,总得学点东西。”刘彦抬眼看了一眼卢维就走到了柜台后,给卢维挑了两套。胶皮和海绵。接过卢维那个刚从超市买的红双喜拍子。撕掉了海绵和胶皮,用砂纸打,打磨了一下板子,涂上了胶,放在柜台上晾了起来。

“燕姐,什么时候也给我粘个拍子。”小王涛也凑了过来,

“等你赢了,我左手三个球。”刘燕说,

“偏心。以后坐我的摩托车要收费了。”小王涛说。

“收你个大头鬼。”刘燕用手指点了一下王涛的头。

“这个拍子好了,”段教练从里屋走了出来。郭胜利的拍子已经整粘好了,胶皮外紧紧贴合的塑料纸。段教练从柜台里取出一条封边条,笔画的长度粘了上去。

刘燕把涂好胶的海绵和板子递给了段教练。他颠了颠了。

“这个板子有点软。贴这么好的胶皮,有点浪费了。”

“我是初学的,等到出了师,再来你这儿选拍子。”卢维说。

“能打败燕子的人,省对也没几个。”段教练说。

“那可不,不看是哪个教练教出来的。”刘燕说。

“嘿嘿。”段教练笑了两声。两副拍子整好了。两个人的胶皮不一样。价钱自然不一样。郭胜利的贵。

“段教练送个乒乓球吧。100多也能买个新牌子了。”

“好。”段教练从旁边的球盒里取出来两个乒乓球。郭正利和卢维一人给了一个。

“今天我请客走下馆子去,教练一起吃吧”卢维说,有点看不起过胜利。太占小便宜了。

“好。”小王涛附和道,

“就去公司旁的三晋饭店吧”

“老卢请客,还是去吃夹肉饼面皮吧,饭店出餐太慢。马上就上班喽。”刘燕说。

刘燕回的时候。坐在卢维的车。手轻轻抚着卢维的双肩膀。卢维把他们放到了大楼前就转身去旁边的面皮店买了四碗面皮,5个夹肉饼。带到了公司。郭胜利多要了一个夹肉饼。

“别每天玩儿了,干活了。”刚吃完夹肉饼。王先武又靠上了。

“领导。明天让老陆和我去吧。”王先武对王涛说。

“人家是公司招来搞软件的。天天和你跑一块儿干啥。”大王涛说。

“这不项目上没人吗,我又催得紧。”王先武说。

卢维喜欢到项目上,做完事儿就可以回家。不用天天打卡。关键在公司每天晚上领导都聚到一起,也不知道商量的什么,很晚才回家。罗伟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毕竟自己是个刚入职的新员工。

“走,咱们去省政府。” 王先武拉着卢维说。

“ 省政府你也能去。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卢维说。

“小case,我常去。”发现我。

“领导,我今天去政府调一下网。那个冯德志有没有联系一下。他上次说不是要做一个软件,监控上网情况。”

“价钱没谈,那个项目已经做完了,尾款还没付。”大王涛说着想了想。

“先让小卢调研一下需求。你们先去,我下午再过去和他们谈。”

到了公司。卢维的摩托车就成了公司的运输工具。经常在的同事们到市里面办事。时间一长。每天油费也花不少。

“小卢,以后你加油,要上点发票。我完了报到项目里。”王先武座的后座说。

“你能报了。”卢维问。

“应该可以吧,我回头和老爷子说一下。”王先武说

“你说的这个老爷子,我怎么就没见过。”卢维问他。

“老爷子在工程部呢。他是工程部的头。是王总的父亲。大王涛也归他管。”王先武说。

“他一般都在工地了。”王先武说。

“工地每天多辛苦。”卢维说。

“王总从小家里贫穷。上了清华,读了书才命改了命运。他父亲妇闲不下来。他就安排到了工程部。他弟弟也在工程部。协助他爸做事。咱们这都是粗活。”王先武说。

“你看到公司那个编钟了吗。玉编钟。”王先武问道

“你是说公司库房里的。”卢维回答道,“见过。”

“下个月清华大学校庆,咱几个老总都是清华毕业的,公司出了一部分钱,他们自己有处理部分钱。买的。”王先武说。

“老板真有钱。”卢维说。

“这都是小case。我听财务的芳芳说,前一阵老板儿子要出国上学,保证金就100万美金。钱是打过去了,但一直没退回来。这两个月公司的资金紧张。所以老板都催的回款。”王先武说。

“每月能发了工资就行了。那老板的事和咱没有关系。”卢维说着。车已经停到了省政府的后院的后门。

“王工来了,”后门的武警但是王先武说。

“冯科长。让过来调试一下网。”王先武说

“先打个电话。”门口的武警说。把电话移到了窗口。王老武拨了号码。简单说了两句不一会儿。冯科长就到了门口。拿了两个工作牌,一人给了一个。

“这位是。”冯科长问道。

“公司软件部的卢维,你不是想要做一个网络监控软件。领导派他过来先了解一下需求。”

“其实也简单,单位新上了一条 isdn,大家共用收发邮件。就想知道是哪些用户发了什么邮件?什么时候?”冯科长说。

“这个不是电信局就能查见吗。”卢维问到。

“设备每天的日志,也能查见,就是每天查询起来很不方便。想把信息提起来,放到数据库了。”冯科长说。

三个人一起已经进了政府大楼。大楼是87年盖。现在也不觉得落后。

“不知道能不能碰见省长。我还没见过那么大的官儿呢。”卢维说。

“这是省委,省长一般在省政府那里。在大牢里碰见可不容易。”冯科长说着就把他们领到了机房。

“卢工,你可以登到这台机子上,看一下日志格式。就是把那有用的信息存到数据库里。日志是循环替换的。只能保留7天。”冯科长说。

“王工,那你就先调设备。我还有事,一会儿过来。”冯科长说完就走了。

“咱们可是来的是政府机房, 这可是都是秘密啊。”卢维看着一排排的服务器上。

“这算啥,机要局的机房我也去过。”王先武说。

“里面啥也没有。就一台386的旧的电脑。”

“不会吧?”卢维问。

“那套机房建设的时候,墙壁都铺的铜网,手机到了里面连信号都没有。”王先武说着,从机柜里拉出显示器和键盘。噼里啪啦的敲了起来。

“王工,你哪哪个学校毕业?”卢维问道。

“高中毕业。”王先武说。

“不会吧?”卢维有些疑惑。

“大学考上了,上了一年就退学了。那是家里真的没钱了。”王先武说。“你别看史总刘总他们都是清华毕业的。动手能力太差。连个系统都不会装。”

“人家是做老总的。这些粗活肯定会干也不会亲自动手。”卢维说。

“听大王涛说你这个月就转正了,”王先武问道。卢维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登到了机器上看到了那个日志。是个文本文件。倒是不复杂。转念一想,既然设备能写成文本文件,应该能直接写数据库,直接写到库里,那就简单,不然还得从文件里读取。卢维记下了设备型号。来的时候忘记带软盘了。不过带了软盘也拷不走。卢维从包里掏出了个笔记本,拿钢笔记了下来。

“走,这里的事情处理完了。”两个人处理完手头的。也没等到冯科长。二人又到了政府后门房,给冯科长打了电话。卢维告诉他基本需求已经了解了,回家设计一下表。到时候再过来。

“回家。”卢维说。

“想啥呢?上班呢,走去医学院,我教你调试设备。那里买了一套正版的windows 2000。”王先武说

“是正版的。能激活。”卢维问道。

“那是,你是不是也想要?”王先武说。

“家里还用的win98。倒是还算稳定。要是正版的,最好能刻录上一份。家里的光驱是只读的。”卢维说。

“机器倒是有。没有空白的盘,有盘了,我也想弄上一套。”王先武说

“我先送你到医学院,然后我跑趟电脑城去买盘。”卢维心中高兴。用了三年的盗版,该换成正版的了。

医学院不光进了一堆硬件。还购买了软件。 视频点播数据库系统。软件都有,卢维在电脑城买了一大盒光盘,有用没用,都通通刻录了一遍。除了那win2000的盘。经常用,其他的就静静的躺在自己的光盘包里。

天冷了,骑摩托就有些不太方便了,风吹的冷。腿还疼。我给出了上下班。办事时也坐公交了。一天卢维站在公交车上。忽然人群骚动。看到车上两个人撕打起来了。

“我是警察,他是小偷。”很快一个人掏出了手铐。把另一个人瘦瘦的人手给铐上了。车上的人腾出这个空间,他们俩站在了当中,

“司机停车,”那个说是自己警察的人,对自己喊了一声。

“你丢东西了吧?”警察问道。

“我。”卢维摸了摸口袋。不知什么时候钱包被人偷了。

“这是你的钱包吧?”警察问到,

“是,”卢维回答的。

“走吧,一起和我去局子里做个笔录。”车已经停到了路边。

“我还急着上班呢。”卢维说。

“做完笔录再去吧。”警察说,挪威无奈的下了车。长这么大,第1次被人偷了东西。下车警察就招手,懒人要出租车。他和小偷坐在了后排,卢维坐到副驾驶位置上。司机还以为卢维也是警察。没敢吭声。车到了公交公司旁的警务处。三人下了车。

警察搜遍了小偷全身衣服,除了卢维的钱包。没有一分钱。

“你的钱呢,”警察问道。

“我刚出来就被你抓了。还没挣到钱。”小偷说。

警察只能掏出了卢维的钱包抽出钱付了车费。

卢维做完了笔录。也如愿拿上了自己的钱包。钱包里只少了车费。

自从卢维爸爸去世以后。吴炜就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大哥也偶尔回家。二哥就基本上不在家了,妈妈给他买了新房,卢维借陈老师的钱在离职前就结清了。是用妈妈的存款结的。所以上班后。大部分的钱都给了妈妈。每个月手头只留个饭钱。在公司有时需要买一些辅料。所以卢维就买了一个钱包。钱包里基本装上五六百块钱。五六百块钱就是他全部的家当。借妈妈的2万块钱。不到一年多也还清。

90年代初经济,一片萧条。国营厂矿,半死不活。卢维大哥卢希也下了岗。卢希考上律师证后。就调到了销售科。跑了一段时间业务。就转到了催款办。四处续催货款。借钱容易还钱难,何况企业都各签各的,欠的都是罗圈债。催款也是有指标的,没有完成指标,月底只能拿个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又少的可怜。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子人。所以卢希有时候就回到了妈妈家。新家买了新家具,妈妈家的旧家具也就没搬,只把那台冰箱搬走了。家里都是随吃随买,用冰箱用处也不大。

“妈,你见我钱包了吗。”卢希,吃完饭下楼等公交车。车来了,一摸口袋。钱包没了。急的一脑门子汗,我想应该忘带了吧。急忙跑回家。卢维的大哥,也上班刚走。他还骑着他的那个轻便摩托车。

“没有啊。怎么钱包丢了,你哥刚才在家了。不会是。”卢维妈妈说。罗威打断了他的话。

“怎么可能呢,妈,借我点钱吧。钱包可能忘哪儿了。”卢维说。

“干什么都丢三落四的,有点稳当劲儿”卢维妈妈转身进了房间,从书桌抽屉里取出来100块钱。

“给点零钱就行,”欧伟妈妈又换了几张零钱。

“你中午还要吃饭了,拿着吧。”卢维接过来,妈妈提的钱走了。

到了公司也找了一遍。也没法像钱包。钱包里面不光有现金,还有身份证,银行卡,公交卡。心里想的,真是个麻烦事儿,还得去办卡。

总是隐隐记得自己每天下了班会把钱包放到桌子上。昨天钱包应该也放下了。回家的时候还仔细找了一遍,没发现。

晚上已到家。妈妈就拿着卢维的钱包。

“你说你钱包掉到桌子底下了,你都没看见。还是你大哥发现给你捡了起来。”卢维妈妈说这把钱包给了卢维。

什么也没有丢。包括那些钱。

多年以后,和大哥提起这钱包的事儿,他还依稀记得。钱包是他拿走了,当时他下了岗,大嫂也下了岗。真赶着龙龙那天要交学费,没有钱,看到卢维的钱包。正好有钱。就挪用了一下。心里很是不安,又和同事借了钱。才把钱包还了回去。

“小卢是不能这么做,你倒是替客户想了,可是咱挣不上钱呀。”卢维回到单位。向大王涛。报工作后。大王涛说

“你设计了一套后台,还教会了他怎么查询,这不人家连前台界面都不做。本来说这还能谈个十几二十万的生意。这可好,一分钱拿没拿到。”

“冯科长不是把尾款都结了。”卢维说。本来重新设计那套表结构。写了几个定时任务。自己也只干了两三天。

“一码归一码。”大王涛说。还想说什么事。被王总叫了出去。

“挨骂了吧,”小王涛凑了过来。

“去。”卢维有些失望。坐到了工位上。公司说的一直成立软件开发部。现在也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没有什么开发任务。每天和在陈老师那里一样。维护的系统。虽然钱挣的也不少。但心里也有动一动的想法。自己已经30多了,总得有个方向。

“老卢,有个私活你接吗?”小王涛凑了上来。轻声说。

“私活什么私活?”卢维问道。

“有家企业要做一个统计软件。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小王涛说。

“公司知道了,接私活。不太好吧。”卢维有些犹豫。

“你别管,你就说干还是不干。你要业余时间做就行了。”小王涛说。

“试试吧。”卢维说,心里想。好长时间没有编过程序了。再不做就忘的差不多了。正好能温习一下。

自从从陈老师公司出来。就开始学编程。 Foxbase Foxpro. c++学的倒不少。正经编写程序,也没编写出什么。本想用delphi练练手,还是Fox pro上手快,利用了两个周末,就把程序写好了,还做了一套安装盘, Fox pro可以反编译,所以也就没加密,只是在程序里隐藏了一段代码,5年后。会提醒客户交费。

小王涛带的卢维,去了那家房地产公司。卢维给他装到了系统上。但小王涛一直也没提多少钱。卢维也没问。数据比程序贵。不怕不怕,他不给钱。

“四儿,告你个好消息。”卢维下班后被他大哥拉到了一边。

“哥给你介绍个对象。他爸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校长。哥给你看了,人长得不错。明天休息,你们俩见个面。”

“算了。”卢维说。

“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该成家立业了。你现在结婚,生个孩子,妈妈还能替你干。再过几年妈妈也干不动了。”卢维妈妈从里屋走了出来说。

“你哥好不容易给你找了个对象,让你见个面。比杀头还难。”

“行,听你的。”卢维说。自己30多了,到底要做什么?心里一点方向也没有。我也心里想着有些茫然。

第二天一早卢维就骑着摩托车带的哥哥。去了广播大学旁边,学校旁边开了一家茶馆,大哥就打电话约他在这里见面。罗伟和他大哥上了二楼,找了一间靠窗的茶桌做了下来,要了一壶龙井。两个人慢慢喝了一会儿。

不一会儿。茶馆服务员拎着一个姑娘走了进来。一个很普通的姑娘,就是放到人群里都找不到的那种。卢维大哥说了几句,就借口有事儿出去了。留下的卢维和这个姑娘。姑娘也是他爸逼着来相亲的。两个人倒有同病相怜的感觉。相互留了电话,并排走出了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