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七十三章 来去自如的三姑 ...

  竺年晚上在炕上翻来覆去,连带着尉迟兰也没睡着,问:“炕太硬了?”

  竺年就说了自己的担心。

  尉迟兰干脆就把他抱到自己身上搂着:“做好我们能做好的。剩下的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来那么多算无遗策?真以为是话本呢?”

  “话是这么说……”竺年还是觉得如今自己的活动空间太大,像是姜卓刻意打开的笼子门,在诱惑他出去被猫咬死。

  他想翻身回去自己躺着,却被尉迟兰扣着腰不放:“哎?我压着你不沉吗?”

  尉迟兰就笑:“我压着你,你出不嫌沉,你偶尔也压一压我啊。”

  竺年把这句话琢磨了一下,眼前一亮:“真哒?”

  难不成,先生是想成为他真正的夫人?!

  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看不到一点光线,只有尉迟兰的声音藏着哄骗的暗哑:“真的。”

  竺年在心里面苍蝇搓手,手已经熟练地打开炕柜的抽屉,摸索了一番才摸黑拿到了作业工具,打开盖子的时候还手滑了一下,干脆把罐子放在一旁,先去扒衣服,一用力就听到料子被撕开的声音:“哎呀!”

  “没事,只是系带。”

  “下次换纽扣。”

  “好,下次给你扯纽扣。”尉迟兰抬手勾着竺年的脖子亲了亲,“糕儿,快点~”

  “嘶——”夫人这么主动,怎么顶得住!

  “咦?等等等等!”

  “等什么?”

  “哥……别!这跟你说的……嗯……不一样。”

  “你压着我,哪里都一样啊。乖,放假了。”

  放假也不用吃这么狠吧!

  两人平时也没那么清心寡欲啊?至于突然一下就暴饮暴食吗?

  竺年很快就没心思想别的,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睡着的,醒过来的时候屋里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看到炕几上摆着的水壶,赶紧倒了先喝了一口,还是温的。

  水还没喝完,尉迟兰就拉开了火炕外面的移门:“醒了?饿不饿?想吃饺子还是面?”

  他说着话,上了炕去柜子里拿衣服给竺年穿上。

  竺年后知后觉自己身上就简单披了一件里衣,带子都没系上,跟没穿差不多,露出来的痕迹根本没眼看。

  他白了一眼尉迟兰,被逮着亲了两口,从身到心都觉得软得没一丝力气,像是一块蒸熟的年糕,恢复不了形状。

  “饺子。另外再来一碗汤,要多一点菜。”

  他在银城圈下的地里,试着搞了一下大棚蔬菜,用了加温和部分的玻璃混合技术。天气还没冷的时候,和银城建造同步种下的耐寒蔬菜收获没有问题,接下来要看新一批的蔬菜能不能顺利生长采收。

  “行。”炕上很暖和,尉迟兰没给他穿多少衣服,看他恢复了一点力气,就让他自己洗漱。

  过了一会儿,尉迟兰又陪着竺年吃了一顿饺子。

  竺年一不留神吃得多了一些,眯着眼睛犯困:“什么时辰了?”

  “未时三刻。”

  “啊?”竺年本以为自己顶多就睡到辰时,没想到连午时都睡过了。要是再睡一会儿,醒来不是直接吃晚饭了嘛。

  他一个坚持早睡早起的好年糕,竟然有一天会起这么晚!

  感觉突然就少了一天。

  尉迟兰看到他瞪得圆圆的眼睛,感觉十分可爱,凑过去把软乎乎的胖狸奴一推。

  两人屋里的这点东西,平时都是自己收拾。

  今天情况特殊,竺年起来之后被子还堆在一旁,被一下推倒在被子上,倒是不痛,就是整个人都有点傻:“干嘛推我?”

  “好玩。”尉迟兰简直恨不得把年糕换着花样再吃上一顿。

  虽然平日里也吃,但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沃州,身边人都少不了,他更多的还是克制。

  哪里像银城这里。

  他们住着一个单独的小院,屋里距离最近的人只有一个长随,还和他们隔着一堵三尺厚的砖墙。

  人们都放假了,没什么工作会来打扰到他们。

  大雪封路,连京城都不会有消息传递过来。

  竺年花了好几天,才体会到了尉迟兰以前的克制,完全是和现在放开了吃对比出来的。

  荒唐了好些日子,竺年才能在上午醒来,中午能去暖棚看看,在银城里遛个弯。

  大概是闲不住,银城里的道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点雪花也没有。

  这里只要出太阳,还是很暖和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待在屋里,聚在外面晒太阳。

  几名妇人在外面架着热水,摆着椅子,手上还拿着小刀。

  竺年刚开始还以为她们在准备杀鸡,走近了才发现她们原来是在给人剪头发修面。

  一个身材高挑长相白净的年轻妇人见他过来,就笑着问道:“小殿下可要整理一下头发?快过年了,打理干净些也清爽。”

  剪发的“野人习惯”,很早就被竺年在工地和军队推广开了。

  现在除了上流社会还是对剪短发保留意见之外,很多人的接受度都很良好。哪怕不是夏天,冬天打理起来也方便。

  毕竟现在大部分人都没有条件经常洗头,真正那种不到耳朵的短发剪的人不多,但是剪到能够保证束发的长度,还是很流行的。

  小孩儿更是头发随便剃。家长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带孩子,不直接剃个秃瓢,随便留一撮头发就算完了。小姑娘不至于秃瓢,却也只是剪到够扎两个小辫的长度。

  而且比起剪头发,修面的男人更多。

  竺年一看,就笑:“那我插队了呀?”

  其他人都纷纷给他让位:“小殿下先请。”

  “三姑,给小殿下剪可得认真些,可剪坏了。”

  被叫做三姑的年轻妇人重新拿了一套簇新的刀剪,让另外一名娇小一些的妇人换了个新盆,重新兑了热水给他先洗头:“小殿下这长相,怎么都剪不坏!”

  不消片刻,竺年就觉得自己的脑袋重新变轻了一点:“我这头发长得太快了。你这手艺不错,打哪儿来的?”

  三姑说道:“就是前面军屯。前几次忙着往这边送米粮,小殿下大概是没注意?”

  一名负责厨房的小吏说道:“他们来过好多次啦,还会带一些针头线脑什么的过来。殿下要是有什么需要的,让他们下次带来,比咱们自己去买要方便。”

  银城这边是真的荒无人烟,也不知道在这里修个码头能有什么用?

  真在这边建一座城?有人来吗?

  竺年就说了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能年前送来最好,没有也没关系。”

  三姑爽利得应下:“小殿下放心,这几天天气不错,不出三天就给您送来。”

  其他人就打趣道:“你们家最近挣了不少钱吧?”

  “嗐!比起往年当然要好不少,可也就是几个辛苦钱。咱们来的时候车还坏了,修车还不知道要费多少钱。”

  竺年对车感兴趣,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车在哪儿呢?我去看看。”

  三姑立刻脸色一变,不敢真让竺年给自家修车,却拗不过,只能带着他们去。

  车是牛车,很简单的平板车。坏掉的零件对满城匠人的银城只是个不足一提的小问题。

  就……反正也是闲着。

  一群没事干的匠人就干脆把车给拆了,零件该换的换,该修的修,没有现成的直接当场做一个新的。

  三姑在边上看得目瞪口呆:“你们这手艺怎的这么好?咱们周围几个屯都没干活这么好的!”

  匠人们被夸得哈哈大笑,热情地邀请他们住下来:“城里有空房,几位大姐这会儿回去也晚了,不如休息一晚。城里还有许多人的头发没剪呢。”

  三姑所在的军屯,说是距离他们这边最近的一个,实际距离也不近。现在外面路上还有积雪,哪怕坐着牛车也得半天。

  三姑到这份上,也就顺势答应下来:“那就打搅了。”又笑道,“也没想到这边能有这许多活。”

  有一些原本比较放不开的官吏,看到竺年都剪了头发,当下也不再扭捏,纷纷上前来排队。

  三姑的手艺最好,一直忙到了天色实在是看不清了才收手。

  晚上吃了一顿饺子,第二天三姑先把尉迟兰的头发也给修了一下。

  这一天三姑他们还是没能走,又留了一晚上,到了早上才驾了牛车回去军屯。

  这天还是有太阳,但是晚上显然天黑得要比前几天更早了一些,天气也更冷了。

  一过正午,除了一些精力旺盛的孩子还在外面瞎跑,就只有几个男人坐在墙根盯着孩子。

  竺年也坐回到火炕上,把新送来的情报递给尉迟兰:“现在连红三都能光明正大来看我了,果然大叔叔是想拿我开刀了。”像今天,原本对他们寸步不离的长随,竟然也把他们丢下,找了票友排戏去了,简直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红三带来的消息和宋卢带来的不太一样,也说了阳州和宿州的栈道修通的事情,但主要是海州码头的建设。

  此外,关于那支酱脱掉了天罗教外衣的部队,他们没有惊动,已经借道阳州去了姜国。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梁州、南泉、阳泗、东萍府、江州、丹州、南丹等地,出现了一些来路很明,但比较奇怪的人,疑似是姜卓的人马。目的还不止是针对水军、水运、船只等相关方面的建设,似乎还对南地的人才选拔体系、各种作物和民生等方面产生了兴趣。

  尉迟兰看过之后,把纸条往煮茶的小火炉里一扔:“你想多了。一般人看不出红三有什么问题。”

  两年时间,红三已经有了一个完全清白的北地身份,应该还不止一个。

  宫里头一般也不会去刻意培养一支银鱼。

  退一步说,就是有一个姜国版的银鱼,姜卓也不会舍得用在竺年身上。

  培养类似银鱼这样的一支特殊的亲兵队伍,所费不菲倒是其次,起码作为皇帝的姜卓肯定是养得起的。

  但银鱼最大的作用是情报搜集,最大的长处是隐蔽性。

  像红三这次传来的只是一张小纸条,内容却涵盖了天南地北。这样的信息覆盖,光靠银鱼本身这么一点人显然是做不到的,其中还涉及了各个环节的沟通交流,远不只是明面上的十几二十个人。

  姜卓要是有这么一支队伍,肯定是用在侦查四方敌军的动向,或者是监控一些过于膨胀的势力。

  反倒是竺年和尉迟兰本人,有那么多御林军和皇庄出身的心腹重重包围,和坐牢也没差多少,压根用不着银鱼这样的人。

  银城这样的地方,按照普通理解,他们就算是想传递消息,能传到哪儿去呢?连京城的新话本都递不进来,他们更是别想把任何一张带字的纸递出去。

  尉迟兰看竺年还是坐卧不定的样子,干脆就说起另外的事情:“正好银城没什么事情,今年能给你好好过个生辰。”想了想又觉得委屈了竺年,“就是这里比沃州还简陋。”

  “你在就好啦。”竺年倒是不在意那些形式主义。

  要说好东西,他上辈子该见识的基本都见识过了。唯有尉迟兰,是他两辈子换不来的。

  尉迟兰本来想说趁着空闲,到附近看看能不能猎到什么。前阵子他打听到附近有个大湖,可以试试凿冰捕鱼,自家胖狸奴应该会很喜欢。

  但是听着他这么简单又真诚的一句话,把他所有的话都堵了回去,只觉得心口胀胀的,有什么东西要满溢出来,又浑身暖融融的。

  “蛮蛮?”竺年看他不说话,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伸手在他眼前挥了挥。

  尉迟兰伸手扣住他的,十指交握之后有点想用力,又立刻松了松:“糕儿,过来让我抱一会儿。”

  “哦。”白天的炕没有烧得很热,外面寒风呼啸,两个人在屋里抱着确实很舒服。

  竺年没想到自己刚应了一声,就被尉迟兰像抱小猫似的直接抱进了怀里,看着他长手一伸,把炕房的移门拉上,才觉得自己好像会错了意。

  是这个抱吗?

  就,天还没黑……

  等到天黑,和票友们排了一天戏的长随才回来,一点都不意外地听到炕房里传来的动静,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去休息了。

  早两年,他还以为这两位是在做戏。

  但谁做戏能做成这样的?压根就是真腻歪。

  要不是两个人都是男的,这会儿孩子都满地爬了。

  陛下倒像是挺乐见的,其中的算计他一个长随也搞不明白。

  他倒是想就这么待在银城,哪怕这里确实没什么乐子,但也不用像在京城那样人多眼杂,成天提心吊胆。

  他还算好,那些被调去伺候皇后娘娘和两位皇子殿下的,还不知道日子过成什么样。那几位可没竺年和尉迟兰那么好说话,规矩也大。

  他也不觉得生活在荒凉寒冷的银城有什么苦。

  大冬天有新鲜蔬菜,顿顿有肉;玩耍有票友,可热闹得很。

  他和这些官吏也好匠人也罢,都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交往随心,比和宫中那些比起来,还省心一些。

  不过银城的日子确实是闲,但架不住人会找乐子。

  附近打猎没什么好打的,唯一能称为猎物的大概只有田鼠和兔子。那是小孩儿和小动物们的课业,大人闲着无聊,还不如做几个纸鸢放放。

  天晴的时候,纸鸢能放老高,管它是不是春天。

  等转天军屯那儿又送了一趟东西来,尉迟兰就叫上军屯的人一起去附近的大湖凿冰捕鱼。

  别看沃水没有结冰,大湖上的冰已经冻得厚厚的了。

  军屯的人有经验,还没到就千叮咛万嘱咐:“别看冰厚,千万不能在冰上走!冰里面有裂,眼睛看不清楚,人掉下去直接就没了,救都救不回来!”

  一般来说,北地这边吃鱼的人比较少,但也只是相对南地来说,并不是说北地人就不吃鱼了。

  一些有自然条件的地方,人们还是吃鱼的,有一部分鱼类还是当地重要的肉食来源。

  军屯以前人们吃不饱饭,冬天就有人来捕鱼。凿开冰就要费尽力气,往往人还容易被鱼“钓”去。

  哪怕他们知道冬天的湖面危险,冰层不牢靠,但是大雪下上几天,根本分不清冰在哪里。

  或者是临近春天,冰层看着很厚实,其实底下已经开始消融。靠近河边的冰层一般会厚一些,但也只是一般情况,谁也不知道脚踩下去哪里会变成一个窟窿。

  饥饿又是格外消磨人对危险的判断力的东西。

  军屯里,几乎每年都会有人被大湖吞噬。

  好在这次尉迟兰带的人除了少数几个匠人之外,都是守卫银城的御林军,令行禁止没有一点问题。

  匠人在湖边架设好一堆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工具后,就坐上几艘特制的船,开始凿冰。

  厚实的冰块被切割成大小相似的巨大方块,马上就被装上牛车拉走。

  这些冰会储存在冰窖中,等到夏天炎热的时候使用。

  冰窖不是简单的地窖,想要把冬季的冰块储存到夏季不化,是很有讲究的。

  军屯的人只能眼热地看着被拉走的一车车冰。只这一些,这一趟来得就不亏。

  冰层破开之后,寒冷会让水面继续快速结冰,这时候要想继续待在水上,就得快速清除这些冰层,不然人就回不来了。

  但是比人更着急清理冰层的,是湖里面的鱼。

  厚实的冰层相当于给湖面加了个盖子。盖子掀开一条缝之后,缺氧的鱼群争先恐后地从冰窟窿里跳出来。几乎不用什么特殊的手段,这些自动冷冻的鱼,就和冰块一样,装了一车又一车。

  原本坐在船上凿冰的人,任务变成了把小鱼扔回去。速度得快,不然很快这些跳上冰面的鱼就会冻死。

  足足忙碌了三天,队伍才鸣金收兵。

  军屯人多,而且没有采冰,尉迟兰做主给他们分配了更多的鱼。

  等回去之后,银城又是一片忙碌。

  所有男女都忙着处理从未见过的巨大的成堆成堆的鱼。

  整个银城,刹那间鱼鳞满天飞。

  大量的鱼被做成各种美食。

  虽然鱼肉没有羊肉这么顶饱,但这年头哪怕是一些条件还不错的官吏,也从未有过能敞开了肚皮吃肉的时候。

  大鱼本身就有许多油脂,熬出来的汤奶白,去腥去掉骨头残渣之后,放什么煮都是绝顶的美味。

  对于大部分不会挑鱼刺的人来说,鱼丸就再好不过。

  浓白的鱼汤煮上面,放入鱼丸或者鱼片,加上一小把新鲜的蔬菜,放上豆腐,再切上几片羊肉,那一蹲下来,眉毛都能飞起。

  等过上一段时间,腌制悬挂起来的鱼肉被寒风吹成自然的暗红色,取下来,大一些的切块,小一些的整条,就直接蒸。很多人能就着一块鱼肉吃上一碗饭。

  银城人少,食物准备充足。

  竺年因为没日没夜的日子错过了凿冰捕鱼,尽量减少和尉迟兰白天单独待在家里的时间,没事就泡在银城的大食堂里,教大厨变着花样做咸鱼。

  今天咸鱼蒸蛋,明天和香肠、腊肉一起蒸煲仔饭,后天又将咸鱼和其它配菜一起又煮又煎。

  这样大鱼大肉一直吃到了过年,大部分成年人都暗搓搓长出了小肚腩,小孩子们的变化非常明显。

  皮肤变得白嫩,脸色变得红润。小姑娘们的头发变得有光泽,不像以前那样枯黄稀疏。

  等尉迟兰把长随赶跑,和竺年单独在小院里过完了生辰后,颇有点不知今夕是何夕的嬉王殿下站在银城的广场前,看着不知疲倦的来回奔跑的小孩儿们,突然觉得:“他们是不是衣服都有些短了?好些个脚脖子都露出来了,不冷吗?”

  在内务上还是稍微分担了一些的尉迟兰拉着他进屋:“孩子们都长高了。库里的料子不多,换走了一些。”

  每家的情况不同。在码头做工的人,无论官吏还是匠人,相比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日子都是过得相对宽裕的。但哪怕同样的收入,家中有着同样的人口,不同的家庭也能过得天差地别。

  有擅于持家的,一早就准备好了料子,要不就临时从银城的库房里用工钱兑了料子裁新衣服,给抽条的孩子换上了合身甚至偏大一点的新衣服。

  有些则是直接拆了旧衣服,把裤腿另外接一截。

  那些穿着不合身衣服的孩子,要不就是家里面不擅持家的,要不就是小孩儿在家中不受重视的。

  尉迟兰觉得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总不能有什么看不顺眼的,他们就出头。毕竟是人家的孩子,人家的日子。

  食堂的大屋里一直烧着炕。人们为了省柴火,许多白天都会聚在食堂里。

  只是屋里光线不好,干不了什么活。

  许多人聚在一起唱戏排戏,也有一些聚在一起丢骰子。

  竺年平时只在吃饭的时间来,还喜欢待在后厨,没想到这种时间竟然食堂里那么多人。

  他刚开始只是好奇,等看到他们玩的东西,才略感惊讶:“你们玩这个?”正当众人以为他要发火的时候,突然间他笑眯眯道,“也带我一个啊。”

  作者有话要说:  红三 :还得看我。

  红三 :我今天可以是三姑,明天可以是三哥。

  糕儿⊙ω⊙:按辈分,不应该是三叔?

  红三ˋωˊ:这不是找不到人扮三婶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