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四十五章 梨园 ...

  因为要盘宫中的库房,竺年的队伍中多了几个女官和太监。

  竺年没多表示,就让他们跟上,一路上还特意了解了一下他们的能力,并做了一些指点。

  宫中的账目,数字没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账目那么大,但同样非常繁杂。

  竺年最早管南王府,就是从内府下手,对其中的道道门清,稍微提点两句,就让他们茅塞顿开。

  原本不放心的姜崇,跟着听了一路,也受用匪浅,决定回去告诉自家王妃。

  他们这些人从原本的京城搬到这里,家中不说一团乱,也整齐不到哪里去。

  家里的东西有从旧都搬来的,有沿途添置的,有赏赐的,还有新添置的和人情往来的,东西又多又乱,确实得快点整理。

  他们这会儿乘坐的马车,不是有车厢的那种,而是敞篷的,头顶一个高高的华盖,底下是一个座椅。

  由于要照顾许多走路的随从,车速不快。

  竺年觉得迎着风说话,不太舒服,简单说了几句就不说了,半阖着眼睛闭目养神,到了兵部才发现:“兵部也不让回家?”

  兵部尚书看到竺年倒是不意外,也没表现出什么激烈的情绪,倒像个热情的邻家老大爷,笑呵呵地说道:“所以还得世子殿下早点把咱们的库给盘完,咱们也好早点回家。”

  竺年在自己婚礼上见过这位老大爷一面,可一点都不敢小瞧。

  这位老大爷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上马打仗了,早五年的时候还是一方杀神,在行军打仗方面是姜卓的师傅。姜卓还未必比得上这位老大爷。

  竺年赶紧拱手行礼:“哪敢有劳姚大人。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话是这么说,谁都知道盘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姚老大爷作为兵部的一把手,兵部出任何问题都是他的责任,肯定得全程跟着。

  然后他就见识到了竺年带领的户部的专业和高效。

  户部的账本、兵部的账本、库房的实际库存一一核对。有差错的地方,差错在哪里,差错了多少,是不是在合理范围内。

  只半天时间,就看到可观的进度。

  得到消息的尉迟兰过来看了一眼,被竺年半真半假地往外赶:“你要避嫌,不能在这儿。”

  尉迟兰就拉着他的手不放,还笑:“不用我帮忙?”

  竺年就低声抱怨:“家里面的账你都不管,还能在这儿帮忙呢?别闹,一会儿家里送些换洗衣服和日用过来,大概只能送到门房,你记得派人拿。一日三餐,我让人从家里送来,免得在外面吃不惯。”

  尉迟兰就说:“这边的库存一天两天盘不完,你晚上也留在这儿?”

  “不了。皇叔让我住宫里。”竺年想到两人这些天在家的各种胡闹,有些脸红,把人推开,“行了,你去忙你的事情去,别打扰我做事。”

  其实兵部衙门内的库房里没多少东西,毕竟兵部说白来就是个指挥中心,在这儿工作的人都是偏文职的,有些也不会打仗,有些则是类似姚大人这样退下来的将领。

  真正的实权派是手底下有兵的那些。库房也在驻兵的军营。

  第二天竺年出发去城内两个军营的时候,身边保护的御林军人数比昨天多了一倍,跟着的人不仅有张伴伴,还有御林军统领、禁军统领。

  显然姜卓也怕出事。

  另外还跟着一队规模不比户部人少的,吏部的人。

  竺年表面上和吏部尚书带领的官员们见了礼,客客气气寒暄,心里面倒抽了一口气:姜叔叔不愧是大叔叔,比小叔叔下手要狠辣多了。

  这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连吃空饷都要一并解决了啊。

  吏部尚书倒是很客气,一根风大一点吹着都要晃三晃的瘦麻杆儿:“顺便查个点卯,诸位无需紧张。”

  人事查考勤,正常是不需要紧张。但是现在战事刚结束,大家的情绪都松散着,除了兵部和少数几个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部门,军营这种地方连最普通的士兵都是能躲懒就躲懒。更别提还有只有名字没有真人的“空饷”。

  麻杆儿尚书的这一出,纯粹是他自告奋勇。

  竺年觉得这位勇士和自己分担了仇恨,一有空就给麻杆儿尚书塞糖吃,免得这位扛不住压力倒下。

  最后一个兵部的账目查了半个月,麻杆儿尚书被他喂胖了好几斤,最后因为牙疼还请了御医。

  而整个账目的盘库,最后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赶在最后寒冬结束的时候,姜卓斩了一批人。

  然后天气似乎一夜转暖,京城中似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京县野湖的画舫,载着淡粉鹅黄的年轻男女,唱着歌跳着舞,一路到了京城。

  城外沃水码头,不知不觉添了一个幽静的码头,专门停靠画舫。临近的茶社内,丝竹声日夜不休。

  茶社附近不到马车一刻钟的距离,许多小小的院落盖了起来。

  有心人去打听,就被告知是陛下赏赐给南王世子的地,现在造起来的这些院落,想要的可以买下来。

  竺年难得当一回房地产老板,又得了一个长假,这些天就窝在茶社内的一个小院内,和尉迟兰一起躲懒,也不怕被长随听去:“皇叔这是给我拉仇恨呢。让那些人都把账记在我头上。”

  除了最不干人事的两家被满门抄斩,剩下这回被罚的这一批人,严重到斩首的没几个,多数是罚俸禄、贬谪。这些人肯定不能找姜卓、姜崇去报复,他不就是最好的目标嘛。

  长随当没听到。不过得益于一直跟在竺年和尉迟兰左右,听他们分析时局多了,对于这些朝廷的事情他多少明白了一些,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有些他以为的恩宠,其实是毒药;而有些表面上看起来的责罚,其实是保护。

  地上是精心修剪的草坪,摆着可调节靠背高度的躺椅。前面就是沃水,支着两根鱼竿。有花色艳丽的水鸟,在这个新挖的水湾里游弋。新植的柳树已经抽出嫩枝,有侍女撑着船在采摘鲜嫩的柳芽。

  尉迟兰捏了捏他的手指,说道:“就看谁真敢找上门来。逗逗闷子也不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教会了户部新式记账法,竺年又不愿意真心帮着姜国赚钱,这个侍郎就空闲了下来。

  明面上他连自己的小生意都不做,整天就琢磨他新搭建起来的戏班子。

  沃水码头外本是一片脏乱嘈杂的码头和货仓,现在种了许许多多的梨树。第一年还看不出什么来,但可以想见明年梨花一起绽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盛景。

  这个遍植梨树的梨园内,竺年就安置了自己的戏班子。

  姜扶被人带着进来的时候,竺年正拿着一枝蝇头小楷写戏文。

  尉迟兰靠在他身边看。

  春衫单薄色俏,姜扶看着两个颜色极好的美人,瞬间忘记了自己的来意,怔愣当场。

  在竺年身边伺候的几个侍者,都是宫中出来的,认得姜扶,轻声提醒:“大殿下?”

  姜扶今年十六,比竺年要小两岁,长得已经不比竺年矮,骨架瞧着还更魁梧一些。但是这番姿态,让伺候的人都在心头皱眉。

  还好经人提醒,姜扶很快就收敛了表情,对着两人简单拱了拱手,算是行礼,径自在一旁坐下,才说道:“早就听闻世子殿下会享受,今日一见果然传言不虚。”

  竺年听着,把毛笔往边上放下,抬眼看了看:“你谁?”

  姜扶一瞬间涨红了脸。

  长随赶紧说道:“这是大皇子,常王殿下。”

  和曾经大月的大皇子宋淮一样,这位大皇子同样没有太子的名分。

  和宋淮不一样的是,这位大皇子并没有得到那么精心的培养。

  姜扶的母妃出身不高,因为率先生了皇长子,得以升为妃,但也就到此为止。

  皇宫内,比起长幼有序,更看重的是尊卑不可乱。

  既然有皇后嫡出的皇六子的存在,哪怕皇六子年纪还小,但姜卓现在还年富力强,皇六子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姜扶今年十六,前几天的吉日被封了常王,只等两个月后大婚,然后前往封地。

  他的封地在原来的姜国西南,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地区。姜卓并没有亏待这位长子,但是有京城的繁华在眼前,谁会愿意去寒冷的西北?

  竺年并没有起身回礼的意思,把双手交握放在腹部,眼中略带了一点兴味:“王爷不去准备替皇叔戍守边疆,倒是有闲来我这梨园玩耍?”

  姜国西南,一者是姜国的边陲要地,一者也是为了防范黑荥关的北境尉迟。

  北境尉迟在大战之后遭受重创,但毕竟底子厚,在黑荥关一带依旧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姜卓作为帝王,最信任的除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就是自己的亲儿子。

  十六岁的姜扶,已经需要担负起一名王爷的责任来了。

  脸上的潮红还没有褪去,姜扶又被竺年说得满脸羞红。

  他一个真正的十六岁的少年郎,哪怕因为身为大皇子,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更多的历练,但是无论在竺年还是尉迟兰面前,他都连弟弟都算不上。

  他涨红了脸跳起来就指着两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两个狗奴才,竟然对本王不敬!”

  狗奴才三个字一出,竺年和尉迟兰还没什么表示,跟在姜扶身边的侍从就先说道:“殿下,慎言!”

  姜扶一把甩开侍从抓过来的手,大怒:“一个卖国乞怜的两姓家奴,一个卖色求荣的质子,竟敢跟本王这么说话。来人!把他们抓起来,衣衫都脱了绑到高树上去!让着南来北往的船,好好看看咱们朝中的这两位绝色美人!”

  他想到自己的处置方法,觉得十分解气,志得意满地等着两人跪地求饶。

  没想到不仅没等到两人的求饶,就连身边的侍从都跟木头桩子似的杵在原地不动弹。

  有两个倒是上前走了两步,很快就见气氛不对,退得比上前的速度还快。

  “啪!”姜扶顿觉颜面尽失,反手就是一个巴掌,“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本王的话还不听?”

  “噗。”竺年笑了出来,还拍了拍手,“常王好威风,特意来我这陋室一趟,倒是比戏文演得还精彩。”

  竺年还笑得出来,尉迟兰可一点都没掩饰自己的怒气。

  要说刚开始看到姜扶的表情,他还只是觉得有些冒犯,姜扶后面的表现就完全触怒了他。

  他站起来,比姜扶更高的身高倒是其次,浑身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煞气,让还想辩驳的姜扶瞬间脸色一白。

  姜扶身边的侍从感觉到压力,在尉迟兰往前走了一步的时候,纷纷拔出佩刀,神情戒备,却看得出色厉内荏。

  他没再往前,只是盯着姜扶看了一会儿:“要闹,回家去闹。这里不是皇宫,送殿下回宫。”

  竺年反身侧趴在躺椅上,露出半张脸来,提醒:“扶着点,别摔着了王爷。”

  侍从们顿时醒悟,扶住两股战战的姜扶,连拖带拽地赶紧把人弄走,总算没更丢人现眼。

  竺年重新躺了回去,对尉迟兰招了招手,拿起刚刚放在边上的戏文,问长随:“他来做什么的?”

  长随说道:“似乎是看中了一处院子。”

  竺年不解:“看中了哪处,还得专门来找我?直接买不就是了?”

  售楼处早早已经开放。这些小院子富人大部分看不上,普通人又买不起。

  院子又还没造好,大部分院子都还没有主。

  长随一脸尴尬,低头又低声:“想是让您送他。”

  姜扶为人高调,母族弱势,性子又好奢靡,宫中的例钱压根就不够他开销。在入主新都之后,他强占强买的事情没少干。

  他是皇长子,前阵子姜卓又刚杀了一批人,没人敢上前触姜卓的霉头,只等这位去了封地就好。

  长随也没想到,姜扶竟然会惹到竺年和尉迟兰的头上。

  刚才尉迟兰的样子,让他瞬间想起这位可是在黑荥关杀了几十万姜国军队的杀神,还以为姜扶会被直接给打死。

  姜扶在同龄人中间确实还算不错,平时单独看着也不错,但今天和尉迟兰放在一起……怎么比?完全被压下去了。

  长随下意识去看了看竺年,之间他啪一下把一只拖鞋踢开,又被尉迟兰抓着套上,软乎乎地撒娇:“热~”

  尉迟兰方才身上的煞气全都收敛,嘴上严厉实际纵容地说了竺年两句,为了一只拖鞋翻来覆去扯了好几句,最后像是没办法了,说道:“再不听话,就给你布置功课。”

  “噫!”竺年瞪大了眼睛,“说好休息的,怎么又说功课?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竺年单方面吵闹了几句,两个人很快就又黏糊到了一起,没一会儿就手拉手去看戏班子排戏。

  长随愣了愣,才快步跟上。

  两人在梨园岁月静好,回到皇宫的姜扶却直接被叫了姜卓面前。

  本来他这个已经封王且即将成年的皇子,应该去外面单独开府。无奈这段时间为了盘库的事情,整个朝野都忙得真·要命,谁也顾不上他这点事情。所以他现在还住在宫中。

  大太监领着姜扶穿梭在太后宫外的一处花园,路过一个小池塘,中间有一条鲤鱼形状的雕塑,正张嘴往四周喷洒细细的水流。

  姜扶想到这个喷泉似乎和竺年也有几分关系,问道:“张公公,您知道父皇叫我来是什么事情吗?”

  张公公低头弓背,轻声说道:“奴婢不知。”又说道,“皇后和贤妃都在。”

  贤妃,就是姜扶的生母,虽然有妃位,但是在宫中几乎就是个透明人,极少能够被单独提一嘴。

  姜扶还以为是自己即将就封,长辈们找他来叮嘱,没想到跟着张公公进入到宫室内,就被眼前的压抑气氛弄得神色紧张:“儿臣拜见父皇、母后,拜见太后娘娘……”

  他跪下行礼,拜完之后,姜卓并没有叫他起来,而是对张公公招了招手。

  张公公很快就把几名跟着姜扶的侍从带了进来。

  姜扶一看,顿感不妙,心想:俩兔儿爷动作倒是挺快,这就已经把状告到他父皇跟前了。

  但他没觉得有什么要紧。他就算犯错,那也是皇长子,是皇帝的亲儿子。竺年和尉迟兰算个什么东西?

  知子莫若母。贤妃不用看姜扶的表情,单纯看他的后背,就能知道他心里面的想法。一张俏脸刷白,双手攥着帕子,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求一会儿姜扶别说错话。

  皇后对不争不抢不闹事的贤妃还是很满意的,拍了拍姜卓的手。

  姜卓领会:“行,你来说。”

  皇后就没去问侍从,而是直接问姜扶:“今天出门做什么去了?”

  侍从都被带来了。他今天做的事情,显然在座的这几位都知道了。姜扶就没有隐瞒:“儿臣随便去码头那边转了转,听说南王世子也在,就去见了见。没想到一言不合,闹了些矛盾。”

  “年轻人话不投机也是常有的事。那你前些天做什么了?”皇后声音里还是带着笑,姜扶一直低着头,没看到帝后两人的脸上都没了笑容。

  姜扶说了自己前几天的行踪,无非是今天去东市,明天去游湖,说了两句之后,他自己也转过弯来,把脑门贴在地上:“儿臣错了,不该如此散漫!”

  他想到在梨园的时候,竺年问他的话——“王爷不去准备替皇叔戍守边疆,倒是有闲来我这梨园玩耍?”

  他猛地咽了一口口水,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哪怕竺年是在嘲讽他,说的话却是一针见血。

  他和竺年、尉迟兰有矛盾,这件事情本身无关紧要。他父皇心中最想看到的,是他这个儿子替父分忧。

  作为一名即将得到重用,且手头将会有不少兵权的王爷,他非但没有利用最后在京城的时间好好筹谋,反倒天天游手好闲。这样,他父皇怎么放心把那么重要的地方给他做封地?

  怎么放心让他镇守一方?

  更何况是想让他镇住尉迟兰……他想到尉迟兰,就心头一颤。还好这会儿跪在地上,脸朝地面,没人发现他被吓破胆的惊惧。

  京城虽好,但他真的甘心就做一个闲散王爷吗?

  竺年、尉迟兰,这是他着意观察的两个年轻人。

  他们两人如今留在姜国为官,身上有不少的不得已,完全谈不上忠心,更是随时会反。

  但他现在杀不得。

  二十来岁的年纪,两个人在朝中已经完全不输给年纪能当他们父亲,甚至爷爷的同僚。他的皇长子现在就这个德行,等过了十年、二十年,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到时候他姜国的下一代,拿什么去和这两个人争?

  他可以提前给自己的儿子们把这两人处理掉,但今后呢?

  今后他老了,死了,要是再出一个竺年,再出一个尉迟兰,又有谁去给他们处理去争斗?

  想到这里,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又是半晌才道:“终究是朕操之过急。常王暂留京城,等年满二十之后,再往封地。”说完,他又沉吟道,“今后,几位皇子皇女的功课,朕亲自盯着。”

  皇后轻声告了个罪。

  作为嫡母,皇子皇女们的课业,算是她的职责之一。如今姜扶闹得如此不体面,她也是有责任的。

  竺年很快就收到了皇后送来的赔礼,连带的还有一群跟在姜扶身边伺候的侍从。

  这些侍从,按照“带坏主人”的规矩,应该被打死打残了事。现在送到他这里来,若是他把人退回去,这些人肯定是必死无疑。

  但能够跟在姜扶身边伺候的,其实已经是比较靠谱的人了,各方面培养不易,竟然就送到他身边来养老?

  他嘀咕了一句:“真大方。”才把人都给收下,交给大管事给安排住处,对送人来的管事太监说道,“劳烦公公略等等,我做了些春日点心,给太后娘娘尝个鲜。”

  管事太监连道不敢,接过大管事送来的食盒,才弓着背退出去。

  比起帝后和六皇子,竺年那必须是和皇太后最熟悉。

  宫中改建喷泉的那些天,皇太后的饮食里,一日三餐中起码有一餐是他亲手做的,孝顺到他自己都感动。

  尉迟兰陪他一起送走管事太监,低头咬耳朵:“这位太后可不好糊弄,不会吃你的嘴软。”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多了,咱们又吃不完。”又用更低的声音咬耳朵,“柳芽儿可苦,一点都不好吃。”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ω ̄):专业摸鱼!

  老姜(╬ ̄皿 ̄):赶紧干活!

  糕儿 (=?ω?)? :在干了!

  老姜(╬ ̄皿 ̄):你干什么了?

  糕儿⊙ω⊙:都快干完了,等等【新建文件夹.JPG】

  (完)

  平时也没觉得自家猫有多大,还觉得挺小只。今天看外面的猫猫,只有猫坚强的三分之一,可能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