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四十四章 巡视产业 ...

  这么多当家主母天天到户部点卯,引来的议论可不小。

  然而这种议论都是私底下的,没一个闹到朝堂之上。

  和只能打打下手,但给了临时官职的“青年才俊”不同;这些真正做事的妇人们,是没有任何确切官职,也没有参与到任何决策中去,过来户部只是单纯帮忙。

  这种对比之惨烈,让一群自视甚高的老古板,也羞愧难当,只能回去更加严厉管教家中子弟。

  京城中鲜衣怒马的年轻人直接就没了踪影,再怎么不上进的年轻子弟都被拘在家中,听着长辈们左一句“字都没认全”,右一句“连妇人都不如”。

  竺年在户部,尉迟兰在兵部,听同僚说了不少相关话题。

  作为年纪和青年才俊相仿,但已经官阶不低的年轻人,他们都被问起过类似的教育话题。

  两人倒也没刻意隐瞒,挑了些能说的,尤其竺年每天的课业量,让这群老家伙们瞬间闭嘴。

  大家都是一路念书过来的,这种课业量别说家中那些不学无术的子弟,就是他们自己也必不能完成。

  反倒是妇人那边没想太多。

  参政议政什么的,她们压根就没考虑过。

  她们的初衷是来学习新式记账法的。虽然刚上手的时候难免手生,但是顺手之后,那可比流水账要便利多了。

  不消三天,好几个妇人商量了一下,转天就把自家未出阁的嫡女,或者是准备培养将来掌家的儿媳一起带了来。

  错过了这一阵,将来上哪儿找这么好的机会学习?

  至于户部一堆大老爷们什么的,不提其中有自家夫君长兄等等存在,整个户部现在一分为二。她们这边有单独的门进出,和男人们所在的院子中间留了一扇门,守门的直接就是宫中的御林军。

  年轻姑娘们刚来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多少把这个机会和半相亲的花会诗会联系起来,但她们很快就被忙碌的学习和工作占去所有精力。

  偶尔有空下来的时间,她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时不时会出现在陈王妃身边的各种精美小物件上。

  闪闪发光的琉璃摆件,粉白的花瓣香皂,酸酸甜甜的糖果蜜饯……

  东西一多,连姜崇都有意见起来:“你又拿了什么?”

  竺年抹着手霜,不明所以:“手霜怎么了?”北地干燥,他这个南地人不习惯。再说他对手指的灵活度要求很高,只是擦个手霜而已,又没拿汤药来浸泡。

  “你又要送我夫人?”一个年轻男人天天送自己夫人东西,怎么算都不是个事儿!

  竺年这次还真没这么想,但被他这么一说,就不乐意了,故意挑事:“您……平时这么苛待婶婶,连手霜都用不上的吗?”

  姜崇还真没关心过这个,一时间还真被问住:“那、那当然是不缺的!”

  “哦。”竺年轻易点头的样子,瞧着就是一脸的不信任。他把手霜放回自己的柜子里,看还盯着他的姜崇,问,“我还有新的,明天给婶婶送来?”

  “不用!”姜崇敏感地拒绝,“我自己会给你婶婶买!”

  “哦。”竺年还是一脸不怎么信任的样子,“东市有家‘元姑娘的店’,花瓣皂和手霜都是他们家买的。”

  姜崇鄙视了一番一家胭脂水粉铺子,起了一点都不讲究的名字,等下班之后,他就特意带着自家王妃一起绕道去了东市。

  陈王妃还不太明白:“买什么东西,非得亲自来一趟?”

  姜崇说道:“今天糕儿说了一家脂粉铺子,叫什么‘元姑娘的店’,带你来看看。”

  马车速度快,户部衙门距离东市也不远,两人说不到几句话,就听车夫说道:“到了。”

  元姑娘的店在巷尾,和周围别的店家比起来有些不起眼,倒是有可供人停马车和轿子的单独的小院子。

  里面有胭脂水粉,但是和普通的脂粉铺子不太一样。

  看到贵客临门,掌柜亲自来招待。

  陈王妃是个懂行的,姜崇不懂,但是看到竺年用过不少。

  店内的东西不便宜,几乎很少有以铜钱计价的,但是他们买的多,掌柜送了许多赠品。

  夫妇俩都觉得挺划算的。

  他们倒是不差这点钱,出门之后看到隔壁一家糖果铺子,一眼就能看到竺年经常吃的水果糖和蜜饯,还有各色色彩缤纷的其它糖果,当然没用琉璃罐子来装,卖得也不便宜。

  夫妇俩战果颇丰,回家之后给家里人分了一波,第二天又带去户部。

  姜崇把一堆零食放到竺年桌上,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叔叔给你的。”

  竺年扒拉了一下,抓了一小把奶贝放到桌上的糖果罐子里,把剩下的收到柜子里:“您去元姑娘的店了?”

  “嗯。”姜崇没说,昨天晚上他和王妃回家之后,商量着休沐的时候全家一起去那条街逛逛。

  小街虽然在东市,但是很清净,有可以停放车马的地方。

  大概是马上就要开春了,店铺外面的一些花草也有了些绿意。

  京城毕竟是京城,哪怕前后被宋淮和姜国清洗了两拨,恢复起来也极为迅速。

  东西两市关掉的店铺,和竺年追的连载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只关停了一个月。

  不过背后的老板有没有换人就不知道了。

  另外一些诸如元姑娘的店这样的新鲜店铺开了起来。还有此前在京城只有一个小门脸的东风号,也趁机扩大了营业规模,在别处买了一间大铺子。原先的小门脸专门用来卖烟花,天天门庭若市。

  除了烟花之外,还用了几个以前和竺年天天在一起玩的纨绔,专门给这些姜国的贵人们策划宴会。

  休沐日,不思进取的竺侍郎拉着自家先生,去逛街,顺便视察自家产业。

  “小叔叔和小婶婶老夫老妻了,都还逛街呢,我们不能输!”竺年时不时就会对一些奇怪的事情产生胜负欲。

  尉迟兰拉着他上马车,手在他的后腰托了一把:“想去哪儿?东市吗?”

  “晚点去东市,咱们先去西市东风号那边。”马车帘子一挂下,竺年就往尉迟兰怀里一窝,让他帮自己揉腰,又伸手拿起细杆子,把帘子挑起来,对车夫说道,“是东风号的新店,认识路?”

  车夫稳重道:“奴知道。”

  不知道是因为竺年和尉迟兰两人最近表现好,还是最近要重用竺年,今天跟着两人出门的明面上就一个车夫。

  尉迟兰一手捏着竺年的手,捏了一个“七”:“难得休沐,还想你早上多睡一会儿。”

  现在的朝廷是做五休一,但是考虑到现状,大家都是做十休一,正常休息还得请假。

  竺年白了他一眼,红着脸嘀咕:“就是想休息才出门,在家你又不让我休息。”

  新婚真的太可怕了。

  新婚+小狼狗的双重BUFF,让他这个心理上的老年人从老房子着火,迅速变得心如止水。

  尉迟兰看着竺年,就像是看着胖狸奴睡成一团,偏要过去捏一捏爪子挠一挠肚子地招两下。

  竺年听他笑,简直恼羞成怒,逮着人咬了两口。

  牙印下了马车都还没退。

  还好东风号的新店面积足够大,有单独停车的马厩,他们商谈的地方也在后院单独的院落,没多惹笑话。

  车夫停放好马车,理所当然跟进去也没被阻拦,就见小厅里围着一张圆桌坐着一圈人。

  竺年和尉迟兰坐在上首,两个打扮略嫌花哨的年轻人坐在竺年旁边,两个穿着不同颜色相同款式的东风号匠人,则坐在尉迟兰的一侧。

  众人面前摆着精致的茶盏果碟,桌子中间则摆着一堆奇怪的木条木片,商量一些大概关于房子改造的问题。车夫也听不懂,就坐在门边,很快就有人也给他送上一份同样的茶水果碟。

  大月覆灭,这些在京县的家族也都不好过。

  新朝开启,有些依赖的族长宗族死了;有些留存下来的,暂时也没听说会启用。

  这些没启用的人中间,分成两派。一派是想要入朝,苦于没有门路的。另一派是对姜国抱有国仇家恨,不愿被任用的。

  后者中的一部分人,跟着南王府送往京城的船队,一同南迁;有些没有到南地,而是选择了江州和萍州,也有一部分流落到了丹州。

  留在京县的纨绔们,很多家族都风光不再,许多连城里的大宅都保不住。别说继续以往奢侈的生活,就是维持普通过日子都有些艰难。

  有些人过不去心里面那道坎,但是和竺年一起玩的那些个纨绔倒是都拉的下脸。

  在车夫进来之前,两纨绔赶紧说了几句各家最新的情况,等车夫进来之后,不用多说就把话题转到了匠作方面。

  竺年想给家里装个喷泉,顺便在装个淋浴,正在和匠人们纠结:“一个往上喷,一个往下喷。”

  匠人们拿来工具,大概明白竺年的需求,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

  竺年让车夫去取了钱交定金,东风号的掌柜过来写了合同:“半个月后给您做个半成品出来,未必能成。”

  “行。有什么不明白的,我有空也可以过来。”竺年琢磨了一下,和尉迟兰说道,“明天我找皇叔去要点铜锭。”

  在这个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时代,铜锭就是钱。

  尉迟兰现在作为正经的当家主母,在两人成亲之后理所当然接管了全家的账目。在看到竺年给两人新房上的花销和具体项目的时候,哪怕知道琉璃窗这种东西实际上没有那么昂贵,但还是被其中的内容给震惊了一下。

  整个主屋后院,用于居住的小书房、卧房等一整排的房子,地底和墙面每隔一段距离都埋了铜管。

  这些铜管连接一个锅炉,时刻循环热水,让整栋房子都保持舒适的热度。等到夏天炎热的时候,这些热水可以换成冷水。这种设计有点类似于京县那边的东风号的院子,只是明显要更进一步。

  除了铜管之外,墙面和地面都用了比土水泥更进一步的混凝土,里面铺了钢筋,极其坚固。

  直接用铜锭造一间屋子,都没这间瞧着还有些朴素的屋子贵。

  竺年靠自己当然也能弄来铜锭,大不了就拿铜钱化,但是能用姜叔叔的,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呢?

  拒绝了东风号留饭的邀请,车夫把马车又驾到了东市。

  竺年去书局找新出的话本,尉迟兰对这些不感兴趣:“刚才看到一间奶茶铺,我去给你买奶茶。”

  车夫没犹豫,跟紧竺年。

  尉迟兰那边,反正还有暗中的兄弟跟着,肯定翻不出什么花样。

  两人就像正常的“好兄弟”一样吃吃喝喝,玩耍了一天。

  竺年还找了几个唱戏的,让他们收拾收拾住到家里,说要组一个戏班子;又让人去书局盯着,还是要联系几个流行话本的作者。

  关于两人日常的生活记录,现在已经从每天一递交,到五天一递交。

  送到大太监手上的时候,姜卓还在御书房忙碌。

  由于当家主母这一支生力军的加入,户部的账目进程一日千里,马上就要迎来战后第一次对功臣的清算。姜卓的压力不小。

  他看到报告,就问:“张伴伴,那俩小子又在搞什么?”

  大太监把报告里的一页纸送到他手上:“世子殿下有些想法,准备找陛下要铜锭。”

  这页纸上画着的喷泉和淋浴的莲蓬头的简图,还是竺年亲手画的。

  机械这种东西,外行看着无非就是一些横平竖直加几个圈的事情,在做成之前,单纯看几根实线虚线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这什么东西,能有什么用?为了这要铜锭?”他估摸了一下图纸上简单的线条,应该用不了多少,说了数字,“先备着。他现在花多少,今后都要给朕成倍挣回来!”

  他现在还看不到竺年赚钱的本事,但已经看出了他花钱的本事,简直叹为观止。

  张伴伴听到那个宽泛的数字,再想想从竺年当这个质子开始到现在,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赏赐的钱已经远超大部分功臣。

  当然,功臣有封爵有官职有土地,还不用被陛下成天盯着。

  而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竺年已经完成了一次产业视察,晚上吹了灯在被窝里和夫人汇报家里的账目。虽然刚开始投入不小,但是眼见回本近在眼前。

  姜国为了打仗,从上到下不说节衣缩食,起码也是能省则省。

  一朝赢了,直接暴富,当然得报复性消费。

  结账的时候都不怎么用铜钱,全是用的金银。

  在他婚礼上见了琉璃窗之后,不少人家动起了琉璃窗的主意。

  要不是实在价格昂贵,加上产量有限,这些姜国的权贵们都想把整栋宅子都换上琉璃窗。

  当然,他们都得往后稍稍。

  现在最靠前的订单是皇宫里的。为此,宫中还破例让外面东风号的匠人,取代工部的匠人进皇宫安装。

  竺年手头的这点“小生意”,远远不止日进斗金。

  “东市的街还是小了点,得找个大一点的地方弄个梨园。”梨园这种地方,三教九流汇集,方便交流。

  当家主母尉迟夫人听着不是很用心,去扯竺年的衣带,又把烫热的掌心贴过去揉腰:“城内没地方,不妨放到城外码头那儿。你不是在京县弄了些画舫,现在还在?”

  “在的。”不过现在这些画舫明显不能再给纨绔小伙伴们拿来玩耍了,倒是可以让小伙伴们当做船东,由他派人统一运营,租借给别人玩耍,也不无小补。

  他正在想是不是能够找姜叔叔要一段沃水码头,突然轻轻哼了一声,慌乱地扣住尉迟兰的手:“哥!别闹~”

  “嗯。我不闹。”

  “你不闹,现在在干什么~”

  “嗯……在撸胖狸奴……哄狸奴睡觉……”

  休沐过后,竺年还是顶着一双红血丝的眼睛去点卯,接着又被叫到御书房里,一副工作劳累的样子,让姜卓略感心虚,是不是安排了过多的工作。

  姜崇看着这个和自己一屋侍郎,觉得每天看他午睡摸鱼偶尔还要哼个小曲是假象,实际上人天天没日没夜在干活。

  不过看他短时间内就拿出来的几本教材,工作量确实不小,应该是回家之后也认真做了。

  他们眼中的偷懒,实际上是竺年脑子里在编纂教科书呢?

  作为第一批阅读学习财会教材的人,姜崇对这几本教材的质量十分满意。

  虽然不能说简单易学,但是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其中引用的数据详实,案例典型。

  还有配套的试卷,用以检验学习成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一部非常扎实的教材。

  姜卓就先给竺年赐了座,免得这个还想用的金娃娃先倒下了,再对姜崇说道:“账本大部分已经出来了,先从京城开始。你辛苦一点,每个库房都得由户部、府库、内务府三方在场……”

  “糕儿?”

  “竺年!”

  “嗯?!”竺年觉得事不关己,从昏昏欲睡变成了睡,也不知道两位姜叔叔叫了他几声,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什么事儿?”

  姜卓无奈叹息,也不好多说什么:“你一会儿就和你小叔叔分别带一队人,去盘库。”

  竺年感觉自己好像睡了一个月:“一会儿就?”

  姜崇解释:“一会儿出了这个门,就开始去盘库。”

  姜卓摆摆手:“张伴伴,你跟着竺年。”又对竺年和姜崇说,“你们两个这些天都住在宫里,家中我让人替你们守着,尽量不要出门。”

  竺年懵懵懂懂地跟着出门。

  张伴伴怕他摔了,拉着他的手解释:“陛下也是为了您好,接下来城里面必然不太平。”

  竺年其实很快就已经明白了,只是装着还没睡醒,“唔”了一声跟着两人走了好长一段路,才问:“盘库就我和小叔叔两个人……两队人?”

  姜崇见他终于问了个像样的问题,好好跟他说话:“是。你放心,一会儿有禁军和御林军跟着,没什么大碍。”又说道,“我们住宫里,户部的人也都住在衙门里。咱们尽快把事情办完,大家也好早点回家。”

  “哦。”竺年还是挠头。

  他当然知道盘库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举灭掉大月之后,姜国的贵族们许多都有些飘了,加上诞生的不少新贵,人心浮动。

  姜卓必须要把他们重新摁下去,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开创姜国新的起点。

  但是盘库这种事情,明显涉及到一个国家最核心的利益。他一个外人,连在户部做账都尽量避着(偷懒),怎么盘库就轮得到他呢?

  他以为这时候他应该在家里关禁闭才对啊。

  张伴伴轻声笑道:“世子殿下莫要多想,听陛下的安排做事就行了。”

  竺年休息不足的脑子终于转过弯来。

  这种大事交给姜崇,自然是因为姜卓信任姜崇。

  交给他,则和信任毫无关系;而是因为他一个南王世子,和姜国的任何权贵都没有利益关系,而且认真来说是敌对关系。他来处理,反倒会更加严格,会把问题毫不客气地揪出来。

  竺年向张伴伴道了一声谢:“还劳公公派人去我家里那些换洗衣物和日用。”

  “殿下放心,宫中都有安排。”他又小声说道,“宫中也在查账盘库,后头说不定还要麻烦殿下。”

  皇宫是非常大的,里面涉及的账目非常多。库房有好几个。

  除了宫中生活的这些人的日常花销,还有许多皇庄之类的产业。另外各个重要的成员如皇帝、皇后、太后等等还有各自的私库。

  嫔妃、皇子皇女等等,也有自己的小金库。

  几名年长的皇子,最近已经到了封王开府的年纪。皇女的年纪也到了需要学习掌家的时候。

  无论是从学习掌握技能的角度,还是从肃清身边一些不合适的人的角度,宫中的盘库也是必要的,也肯定会查出一些问题。

  竺年听张伴伴这么说,明白肯定是帝后商量之后的结果。

  这倒不像是要让他和皇子皇女们结仇,反倒是有点结下师生情谊的意思。

  所以这姜家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想走宋家的老路,和他打温情牌吗?

  张伴伴见竺年不说话,看着他面无表情的样子,觉得和以往见到的嬉皮笑脸的小世子的形象相去甚远,刚想仔细观察,却见竺年微微一笑,问姜崇:“小叔叔,我能不能先去兵部?”

  姜崇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兵部那边可是个硬骨头,你确定你要去?”

  “唉,这不是我家那位在兵部嘛。接下来几天,他要独守空房,我总得亲自告诉他一声,免得他担心。”

  张伴伴看着,心想:果然是自己想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o(* ̄▽ ̄*)ブ :哥,老板叫我加班,晚上不能回来睡了。

  先生乛 з乛:听着你好像很高兴?

  糕儿(= ̄ω ̄=) :你听错了,我最讨厌加班了!

  先生( ̄ω ̄;) :真的?

  糕儿(?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