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别却天涯归故里(重生)>第五十六章 今生:灾情初现钦差大臣下落不明……

  金陵的大雪接连下了几日,寒气逼人,感染风寒的人数日渐增多,加上路面积雪结冰,导致不少人摔伤,医馆药铺人满为患。

  听闻运河北边已经冻住,淮安和扬州河段也偶有浮冰。金陵毗邻长江,江阔水深,倒还没有结冰的迹象,但城内一些人家的池塘和水井却未能幸免。

  肃杀的风雪让人不得不躲在家中,向来热闹非凡的金陵城因此而沉寂,国子监不得不也因雪停课。

  除了金陵本地学子,大部分人都被困在国子监宿舍,谢承在扬州书院的同窗张涛、李浩斌、刘定才也是如此。

  张涛是乡试亚魁,同谢承一样直接入学国子监,李浩斌和刘定才则是通过选拔考试入学。三人有幸分在同一间宿舍,另一位舍友是早他们三年入学的举人曾虎,此刻四人一块裹着棉被,挤在通铺上背书。

  翻一会儿书手就冻得僵硬,张涛往手上呵口气搓了搓,不免忧虑:“十一月就这么冷,腊月可还得了?”

  李浩斌道:“今年天气确实反常,这个月的邸报都迟了,恐怕是北边已遭大雪封路,就是不知会不会影响咱们去京城赶考。”

  “不至于吧。”曾虎裹在被子中缩了缩脚,“过了正月就是春,这雪总不可能下到二月去。”

  刘定才宽慰李浩斌:“曾师兄说的对,说不定这雪明日就停了,天气又会暖和起来。”

  除了他,张、李、曾三人都打算同谢承一块下场,参加明年二月的会试。

  李浩斌点了点头,又道:“雪停了估计会更冷,我打算再买一身棉衣,你们呢?”

  江南从没这么冷过,他们带的衣物显然不够。

  “……我和你一起去吧。”曾虎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

  他家里并不富裕,只有一件夹棉的薄袄穿在学子服里头。原本打算就靠它熬一个冬天,平日只换内衫和外袍就好。但这两日的天气让他有点熬不下去,再加上明年还得下场考试,他还是决定买身冬衣,决不能在如今这个时候病倒。

  “去琅云阁买吧。”张涛建议,“那是谢承家的产业,这会儿城里的棉衣棉被肯定涨价厉害,但谢承不会坑咱们。”

  曾虎一愣:“琅云阁的成衣,不涨价也挺贵吧?”

  他在金陵待了三年,自然也知道琅云阁是扬州谢家的产业,却没想到谢承就是这个“谢”。

  原来谢承不但才学出众,还是个富家子弟。

  许是因为他平日虽然寡言,但还算平易近人,从不吝啬与同窗交流学问,所以身上既没有半点文人相轻的傲慢,也没有富家子弟的铜臭味。

  曾虎对他印象还不错,但琅云阁的衣服,他着实负担不起。

  却听刘定才道:“不会啊,我听其他同窗说了,今年琅云阁除了精品冬衣,还卖平价的棉衣,比别家都便宜。”

  张涛附和道:“嗯,前两天隔壁宿舍有人冒雪去买了一件,说是棉花厚实,布料耐穿,能抗冻。”

  曾虎惊讶:“厚实耐穿,还比别家都便宜,不得亏本么?”

  刘定才缩在被子里,伸出一根指头摆了摆:“非也非也,如今天气这么冷,所有成衣铺子的棉衣都涨价,但依旧是没怎么涨价的琅云阁生意最好,你们可知为何?”

  曾虎:“为何?”

  刘定才:“因为琅云阁的衣裳向来以布料上层、样式新颖、绣线精美出名,今年出售的精品冬衣同样如此,虽然与其他铺子一样涨了价,但还是许多富裕之家的首选,必然是赚的。但它今年卖的平价棉衣,样式简单、布料耐穿、棉花厚重,还不涨价,自然十分抢手。”

  张涛补充道:“而且听隔壁同窗说,购买时要求带上户籍,成人一人一套,老人孩子方可多购一套,不许旁人倒卖抬价。谢家这是有意做善事,帮大家过冬。”

  曾虎愣了良久,裹紧身上的棉被轻叹:“难怪,只有这样的大善之家,才能养出谢解元这样的兰芝君子。”

  李浩斌听了半晌,忽然道:“我觉得,这八成又是谢承的主意。”

  见曾虎疑惑,李浩斌解释道:“他十六岁就接手家中生意,对经商之道颇为精通,想出这样的利民又利己的办法并不奇怪。”

  曾虎点了点头,对谢承这个比自己小上许多岁的师弟生起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意。

  这日晚间果然停了雪,曾虎几人一块去琅云阁买了棉衣。

  寒风如刃,刮得人脸颊生疼。路上行人缩着脖子,行色匆匆,都是趁着停雪出来采买。街道两侧商铺的伙计在不停扫雪,门前台阶还是结了一层薄冰。

  但曾虎抱着厚实的棉衣从琅云阁出来,忽然觉得这个冬天也许也不会那么难熬。

  ……

  谢家,谢承正趁停雪,准备去拜访方志洲。

  刚套上马车,门外就传来了马啼声。

  姜羡余也趁着停雪过来找他,鼻子耳朵冻得通红。

  “你要出门?”

  “嗯。”谢承将他拉上马车,吩咐下人把他的马牵去马棚暖暖。

  马车缓慢前行,谢承捂住他冻红的手,又摸摸他的脸,吻了下他红红的鼻尖。

  “怎么骑马过来?冻得慌。”

  姜羡余在他唇边碰了下,道:“走路也不好走,还是骑马又快又稳当。”

  谢承将他的手捂暖了一些,移到车里事先点好的炭炉边上,“我要去拜见老师,你同我一块去吧。”

  姜羡余知道方志洲清楚他的身份,但确实还没有正式同对方见过面,“他没说要见我,我贸然跟去会不会不太好?”

  谢承:“无碍,老师听说了平安镖局往淮安运木炭和药材一事,正想见见你。”

  姜羡余闻言点了点头,又道:“我正好想跟你说这事,如今城里的柴火和木炭叫价越来越贵,我们何时把木炭放出去?”

  柴火铺子里的柴火基本售罄,却因风雪肆虐,没有农户和山民送来新柴,仅剩的柴火和木炭的价钱水涨船高。如此一来,别说烧火取暖,穷苦人家连烧水做饭都成问题。

  “我正要去同老师谈谈此事。”谢承道,“先前我打算盘一家柴火铺子,低价出售木炭。但后来一想,并不可行。”

  “一来我们在金陵的根基不算深,容易树大招风。二来,光我们一家压低价格,不足以控制木炭的市价,琅云阁售卖的平价棉衣便是如此。”

  姜羡余闻言蹙眉:“那怎么办?”

  谢承:“我打算同老师商量,将全部木炭和药材以成本价卖给官府,由官府统一定价出售。一来可以保证普通百姓买得起,用得上;二来可以管住那些哄抬物价的商家。”

  姜羡余眨了眨眼,细想谢承这个办法:“若是有人敢卖得比官府还贵,官府就有理由出面治他。”

  “没错。”

  姜羡余:“那粮油米面也可以这样?”

  原先他们以为今年收成好,即便有雪灾,百姓家里应该也有粮,却忽略了因为水陆受阻,城里的粮油米面还是涨价了不少。

  “不急,”谢承道,“咱们去同老师商量,一样样来。”

  姜羡余点头。

  ……

 

 

第一回 拜见方志洲,姜羡余有些紧张。

  起初十分拘束,听着对方的称赞尴尬地笑。后来谈起正事认真起来,这才慢慢忘了紧张。

  方志洲听完谢承的主意,捋须点了点头:“你这法子好是好,但如今府衙账上怕是支不出多少银钱,买你们手中的药材和木炭。”

  谢承道:“学生可以先交货,助老师解眼下的燃眉之急,等朝廷赈灾的银子到了,老师再将货款给学生也不迟。”

  方志洲微讶,没想到谢承这般信任他,心中无比熨帖,越发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

  再转向姜羡余,他道:“你呢?若是也愿意信本官一回,我传令给各地知府,用同样的法子买平安镖局手中的药材和木炭。”

  姜羡余看了谢承一眼,答道:“那您要保证,官府的人不会从中敛财,坑害百姓。”

  谢承忙拉了他一下,对方志洲道:“老师勿怪,小余性情直爽,并无冒犯之意。”

  方志洲却赞赏地看着姜羡余,叹道:“不愧是江蔚风的后人,确实有几分像他。”

  姜羡余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耳朵。

  谢承见方志洲确实没有不悦,悄悄松了一口气。

  方志洲又道:“这场雪下了好几日,有些乡野山坳恐怕已经遭了灾,我打算通知各县派人手上山下乡,探探情况,救助百姓。”

  谢承:“再过一阵子,受灾的百姓恐怕也会汇集到城中避难。”

  方志洲难免忧虑:“收容灾民也是个问题。”

  谢承却道:“学生以为,贡院可以一用。”

  “贡院?”

  “对,如今那里空着,地方够大,棚户俱全,虽然条件简陋了一些,但对灾民来说,也是个落脚之处。”

  方志洲沉思片刻:“言之有理,但……怕就怕灾民混乱无序,扰了圣贤之地。”

  谢承道:“学生明白老师的顾虑,但这贡院确实是个现成的地方,可以节省官府搭建收容所的开支。另外,百姓大多对这等圣贤之地心怀敬畏,灾民若是身处其中,说不定更容易听从安排和教化。”

  方志洲瞬间明白了谢承的意思,欣慰地点了点头,正要赞赏几句,房门忽然被敲响。

  “大人,淮安急报。”

  方志洲面容一肃:“进。”

  门外的信使随官差进来,将急报呈上。

  方志洲展开一看,顿时瞳孔一震,面色发白。

  姜羡余看了谢承一眼,后者起身对方志洲作揖:“老师既有要事,学生便先行——”

  “慢!”方志洲将急报递给谢承,“陛下派来赈灾的钦差大臣,在淮安城百里外的山区遭遇暴雪,下落不明,如今仅有一支押运赈灾物资的小队顺利抵达淮安。”

  谢承一惊,一目十行扫过那份急报,不出所料,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正是九王!

  “老师手上如今有多少可以调配的人手?”谢承忙问,“这等险情,可否请江南节度使派兵增援钦差大人?”

  方志洲面色苍白,摇头道:“本官必须留人在金陵应对灾情,收容灾民,保证城中不起乱子,能调配去出去的人手屈指可数。江南节度使是忠王一系,没有陛下的御令,必不可能全力搜救钦差大人。”

  谢承没想到节度使竟然是忠王的人,表情不由变得沉重。

  “我去吧。”

  姜羡余忽然开口:“我镖局有人。他们常年行镖,对淮安一带也很熟悉,我带他们去接应——”

  “不可!”

  方志洲眼中刚燃起一丝希望,却见谢承厉声否决,不禁诧异。

  谢承蹙眉看着姜羡余,并不希望他蹚这趟浑水,“雪地寻人并非易事,就算你手下的镖师经验丰富,也难以担此重任。”

  姜羡余还想说什么,瞥见谢承晦暗的眼神,顿时止住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