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74章 一袋红薯

  小宝儿三两口把芭蕉吃了,跑前面去帮大家撵狗,“大黄,走开走开,一会儿你吓着哥哥他们了。”

  看到大黄,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狗。

  祝泽清好奇问,“老伯,为什么你们这儿每一户都养狗啊?”

  老伯笑着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这一带黄鼠狼多,喂了狗,它们就不敢来了。”

  祝泽清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大家在村里村外闲逛了一圈儿。

  祝泽清是学农学的,除了研究怎么提高粮食的产量,对土壤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一般看一眼泥土就知道这里适合种什么。

  他发现村子周围的土质都偏沙土,这也是为什么植被稀疏的原因,大多数的植物都喜欢壤土土质,这里不适合它们生长。

  但这也有好处,这些地方非常适合种生育期短,耐贫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农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

  祝泽清道,“老伯,你们村子周围不适合种稻谷和玉米,适合种红薯、花生、芝麻,你们要不要换一换农作物?”

  在村子周围种稻谷和玉米,产量一定不高。

  老伯回头看着祝泽清,“你为什么这么说?”

  祝泽清道,“每一种农作物喜欢的土质不同,种在它们不喜欢的土质里,它们容易死,就算勉强存活,收成也不大好。”

  老伯暗暗道,泽清好像说得对,同样的谷种,山坡前面的村子每亩地收成四五百斤,他们只能收成两三百斤,少了接近一半。

  玉米也是,对方的又大又饱满,而他们的就像营养不良一样,短小不说,玉米粒也不大。

  但是花生的话,他们这边收成就很多,但是鸟儿多,没办法大批种,只有村子里人多的地方种,收成好,但也少,起不了什么用。

  简君杰,陶子衡,岳少奎听着祝泽清的话,对他不由有了些新看法,夫子又不教,他怎么懂这些?

  老伯不解道,“花生和芝麻我们知道,但是红薯是什么?”

  (红薯的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明朝之前的中国古代是没有红薯的)

  祝泽清,“……”

  难怪他没有看到红薯,原来根本就没有红薯!

  一会儿回去把红薯买出来育种,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不种点儿?

  “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一种粮食预曦正立。,很好吃,我就提了一嘴。”

  简君杰三人,“……”

  他们在书上怎么没有看到红薯这个东西?

  祝泽清又道,“那多种点儿芝麻吧,这个贵,也适合种,对了,还可以种葡萄、石榴、香梨。”

  老伯摆了摆手,苦笑了一下,“泽清,你说的葡萄、石榴、香梨可是达官显贵甚至是皇宫里才能吃的水果,种子根本就没有卖。”

  简君杰忍不住说了句,“你说的三种水果都是贡品,从来没人种过,也种不活。”

  (石榴在古代是一种名贵的舶来品,葡萄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香梨在古代被奉为西域贡品)

  祝泽清,“……”

  在现代随随便便的水果,在这个古代竟然都是贵重水果,自闭!

  他摸了摸脑门儿,该去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农业了。

  祝泽清道,“那就种芝麻吧,买一点点可以种很大一片。”

  老伯点点头,“这个行,我让我宝儿的娘买一点儿回来,我把这屋前屋后都种上。”

  这时,旁边小屋里传来一道声音,“洗菜的水倒到桶里,存起来晚上洗脸洗澡,不要浪费了。”

  祝泽清能理解,旁边简君杰三人有些没办法接受,太脏了。

  老伯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道,“村里都这样,都习惯了。”

  祝泽清道,“老伯,我们都懂,没事的。”

  转悠了一圈儿村子,村子是真的穷,也是真的缺水,看得人揪心。

  祝泽清问陶子衡,“咱们回去了吗?”

  陶子衡瞥了眼祝泽清,心里有点点不知味,祝泽清明明是书院最差的学生,但刚才他说的那些话,他们竟然一句也插不上嘴,莫名觉得自己有些无知。

  “不走你等着在这里住一晚?”

  来的时候走了一个时辰,回去还要走一个时辰,他的脚都要磨平了。

  祝泽清微笑,“我倒是不介意,你们应该住不习惯。”

  经过这短暂的相处,大家切实地互相了解了一下,对对方的看法都有了改变,说话也随意了起来。

  跟老伯告别,四人沿着原路返回。

  路上,祝泽清认真地问陶子衡,“子衡师兄,你现在可以跟我一起筹钱了吗?”

  陶子衡一开始没有说话,走了几步,开口,“你的计划是什么?”

  ……

  祝泽清他们离开后,奶奶问老伯,“老头子,我们真的要种芝麻吗?”

  老伯想了想道,“种嘛,泽清没理由来骗我们,而且他说得很有道理,反正土里空着也空着。”

  奶奶道,“那我去找小四给宝儿娘捎信,让宝儿娘带一些种子回来。”小四是县城里酒楼的伙计。

  老伯拦住奶奶,“等一下,我们去问问村里人要不要一起种,要是一起的话,多带一些,下次半月后,再种怕是迟了。”

  奶奶点点头,“行,你去问,问了我再去找小四。”

  一番询问后,有十户人家想种,其他的都不种,一来并不相信,二来家里的活儿实在干不完了。

  宝儿娘第三天的时候带着种子回来了。

  村民把种子分了,紧接着把芝麻种了下去,老伯家种的最多,精心呵护下,发芽率都很不错。

  这土地基本没种过芝麻,比较肥沃,到秋天的时候,老伯家收成了八十斤芝麻,一斤七钡,卖了五百六十钡,五两六钱。

  赋税一人一年一百斤稻谷,折合一两五钱银子。

  老伯家一共六口人,就是九两银子,用种芝麻卖的钱就可以抵消大半,第一次交了税后还有较多盈余。

  其他九户种了芝麻的,也盈余了不少。

  第二年,整个村的人都开始种芝麻,后来的后来,洪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芝麻种植地,这里种的芝麻又香又好,整个大梁都格外青睐。

  这一切都源于祝泽清好心的一句话,以及老伯的信任。

  ……

  祝家村。

  天快黑了,江一宁把剪刀放下,来到了外面,“小阳儿,你大哥还没有回来吗?”

  “没有。”小阳儿和祝钱钱在门口玩儿,探头往村口的方向看。

  江一宁道,“阳儿,我去找你大哥,一会儿有人问起,你就告诉他们,知道吗?”

  小阳儿点点头,“行。”

  刚走两步,一颗颗雨掉落了下来,江一宁返回来拿伞,然后向县城冲去。

  已经半个月没下雨了,要是淋了雨,肯定会生病的。

  江一宁在半路上接到祝泽清,祝泽清扛着一个麻袋,有些艰难地往回走着……

  这个时候,雨已经下大了,江一宁朝祝泽清跑去,把伞给他遮住,“泽清,你买的什么?”

  “红薯!”现在正是育种的好时候,祝泽清就从空间商城里买了一麻袋红薯。

  他已经没有钱了,买红薯是动用的学费。

  还有二十天开学,他还有时间凑学费,不用太担心,不知不觉他已经在这个世界生活十天了。

  “红薯也是你从书里看到的吗?”江一宁暗暗道,泽清怎么什么都知道,他看的到底是什么种植书啊?

  祝泽清点点头,“嗯。”

  江一宁眨巴了两下眼睛,问,“我从没见过红薯,你从哪儿买的?”

  祝泽清已经想好托词了,“从一个西域外商手里买的,他卖了货准备回西域,手里就剩一袋红薯了,我正好经过,就买了,一会儿给你们尝尝。”

  江一宁舔了舔嘴唇,“好吃吗?”

  祝泽清道,“又香又甜又糯。”

  江一宁有些羡慕,“你吃过吗?”

  “吃过。”祝泽清有些好笑,他哪里知道,在现代平常的东西,在古代都是稀缺资源,甚至是贡品这样珍贵的东西。

  江一宁小松鼠存粮特质俯身。“红薯既然这么好的话,我们吃一些种一些吧?”

  祝泽清本来也是拿来种的,趁机借坡下驴,“一会儿我们回去就把红薯埋到地里育种,正好下雨,可以快点儿发芽。”

  江一宁立马道,“我帮忙。”

  祝泽清看着大雨,“你帮我打伞就行了。”

  “也行。”过了一会儿,江一宁见祝泽清腰都被压弯了,忍不住道,“我来扛吧?”

  祝泽清看了眼江一宁单薄的身板儿,“你还没有麻袋重,怎么扛?”

  江一宁不服气,“我力气很大的,你别瞧不起我。”

  祝泽清失笑,“好好走路,马上就到家了。”

  他话音一落,祝二万推着手推车,祝泽堂跟在旁边,从后面跑了过来,“大哥。”

  祝泽清和江一宁回头。

  祝二万道,“泽清,把麻袋放手推车里,推着回家。”

  “你们来得真是及时。”祝泽清说着把麻袋放到手推车里,一起推着往前走。

  祝泽清关心问,“今天米糕卖得怎么样?”

  祝泽堂兴奋地说道,“好得很,我们今天卖了三趟,要不然我们不会这么晚回家。”

  “那今天赚了多少钱?”

  祝泽堂把手比划出来,高兴极了,“赚了六钱银子。”

  “很不错啊,赚得更多了。”

  提到这个,祝二万不得不说一句,“泽清,我跟你说,今天我们又碰到那个大婶儿了,泽堂跟大婶儿对骂,把大婶骂走了。”

  祝泽清笑了起来,“厉害啊泽堂,看不出来你战斗力比大婶儿还强。”

  祝泽堂道,“谁让她偷我家东西的,不把她骂得狗血淋头我心里这可恶气出不了。”

  祝泽清拍了拍祝泽堂的肩膀,“厉害,就是这样,不能让人欺负,不过也别轻易动手,除非非动手不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打不过,或者遇到什么危险情况,什么都别想,直接跑,别去硬抗,懂吗?”

  祝泽堂把话记到了心里,“大哥,我记住了。”

  到家后,大家对祝泽清的麻袋都很感兴趣,围到了周围。

  祝泽清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把麻袋打开,“这是红薯,我从一个西域商人手里买的。”

  他从麻袋里捡了二十个红薯出来,“娘,这些红薯你拿去洗一下,然后切成两半,蒸起来,一会儿当晚饭吃。”

  当然烤着吃最好了,但是太麻烦了。

  “剩下的,我马上拿去土里育种,等秋天收成的时候再吃。”

  下着雨,祝三郎心疼儿子,“泽清,爹去,你告诉我怎么做?”

  祝泽清不放心,“我们一起去吧。”

  张秀容怕他们淋雨生病,忙道,“下着雨,明天再去。”

  祝泽清道,“娘,明日我还有事,没时间。”

  张秀容见没办法阻拦,于是把蓑衣和斗笠拿了过来,“你们穿上去,快去快回。”

  祝大郎和祝二郎也把蓑衣和斗笠带上,“我们一起去,这样快点儿。”

  江一宁也赶紧穿蓑衣戴斗笠,“我也去。”

  祝泽清笑了笑,带着几人来到祝映晴开荒的屋后。

  这里是沙地,很适合育种,种红薯的地他还没想好,估计也要开荒,现在先把种子种上,土地以后再想办法,周围荒地多得很,随便开。

  来到荒地上,祝大郎,祝二郎,祝三郎一起松土,三人并排,一会儿就松了一大片。

  松土后,挖坑把红薯埋进去就行了。

  祝三郎问祝泽清,“这么简单吗?”

  大家都没种过红薯,挺稀奇的。

  祝泽清点点头,“嗯,红薯比较容易存活,只要有水,很容易就发芽了。”

  一袋只有七十几个红薯,一会儿就埋完了,把土地推平,等着发芽就行了。

  村里人看到祝泽清几人冒雨出门,又引发了新一轮热议。

  “他们干什么去啊?”

  “我看祝三郎过去的时候扛着一个麻袋,应该是什么种子吧?”

  “那这也太赶了,下雨天还去育种。”

  “没办法啊,听说祝泽清还要读书,不努力点儿,学费哪里来,一年可是要二三十两银子。”

  “对了,我听人说泽清好像拜了老师,真的假的?”

  “是真的,祝三郎说的,看他样子挺高兴,不像是装出来的。”

  “都这样了,还有老师收祝泽清,那老师也太没眼光了。”

  “这就不知道了,可能走了什么狗屎运吧。”

  “哈哈。”

  祝泽清几人在村民的热议中回到家里,过了一会儿,吃上了美味的红薯。

  作者闲话:

  ps: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