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是不是下雨了?”月笙有些不太确定地问李轻舟。

  今日清明,不用出去摆摊儿,也用不着给馆子里送货,昨夜两人就有些放肆了。后半夜月笙似乎听到了沉闷的春雷声,还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不过那时他已累极,整个人晕晕乎乎的,也分不清究竟是梦里还是现实。

  李轻舟昨夜出去过,倒是清楚,“是下了雨,不过不算大。”

  月笙笑了笑,“那看来今年是丰年呢。”

  老话说“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清明时节下点小雨是最好不过的,至少田里已经出苗的小麦、玉米、土豆等得了春雨的滋润能长得更好。

  乡下人都盼着风调雨顺,这样的好兆头,李轻舟自也是高兴的,面上也带了笑。他见月笙似乎还有些疲累,又问:“要不要再睡会儿?”

  月笙见窗外已大亮,便生不起赖床的心思,“不了吧,得做青团、炸馓子呢,完了还要去扫墓,还有得忙。”

  两人很快就收拾洗漱好,李轻舟直接去了后院剁猪草,月笙则进了灶房。

  “娘,重山和嫣嫣呢,还没起吗?”灶房里只有陈秀云一人,弥漫着一股艾草的香味。

  “他们去买豆腐了,轻舟不爱吃甜的,我打算做些腊肉豆腐馅儿的青团,你看看你要做些什么其他口味儿的”陈秀云拿筷子试了试艾草,发现已经软了,便把锅里的艾草捞出放在盆里装好。

  月笙忙走上前,帮着陈秀云把焯好的艾草用石臼石杵捣烂,“之前腌的咸蛋也能吃了,再包几个蛋黄馅儿的吧。甜口就做个豆沙的和芝麻花生的吧。”

  “成,我来和面做皮,你去弄馅料吧,你手艺好,调的馅儿好吃。”

  艾草原本就已经煮得很软,月笙捣了一会儿就已经烂成糊糊,看起来绿油油的。陈秀云舀了糯米粉倒进艾草汁里,搅匀之后就在盆里揉起了面团。

  月笙则开始准备馅料。红豆昨晚就用水泡上了,陈秀云一起床就装进甑子里蒸着。月笙掀开盖子瞧了瞧,还有些硬,便又添了把火继续蒸。

  如此一来,他就只能先炒芝麻和花生了。还好煮艾草的锅还空着,洗刷一下就能用。

  “有什么要帮忙的?”李轻舟喂完后院的牲口,也进了灶房帮忙。

  月笙正专心致志地翻炒锅里的芝麻,生怕自己一错眼给炒糊了,闻言头也没抬地回:“你舀几碗面粉和点面等会儿好炸馓子吧,就跟你擀面条一样,记得打几个鸡蛋在里边,炸出来味道更好。”

  擀面条李轻舟还是会的,也没再多话,径直去拿了木盆准备和面,只是轮到调味时,他有些拿不准量,端到灶前让月笙加了盐,才回来继续揉面。

  等月笙把芝麻、花生炒熟捣碎,出去买豆腐的兄妹俩也回来了,两人还折了一小捆新鲜柳枝。按着习俗,清明这日是要插柳、戴柳的,寓意着驱邪祛灾。

  月笙便没让两人在灶房帮忙,遣了他们去把柳枝插到各个房门上,顺便再编几个柳环,等会儿出去扫墓好戴上。

  豆腐都买回来了,月笙也没耽搁。麻利地把豆腐切了,又切了些腊肉丁,混着一起炒了。

  面皮和馅料都准备好之后,就要包青团了。青团包起来并不难,取一块面剂子,在手中捏成圆饼状,放上一团备好的馅料,再用虎口轻轻一捏,最后糅上一揉,就能得到一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碧绿团子。

  这边儿青团刚上锅蒸上,另一口灶就已经生了火烧着热油,准备炸馓子了。陈秀云和李轻舟两人在一旁擀面,将面团搓成细长条,然后一来一回绕成团放进热油里。月笙则拿着长木筷,将馓子在锅里翻面。

  等馓子炸完,青团也蒸好了。

  馓子酥酥脆脆,青团软糯,咬上一口就能尝到咸香的腊肉豆腐、蛋黄,又或是甜甜的豆沙、芝麻花生,口口都是满足。早饭也不必备别的,一人冲了碗玉米糊,就着青团和馓子就是一餐。

  吃了早食,一家人就提着青团、馓子、纸钱、炮竹还有昨日买的橙子、苹果等物,出发去扫墓了。

  出了院门,李成林一家已经候在外边。

  李乔一见月笙,就跑了过来,亲亲热热地挽着他的胳膊。

  “堂嫂,你们扫完墓回来放纸鸢吗?”

  昨日镇上有许多摆摊儿卖纸鸢的,各式各样的,不过因为用了纸或绢布,还画了图案,并不便宜,最简单的黑白小燕子纸鸢都要三十五文一个。月笙想着嫣嫣怕是从未放过纸鸢,便花了三十五文买了一个。

  李乔虽也心动,但思虑再三还是没买。不过他堂嫂说了,可以和嫣嫣他们一起玩儿,他就一直惦记着,这不见了月笙就迫不及待地问了。

  月笙见李乔眼里尽是期待,走在前面的嫣嫣也回过头眼巴巴地看着他,轻笑了声,“放,怎么不放?等回来我们就去放。”

  “哇,太好了!”李乔欢呼了声。

  “都要说婆家了,还不收收性子,一天尽想着玩儿。”江凤仙回头看着蹦蹦跳跳的李乔笑骂了声。

  “我倒是觉得乔哥儿这样挺好的,活泼可爱,就算不拘着性子,也不愁找不到好婆家。”陈秀云接话道。

  月笙看了眼冲着江凤仙背影吐舌头的小哥儿,也觉得他娘说得不错。李乔本就长得讨喜,圆脸杏眼,性子也好,人又勤快,家里和睦,据李乔所知这些日子就有好几个媒人上门,亲事儿应是不愁的。

  月笙故意走得慢了些,和走在前面的江凤仙等人拉开了距离,才小声问李乔:“乔乔,你的亲事如何了?可有中意的?”

  李乔红了红脸,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相了几家,不过我还想再看看。”

  这就是还没找着合适的呢,月笙宽慰道:“成亲是大事儿,多挑挑也没什么。你还小,也不着急,万不可为了成亲,就随随便便找个人算了,还是要找个称心的才好。”

  李乔知道月笙说得在理,乖顺地点头。

  说着话,几人就到了李成峰的墓前。正月间,李轻舟请人刻了石碑,李成峰的墓也重新修葺了一番。

  一群人先把墓周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清理干净,之后把带来的青团、馓子、水果等物摆在墓前,焚了香、烧了纸。你一句我一句,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家里的近况,燃了一串炮竹才离开。

  李轻舟爷奶的墓还在前面些,大家又继续走了段路,把路旁的树枝、杂草都理了理,去给两位老人家同样扫了墓、上了坟。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不约而同放慢了脚步。雨后初晴,碧空如洗,青草翠绿清香,各色野花争相绽放,蜜蜂和蝴蝶上下飞舞,还有鸟雀在奏乐,四处都是好景色。

  一行人走走停停,挖了不少野菜。李乔还摘了不少野花簪在柳环上,做了漂亮的花环。给自己做还不算,月笙的柳环也被好好点缀了一番。

  “堂哥,你瞧,堂嫂好不好看?”李乔对自己编的花环很是满意,非要拉着月笙给李轻舟看。

  李轻舟正蹲在地上挖芥菜,一转头就见自家夫郎头戴漂亮的花坏,眼里有羞怯又含着期待,端得是人比花娇。

  “好了,也用不着堂哥回答了,这都要看呆了。”李乔视线在两人之间转了转,见李轻舟盯着月笙迟迟不说话,笑着打趣道。

  一句话把两人都闹了个脸红,李轻舟这才挠着头,呐呐地说了句:“好看的。”

  “轻舟和月笙感情可真好。”注意到这边的江凤仙偷偷和陈秀云咬耳朵。

  “可不是,月笙性子好,两人连拌嘴都少。”

  “唉,乔哥儿找个夫君,也能这样和和乐乐的我就知足了。”

  “你也别心急,慢慢相看就是。”

  午饭都是在李轻舟家吃的,他们回来的路上挖了许多芥菜,便包了顿芥菜猪肉的包子。又做了香椿炒蛋、竹笋炒肉、凉拌鱼腥草和豆腐鲫鱼汤。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顿饭。

  吃了午饭,月笙便和李轻舟带着几个小的去了外面放纸鸢。

  今日清明,家家都要扫墓,也不用做别的活儿,到了下午,都难得的清闲下来。不少人都带着小孩在外边玩耍,扔沙包、斗草、踢毽子、打弹弓、放竹蜻蜓……还有人在树枝上拴了木板子,做了简易的秋千。放纸鸢的也有,不过纸鸢做工复杂讲究,村里少有人会自己做,花钱买又不舍得,头上只能看见零星几个。

  月笙他们找了处开阔的平坦草地停了下来,时不时地有风拂过,正适合放纸鸢。

  几个人中就只有月笙和李轻舟放过纸鸢,而且李轻舟还是在几岁的时候放过。

  于是只能月笙和李轻舟两人给他们做示范。月笙拉着线在前面跑,李轻舟则托着纸鸢跟在后面,李乔和嫣嫣、小虎也紧张地一路跟着。

  “我松手了!”李轻舟感觉到手中的纸鸢隐隐有上升的趋势,忙大喊一声提醒月笙,见月笙点头回应了,才慢慢放开手。

  而月笙也慢慢放长了手里的线,纸鸢摇摇晃晃地升上了天空。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李乔他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呀,又落了!”

  可惜没一会儿,风变小了,纸鸢一下子又落了一截。好在月笙及时把线拉紧了,纸鸢才没有落到地上。

  李乔等人又重新高兴起来。

  随着风力大小,时不时调整手里的线,放长拉紧,纸鸢终于稳稳地飞上高空。从地上望过去,就如同一只展翅飞翔的小燕子一般。

  月笙一边操控纸鸢,一边给李乔他们讲解技巧。他玩了一会儿,便把纸鸢交给了早就跃跃欲试的李乔,初时还有些手忙脚乱,但在月笙的帮助下,也能放得稳稳当当。见李乔熟练了,月笙便放心的任由李乔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耍了。

  渐渐地,有村里其他小孩也围了过来,哪怕他们不能上手,在一旁看着、跟着跑动也欢喜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