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在屋里转了二十遍了。”

  苏离无奈的放下手中茶水, 看向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一样的方言钦,“转的我头都要晕了,坐一会儿好不好。”

  宁采臣也在一旁笑, “方哥你这个样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早早的,方言钦就从丞相府将苏离叫了出来。

  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正是状元楼, 从二楼包厢的窗口就可以看到会试的贡榜。

  方言钦在苏离身边坐下,一口喝干茶水, 看着一脸悠闲的苏离, 忍不住道:“你老人家是真淡定啊,这可是会试,当初放榜前我整整一宿没睡着觉。结果到你这里,根没事人一样。”

  苏离拿起茶壶,替二人各倒了一杯茶, 笑道:“急有什么用?卷子交上去的那一刻结果就注定了, 难道在这里急一下, 名次就能高一些吗?”

  方言钦语塞,“堂弟啊,我对你考上进士没有任何担心,重要的是名次。三元及第,你不想吗?”

  苏离坦然道:“想啊, 天下学子谁不想呢, 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强求。”

  宁采臣举杯, 大笑道:“好一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方才我还有些担忧,听苏兄一言后,却是想开了。如果此次不中,还有下次,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谢苏兄开解,为此,敬苏兄一杯。”

  苏离轻笑着碰了下杯。

  方言钦感叹,“你这养气功夫真是到家了。”

  他虽然坐住了,但还是忍不住频繁的看向窗外。

  到快中午的时候,贡院的门终于开了。

  “放榜了!”

  “别挤!”

  “哎呀,谁踩我脚了……”

  听到喧哗声,方言钦瞬间窜到窗前,俯身看着小吏张贴红榜。

  可状元楼虽然离贡院很近,但从这么远的距离,上面的字还是看不清的。

  但他们也不用真去和下面的人挤,早早各自派了仆从去蹲守。

  不多时,石砚满头大汗的跑上来,大声道:“公子,大喜,大喜啊!中了,是头名会元!”

  “哈哈哈哈哈……”方言钦一声长笑,“果真是三元及第!这下真是光宗耀祖了。”

  苏离轻轻仰头,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一种夙愿完成的感受。

  他转头看向窗外,贡榜之下,有人在哭嚎,有人在大笑,有人悔恨不已,有人疯癫如狂,各显众生相。

  他突然生出一种奇异的感受,心似琉璃之镜,又如隔岸观火,冷静的旁观着一切。

  红尘如炉,众生如火。

  没有那一刻如现在这般,让苏离清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红尘中人。

  方言钦看着阳光下仿佛在发光的堂弟,已经褪去了少年青涩的苏离,俊美的面容堪称夺目,可神色却是淡漠如神邸,如传说中风餐饮露的仙人。

  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堂弟……”

  “怎么了?”苏离回头。

  “没,没什么。”方言钦摇摇头,总不能说刚才他觉得苏离像是要飞出窗外了吧。

  值得一贺的是,宁采臣也中了,名次中间,从此后也是进士出身了。

  也许是方才石砚报喜的动静有点大,听说这里出了个会元,状元楼的老板也前来敬酒,免了包厢费和席面钱,最后还求了一副苏离的墨宝。

  回到丞相府时,府内也是热闹的不行,正在门口洒着喜钱。

  一筐筐的铜板撒出去,不但有乞丐在抢,一些附近住着的人家也在捡,特别是家里有孩子在读书的。

  接下来就是宴请宾客,举行祭祖,同时安排人手去祖地建牌坊,不过这些事情苏离并没有操心,他正在全力准备即将到来的殿试。

  三月二十七,黄道吉日。

  苏离时隔三年,再次进入皇宫。

  因为祖母是长公主的缘故,苏离对皇宫并不陌生,不过去的都是后宫,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金銮殿。

  近三百个全国层层厮杀来的学子,将偌大的金銮殿挤得满满当当。

  殿试正式开始,苏离专心答题。

  照例先浏览了一遍卷子的题目,苏离意外的发现,难度竟然比会试还小一点。

  沉浸在试卷中的苏离,突然发现身边出现了一抹明黄的衣角。

  他抬起头来,和宣正帝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三年不见,宣正帝老了很多,额边的银丝已经白了大半,神态温和,对着苏离露出一个有些慈爱的笑容,然后就转身去了别处。

  苏离垂眸,知道宣正帝是为了避嫌,继续答题。

  只是,怎么感觉宣正帝的气息有点不对呢,好像沾染了什么脏东西。

  两个时辰后,殿试结束。

  卷子收走后,苏离和其他考生一起在偏殿等待成绩。

  殿试只考一天,考生的卷子会被送到考官那里,当堂改出来,再由考官们选出前十名呈给皇帝评定一甲名次。

  皇帝陛下对考生还是比较好的,还专门准备了学子们的餐食,但等待的过程还是很无聊,好在有宁采臣在身旁,还可以聊聊天。

  “考的怎么样?”苏离看着身穿簇新学子服略显紧张的宁采臣,问道 。

  宁采臣知道苏离比他学问更好,当下也不矫情,将自己的答题思路都说了一遍。

  二人旁若无人的对着题,吸引了不少人在一旁竖起耳朵听着。

  苏离的点评鞭辟入里,随口一言都是引经据典,足见策论上的精深功夫,众人一听之下,更是佩服。

  苏离点评完,笑道:“如果是正常发挥,进入二甲应该没问题。”

  宁采臣目露喜色。

  作为名声在外的新晋三元及第,认识苏离的人不少。

  一个京中的学子忍不住上前,“苏兄,不知可否也能帮在下指点一下文章?”

  苏离看了眼天色,日头还早,估计离改完卷子还有段时间,便答应了下来。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不多时,苏离身边就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

  苏离这边成了大讲堂,另一边,考官们加班加点,终于改完了卷子,连忙将评定好的前十给宣正帝送去。

  “陛下,这是张大人等人评定出的前十。”

  “放下吧。”宣正帝阅着卷,惊喜的发现这一届学子的考卷质量明显比上一届好很多,尤其是苏离的,让他眼前一亮。

  宣正帝看完苏离的卷子,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感慨道:“当年那个淘气的小子,如今也是长大了。”

  他还记得,二十年前,也是同样的地方,他点了苏子衍做状元。

  “父子同辉,朝堂后继有人,好!”

  他御笔一挥,当下在卷子上定下了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