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三国:从扬州开始争霸>第173章 活字印刷

现在的刘协认为郑宝和当时的董卓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董卓更加放肆妄为,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而郑宝奸诈狡猾,表面上对自己十分客气,实际里却是一点权力也不给。

现在他唯一的依靠便是自己皇后的父亲伏完,兴平二年,伏寿为汉献帝刘协立为皇后,伏完升迁为执金吾。建安元年,伏完官拜辅国将军,仪同三司。

不过现在郑宝风头正盛,刘协可不敢轻举妄动,他准备再隐忍数年,暗中招募死士,趁其不备夺得军权。而伏完就是他这一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他经常拉拢伏完,并且赏赐许多金银珠宝和名贵字画。

而伏完作为伏皇后的父亲,自然是和皇帝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他也积极向刘协靠拢。这一切都被郑宝看在眼里,不过他却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派人暗中盯梢,做好防范准备。

毕竟现在只是有苗头性的趋势,自己不可能无依无据的就去抓人,做什么事情都是讲究出师有名的,他可不能坏了规矩。

……

还有一件让郑宝颇为兴奋的事情,就是马钧终于研制出了活字印刷术,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用低廉的成本来印刷大量的书籍,把掌控在世家大族手上的知识权下放给贫苦的老百姓,让他们也能够出人头地。

不过这是一个让世人震惊的事情,他准备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他首先派人保护好马钧的人身安全,现在马钧的重要性可一点儿都不比神医张仲景差,并且如果世家大族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提前杀人灭口,所以他得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后又让典韦率领一千亲卫营的将士,在南昌城附近找了一片庄园,又从各招募了一百多个能工巧匠和两千多个老百姓,以流民为主,让他们举家搬入其中,没有一般的事不得离开,当然也会提供好粮食和器具等,待遇也是十分的优厚。

他准备让马钧教这些人使用活字印刷术,然后自己再制造大量的纸张,把世家大族珍藏的典籍印刷成册。

本来洛阳作为大汉上百年的都城,珍藏有大量的典籍,可惜后来董卓进京之后,一把火烧光了整个洛阳,所以才导致很多珍贵的书籍失传。

刚好他的夫人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当时在洛阳之中也见到了大量的古典书籍,并且甚至都可以能够背诵下来。

蔡文姬博学多识,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幼年时因父受诬陷而获罪,而在历史上蔡文姬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如果让蔡文姬把这些失传的典籍默写下来,然后自己再用活字印刷术把他们广为流传,岂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不过这一切都在暗地里悄悄的进行,他准备印刷出足够多的书籍之后,然后每个郡县分发给当地有上学需求的老百姓的孩子。

甚至可以考虑重建一些学堂,聘请当地的秀才来教书育人,到时候自己手底下的人才源源不断,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世家大族垄断权力的途径,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以后自己一统了天下,坐稳了皇位,到时候再开创科举制,这样源源不断的寒门人才就会加入到自己的王朝体系之中。

……

同时还有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那就是神医华佗竟然也来到了扬州。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现在华佗的名气非常大,不过既然到了郑宝的地盘上,他也不得不前来拜见郑宝,毕竟郑宝可是有命,一旦发现华佗,立即就让人把他请过来。

“元化先生快快请坐,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颇有神医风采。”郑宝客气的说道,现在的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对于华佗这样的人才还是非常重视的。

“司空大人客气了,不知此番让我前来有何目的?”

“元让不如看看我身体如何?”

华佗听完之后便立刻认真了起来,再也没有了之前散漫的态度,作为医者,他是专业的,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过了好一阵子,他才把郑宝身体检查完。

恭恭敬敬的说道:“司空大人身体康健,并无疾病。不过明显劳累过度,还是需要适当的休息,千万不可操劳。”

郑宝听了,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几年来他连年征战,感觉身体总是有些不舒服,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些小毛病,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两个人闲谈了一阵子之后闲,郑宝才说出了他的目的。

“不知元让可知张仲景先生?既有官职在身,又可以潜心钻研医术,传授弟子,把医术发扬光大。培养的弟子又可以治病救人,可谓是两全其美。我想要让您和他一样,在扬州定居生活,同时我也会负责你的衣食住行,让你安心钻研,传授医术,不知先生意下如何?”郑宝诚恳的询问道。

其实此番华佗前来也有定居扬州的意思,毕竟这段时间他在中原行医,看见中原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各路诸侯混战,百姓民不聊生。

而来到扬州之后,和荒凉的中原对比,这里就宛若天堂。老百姓虽然身上穿着补丁的衣服,但是观其颜色,都可以吃饱穿暖,每个人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并且他也听说郑宝厚待张仲景的事情,真让他羡慕不已,毕竟天底下没有一个诸侯有向郑宝这样重视他们行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