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天晋帝国>第二百七十一章 绝不退缩

有时候做一件事,十分想做成,却做不成。

有时候,抱着玩玩的心态,反而能做成。

之前司马腾领着7万人,从晋阳城出发,打算向西渡过黄河,偷了河涧王的家。

可惜,冯玮这边,迟迟没有攻打洛阳城。

司马腾听着,一天天从洛阳传来的消息,都快听烦了。

由于冯玮一直没有进攻洛阳,导致司马腾连黄河,都不敢跨过去。

因为他担心,万一,动静大了,让河涧王知道了,他想攻取长安的事。

河涧王一定会把洛阳的军队撤回来。

而司马腾在关中,没有任何根基。一旦不能快速攻下长安城,必定会被,河涧王从洛阳调回来的军队,反向包围。

到时候,司马腾就有可能在关中,全军覆没。

一想到这些可能,司马腾就犹豫着,连黄河都没有勇气渡过去了。

司马腾的七万大军,在黄河东岸,就这么耗着。

好在晋阳城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送过来,补给线又在并州境内,司马腾就当是,搞了一次长途拉练了。

司马越这边,原计划是佯攻邺城。

可是由于冯玮在汜水关,荥阳城,孟津渡,连连大捷。

让成都王的一些旁系将领,生出脱离之心。

导致司马越的十万州郡联军,还没碰到城池,守城主将,就开城投降了。

虽然司马越已经,极力迟缓行军的速度,但也挡不住,成都王这边的投降浪潮。

司马越一仗没打,就进入了邺城北边的重镇,邯郸城。

邯郸守将开城投降后,这消息传到了邺城中,成都王急忙召集众人商议。

鉴于守城主将,投降倒戈之风盛行,成都王决定,将在洛阳城归降自己的木万年,以及他的3万步军,调去东南方向的濮阳。

这个调令,比较有针对性。

木万年多次背叛自己的主家,与三国时期的吕布品行,几乎一模一样。

想那曹操,濮阳攻吕布之时,是被吕布打败了。

这就好像是,希望木万年,能在濮阳,给成都王露一手,也打一场胜仗的样子。

同时,成都王也是在敲打他,让他别想着,做第二个吕布。

当然,木万年也很难做成第二个吕布,因为成都王,已经防着他了,把他调离了中心区邺城。

等木万年带兵去了濮阳之后,成都王又召来了,邺城的谋士和武将商议。

参军崔旷说道:“王爷,北边的东海王,兵锋正盛。是我们最大,也是最近的威胁。”

公孙战也接话说道:“王爷,崔参军说的对,邯郸城距离邺城,已经很近了。东海王,一旦往南进攻,很快就能打到邺城。”

成都王听后,低头沉默了一阵,谁都知道现在的局势,对邺城极为不利。

“二位,说的都对,所以本王决定,北边,为主要的防御方向,至于,南边的楚王,现在还离的远。咱们可以,先放一放。”

参军崔旷,也是看出了成都王的担忧,宽慰道:“王爷,邺城与濮阳,现在已经成了,犄角之势。楚王若想从南边攻打邺城,得先解决掉,东边濮阳城,木万年的3万人马。”

公孙战也是附声道:“王爷,不必过于担忧。楚王如果不理会东边濮阳城的木万年,那楚王攻打邺城的人马,就极有可能,被濮阳城木万年的3万大军,自东向西,切段后路。”

崔旷点头表示赞同,强颜欢笑道:“一旦楚王攻城的人马,被濮阳的木万年切断后路,到时候,木万年在外,邺城守军在内,里应外合,楚王兵败的可能性将非常大。”

成都王也明白,这是手下人宽慰自己的话。

正因为不信任木万年,才将他调去濮阳。

但是,人还是要往好的方面想。

就算木万年不救援邺城,但只要他按兵不动,就是一方战略威慑,楚王就不敢,毫无顾忌的,全力攻打邺城。

当然,最坏的情况,就是木万年倒戈,这对木万年来说,没有任何心里压力。

在濮阳倒戈,总比在邺城倒戈好,这也是成都王调他去濮阳的原因之一。

冯玮的大军,抵达了荡阴后,就在这个东海王司马越,兵败的地方,安营扎寨了。

这是个耻辱的地方,冯玮希望将士们引以为鉴,不要大意轻敌,重蹈覆辙。

此时,门外有个小兵,送来了一封信。

冯玮收到信后,交给周璃,周璃看了后,说道:“这封信是吕宋岛岛主,宋施霖给楚王殿下的,宋岛主说,希望楚王殿下退兵。”

冯玮知道宋施霖不会说空话,如果自己不退兵,就免不了要和他大打一场。

“周将军,信上有没有说,如果本王不退兵,会有什么后果。”

周璃缓了缓,说道:“他说,如果楚王殿下不退兵,三天后,在前方的小树林,与楚王殿下,再分高低。”

冯玮来之前,就考虑到,要面对宋施霖的挑战。

所以,冯玮带着令狐不归,拓跋文滨两人同行。

想和宋施霖打个平手很容易,但想要打败他,可就有点难度了。

“大家不用担心,本王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这次北上平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本王,都绝不会退缩。”

听到冯玮这么说,众人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冯玮就带着拓跋文滨,令狐不归,到了和宋施霖,约定比武的小树林。

他们观察了小树林的环境,令狐不归说道:“楚王殿下,这里可以藏人的地方,只有落叶之下。”

拓跋文滨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道:“落叶之下,虽然隐蔽性好,但不利于观察打斗情况,我觉得,树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冯玮望了望树木,现在是秋季,树上的叶子,大多枯黄,而且,树叶已经很稀疏了,不好隐藏身形。

“拓跋公子,本王看这树叶,都落得差不多了,这树上,可还怎么藏人呢?”

拓跋文滨解释道:“楚王殿下,这种地方藏人,靠的不是树叶,而是敌人的大意,和观察之人的角度。”

冯玮听到观察之人的角度,瞬间明白了。

“拓跋公子说的对,树下的人,一般都是平视,仰视的情况比较少,只要藏在视线盲区,就算树叶比较少,一样不容易被树下的人发现。”

于是三人定下计划,事先让拓跋文滨藏在树上。令狐不归,则在地面低凹处隐藏,上面盖上树叶。

等到冯玮和宋施霖大战时,两人再伺机杀出,偷袭宋施霖,合三人之力,才有可能打败他。

很快,比武的时间到了。

冯玮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个时辰。

因为冯玮要熟悉这里的环境,越熟悉越好。越熟悉,越能找准位置,才能提升自己的赢面。

宋施霖倒是十分准时,因为他知道,凭冯玮的武功,两人打成平手,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不过宋施霖最近创出了一套新的掌法,他自信,冯玮短时间内,很难找出这套掌法的破绽。

到时候利用冯玮,对这新招式的不熟悉,赢冯玮一招半式的,还是有可能的。

“哈哈哈哈哈,”

一阵狂笑传来,宋施霖已经出现在了,冯玮的正对面了。

“宋岛主,很守时约。”

“少说废话,你要是现在退兵,老夫,仍然可以饶你一次。”

宋施霖明知道两人功力不相上下,却还是出言压制,目的是从心理上,让冯玮生出退意。

冯玮却是没有退路了,也不能退让了。

宋施霖为的是个人承诺,冯玮为的是天下大义。

两人都是重义气,重承诺的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

“对不起,宋岛主,本王肩负皇命,身后是千千万万人的期盼,绝不能退缩,您,请出手吧。”

宋施霖听后,脸色一变,瞬间出手,气势如猛龙过江。

冯玮不敢大意,当即化气成锋。

两大高手在小树林对打,惊得林中飞禽走兽,四散奔逃。

树叶狂飞,树技碎断,地面的新坑,裂缝,不断加多。小树林中尽是爆破之声,如电闪雷呜般,又快,又猛,又烈。

冯玮见宋施霖打出一招古怪掌法,后退几步后,却没有惊慌。

因为昨晚上,冯玮就想到过,宋施霖要想赢自己,除非创出新的招式,趁自己摸不清路子之前,赢自己一招半式的。

冯玮的应对之策,就是将计就计。

冯玮假装些许慌张,边打边退。

宋施霖见冯玮已经开始退了,心想,这新的掌法,初次使用,果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便乘胜追击。

冯玮将宋施霖引到伏击地点后,忽然止步,打出一个回旋大招。

宋施霖急忙止步,准备打出大招应对,却不想,身旁树叶下,突然冒出个人。

三道霸气剑光,齐刷刷划向宋施霖。

宋施霖没有想到,冯玮还找了个帮手,更没有想到,还是用偷袭,这种下三滥手段。

宋施霖被这三道剑光影响,没能及时打出大招,抵消冯玮的攻击。

但是,宋施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向后方一闪,避开了冯玮大招的7成伤害。

可没想到,此时拓跋文滨从天而降,一把从上而下的,九折锁魂扇,又猛又快又突然,直攻得宋施霖连连躲避。

等到宋施霖获得半分喘息的机会时,一掌打向拓跋文滨,拓跋文滨虽然极力闪避,依然被宋施霖这一掌,震得囗吐鲜血。

但也为冯玮第二次打出大招,争得了时间和机会。

几乎在宋施霖打出一掌,击倒拓跋文滨的同时,冯玮的大招,从宋施霖身后袭来。

这一次,宋施霖来不及闪避,硬接了十成力道,当场口吐鲜血。

宋施霖不甘的望着冯玮,内心尽是谩骂之声。

冯玮飞身扶住拓跋文滨,对宋施霖说道:“宋岛主,本王知道你不服气,但是,你认为的比武较量,在本王看来,就是打仗。打仗,只讲输赢,不讲江湖道义。”

“哈哈哈哈哈,果然后生可畏啊,楚王殿下,可否答应老夫,一件事。”

“宋岛主只管说,只要本王能力范围之内的,本王一定尽心尽力去办。”

宋施霖用衣袖抹去嘴角的血迹之后,说道:“老夫,答应过小师妹,护她儿子周全。楚王殿下,能不能答应老夫,邺城城破之后,饶成都王一命。”

冯玮想了想后说道:“如果是本王先进了邺城,本王可以向陛下求情,减轻成都王的罪行,至于,成都王能不能活下来,就要看陛下的旨意了。”

宋施霖望着冯玮,点点头说道:“成都王将主力,都放在北面,防御东海王的10万州郡联军。邺城南面,兵力薄弱,楚王殿下,肯定会比东海王,先一步进入邺城。”

“如果真是这样,本王还是那句话,尽本王最大的努力,保全成都王性命。”

“如此,老夫就放心了。”

冯玮看宋施霖那失落疑重的神态,便猜测,他可能要离开邺城了。

“宋岛主,是不是,不打算回邺城了。”

宋施霖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夫,已经尽力了,该回吕宋岛了。”

冯玮也明白,宋施霖再回邺城,也帮不了成都王,现在离开,对宋施霖来说,确实是明智的。

“宋岛主,一路保重。”

“楚王殿下,我们就此,别过了。”

宋施霖走后,冯玮查看了一下拓跋文滨的伤势,好在宋施霖刚才是紧急状态下,打出的一掌,力道并不十分要命,因此,拓跋文滨的伤势并不严重,可以自行运功调养。

不过冯玮可不能袖手旁观,他从怀中掏出了一颗疗伤圣药后,喂给拓跋文滨吃下。

冯玮又以自己的《魔邪经》神功,助力拓跋文滨,恢复元气。

令狐不归在旁见着冯玮的神功,不禁暗赞,楚王殿下的功力,真是深不可测。

三人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到军营,此时拓跋文滨的身体,已经恢复了九成,言行举止,已经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