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好友【完结】>第130章 雅集3

  第三夜之宴

  妙娘第三次来高平郡王的府邸过夜时,屋中依旧只有她和郡王。屋外多了许多人。

  白梅树下摆了几扇屏风,又设了绛纱帐,惠娘和其他几位乐伎在一扇屏风后休息,崔琬等人在绛纱帐下坐着。

  白梅开得很旺盛。或许是因为树下放了炭盆,花儿也不再怕寒,在夜里显得格外精神。

  崔琬让人请了崔涤来。卢家公子卢仲容邀妻子永平翁主泽晋与自己同坐。荀靖之派人去请裴昙,裴昙和丈夫周鸾一起来了。

  荀靖之见过周鸾几次,和哥哥周紫麟不一样,周鸾是个很和气的人。周鸾身子骨弱,他也知道自己身子骨弱,所以他才会这样和气,他轻易不生气:气大伤身,一旦生了气,那受罪可是他自己的身子。

  周鸾这几年只被气到过一次。周鸾成亲后,不想住在周家了,其实他早就不想住在周家了,他哥哥虽然总在家护着他,可他觉得不自由,他想出去住——周紫麟觉得弟弟生出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因为婚后裴昙在暗中挑拨了他们兄弟的感情,于是去质问裴昙,裴昙说自己不屑于挑拨他们兄弟的感情,她也不喜欢周紫麟的宝贝弟弟,周紫麟给了裴昙一耳光。周鸾听说自己的哥哥打了自己的妻子,呕出了一口血。

  最后,周紫麟让步,任由弟弟搬出了周家,另立门户。

  周鸾搬出了周家在建业的宅邸,不过,裴昙没和周鸾一起住,裴昙和荀靖之一起去了郢州。

  周鸾不介意裴昙不和他一起住。裴昙离开建业时,周鸾去送裴昙,他并不避讳一旁的荀靖之,在江边客客气气地对裴昙说:“昙姐高兴就好。昙姐记得有我这么一个人在,记得我愿意让昙姐高兴,这就够了。”周鸾说自己需要一位高贵的妻子,裴昙嫁给他就够了,剩下的事情,他一概不管——至于流言,他直接堵上耳朵,他连听都懒得听。

  荀靖之知道周鸾为人不坏。周鸾坐在绛纱帐底下,身侧烛光亮着,风一吹,绛纱帐鼓起来,烛光将红色的影子照在他的身上,他看着好像一位新郎。

  新郎……荀靖之曾和裴昙提起婚姻之事。

  荀靖之出任郢州刺史时,督郢、朗、吉三州军事,他有许多不会的事情,可是到了那种境地中,不会也学会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军中幕府,裴昙的表弟陈椿年就在他的军幕中任职。

  陈椿年的夫人曾带着孩子来郢州看陈椿年,三四岁的小孩并不怕生,看见荀靖之,奶声奶气地叫荀靖之“郡王”,因为荀靖之长得好看,向荀靖之伸手要他抱自己。荀靖之抱了抱她,逗她玩了一下午。

  裴昙见荀靖之和小孩子玩,对荀靖之说,一个人未免寂寞,问他想不想成亲。荀靖之说:昙姐觉得我不是坏人,可是一个男子不是坏人,不一定不是坏丈夫。他问裴昙嫁人之后,感觉可好?

  裴昙回答说:说不上好。她说荀靖之说得有道理,自己不该为男子着想,又把一个女子推进成亲的坑中。裴昙不厌恶周鸾,周鸾也不是坏人,可是裴昙过得并不高兴。

  她自成亲那日就开始害怕,她说自己成亲那日,看见到处都是红色,绣着金线、闪着金光的红色——她看周鸾也是红色的。成亲那天夜里,裴昙躲在红色的盖头后面,在房间里等周鸾进来,人们守在洞房外,等着看热闹。周鸾推开门进了屋子,裴昙紧紧攥着衣角,十分紧张。

  周鸾挑起了裴昙的盖头,裴昙很害怕——周鸾毕竟是个男人,但是周鸾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做。

  其实裴昙没讲,周鸾那时不只笑了,他那天笑着说:“昙姐很美,有这样的妻子,我很高兴。”说完随手就把应该燃烧一夜的龙凤蜡烛掐灭了。

  龙凤蜡烛应该燃烧一夜,烧尽的蜡烛有着美好的寓意,意味着这对新人要从头走到尾、共度一生。可是周鸾并不在乎,他把蜡烛掐灭了。他说:“昙姐,早些休息吧。我身子不好,不让他们闹,也经不得他们闹。”——他对裴昙很客气,把床留给裴昙,自己抱着被子在长榻上睡了一夜。

  周鸾好像有野心,又好像没有。他对哥哥说自己想娶裴昙,想借裴昙博得陛下的青眼,步入仕途、步步高升,可是他真的做了官后,他又并不热衷于权力,他从不主动往前走。他外祖父录公提拔他,他只是受着,录公问他怎么不努力些,他说:“外孙有个职位就够了。外孙帮外祖父占住了位置了嘛,差事没落到别家子弟头上。”录公笑他,笑完叹了一句:“你说得也对。算啦,你们不惹事,就算是我的福气啦。”

  周鸾在绛纱帐下坐着,脸色因为纱帐的映衬显得微微红润。裴昙拿来一领披风,要他披上。他咳嗽了两声,披上了衣服。

  众人互相问候后,崔琬说:“想必人来全了。今天我们两两相坐,没人落单,这很好。”

  泽晋开玩笑说:“我们是夫妻共坐,崔大人是和朋友共坐。”

  崔涤低头直笑。

  崔琬拍了一下崔涤的肩,对泽晋说:“翁主不知道,我和清原的感情好,夫妻都比不上呢。”他问崔涤:“是不是?”

  “嗯、嗯。”崔涤点头,很捧崔琬的场,“伯玉说得都对。”

  “哎呀,我崔琬招人爱呀。”崔琬说:“我和清原兄有过命的交情。我家从长安南下时,多亏了清原一直在,否则我们可没办法平安回建业了。”

  崔涤说:“应该的。”

  荀靖之在屋中的窗后坐着,他问崔琬:“伯玉兄南下时很危险么?”

  崔琬说:“唉,哪有不危险的。我们到长江北岸时,江水湍急,我祖父想白天再过河,于是夜半我们都住在江边的客舍里,突然有守夜的人大喊:尸群来了!人们惊慌失措,推挤着从客舍逃跑,我和母亲出门时被挤得和家人走散了,人群忽然倒塌,我母亲也差点被人推倒在地,清原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硬是拉着我母亲,把我和我母亲从堆叠的人群里拉了出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他。”

  崔涤说:“朋友之间,本该如此。我不在长安时,伯玉常常照顾我的家人。我父母若还在人世,伯玉南下时,定然不会忘记他们。我在路上照顾伯父伯母的心思,与伯玉当年照看我父母的心思,一般无二。”

  崔琬回忆说:“那夜真是好险的一夜,我和家人差点被冲散,晚上在船上又遇到了危险。那夜我们一家跑到江边,花大价钱租了船,将行李搬上了船,开船之后,灯火很黑,我说船上有臭味,好像是猫狗死了发出的臭味,于是我去摸一个船舱里的箱子,我觉得臭味就是从箱子里发出来的,我的手伸过去,手里好像摸到了大米粒,那大米一动一动的——我才发现,那是一手的恶蛆。那箱子里藏了一具艳尸,一位女子生得美艳,被盗匪们杀害后,盗匪藏起了她的尸体。那船家原来是江上的盗匪,专门劫人钱财,把船划到江心,就会把男人都推下船去,只留下年轻女人和钱财。清原与我们同行,那天掉下船的不是我们,是盗匪。”

  卢仲容长住建业,北方大乱时,他正在建业家里悠闲度日,听崔琬说起南逃的经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对崔涤说:“崔兄真乃侠士,我要和崔兄结交。”

  荀靖之、周鸾、裴昙和泽晋几人皆笑。

  崔琬笑了笑,说:“舒迟,你可是晚了一步,我在侠士心里是第一位的,我和你一起遇险,清原不救你,救我。”

  卢仲容说:“崔兄本领过人,一次救两个!”

  崔涤也笑,说:“还是你们两个救我一个吧。”

  泽晋好奇,问崔琬:“崔大人是怎么认识崔大人的?”

  南崔北崔,两人都姓崔,两人都是崔大人。

  崔琬挑了一下眉,说:“不想说。”

  泽晋看向另一位崔大人,对崔涤说:“崔大人?”

  崔涤说:“伯玉不想说,那就算了吧。”

  “翁主,你问我,我知道。”裴昙对泽晋说完,向着崔琬叫了崔琬一声“表哥”,崔琬是裴昙的表哥,裴昙的弟弟裴简就是跟着崔琬一家一起回的建业,裴昙说:“表哥,我在建业时,可没少听你讲你和你朋友的故事,你们两个不说,那我来说?”

  泽晋对裴昙说:“那我问娘子。别管他们两个,娘子请讲。”

  周鸾说:“我也想听呢。”

  荀靖之也好奇,崔琬这样一个一身傲气、不喜欢武人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和崔涤成了朋友。

  崔琬找婢女要温好的黄酒,让婢女给自己和崔涤各倒了一杯,他对裴昙说:“讲吧,讲不好了,没你的酒。”

  妙娘也好奇,凝神等裴昙讲故事。

  裴昙说:“我表哥和崔大人都姓崔,我要是叫一声‘崔大人’,保准他们两个不知道我到底是叫谁呢。我表哥和崔大人年少时都在国子监读书,别看我表哥看着笑眯眯的,可是他是个记仇的人,他最初在国子监读书时,说话还带着南方腔调,他有一位同学,是位旧贵子弟,便总是学他说话。有一天,我表哥又听见那旧贵同学学他说话,忍不下去,把砚台藏在袖子里,要他道歉,那同学不道歉,我表哥当即就抬手用砚台把人的头敲破了。”

  周鸾对崔琬说:“看不出来嘛,伯玉兄,我看你爱笑,以为你和我一样是个和和气气的人。”

  崔琬反问:“我不和气?”

  周鸾说:“和气,很和气。语气也很和善呢。”

  卢仲容说:“我猜伯玉敲了崔大人的朋友的脑袋,因此和崔大人相识了。”

  崔涤说:“我倒希望是这样,那我也不用白挨一顿打了。”

  泽晋问:“那是怎么一回事?”她看向裴昙:“娘子,请继续讲,我请你喝酒,我有好酒。”

  裴昙继续讲:“我表哥那旧贵同学被砸了脑袋,也不上学了,当即就哭着跑回了家,回家和他兄长说自己被‘姓崔的’打了,他兄长一听姓崔、又能打人,也不再问弟弟,一口咬定是北崔武家的崔涤做的,带家仆冲去了国子监,暗中盯着出来的人。

  “我表哥打了人,被老师叫去绳愆堂打手心,没能早早离开国子监。他那旧贵同学的哥哥在国子监外等,看到崔大人毫无愧色地走出来,气得火冒三丈,和家仆扑过去就要把崔大人装到布袋里,来一顿拳打脚踢。崔大人身手好,挣扎了几下,没被布袋套住,反而把想打他的人摁到了地上。

  “这时我表哥挨完罚走出了国子监,那旧贵同学也正好来了国子监门口,他看见他哥哥正在不知道和谁打架、还是被人摁在地上痛打,又看见我表哥好端端地往外走,大喊‘他们是一伙的!打死他!’,喊完就带着家仆去打我表哥,崔大人一看这行凶的人竟然又来了帮手,还要欺负国子监的学生,立刻就冲过去帮我表哥,其他武家子弟见旧贵子弟欺负人,也纷纷跑过来帮忙,一行人在国子监外混战,打得好不热闹,热闹得几位博士先生都被喊出来了。”

  崔涤想起十几岁的事情,笑着说:“我可是真无辜。”

  裴昙说:“我表哥那旧贵同学是真惨。被打破了头,又被崔大人推了个跟头。”

  崔琬说:“谁让他笑话我。”

  荀靖之问崔涤:“清原后来怎么样了?”

  “我被牵扯进这件事里,也去绳愆堂被打了手心。伯玉心中愧疚,把我当作了朋友。”

  崔琬问崔涤:“这手心打得值也不值?”

  崔涤爽朗地笑,说:“觉得不值的话,你旁边现在可就没人了。”

  荀靖之很久没这样和人一同坐着闲聊了,崔琬要他换一换心境,他也的确换了心境。他说:“感谢诸位今夜愿意在我府中稍微停留,我很久不曾这样见人了,心中很是感慨。我敬大家一杯酒。”

  泽晋说:“靖哥,以后多聚一聚吧,你别总是自己闷在府里。”

  崔琬举杯,说:“我先敬妙娘一杯,若非妙娘在此,我们也没这样集会的机会。今夜梅花盛开、月色清凉,钟声不久就会响起,昭示着夜半的来临,真希望来年此时,风、花、月依旧像今年一样好,而我们能再次相聚于此。妙娘,这一杯,我敬你。”

  妙娘为自己倒上一杯酒,说:“大人太客气了。”语毕掩袖将酒饮尽了。

  青山幽严寺夜半敲钟。天边的明月似乎也随着钟声震荡。

  周鸾向荀靖之敬酒,对荀靖之说:“郡王,明年若是我们都得闲,不如再次相聚吧。建业人不了解您,其实我和您都坦坦荡荡,建业人都会知道我们坦坦荡荡。”

  “谢凤友兄,我们定下这一夜之约。”荀靖之饮酒。

  卢仲容说:“大家不如同饮一杯!”

  卢仲容说完话,泽晋坐在他身边,偏头对他说了一句悄悄话。卢仲容怔了怔,随后压抑着情绪装作没事人——可是任谁都觉得他在高兴。不知道泽晋对他说了什么。

  卢仲容举杯,说:“今夜我替翁主喝!我先干了。”

  随后婢女为众人倒酒,除泽晋外,人人皆喝了一杯酒。

  绛纱帐上积攒的落花被风吹下,哗哗乱落,飞到了无色无形的清焰上——炭盆上方的空气微微扭曲,盆内有暗火,暖气涌动,所以有如此景象。如果春时大地转暖,地面的空气也会浮动升腾,远看有如有清焰涌动、又如有水光波动,那样的景象叫阳焰。

  众人饮酒之后,妙娘与几位乐伎弹琵琶抚琴。崔琬和着乐声讲了几个诡异的志怪故事,崔琬爱听志怪故事,自己也很会讲这类故事。他先讲了牡丹骷髅记,又讲蛟女媚人吮血的故事——

  故事说镜湖边有一渔女,一日不慎落水,竟然发现镜湖湖底布满了尸体。原来,镜湖中竟然有一只潜窟老蛟,老蛟常常化作溺水的艳丽女子,等有人救起她,她便媚人吮血,将人拖到湖底,吸到身体干枯、不能浮起。老蛟喜爱渔女,经常化作人形送她鲜鱼,在渔女落水时,心软地放过了她,使得她窥见了湖底的真相,渔女看到了湖底密密麻麻的尸体,决定……

  诡异的气氛渐浓,崔琬随后讲了江北画皮鬼故事。

  画皮鬼故事是新近流传的故事,除了泽晋外,众人皆没听过:传说江北有一种狂尸,生出了智识,知道自己面目丑恶,于是专门撕下容貌昳丽者的脸,换到自己的脸上,装成是人,混入人群中,借着艳丽的皮囊趁夜吃人。卢仲容常去江北,生得也好看,听画皮鬼故事时被吓得直冒冷汗,既想堵住耳朵不听,又想继续听——周鸾见状悄悄离座,走过去拍表哥的肩,卢仲容吓得叫了一声,崔琬差点笑出眼泪。

  崔琬讲完故事,要卢仲容挑一支曲子让妙娘唱,换换气氛,卢仲容说自己要听道忏曲除一除森森鬼气,乐伎不会弹道门的曲子,卢仲容只好换了一支曲子。卢仲容说自己白天路过了桃叶渡,挑了一支《桃叶》。

  桃叶渡在青溪上,“桃叶”本是一个人名,其人是王献之的爱妾,一日桃叶要过渡口见王献之时,见风浪太大,不敢渡水,对岸等待桃叶的王献之说:“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留下了《桃叶》一诗,后来那渡口也改名为桃叶渡了。

  妙娘唱曲。崔琬向来爱诗,听完曲子说:“斯人已逝,唯诗永存。这曲词是王献之为爱妾桃叶写的,我听桃叶歌,即使隔了百年,也可以知道献之怜爱桃叶。一首诗可以使得情感不朽,我们不如联诗,也在今夜留下诗文。”

  周鸾说:“伯玉哥是才子。我倒是想作诗,可我作不出来,我是个没诗才的人。”

  崔琬说:“诶,你有阿昙,还怕自己输吗?”

  裴昙对崔琬说:“表哥独领风骚,我哪里会作诗。”

  崔琬看向崔涤,崔涤笑他犯了诗癖。崔琬见其他人不陪自己玩,转头对荀靖之说:“我知道郡王雅好文学,郡王手里收有一卷王献之写过的《洛神赋》。郡王,我知道您能作诗。”

  泽晋听崔琬说完,问荀靖之:“原来靖哥喜欢王献之的字吗?”

  荀靖之说:“不,随意收的罢了。”崔琬说斯人已逝,唯诗永存……荀靖之因为王献之抄的是《洛神赋》,所以才收了那一卷字。他请守在屋外的婢女去将王献之的那卷《洛神赋》取出来,拿给众人,一同观赏。

  婢女去取卷轴,卢仲容问荀靖之:“郡王不是为王献之的字收的,那想必是喜欢《洛神赋》了,郡王可是有思慕不得的人吗,像陈思王思慕洛神那样?”

  荀靖之一时没有说话。

  裴昙先说了话:“卢大人,人人都有求而不得,何必都要说出来。”

  卢仲容说:“是我失礼了。”

  “无妨。”荀靖之说:“我有一位朋友,名叫第五岐。我们的缘分不够深。”

  泽晋问荀靖之:“靖哥觉得陈思王和洛神也是缘分不够吗?”

  荀靖之有些无奈地笑了一下,说:“人世仙家本自殊,何须相见向中途。①”

  人世仙家本自殊。他的语气很轻,然而他的心不像他的语气那样轻,从崔琬讲牡丹傀儡故事时,他的心中就泛起了一种漫长而沉重的痛苦,这种痛苦带着时间的重负,沉闷地压在他的心上……牡丹傀儡是一个讲死亡的故事,对荀靖之而言,这故事隐隐带有海水波动的声音,意味着一场北方梦境的终结与破灭。

  人世仙家本自殊——对他而言,佛子这个名字渐渐变得像洛神一样陌生,这是写在水上的名字,不属于尘世,也不属于他,他丝毫无法留住。天人相隔。如今他们已是天人永隔。

  婢女取来了王献之的《洛神赋》卷轴,荀靖之的一丝苦涩就这样被轻轻揭了过去,他不想提起,众人也没有在意。随后众人赏玩卷轴,又讲些了异地见闻,直到东方泛白时,才各自散去。

  作者有话说:

  ① 《洛神》唐彦谦:人世仙家本自殊,何须相见向中途。惊鸿瞥过游龙去,漫恼陈王一事无。

  ————

  卢仲容祖父就是周鸾外祖父捏,他们两个肯定认识的。

  再白的月光都白不过奉玄心里的佛子。佛子——奉玄唯一纯白的茉莉花以及追忆里的永恒洛神,之前半开玩笑说过的奉玄对佛子的印象,都一一扣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