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好友【完结】>第28章 隐机3

  捧即是杀

  四月,山中无事,山桃花将谢。

  自回到堂庭山之后,奉玄每日清晨取指尖血三滴,和在墨中,抄写《道忏》十遍及《血湖渡亡经》一遍,以血为自己的杀孽赎罪,以经文为死在自己手下的人祈福。《道忏》已经抄了三百六十五遍,《血湖经》抄了三十六遍,奉玄将攒起来的经纸全部烧了,消去了自己在山下犯下的罪业。

  多伽罗木佛珠仍旧留在奉玄手中,佛子没有来过堂庭山。

  烧过忏罪经纸后,第二天,奉玄找出了自己的古琴和琵琶,亲自为琵琶调弦正了音。奉玄的古琴是师父教的,琵琶是以前一位在堂庭山筑庐的老琵琶师教的。

  教授奉玄琵琶的那名老琵琶师本名雷黑黑,是太宗时宫中的乐师,小时候父母皆亡,所以入宫当了阉人,入宫后被分到乐坊,学会了弹琵琶。太宗是知音之人,见他精于琵琶之道,说他“能执一道得其精髓”,为他改名为“雷执一”。

  太宗去世后,高宗继位。高宗体弱,听不得激昂之乐,他说雷执一的琵琶声中有杀伐之气,便做了一个人情,赐他重金放他出宫。雷执一在出宫前自请去帝陵为太宗守灵三年,三年期满,他无处可去,就在天下云游,在六十岁时停在了堂庭山。

  除了奉玄之外,堂庭山没有会弹琵琶的修士。那老琵琶师在堂庭山结庐后,有时会带着琵琶来隐机观中做客,和观中的修士共奏古曲。奉玄听见琵琶声,思念故人,跟着师父学弹琴时,心绪不宁。清凉山人说堵不如疏,主动提出让奉玄前去拜师,了却心愿。

  老琵琶师住在隐机观北侧的华胥峰上。那时,他看奉玄年纪小,怕他吃不得苦,于是说奉玄必须连续拜访自己一百日,不可间断,这样才会考虑收徒之事。自他提出条件后,从冬至夏,不论天气如何,奉玄都会去华胥峰找老琵琶师,听他奏乐,一百日后,终于得到了重弹琵琶的机会。

  老琵琶师在六十七岁时去世,去世前,将太宗赐给自己的曲项琵琶“宝象”留给了奉玄。“宝象”留给奉玄,他要太宗喜欢的乐音仍能留在人间。

  自去年老琵琶师去世后,奉玄一直好好珍藏着“宝象”琵琶。抄经忏罪时不可调音弄乐,奉玄在忏罪之后调好琵琶,练习了两天指法,挑了一个清早和师父说了一声,背着宝象琵琶去了华胥峰,赶在老琵琶师的祭日之前,为曾经的老师弹了一段太宗朝的琵琶曲《流泉》。

  华胥峰在堂庭山山北,峰上只有一株山桃花树,那树异常巨大,是堂庭山最晚开花的山桃花树。山下的山桃花已经开尽,峰上的山桃花正开到极盛。奉玄弹完琵琶,收了拨子,打算背着琵琶再回观里,不想正好遇到了一个来赏花的人——奉玄特意挑清早来华胥峰,就是为了避开游人,没想到和一个游人碰了个正着。

  那人一眨不眨地看着奉玄,隔了一会儿,试探着叫了一声:“郡王?”

  郡王。奉玄听见这一称呼,浑身一震。

  奉玄说:“郎君认错人了。”

  “想必确实认错了,我没听说过扶风郡王会弹琵琶。”对方眯着眼笑了笑,他生得异常秀气,看着不过二十岁,年纪比奉玄大一些,声音也软软的,“既然不是郡王,我就不必行大礼了。其实我只是隔着障子屏风见过扶风郡王,刚才隔着花影看你,觉得你们两个的身形很像,这才认错了人。打扰了小道长,抱歉。”

  他向奉玄行了一个简单的拱手礼。他多说了几句话,奉玄听声音察觉出“他”个是穿男装的姑娘,不是男子。

  奉玄依道门的规矩还了礼,“善信有礼。”

  “我认错了小道长,小道长不必认错我——我不是郎君,而是女郎。”她浅浅一笑,道:“我叫裴昙,家籍当涂。不知小道长怎么称呼?”

  江表旧贵,当涂裴氏。

  奉玄说:“裴善信叫我‘奉玄’就好。”他问:“善信怎么这么早就独自来了北峰?”

  裴昙说:“我是和父亲一起来的。我父亲想去隐机观中问道,知道天亮道观开门,在天亮之前就开始上山了。我父亲进了道观,我累得厉害,怕观众的修士笑话我,就慢慢走一走,听见琵琶声,就寻着乐声走到了这里。”

  “小道长不必为我担心。我不是一个人来的北峰,《流泉》高声,少能听闻,我怕打扰小道长的雅兴,让仆人停在了前面。”她说,“我父亲……不想出仕,特意来隐机观,求问出仕与归隐之道。奉玄小道长的琵琶弹得如此好,可否方便问小道长在山上隐修多少年了?”

  奉玄避开具体年数不谈,道:“我父母已经不在人世,我很小就在山上了。”

  “原来我们有相似之处。我已经没有了母亲。”裴昙的谈吐十分清楚,她说:“我父亲上山是要问归隐之事,我上山是想求药,为我一个妹妹求一道延命的药方。我听说隐机观不会随意赠药,所以想为小道长讲一些旧事,希望能打动小道长,帮我引见观中的药师。”

  奉玄认真地说:“善信只要心诚,就能见到观中的药师。”

  裴昙的眼中忽然露出几分哀伤,道:“只有诚心,有时不能成事。我父亲曾经无比虔诚,向漫天的神佛祈求,希望能留住我母亲,然而什么都没能留住。我以为,除了诚心,成事还需要机缘……不如这样,小道长随意挑一件事问我,如果我能答得上来,就算我有这个机缘;若是我答不上来,我也不再纠缠。”

  奉玄不想为难裴昙,问:“善信可知山桃花有几片花瓣?”

  裴昙说:“五片。”

  “唉。”裴昙叹了一声,“小道长问得太简单,是有意要帮我,可我这个人不爱欠别人人情。”她看向奉玄,道:“说起‘五’来,我曾随父亲在长安住过一段时间,知道朝中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姓氏,叫‘第五’。小道长听过吗?”

  奉玄故作冷淡,道:“没有听过。”

  世上或许真有机缘一事。奉玄不过问山桃花,裴昙却提到了他心中不知想过多少遍的“第五”——这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裴昙故意的试探,然而总是一种机缘。

  裴昙苦笑了一下,道:“第五家当年盛宠不倦,如今已经衰落,我提他家,不过是自喻……裴家的荣宠,我不想享受,我只怕几年之后,裴家要高高跌落,连像第五家一般衰落都做不到。小道长若是不嫌我麻烦,我就为你讲讲山下第五家的故事,这故事暗合盛衰道法,听了也不算污了耳朵。”

  奉玄说:“善信,不如去道观中小坐片刻吧。我确实不清楚第五家的故事,也很好奇这个故事。善信愿意为我讲述,我为善信烹一壶茶,作为报答。”

  “也好。”裴昙应了一声,“多谢小道长。”

  奉玄和裴昙回了道观。在回道观的路上,奉玄根据自己知道的旧事、在山下无意间听来的消息,和裴昙短短的几句话,大致猜出了当今朝中的形势:

  裴昙出自江表一等高门当涂裴氏,父亲淡泊名利,一直不曾出仕,然而祖父裴弥纶却是当今太子的老师、朝中的司空。

  江表门阀分为三等,其中一等高门共有四家,当涂裴氏即是其中一家。在北方,人们不熟悉江表之事,提起“江表门阀”,一般只指江表四家一等高门。这四家先后兴起于大前朝天下崩乱之时,在掌权后互通婚姻,关系密切。四家皆崇尚“清贵”,鄙视武将,约定好一不与皇室结亲、二不与二等以下门第通婚,互相扶持,树大根深,历经南朝三朝十五位皇帝而不败。

  许朝高宗时,还是太弟的陛下收复了南沈,结束了天下南北分治的局面。彼时天下刚刚统一,高宗希望像汉初皇帝一般垂拱而治、与民休息,不希望南方久燃战火,因此,对江表门阀以怀柔拉拢为主,江表门阀也主动背弃南沈皇室,向大许称臣,帮助许朝重建南方秩序,于是四家皆未受到重创。

  陛下登基后,最初并未显露出对对江表门阀的不满,寿安皇太女曾重用江表门阀子弟制衡朝中的北地高门子弟。然而,隆正五年后,朝廷越发重视寒门进士,江表门阀也变得和北地高门一样,不断受到排挤——这一情况在太女去世后得到了改变,但是……或许不是什么好的改变。

  太女去世,陛下不再过问国事,淮王成为太子,开始监国。太子不太在意北地高门和江表门阀,更在意的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和本朝武家。太子以为,如今已是太平之时,将领不需要有那么大的权力,于是从武将入手,整顿朝务:在地方上,朝廷经常更换军中首领,紧紧握住兵权,不再轻易放权给将领。在朝廷中,太子独重当涂裴氏,不像皇姐一般与武家交好,不过太子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延续了皇姐监国时重用寒门士子的传统。

  太子从江表门阀中单单挑出来裴家一家予以重用,裴家与其他三家江表门阀间微妙而平衡的地位被打破,关系渐渐疏远;太子又借裴家打压武家和北地高门,为裴家引来了诸多怨恨。

  物极必反,捧即是杀。如今的当涂裴氏不是当年南朝的当涂裴氏——太子的恩宠可以给出就可以收回,当太子的恩宠被收回时,或许,除了众人的怨恨,裴家就什么都剩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