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三国当皇帝,被后世直播日常>第116章 京兆郑县,卖炭翁

路上没什么行人,只有几个不怕冷的小孩子们在外头街道上或者家中院子里玩雪。

刘景接连走访了几户人家,面色很是阴沉,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差,百姓在家中都冻得出不来床,要知道此处可是宜阳啊,刘景可是没少关照,更别提京兆三辅那边了,刘景想都不敢想。

不过刘景也很快便被当地的百姓给认了出来,原来是休假在家的军士看到了自己爱戴的秦王后,连忙行礼,并通知了村中百姓。

当地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带着心中激动,纷纷忍着寒冷,出来拜见秦王。

“乡亲们,大家快回屋里去吧,天气严寒,莫要在外头受冻。”

刘景高呼。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村民前头。

“老朽,是这三山亭的里正,多亏了大王,我等贱民,才有了栖身之所,有了自己的土地啊。”

“值此过年之际,大王还亲临我等山村,关心我等贱民生活,大王大恩,我等实在不知如何报答啊!”

“来,大伙儿给大王,磕个响头吧。”

刘景连忙扶住老者。

“莫要如此,孤此次只是来看看孤治下的百姓,生活上有什么需要的,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刘景体贴、毫无架子,让众多百姓感动得甚至当场哭了起来。

还是秦王殿下好啊。

要是秦王殿下,能当我们大汉的皇帝该多好,这样全天下的百姓,就都能沐浴大王的荣光了!

刘景最终还是走了...

乡亲们太热情,自己想看到的也足够了,于是勒令众人回家后,刘景也悄然上了马车,离开此地。

......

“去告诉陈公台,孤有事离开,宜阳大小事宜由他代为处理,遇事不决,去找王傅,也可与文若、元常、公达等人商议。”

刘景掀开马车的帘子对着一旁的亲卫吩咐道。

“若是有大事,要事,让他去锦衣卫找锦衣卫都指挥使沈韬,让锦衣卫联系孤,面呈孤来处理。”

“喏!”

待传令的两名亲卫离去后,徐庶感慨道。

“大王这真是爱民如子啊!”

周瑜眼中也满是火热:“我有预感,我二人将见证一个伟大盛世的开篇。”

徐庶一笑,没有说话,但眼中的希望和向往暴露无疑。

刘景打趣道:“国,当以民为本,是故欲成大事者,必以百姓为先,毕竟,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白鹭坐在刘景身旁张大了嘴巴,这种名人语录级别的语句,景哥哥是怎么随口道来的!!

徐庶周瑜愕然,瞳孔巨震,纷纷一礼道:“大王所言,发人深省,庶(瑜),受教了。”

君?为君之道!周瑜的心激动了起来,看来大王已有君临天下的愿景了,瑜此生必当竭尽心力,倾心辅佐,助大王成就霸业。

...

【听听,这才是文化人。】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王哥每一句话,都能够点醒我那只有奈子的脑子。】

【?】

...

“大王,那我们去哪儿里呢?”

徐庶问道。

“命孤的亲卫都换上便服,我们去京兆府。”

徐庶暗道,果然,大王将百姓放到了心上,不然也不会大过年,天寒地冻的出远门,到各个乡里之间查查。

“喏!”

...

就这样,刘景的秦王车驾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宜阳,顺着黄河走道,经过弘农城,过胡县。

在当地留住一天后,又走潼关,出华阴,来到了京兆地界。

这一路走走停停,顺着少年...(嘴瓢了...)

足足走了四五天,刘景一行人来到了官道途径的入京第一个县,郑县。

一行人,车拉马圧的,看着就不好惹,自然也没有不长眼的敢贴过来搞事情。

徐庶看着县城中的情景,点着头说道:“果然,和我宜阳类同,这郑县也是门可罗雀,街道无人。”

周瑜调侃道:“的确,但是和宜阳比,那可完全不一样。”

徐庶挑了挑眉:“哦?”

周瑜辩解道:“你看这大街小巷,街道逼狭,处处污秽,道路也不平整,垃圾到处都是,宜阳可没有这幅景象。”

徐庶赞成的点点头:“瑜弟所言极是,就在路上大小便的味道,都有些上头...”

“而在我宜阳,在大王的规划下,道路四通八达,宽广平整,管控严格,还有卫生院的属吏带着卫生员每日打扫清洁街道。”

周瑜撇撇嘴:“只打扫并没有那般效果,我倒是觉得大王组织的卫生稽查队,起的作用更大,抓住就是一阵教育,还要进牢里蹲上半个月,这半个月天天都要背宜阳守则,还会罚上一笔大款。”

徐庶是认可周瑜的理解的,但还是说道:“一味地处罚,愚兄倒是觉得,不是很妥当,不过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反倒是大王前些天推行的思想教育和背诵守则,深的庶意。”

周瑜笑道:“处罚嘛,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给宜阳居民一个教训,不疼不痒的,百姓哪儿里记得住啊。”

徐庶沉思一番,也认真道:“瑜弟所言有理,对普通百姓来说,罚钱才是最有作用的。”

听着徐庶和周瑜的聊天辩论,刘景嘴角微微上扬,这一路上,可全靠两兄弟来解闷了。

......

“卖炭!”

“卖炭喽!”

一个老翁,穿着打满补丁的单衣,颤抖着身子,牵着自己的老牛。

老牛则拉着一车子的木炭,深一脚浅一脚的慢行着。

一人一牛,都显露出疲态。

刘景的数十名亲卫们自然是按照要求,隐藏于暗处,紧盯防护,以备不测。

刘景的马车是特制的,车厢双层夹心,中间是隔着铁板的,马车是双马齐驱,用的是耐力,体型俱佳的并州大马。

和白鹭一同坐于马车之中,周瑜和徐庶驾车,二人一左一右,在马车外的车沿上坐着。

车驾没有秦王府的标志,外人看上去,就像是两个书童陪着主家的公子外出一般。

看到老翁的牛车,二人便将马车赶到了道路一旁,让出空隙。

老翁看到连赶车的书童都是器宇不凡的公子,心道是碰上大人物了,露出一抹卑微的微笑,小心翼翼的看着牛车从刘景的马车边上经过,生怕自己的车驾脏,冲撞了贵人。

刘景叹了口气,将车帘放下,心情颇为沉重,底层的百姓,日子不好过啊,该怎么办呢?

蜂窝煤?要不要搞?

刘景还是没什么头绪。

老翁则是紧了紧自己的单衣,找了个地方驻车,蹲在一处墙角,希望能有贵人,可以将自己的炭买走。

这样,家里的孩子孙儿,也能添件衣服,也可以再买上几斛粮食,起码能熬过这个寒冬。

虽然严寒的天气,使他的嘴唇冻得发紫,但是他还是不断地祈求着:“再冷一些,再冷一些,这样就可以早点卖出去,多买一点钱,也可以多买上一些糙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