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李子树下的小夫郎>第4章 手帕

====

牛车摇摇晃晃,终于是到了镇上,柳大嫂掏出九个铜板,递给阿方叔,那张翠□□自转身大步朝镇上走去了,还撞着好几个人 ,却也不言语,冷着脸就走了。

边上有个婶子说愤愤的啐了她一口“呸,神气什么,黑心肝的东西,怕不是赶着去投胎!”

“哪呀,是打秋风去了,他婶子要我说呀,我要是她啊,这辈子都没脸在去她女儿面前晃了,哪像她这三天两头的去要东西,真是不要脸。”另一个妇人附和道。

……

几人一同向前走去,镇上一条主路,大伙儿虽然要买卖的东西各有不同,但大抵路径也是相似的,边走边小声嘀咕着。

柳小雪一个未出嫁的哥儿,平日里少有机会参与这种话题,因此听得津津有味,像什么谁家的菜又被偷了呀?谁家的汉子娶亲了呀?那席面办的怎么样啊?谁家的姑娘嫁到哪?左右村里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听个乐呵。

“平宁村的那个猎户,那好小伙子长得那叫一个高,也不知道说亲了没?”

柳小雪沉默着耳朵支楞起来。

“是陆家的二小子吧,哎哟,我也记得他,就前些日子还打了一只大野猪呢,真真是年轻,那样大的一只猪自己走好几个村子扛回去,远远见着了,可俊的很呢!”

柳小雪面上不显,耳朵却红了一圈。

“可不是,我之前就想着去同他家说说我家的姑娘,可我姑娘,唉哟,老大不乐意,说他整日跟山上的畜生打交道 ,还不如地里头的汉子呢,却也不知道人家一年打猎能挣下多少银子,可比下地干的多多了!”

“他婶子,您就别打这主意了,这几个村子里就那一个猎户,我早早的就同他们村的人打听好了,已经给他看好人家了,是他们村的一个姑娘,日子都快看好了,就甭操这个心了,人家可不愁这个。”

柳小雪默默的耳朵耷拉下来,哦,原来他定亲了。

“这可真是,多好的汉子。”那婶子一脸的惋惜。

“我听说呀,那聘礼他足足给了十两银子呢,那姑娘家里都长了好大一个脸,这几天见人就显摆。”

听到十两的聘金,其他几个家里有姑娘的,也觉着惋惜了,怎么就不是自家的姑娘呢?

“我就说呢,我看着是样样都好的,可我那姑娘死活不愿意,要不我早先就去他们家把这事给说了,真是的,那样好的亲事就这样让人定下了。”那婶子听到十两的聘金,言语间都是怒其不争。

“可不是呢,该是我家里没有适龄的姑娘,若不然,我可早早去他们家说道了。”

村里的哥儿少些,且哥儿一般都只会生下男孩或哥儿,虽不是汉子那般高壮,但大多活都比姑娘做的好些,因此多的是汉子想娶,按照他们这儿当地的习俗,聘礼一般就是十两,姑娘们少些,但通常也在六两,一个村子里都没几个哥儿,且大多镇上的人家,家中不缺银钱的都会想给自个的孩子娶个哥儿,能嫁到镇上去,村里的人,就更不会想让他们家的哥儿,嫁到村里了,所以农户家娶亲,大多都还是姑娘为主,毕竟姑娘们多些,聘金也没有哥儿那样贵。

可这陆家能出得起哥儿的聘金给姑娘,可谓是顶顶的体面了,毕竟都是地里头刨食的人家,一年能攒下几两银子,都算是好的,再有日子过得好些的,为表示对女方家的看重,给八两的不是没有,但陆家这样的确实是少。

像柳家,柳家五个汉子成亲时都是娶的姑娘,聘礼都是八两,这钱都是柳大武给出,每一个都是自家的孩子,自然没有厚此薄彼的,可他们要挑的姑娘秉性却都是顶顶好的,他们家不是刻薄的人家,却也不能娶那些娇柔造作,惹是生非的,毕竟是娶亲,又不是娶祖宗,是以柳小雪的嫂嫂们,性子都是和顺的,一家人相处其乐融融。

他不知道,是他阿爹阿姆精心挑选的缘故,却只当其他人家中应也是这般和睦的,只当看见,村中汉子跟妇人吵架,那歇斯底里,互相痛骂的模样,才叫他明白原是只有自己家中,才有这般和睦的。

正因家中给五个汉子挑的媳妇儿,脾气秉性都好,如今轮到他们哥儿,自然不能将就嫁了,挑来挑去总也挑不到一个都好的,所以柳父柳姆才愁啊。

柳小雪却想,他是个好人,能叫他相看上的亲事应当也是顶好的,却不知陆青山只负责出银钱,亲事都是家中给看的,故而后来发生的事,他才有些诧异。

说话间已经到了镇上的织绣阁,店里也有专门放手帕的区域,柳小雪和两位嫂嫂将帕子都与掌柜的相看了一遍。

他仔细相看了几个花样,觉着还不错,就都收下了,柳小雪同他算是老主顾了,他绣活不错,所以每月都会绣一些拿到店来卖,掌柜也不会压他的价,每一条五文钱,比镇上市面绣娘少一文,这是正常的,毕竟店里拿去卖也要盈利。

他仔细清点着帕子,看到其中有一条绣着李子的手帕时,微微愣了一下,随即将这条抽出,放回了自己的兜里,也不知他当时想到了些什么,左右回神的时候,就已经绣上了。他也没在意,但他想着还是自个留着。

清点完一共是三十条,掌柜结了一百五文给他,出了店,他给两个嫂嫂各拿了十文,毕竟他两个嫂嫂也各绣了两条,都叫他掺在里面一起卖了,虽然他嫂子们绣的不如他绣的好看,掌柜的也没细看,但钱还是要给的。

他嫂嫂也不同他客气,笑呵呵的接下了,回头给他买零嘴。

然后他再跟着他两个嫂嫂一起到镇中的集市,挑了块还算干净的地方卖笋,交三文钱领块牌子就能占一天,这集市很是热闹,想到早上出门早都没吃些什么东西,他大嫂,将背兜里的小板凳拿出,让他坐着等,他们俩去买些吃食,两大筐的笋里面还带着泥,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哥儿,他长得好看,就坐在那也没有吆喝,就有些夫人跟夫郎,径自走过来问了。

“这笋怎么卖的?”

“三文钱一斤。”

“这么贵,这还带着这么多泥呢。”说话的是个夫郎,他嘴里嫌弃,但眼睛这没从笋上挪开过。

“不贵了,这会儿正是头一茬春笋,嫩得很呢,上山挖了两天呢才这么些,新鲜着呢。”柳小雪也不恼,和气的同他分辨。

“那给我来个两斤吧,送个小的当饶头行不行?”:

柳小雪直接挑了两个不大不小的,不多不少,一称正好两斤多一点,他将那笋直接放在那夫郎的菜篮子,再放了一个小的,那夫郎满意的放下六个铜板就走了,生意开了张就好做了。

又来了好几个人,要的不多,他也不恼和和气气的,都给那些饶头。

等他两个嫂嫂带吃食回来给他时,一筐笋已经下去小半筐了,直夸他能干。

等到半晌午,笋还剩下一些,但也不多了,他们便收了牌子往私塾那边走去了,整个镇上就这一个私塾,下至六岁孩童上至二十岁的学子都有,村里的孩子也都是送到这里来的,行程遥远因此院中也有留宿的地方,只需多交些银钱。

家中孩子多,幸好柳家老三考上了秀才,在私塾教书,每月的银钱不少,租赁了一小个院子,一家子都在镇上过,到年龄的孩子也放在他这养,都是自家兄弟,除去每年的伙食费,约束钱,多送些粮食给他也可。

老四老五也都在镇上,一个在医馆,一个在油坊,家中虽然田地多,柳啊爹却不想个个儿子都像他一般地里刨食,因此读书的读书,当学徒的当学徒,只叫他们有个一技之长,往后想做什么都行。

所以,三个儿子都在镇上另租了院子,但逢年过节都会回家聚一聚。

私塾在城东,到时还不曾放课,便寻着一个阴凉的树下坐着歇歇脚,到了午时,才陆陆续续出来人,见着面后又是好一阵问候,柳大家的两个抱着他娘就往家里走,柳二家的也是,柳三抱着一个小的,牵着一个大的,柳小雪便牵着柳四家的,柳五成亲晚,只有一个4岁的,还不到年龄便没送过来。

因为没有提前说,到家里他三嫂一见着面又是好一顿寒暄,连忙去多买了几个卤味,又将剩下的所有馒头都热了,才热热乎乎的吃了顿饭。

饭后他三个嫂嫂坐到一块去说话了,他三哥去看书,柳小雪将孩子都赶去屋哄睡了才歇下。捻了包瓜子,去同他嫂嫂们闲聊,其实主要是他们聊,他只负责听,顺便嗑瓜子。

聊着聊着不知怎么的话就扯到他身上了,说着给他相看的事,问他自个有没有想法,毕竟他不开口,柳父柳姆那是照着选妃的法子,给他找啊,毕竟他们也不敢跟他们的公爹公姆说,只敢在私底下说,条件太过苛刻。

柳小雪着实是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他一个哥儿,除了家里的几位哥哥,都不曾同汉子说过几句话,唯一一个想到的就是那日的猎户了,柳小雪晃晃脑袋,把他晃出来,连脸都不曾看清,他本没什么想法,更何况人家也已经定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