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翻译们的迷乱情史>第128章 望远

孔文龙和薛豪义虽然花了钱买了望远镜,它还是派上了用场,后来终究给他们叫老外帮上了大忙,确实能领先其他翻译一步。当然了,后来他们很快也发现了望远镜的第二个福利——用来看美女。

孔文龙和薛豪义每天都在西京最繁华的大街钟楼广场找老外,这里每天都有许多的时尚美女过来过去的,如果你当着人家的面看来看去,既不雅观又受人白眼。现在他们有了看美女的神器——望远镜,就可以在远处肆意妄为地观赏美女,再也不用担心遭人非眼了,简直太方便了。

发现了望远镜的这个好处之后,孔文龙和薛豪义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开始了每天上班抽空欣赏美女的娱乐活动,他们是如此的乐不彼此,甚至于把主业叫老外都忘到了脑后,完全都忘记了当时买望远镜的初衷。当严有才也发现了孔文龙和薛豪义用望远镜观赏美女的事情之后,他二话不说就跑去也买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比他们两个人的更贵、看得更远。

孔文龙说:“严有才,你开始还说我们两个买望远镜是多此一举,没想到你现在买的比我们的还好、还贵,你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薛豪义说:“他色起来比咱们两个加起来都可怕。”

这样,文化斋的三个男翻译,现在每天都拿着望远镜在钟楼观赏美女,立刻成为了钟楼广场的一景,最后连在钟楼执勤的几个巡警都看不下去了。那个巡警组长把孔文龙叫到值班岗亭里面,问他说:“你们几个每天拿着望远镜在这里看什么呢?”

孔文龙只好如实地回答说:“我们是在看老外。”巡警组长说:“我知道你们是翻译,每天在这里找老外,这也不算是违法乱纪,我们本来也不管你们这个事情。但我现在发现你们不好好找老外,每天都在拿望远镜看美女,这就太不像话了吧?咱们这里毕竟是西京市的窗口,代表着整个西京的形象,万一哪一天让人家记者把你们这些事情在报纸上、电视上一曝光,你们还别说看美女了,连在这叫老外都不可能了,你信不信?”

孔文龙见巡警说得严重,连忙说:“我信我信,我们以后注意,不再看美女了,只专心叫老外。”毕竟是和警察打过交道的人,孔文龙对警察有着本能的恐惧心理。

巡警组长说:“你回去给你们那两个同事也说一下,让他们也收敛一下,否则我们对你们不会放任不管的,到时候你们没有地方挣钱可别怪我们没提前警告过。”孔文龙说:“是是是,我马上就回去找他们说这个事,你们放心吧,我们以后保证不这样了。”

..............

这时候旁边一个年轻一点的巡警说:“哎,我问你,你们每天接触老外,从外表能区分出人家是哪个国家的人吗?”孔文龙说:“我们干久了,都能区分老外的国家,基本上八九不离十。”那个巡警说:“那你能给我简单地说一下他们的区别吗?”

孔文龙回答道:“这个也不难,美国人高高大大、又胖又壮,英国人比较瘦、有绅士风度,德国人一脸的严肃认真,法国人特别友好、特别浪漫,澳大利亚人脸园、爱戴墨镜,荷兰人特别高、长得五大三粗的像农民一样,意大利人是黑头发、俄罗斯人特别白,日本人特别低,韩国人脸大。其他小国家的人不容易区分,非洲人你们也能看出来,就这些诀窍,很好记的。”

那个巡警说:“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算是长见识了,可谓是行行都有门道啊。”巡警组长说:“你们也算是有文化的知识人,在大街上干这个有些可惜了,应该好好找一个正式单位上班多好。”年轻巡警说:“组长,我听说他们每个月能挣好几千元,比干其他工作强多了。”

巡警组长说:“你别看他们现在挣得多,将来国家如果严格起来,不允许他们这样在大街上叫老外,他们就傻眼了,人应该看远一点,哪能只图眼前?”

年轻巡警说:“那以后我们要是遇到和老外的纠纷,就找你们过来帮忙翻译,行不行?”孔文龙说:“当然可以了,那是我们公民必须应尽的义务,保证随叫随到。”巡警组长说:“好了,你去忙吧,记住我说的话。”孔文龙连忙频频点头出去,立刻就把他们的话传给了薛豪义和严有才。从此,几个人都收敛了好多,又开始以本职工作为主的奔波了。

最后,这个事情还是传到了嫂子那里,嫂子说:“这就是典型的玩物丧志,哎,年轻人啊,就是玩心太大了,不能全力以赴地好好上班,你说急人不急人?”女翻译们自然是对他们几个的这种低俗行为嗤之以鼻、讥笑连连。

.............

孔文龙和赵红玉在小房子幸福快乐地住了快两个月,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孔文龙始终觉得把煤气罐放在屋里不安全。做饭的时候,赵红玉会把一面墙上的窗子打开通风,做完了再关上。但是晚上睡觉都要关门窗的,屋里就始终能闻到淡淡的煤气味,害的孔文龙不停地过去看阀门关好了没有,赵红玉就抱怨说:“你一天扭好几遍阀门,早晚把阀门弄坏了。”

孔文龙决定再找一间房子,要在门口有地方摆放煤气罐和灶台,而不是放在卧室里。赵红玉也觉得以前那样不是长久之计,两个人又开始重新找房子。

首选肯定还是在这个村子里,搬家也方便,孔文龙在后面一条街找到了一个二楼,属于大房,一百元一个月。这个房子门口有一米宽的走廊,又是尽头,可以摆放煤气罐和灶具。两个人简单打扫了一下卫生就开始往里面搬东西。小东西尽量自己搬,一是自己弄得仔细不易损坏,二是只留下几个大家具雇人搬就便宜多了。

两个人都是仔细谨慎的人,又觉得灶具都放在门口怕丢,孔文龙就决定定做一个桌子,像一头沉的写字台一样。在桌子的长抽屉上加个可下翻的门子,用来放燃气灶,旁边的落地柜可以放煤气罐。中间掏一个大孔,让煤气管子可以通过来连接燃气灶。再在上面装上明锁,每天做饭的时候打开就可以了。

这样的柜子当然是独一无二的,必须定做。孔文龙就去找到西郊大庆路最西头的大庆路家具城,他向厂家描述了情况,并画好了立体图。厂家要价220元,孔文龙交了定金,约好了几天后来拉走。

...........

到了取柜子的日子,却赶上了下雨,赵红玉想改天再去,孔文龙却坚持冒雨去拉,怕又耽误把煤气罐搬出卧室的日子。赵红玉了解孔文龙是个急性子,心里搁不住事,只好答应了。孔文龙穿着雨衣骑着赵红玉的自行车在前面,赵红玉也穿着雨衣坐在后面。他们没有骑摩托是因为孔文龙爱惜车,怕下雨淋生锈了,赵红玉又骂他是舍命保财。

他们到了西郊大庆路的家具城,找好了三轮车装了桌子,孔文龙骑着车子在前面领路,赵红玉坐在三轮车上押车。孔文龙爱惜东西,怕桌子淋雨变形,就让赵红玉把雨衣多给桌子盖一点,这样赵红玉的身上就盖不全了。

从最西郊一直运到南门外,实在是太远了,骑车人要了20元。可气的是那天雨越下越大,等送到了家,赵红玉的全身早都湿透了,冻得直哆嗦。他们好不容易把桌子抬到了二楼房子门口摆好,赵红玉就赶紧跑进屋去擦干身子,然后就钻进了被窝再也不出来了。

到了晚上,赵红玉就开始发烧,孔文龙连忙下楼给赵红玉买了一个温度计,回来一测量,39度了。孔文龙吓得赶紧把赵红玉背下楼,就近到了城中村的一个小诊所看病。大夫给赵红玉打了一针柴胡,让回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