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翻译们的迷乱情史>第24章 开创

汪远方把郭大成和画院当时在的所有人,都请到了画院门口不远的老金家水盆羊肉饭馆,请大家聚餐。这其中有画画的学生林建强、王一生、方文颖和林建强的女朋友季玉涛,还有常驻画院专职裱画的河南人马成功,以及在画院打扫卫生的甘肃人徐立春。

汪远方首先提议所有人先敬郭大成一杯酸梅汤,这是回民街饭馆一年四季必备的饮料(回民街不允许喝酒和卖酒,这是穆斯林的基本风俗)。毕竟是郭大成把外宾带来才有后来的交易,学生们对他更是感恩戴德的。

汪远方说:“我请求大家对今天的事情保密,明天我就到北门外省画院的总部,向院长要求把回民街分部承包给我,以后画院的净收入一半上交,一半维持运营和发给大家。”在此之前,总院就对这个分部很是头疼,经常拖欠这里的基本工资和后勤维护费用,搞得大家怨声载道。

听了汪远方的话,所有人的欢呼雀跃,连扫地的徐立春都觉得要跟着沾光了。汪远方用当天的收入宴请郭大成和画院的人,这些钱绰绰有余,剩下的钱买了好多饮料和水果放在后厅作为日常的福利。汪远方是行政负责人,收买人心是得心应手的事,只要大家吃好、喝好了,谁都会闭紧嘴巴不乱说话的。

果不其然,省画院总部的领导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汪远方的所有要求,他对分部能够不再要求“输血”而求之不得。汪远方和学生画家们就开始专心恭候郭大成带着外宾再次到来。

.............

可是郭大成只是法语翻译,到西京来旅游的法国人有限,郭大成也没办法天天带人来买画。这天,汪远方和画家们正在犯愁,突然有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和一个老外自己进了画院的老院子。

原来,小伙子叫做崔忠诚,是西京市翻译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个学校是民办专科,文凭不值钱,毕业生都是边缘人才,全靠自谋生路。崔忠诚又当家教又当野导,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今天是外宾要来清真寺,崔忠诚就带着他从画院门口经过,结果外宾被画院的古建筑吸引,非要进来看看。

汪远方知道了原因,心里一动,马上热情地招呼崔忠诚和外宾到里面随便参观。汪远方告诉崔忠诚,这里现在算是个画廊,如果他的客人买了这里的画,就会有和其他旅游点一样的40%的回扣给他。

崔忠诚虽然上的是专科学校,却是个冰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他本来都当了一年的导游,对旅游行业已经精通,崔忠诚自告奋勇地向外宾讲解大厅的国画,外宾也听的津津有味。最后,外宾爽快地买了2张镜芯,共270元。

聪明的崔忠诚让外宾先到门口等他,说自己要上画院的厕所,然后他趁机让汪远方把回扣110元钱送到厕所给了他。汪远方把钱塞给他,并嘱咐以后要常来,崔忠诚满口答应地装好了钱,然后追上外宾走了。

这是画院的第二笔买卖,也是英语翻译带来的第一次收入,汪远方和大家都很开心。汪远方说:“咱们不能在郭大成一个树上吊死,山不转水转,只要多几个像崔忠诚这样的翻译就够了”。

结果在随后的一周,这个崔忠诚每天都能带来老外,还都买了画,倒是郭大成只带来了一个人,还只买了一张小镜芯。就这样,画院这个画廊算是开起来了,汪远方觉得就靠两个翻译肯定不行,他发动画院其他人,把家里懂英语的亲戚就往这介绍,都按导游的回扣付钱给他们。

首先是裱画的马成功第一个响应,他是开封人,在西京长大,算是半个西京人了。马成功长得很帅,但性格内向,说话还有点结巴,他学的是裱画,一直在画院给画家裱画。马成功结婚很早,他媳妇叫做林丽人,是学英语的专科生。他们俩真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走在一起特别引人注目。

马成功介绍林丽人到画院,汪远方又找来了侯美鱼、谢晓青、孙伟红等四、五个学英语的小姑娘,几个人一起开始在门口叫老外进来买画。

刚开始时大家都是生手,给路过的外宾感觉和其他旅游点的商店没什么区别,也就没几个人进来,就是进来了也很少买画。

..............

汪远方是个干事情的人才,他明白任何事情只靠运气是不能长久的,他把郭大成、还有崔忠诚和林丽人他们召集到一起,让大家一起给画廊献计献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开始了头脑风暴运动,经过一下午的诸葛亮会议,一个比较完整的卖画套路终于基本形成。

首先,学生们不再是只坐在门口死等,而是到大街上去找外宾,甚至是在宾馆门口等外宾。他们一见面就说自己是画院的学生,正在学英语,为了出国和外宾练习口语,这样就能搭上话了。然后就介绍外宾到清真寺旅游,自己给人家带路。

到了画院门口,学生们就让外宾先参观一下自己学习的地方,外宾进到里面,就说墙上的画是老师和自己的作品。然后学生们还要大致地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一些象征意义,最后说画院要去国外办画展(这样可以抬高画院的档次),正在筹集路费,希望外宾能买画支持学校和学生。

就这样,多数的外宾都能被打动,都能多少买一点。从此,画院画廊算是走上了正轨,翻译卖画这个职业也就开始兴旺起来了。汪远方、郭大成和崔忠诚被大家封为这个特殊行业的先驱前辈,就是“卖画界的三大创始人”。

............

其实,外宾能买画的真正原因有几点:

一,中国封闭了多年,外国人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包括人和文化,对中国人也很友好。中国人可不会在街上随便和陌生人那么热情地聊天。

二,外国人旅游到中国,买点纪念品是人之常情,中国人出国也是如此。

三,那时候西方人受的教育比较好,文化素养明显高于中国人,在家里挂画很普遍,而中国有钱人在家里挂画的就很少。

四,西方人太老实,没有中国人那么滑头,你说自己是画家他就相信,你说哪个是你画的,他也相信是你画的,你说要出国办画展,他就还是相信了,而且以为都是创作画,压根就不知道是临摹、复制的。

五,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国情,不知道一张画在中国应该卖多少钱?画院是按照对中国人四倍以上的价格卖给老外的,这里面就有了跑腿翻译的提成,和画廊的留存。

六,外国人和翻译聊了一路,气氛很好,最后看了画展听了介绍和讲解,不买不好意思,也有个别胆小的是怕不买不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