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演义搞笑版>第144章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下)

曹操曾经语重心长地教育曹彰:“你小子不好好读书,净喜欢舞枪弄棒的,这是莽夫之勇,有什么了不起的?”曹彰却傲娇回应:“大丈夫就该学卫青、霍去病那样,在沙漠里建功立业,统率几十万大军纵横天下,怎么能当个博士呢?”

有一天,曹操心血来潮问儿子们各自有什么志向。曹彰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做将领。”曹操又问:“那你觉得一个好将领应该怎样?”曹彰一脸坚定地说:“就是要身披重甲手握锐剑,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冲在队伍最前面;奖赏要说到做到,惩罚也要言出必行。”曹操听罢哈哈大笑。

到了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桓造反,曹操命令曹彰率领五万兵马前去镇压,并告诫他:“在家里是父子,在朝中则是君臣。法律无情,你要引以为戒。”曹彰抵达代北后,亲自冲锋陷阵,一直打到桑干河一带,成功平定了北方叛乱。得知曹操在阳平遭遇败仗,曹彰赶紧率军前来支援。

曹操见到曹彰来了,喜出望外:“我这黄胡子的儿子一来,肯定能搞定刘备!”于是整饬兵马,回到斜谷界口驻扎下来。刘备这边得到情报,曹彰已至,便问手下谁敢去挑战。刘封自告奋勇,孟达也积极请战。刘备乐了,让他们俩一起上,看谁能赢。

结果,刘封率先出击与曹彰交战,不过三回合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孟达随后领兵上前,正准备开打,却发现曹军阵脚大乱——原来马超和吴兰的援军已经杀到,曹军顿时惊恐失措。孟达趁机夹击,马超军队蓄势已久,此刻更是威风凛凛,战斗力爆棚,曹军抵挡不住,开始败退。曹彰在这混乱中碰上了吴兰,两人单挑没几个回合,曹彰就一戟将吴兰刺于马下。两军混战成一团。

曹操无奈之下只能在斜谷界口重新扎营。他在这里屯兵良久,想进攻却又被马超死守,想撤退又怕被蜀军笑话,心中纠结万分。这时,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发现碗里有块鸡肋,顿时思绪万千。

正当曹操对着鸡肋陷入沉思时,夏侯惇走进大帐,询问今晚的口令是什么。

曹操一时嘴滑,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惇闻之,忙不迭地传令给众官员,都称这次行动代号为“鸡肋”。行军主簿杨修一听“鸡肋”二字,立马让随行的士兵们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夏侯惇耳朵里。夏侯惇大吃一惊,赶紧把杨修请到帐篷中询问:“老杨啊,你这是要闹哪样,怎么让大家打包行李了?”

杨修微微一笑,解释道:“根据今夜主公给出的这个‘鸡肋’代号,我推测魏王估计很快就要退兵了。你想啊,鸡肋这东西,吃吧没多少肉,扔了吧又觉得可惜。现在咱们进攻呢攻不下,撤退呢又怕丢面子,在这里耗着也没啥好处,还不如早点回家。所以我想着提前收拾好行李,免得到时候临走时手忙脚乱。明日魏王必定下令班师回朝。”

夏侯惇听罢点头称赞:“哎呀,你真是摸透了魏王的心思啊!”于是他也跟着指挥部下开始整理行装。这样一来,寨中的将领们见状,纷纷也开始准备归程事宜。

当夜,曹操心绪不宁,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就手持钢斧在营地内悄悄溜达。他发现夏侯惇营中的士兵都在收拾行李,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立即回到帐中找来夏侯惇质问原因。夏侯惇如实相告:“主簿杨修早就算准了魏王打算退兵。”曹操又召来杨修,杨修再次用鸡肋的含义作答。曹操勃然大怒:“你怎么敢胡乱解读我的命令,扰乱军心!”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首,并将他的头颅挂在辕门外示众。

原来,杨修这家伙恃才傲物,经常无意间触犯曹操的忌讳。比如有一次,曹操新建了个花园,完工后前往视察,虽然没说什么好与不好,但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懵圈,不知所云。只有杨修神神秘秘地说:“门内添个活字,就是阔字,丞相这是嫌花园门太宽了。”于是大家又按照他的解读重新修整了一番,再请曹操来看,曹操虽然表面夸赞,但心里对杨修却越发不满。

还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字放在案头。杨修看见后,竟然直接拿勺子分给大家一起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杨修嬉皮笑脸地回答:“丞相您不是写了‘一人一口酥’吗?咱岂敢违背您的旨意?”虽然曹操表面上笑得挺欢,其实内心已经对他恨得牙痒痒。

曹操因为担心有人暗中谋害自己,曾多次警告手下:“我睡觉时容易梦游杀人,你们在我睡觉时千万离我远点。”有一天白天他在帐中打盹儿,被子掉地上了,一个近侍连忙跑过去给他盖上。曹操突然跃起,拔剑就把这位近侍砍了,然后又躺回去继续睡;过了半天醒过来,假装惊讶地问:“哪个胆大的家伙杀了我的贴身侍从?”

话说众人如实汇报了事情经过,曹操痛哭流涕,下令厚葬这位被误杀的近侍。大家都以为曹操真是在梦中杀人,唯有杨修洞察其意,在下葬时指着墓地说:“丞相不是在梦里杀人,而是你们都在梦里没醒呢!”曹操听了这话,对他更加不待见。

曹操的三公子曹植对杨修的才华颇为欣赏,经常邀请他一起畅谈,常常一聊就通宵达旦。曹操与众臣商议,考虑立曹植为世子,这事儿让大公子曹丕知道了。曹丕赶紧偷偷请来朝歌长吴质商量对策,怕被人发现,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筐里,对外宣称是装绢匹的,然后运进了自家府邸。杨修得知此事后,直接去告诉了曹操。曹操便派人去监视曹丕府邸。曹丕心慌之下向吴质求救,吴质淡定地说:“没事,明天你再用个大竹筐装满绢匹运进去迷惑他们。”曹丕依计而行,果然使监视的人看到的只是满满的绢匹,回去报告曹操说没问题。但曹操因此事更加怀疑杨修在背后搞鬼陷害曹丕,对其愈发厌恶。

曹操为了考察曹丕和曹植的能力,有一天让他们分别出邺城门,却又暗中吩咐守门人不得放行。曹丕先到城门口,被拦了下来只好返回。曹植听说后问计于杨修,杨修告诉他:“你是奉王命出行,如有阻拦者,直接斩了便是。”曹植听从建议,到了城门口,面对阻拦的门吏厉声喝道:“我奉父王之命,谁敢阻拦!”说完果断将其斩首。这一举动使得曹操认为曹植有决断能力。后来有人向曹操告密,说是杨修教曹植这么干的,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自此也开始对曹植产生了不满。

另外,杨修还曾帮曹植预先准备了十几条应对曹操提问的答案。每当曹操拿军国大事考问曹植时,曹植都能按照杨修提供的答案流畅应答。曹操心中疑窦丛生。后来曹丕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人,偷来了那些答案并告知曹操。曹操看罢大怒道:“小子胆敢如此欺骗我!”其实这时他已经起了杀杨修之心,终于借“惑乱军心”这个罪名除掉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三十四岁。

后世有人为此作诗感叹:“机智如杨修,家世显赫贵。笔下龙蛇舞,胸藏锦绣文。言谈惊四座,捷才冠群雄。因才遭祸患,非关退兵谋。”

话说曹操那老哥,手一挥,杨修就被咔嚓了。为了给大伙儿提提神,他假装跟夏侯惇也生起气来,差点没把夏侯惇的脑袋也砍了当球踢。还好众位官员一起劝,曹操这才收刀放人,还嚷嚷着明天大家伙儿都得精神抖擞地去攻山头。

第二天,曹军浩浩荡荡出了斜谷口,正撞见对面魏延大军严阵以待,魏延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主儿,曹操倒也不含糊,张嘴就吆喝魏延:“小伙子,要不考虑跳槽到我这儿来?”魏延一听,直接开骂:“你当我吃素的啊!”曹操心里暗笑:“嘿,年轻人火气还挺大。”于是派出了硬汉庞德上场单挑。

两人正打得火星四溅呢,突然曹营后院起火——可不是比喻,是真的火光冲天!有人扯着嗓子报告说马超那小子把中后两座营地给端了。曹操急得一把拔出剑,瞪着眼睛吼:“谁要是往后退,老子让他尝尝剑下亡魂的滋味!”这一嗓子下去,众将哪敢怠慢,全都往前死磕。

魏延这机灵鬼一看形势不对,使了个金蝉脱壳计,装作败退逃走。曹操刚想指挥大军掉头对付马超,自己稳稳站在高地看戏,冷不丁有一彪军从旁边杀出来,领头的大嗓门喊着:“魏延在此,接招吧!”话音未落,一支箭“嗖”一声直奔曹操面门而去,曹操躲闪不及,“扑通”一下从马上摔下来,嘴里还少了俩大门牙。

正当魏延得意洋洋准备补刀时,斜刺里跳出一位救星,大声疾呼:“别动俺主公!”定睛一看,正是忠心耿耿的庞德将军。庞德力战魏延,终于保住了曹操的小命,逼退了魏延。而马超那边见好就收,也适时撤退了。

曹操满身是伤,捂着嘴里的窟窿,赶紧回寨子找医生缝缝补补。这时才想起杨修临终前的话,后悔得不行,一边让手下厚葬杨修,一边下令班师回朝,并安排庞德殿后。他自己则躺进了豪华防弹毛毡车,身边围着一群虎背熊腰的特种兵保护着慢慢挪。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眼看着这情景跟当年潼关和赤壁的危机有得一拼,曹操这次能不能化险为夷?别急,且听下回分解,看看这位老曹同志到底能否再续传奇,还是就此挂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