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演义搞笑版>第132章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下)

关平驾船疾如离弦之箭,直扑江东。云长右手紧握青龙偃月刀,左手却假装喝醉了,拽着鲁肃的手说:“哎呀鲁老哥,您今天请我喝酒,咱可别提荆州那档子事。我现在喝得五迷三道的,怕伤了咱们这交情。改天我请您去荆州吃火锅,再慢慢商量。”鲁肃吓得魂儿都快飞了,被云长一路拉扯到江边。吕蒙、甘宁正打算带兵冲出来,一瞅见云长手握大刀,紧紧搂着鲁肃,生怕鲁肃有个闪失,只好按兵不动。等云长到了船边,才松开鲁肃,稳稳地站在船头,潇洒地跟鲁肃挥手告别。鲁肃愣在那里,像根木头桩子,眼巴巴地看着关公乘风破浪而去。后世有诗赞曰:“关公单刀赴会真勇猛,把吴国群臣视若无物,这一段英雄气概,比当年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还牛掰。”

云长顺利返回荆州,留下鲁肃和吕蒙面面相觑:“这计策又失败了,怎么办啊?”吕蒙提议:“要不马上报告主公,调集全国兵力,去跟云长决战吧!”鲁肃立刻派人向孙权汇报。孙权一听勃然大怒,决定倾尽全国之力攻打荆州。结果刚准备动手,又有消息传来:“曹操又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南下!”

此时曹操正计划挥师南征,他的参军傅干,字彦材,写了一封信劝谏曹操。信的大致内容是:“傅某听说用兵打仗首先要展示威严,但文治也同样重要,两者结合才能成就王业。过去天下大乱,您用武力扫平了大部分地区,现在就剩下吴蜀两地没有归顺。吴国有长江天险,蜀国则有崇山峻岭,硬碰硬不容易取胜。我认为我们应当加强文德教化,暂时停战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行动。如果现在出动几十万大军驻扎长江边上,万一敌人凭借地利藏起来,让我们兵马无法施展,奇谋妙计也用不上,那我们就屈服于天意了。希望明公您能好好考虑一下。”

曹操看了信,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取消了南征计划,转而大力发展教育,广纳文人雅士。这时,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个人商量着要把曹操尊为魏王。中书令荀攸一听,连忙反对:“不行不行,丞相如今已位至魏公,加九锡之礼,地位已经极高了,现在要是再封王,实在不合道理。”曹操知道此事后,暴跳如雷:“这家伙是不是想学荀彧跟我对着干呢!”荀攸深知其意,内心忧愤不已,病倒在床上十几天后不幸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曹操深感惋惜,厚葬了荀攸,便暂时搁置了称王的事。

有一天,曹操佩剑走进皇宫,献帝正与伏皇后共坐聊天。伏皇后一看曹操来了,吓得赶紧起身。

话说那皇帝见了曹操,吓得瑟瑟发抖。曹操一挑眉问:“孙权、刘备这俩家伙各自称霸一方,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你说该怎么办?”皇帝颤巍巍地说:“一切就看魏公您的决定了。”曹操一听,脸色瞬间黑了几度:“陛下您这话要是让外人听见,还以为我在欺负您呢!”皇帝小心翼翼回道:“您若能辅佐朕,那是再好不过;否则的话,也请您高抬贵手,放我一条生路。”

曹操瞪圆了眼睛,满脸恨意地离开了。旁边的侍从偷偷告诉皇帝:“听说魏公最近想自封为王,估计不久就要篡位啦!”皇帝一听,和伏皇后抱头痛哭起来。伏皇后抹着眼泪说:“我爹伏完一直有除掉曹操的心思,我现在得写封密信,让他想办法对付曹操。”皇帝听了直摇头:“想当年董承就是因为保密工作没做好,结果招来大祸;现在我们可不能再冒这个险,否则我和你都得玩完!”

伏皇后心急如焚:“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与其这么窝囊地活着,不如早些解脱!我看宫里的宦官里头,穆顺是个忠义之士,可以托付给他送信。”于是乎,她立即召来穆顺到后殿,屏退左右近侍。皇帝与皇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穆顺说:“曹操那厮想要当魏王,早晚要篡位。我想让你帮我把这封密信交给伏完,让他暗中筹划对付曹操。我相信你的忠诚和正义,一定能不负所托。”

穆顺感动得眼泪汪汪,拍着胸脯保证:“臣感激陛下的大恩大德,定以死相报!我这就出发去办。”皇后连忙修书一封交给穆顺。穆顺机智地把信藏在头发里,悄悄溜出皇宫,直奔伏完的府邸,将密信呈上。伏完一看是伏皇后的亲笔信,便对穆顺说:“曹操身边的亲信太多,不能轻举妄动。除非江东的孙权和西川的刘备能在外面起兵造势,逼迫曹操亲自出马。到时候再联合朝廷内忠义的大臣,内外夹击,或许还有机会成功。”

穆顺点头建议:“皇丈您可以先回一封信给帝后,请求密诏,秘密派人前往吴国和蜀国,约他们一起起兵讨贼救主。”伏完听罢,立刻取纸写下回复,交给穆顺。穆顺再次将信妥帖藏在头髻内,辞别伏完,返回宫中。

曹操早已收到风声,早早就在宫门口候着了。这天穆顺从皇宫出来,正好撞上曹操,曹操问:“小老弟,你这是打哪儿溜达回来啊?”穆顺答道:“皇后娘娘有点不舒服,让我去请大夫。”曹操追问:“大夫请到没?”穆顺回道:“还没呢,我这就去找。”正说着,一阵邪风吹过,把穆顺的帽子给刮飞了。曹操觉得不对劲,捡起帽子仔细翻看,虽然啥也没发现,还是让手下搜了他的身,结果还真在穆顺头发里搜出了伏完写的一封密信,信里头写着要和孙、刘两家联手对抗曹老板。曹操一看火冒三丈,立即将穆顺抓进了秘密审讯室。穆顺嘴硬不肯招供,曹操一怒之下,当晚就派了三千精兵包围了伏完的家,把他们全家老小都逮了,还从伏皇后那儿搜出了亲笔信,于是乎,伏氏家族全族都被关进了大牢。

第二天一大早,御林军总司令郗虑带着三百名士兵浩浩荡荡地进了皇宫,直奔皇后住处,先把皇后的印玺收了。皇帝在外面殿里看到这一幕,心知肚明事情已经败露,吓得魂都没了。郗虑进入后宫,这时候伏皇后刚起床,他直接让人找管玺绶的人拿走了玉玺。伏皇后知道大事不妙,慌忙躲进宫殿后面椒房的夹壁中。很快,尚书令华歆带着五百人马闯入后宫,四处询问伏后在哪里。宫女们都推说不知道,华歆二话不说指挥士兵们破门搜查,最后亲自揪住了躲在壁橱里的伏后。伏后哀求道:“求你们饶我一命吧!”华歆毫不客气地说:“你的事儿你自己跟魏公解释去吧!”就这样,可怜的伏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在两个甲士的押解下被拖出去了。

说到这华歆,早年可是有才名的,和邴原、管宁并称“三人行必有一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以前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种菜,挖地时挖出金子来,管宁连瞅都不瞅一眼继续挥锄,而华歆捡起来看了看又扔了回去。又有一次,两人一起看书,听见外面豪车驶过,管宁稳坐如山,华歆却丢下书去看热闹。自此以后,管宁就瞧不起华歆这个人品,果断割席断交,不再与他为友。后来管宁跑到辽东隐居,常年戴着白帽,住在一楼,从不下地走路,一生坚决拒绝在魏国做官;而华歆则先后效力于孙权和曹操,最终参与了逮捕伏皇后这件事。后世有人写了首诗调侃华歆:“华歆当年使阴招,破壁捉走母娘娘。助纣为虐添翅膀,留下骂名笑龙头。”还有诗赞美管宁:“辽东自古传管宁楼,人已离去空悠悠。嘲笑子鱼贪富贵,哪比得上白帽潇洒游!”

华歆这老兄硬是把伏后给拽到了外殿,皇帝一眼瞅见了皇后,顿时悲从中来,扑过去抱住皇后大哭。华歆在一旁催促:“魏公说了,咱得快点行动!”皇后泪眼婆娑地问皇帝:“难道咱们就真的没活路了吗?”皇帝也是一脸绝望:“唉,我这条命还能保多久都不好说呢!”一帮士兵强行将皇后带走,留下皇帝捶胸顿足、痛哭流涕。他看到郗虑还在旁边,忍不住对他说:“郗公啊!这天下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说完直接哭晕在地。郗虑赶紧让左右的人把皇帝扶回宫里。

这边厢,华歆带着伏后去见曹操,曹操怒气冲冲地骂道:“我对你这么真诚,你倒想害我?今天我不动手,早晚你也得把我干掉!”接着下令手下用乱棍把伏后打死。随后他又闯入宫中,狠心地毒死了伏后所生的两个皇子。当天晚上,更是把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多口人全部斩首示众,整个朝廷和民间都惊恐不已。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后来有人写了首诗感叹:“曹瞒这家伙真是凶残至极,伏皇后忠贞不渝又能如何?可悲的是帝后的分离之苦,连普通百姓家的夫妻之情都没享受到哇!”

自从伏皇后出事后,献帝连续几天茶饭不思。曹操进言安慰说:“陛下别担心,我对您绝对没二心。我女儿已经嫁给您当贵人了,她既贤良又孝顺,最适合做正宫皇后。”献帝哪敢有异议,于是在建安二十年正月初一的新年庆典上,正式册立曹操的女儿曹贵人为正宫皇后,满朝文武虽然心中不满,但都不敢吱声。

此时的曹操威势日益增强,某天与大臣们商议起征讨吴蜀之事。贾诩建议先召回夏侯惇、曹仁二人商量。曹操立刻派人星夜兼程去找他们。夏侯惇还没到,曹仁却先回来了,连夜就想进府找曹操。结果许褚守在门口,拦住了他。曹仁火冒三丈:“我是曹氏宗亲,你凭什么阻拦我?”许褚一脸严肃地说:“将军虽然是家族亲人,但现在是外地镇守官员;我虽不是宗亲,却是内廷侍卫。主公现在喝高了正在休息,我不能放你进去。”曹仁无奈之下只好作罢。曹操听说此事后,不禁感慨:“许褚果然是忠心耿耿的好同志!”不久,夏侯惇也赶回来参与讨论,他认为应该先攻打汉中的张鲁,再以胜利之师进攻蜀国,这样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曹操听后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正是我想的!”于是决定挥军西征。这一番布局正是:正当阴谋欺压弱势君主之际,却又调遣精兵强将扫荡边疆小国。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精彩故事,各位看官且稍安勿躁,下回分解便知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