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雁城春归【完结番外】>第120章 雁城春(二十四)

  荥阳王听见动静,迟钝地转过头来,待看到来人的时候,眸中的讶然一闪而过,也仅仅是一闪而过。

  他早知道,自己不就范的话,陛下便会有后招,不过那又如何,他夜半入宫的事瞒不住,陛下想将他软禁,就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如今他已被关在偏殿近六七个时辰,等到外面的朝臣察觉到不对劲,总会有人跳出来询问。

  换婚?也亏图勒王敢提,也亏陛下敢应!兄妹先后共嫁一夫,陛下丢得起这个人,可是大魏丢不起。荥阳王赌的就是大魏还有良心没被湮灭,还知道要脸的朝臣。

  对于陛下的后招,他做好了准备,只是他没想到后招来得这样快,才过了一夜,就迫不及待地将王妃也骗人宫中,这是想用他们夫妇逼迫阿乔点头。

  事已至此,他希望阿乔聪明点,不要急着入宫寻人,等到外头的议论声起来再行动。

  荥阳王妃见荥阳王满身颓然,心急火燎地上前在他身侧蹲下,“王上这是怎么了?怎么坐在地上?”

  “陛下请你来了的?”荥阳王问而不答,王妃便知其中有诈。

  “王上一夜未归,妾心忧,于是同阿乔商量了一番,决定进宫给皇后殿下请安,谁知半途遇上了范常侍,他说王上染了风寒,请妾来看看,妾,便来了。”荥阳王妃将荥阳王的面色仔细看了看,不像是染了风寒的样子,于是小心翼翼地问,“王上,可是出了什么事?”

  荥阳王拉着王妃的手腕让她坐在自己身侧,“陛下说,燕祁王受琅音殿卦象的影响,不愿同元嘉成亲了。”

  荥阳王妃心中一喜,“那元嘉。”

  “元嘉,可以同我们一起回荥阳了。”

  “王上,这可是……”荥阳王妃本想说“这可是大喜事”,可荥阳王的脸色告诉她,恐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陛下,还说什么了?”荥阳王妃问。

  荥阳王沉默地目视地上的一座方尊,他越是沉默,荥阳王妃越是慌张。

  荥阳王妃闻稳住心神,问道,“可是陛下提出了什么,”她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凑近荥阳王,轻轻吐出两个字,“条件?”

  荥阳王既不点头,也不否认,“陛下说,阿乔大了,该嫁人了。”

  荥阳王妃一口气提到了嗓子眼,陛下这是要用阿乔的婚事作为迎接元嘉回归的条件?

  “陛下可说,是哪户人家?”

  荥阳王侧头望着王妃,王妃的眼中映出他此刻的目光,那是一种怜悯,他在怜悯地看着王妃,王妃眼中的他又在怜悯的看着他自己,他张了张口,回道,“图勒,燕祁王。”

  荥阳王妃立刻瘫软在地。

  荥阳王所料是对的。

  夜半奉诏入宫是大事,而且还是入宫的人还是王爵,此事一早便在京里暗中传开了,加之乾武帝免了今日的早朝,文武百官们如何能不私下猜测其中的隐情。

  有时候真相公布之前捕风捉影的谣言反而更加可怕,不到一日,京中便隐隐有说陛下要去国置郡,撤除荥阳王国号的。

  大魏立国之初是封国制,太祖皇帝将有功的臣子,自家的宗亲分封为诸国王,立于各地,诸国势大,经过数代帝王的努力与演变,至乾武帝这一代,大魏还保留着国别的只有荥阳,这是因为荥阳王是孝安皇后之子,是嫡出,乾武帝感念孝安皇后抚育之恩,为表孝心才留荥阳国于诸郡之上。

  荥阳国,是恩宠,也是立于众矢之的的靶子。朝中诸臣多少都清楚,之前陛下诏令荥阳国的世子和亲图勒,多少也存了令荥阳王位后继无人,百年之后便可国除的心思,所以荥阳去国是迟早的事,只是既然荥阳已无世子,为何陛下如此着急,在此刻要令荥阳去国置郡呢?除非,世子的婚事有变!

  消息外漏,乾武帝在宣政殿发了好大一通火,虽然他并没有像传言中所说的那样要除去荥阳国,但是传言说对了一点,那就是荥阳世子婚事有变!他还没有让刘纲点头,此事怎么可以被泄露出去!

  乾武帝一怒之下彻查宣政殿上下,查来查去却怎么都查不出往外传消息的是什么人!他担心动作太大再度引发朝臣议论,于换婚一事无益,只能先按下,待事成之后再行查探。

  刘元乔知悉传言后,迅速命秋芃安排车架。她不觉得陛下会在此刻除荥阳国,但是刘元嘉的婚事有变极有可能是真的,且她父王母妃迟迟不归,怕是同此事有关。她不能再坐以待毙,她得去东宫问一问实情。

  到了东宫,太子妃郑媞一听说来的是刘元乔,就知道是为了什么,可是眼下太子不在东宫,她只能先将人请进来。

  “太子妃阿嫂,阿乔来瞧瞧您。”刘元乔奉上一盒补品,“这是给阿嫂赔罪的,阿乔因着伤势不好,怕冲撞了阿嫂,所以一直没能前来,如今差不多好了,也该来看望阿嫂,顺便再探望一下吾的小侄子,”刘元乔的目光落在太子妃还未显形的小腹上,“也或许是小侄女。”

  自上回被刘遂强迫听了一番他内心的剖白,郑媞想了许多,她发觉他们一直误会了彼此,她以为他不想娶,他以为她不想嫁,说清楚以后,她逐渐变得释然,一旦不再自苦,身子也好了许多。

  “阿嫂气色不错。”刘元乔真心实意地感叹。

  郑媞捏了捏比原先圆了一圈的手腕,“一天天的好东西尽往吾肚子里塞,气色能不好吗?”

  “想来是太子阿兄初为人父,这才紧张了些,”刘元乔劝慰道,“阿嫂从前太瘦了些,是该补补。”

  “你同你阿兄,说的一样。”郑媞单手搭在腹部,顺着刘元乔话往下接,“短短几日不见,你也瘦了,等你太子阿兄回来,指不定要说你。”

  刘元乔眉梢一动,“太子阿兄不在吗?”

  “殿下出去了,”郑媞故意笑着打趣道,“阿乔不是说来探望阿嫂吗?怎么看起来倒像是想急着寻你阿兄?”

  刘元乔矢口否认,“哪有?”

  “既不是,那便陪吾多说会儿话,殿下不允吾一个人出去,他一走,吾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实在无趣,你多陪会儿吾,等殿下回来一起用晚膳,”太子妃目光温和,“殿下才从荥阳请了一个厨子回来,你帮阿嫂评判一下,那厨子做的荥阳菜式正宗不正宗?”

  太子妃就是在荥阳长大的,菜式与否自己一尝不久知道了,刻意用这番话当说辞,不过是瞧出了她的来意,给了她一个留下来等候阿兄的理由。

  刘元乔感激地冲太子妃一笑,“如此,阿乔便听阿嫂的。”

  丞相府在皇城的东半边,与燕祁下榻的驿站在同一侧,虽然近,但毕竟是丞相府,她还挺意外刘遂会将会面的地点约在这里的。

  燕祁一身大魏制式的便装来到约定的地点,到了地方她才发现,此丞相府非彼丞相府。刘遂约她见面的丞相府并不是蒋名仕住的那一个,而是前丞相汤籍在京中时的住所。

  要不是刘遂的手下亲口说这里是丞相府,燕祁还以为这是哪个京中稍微富裕点的人家的住所,实在是简陋,至少同一国丞相的身份不匹配。

  燕祁从后门进入丞相府,在东宫近卫的带领下来到府中的花园,刘遂就站在廊下等她。

  燕祁走过去,开口问道,“太子殿下约本王来此所为何事?”

  刘遂转过身,“燕祁王。”

  燕祁上前,“殿下怕是不能离开东宫太久,还是长话短说吧。”

  京中有心之人太多,刘遂此番寻燕祁的确冒险,但是有些事不当面说,是说不清的。

  “好,既然燕祁王如此爽快,孤就直言了,”刘遂直视燕祁,“孤想问的是,燕祁王为何要换婚?”

  燕祁面上一点惊讶之色都没有,“国师的卦象,殿下也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图勒一族敬天奉神,天意以卦象示警,自不敢违逆。”

  刘遂本意就是试探,他也知道燕祁不会轻易透露什么,便又问道,“如燕祁王所言,与元嘉此婚不祥,想退婚也情有可原,可为何又要执意换婚?”

  “太子殿下想问的,恐怕不是为何换婚,而是为何要用莱阳公主换婚吧?”燕祁一语道破刘遂心中所想。

  被看破了也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刘遂点头,“是,请燕祁王为孤解惑,为何非阿乔不可?”

  燕祁并不回答刘遂,而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殿下还记得朔谷那一夜,本王拜访殿下时,曾向殿下请求过一件事?”

  请求过一件事?

  刘遂记得那时燕祁说,他要在长安做一件事,希望届时他不要阻拦,片刻之间他恍然大悟,“难道燕祁王那时就想好了要用阿乔换婚?”

  “非也,”燕祁摇头道,“本王那时是在想,到底要不要将阳夏三州的最后一州送归大魏?”

  刘遂并未相信燕祁的话,但是燕祁刻意回避他的问题,已经令他的心中极为惊骇,可他不能表示质疑,因为燕祁已经产生了怀疑,表示了,就是在同燕祁挑明刘元乔替嫁一事,他与燕祁是有约定,但他们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他不可能毫无保留地信任燕祁,正如燕祁也没有毫无保留地相信他一般。

  刘遂顺着转移了话题,“哦?王汗早就想将砀州送归大魏了?”

  “嗯,不错,本王是觉得,既然要表示诚意,那就得拿出十分的诚意不是吗,所以早有将阳夏三州如数归还之意,只是生怕打破殿下与陛下之间的平衡,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好在上天给了换婚的机会,所以本王将砀州当做聘礼,只要莱阳公主点头,砀州堪舆图,本王立刻奉上。”

  刘遂听懂了燕祁的意思。他没有直接将砀州同契州一起同国书奉给陛下,是为了保持父子各收回一州的平衡,因此他是拿出了十分的诚意同自己定下盟约,也拿出了十分的诚意求娶刘元乔,他的诚意在这里,也希望他有一样的诚意。

  刘遂想明白了,但却不敢相信,不敢相信燕祁求娶刘元乔的诚意,他看了看燕祁,委婉地说,“可是阿乔,她未必会愿意。”

  “但是本王,非要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