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雁城春归【完结番外】>第117章 雁城春(二十一)

  承光殿在元极殿的后面,是同昌王刘伉在上林宫的寝殿。

  站在承光殿的前殿台阶上举目眺望,能够瞧见元极殿的后殿,这样的距离总会让刘伉产生一种其实元极殿离他也不是很远的错觉。

  从承光到元极,从同昌王位到太子之位,刘伉一直都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刘遂占了嫡长的名分又如何,他身体里还流着王氏的血。这么多年,在他与刘遂的明争暗斗中,他一直稳稳占据上风,只差那么一点。他不觉得这一局他是真的败给了刘遂,只是因为刘遂运气好了一些而已。

  “王上,陛下宣召。”范常侍站在高台下行礼,“请王上即刻前往宸极殿。”

  刘伉在此等候多时,他早知今日父皇会宣召他,既不紧张,也不畏惧,他相信自己能够活下来,能够全身而退。

  “儿臣,领旨。”

  宸极殿中燃着龙涎香,乾武帝端坐正殿闭目沉思,刘伉一入殿,殿门便从身后合上了。

  此刻殿中只有他们二人。

  刘伉缓缓上前行礼,“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千秋长乐。”

  乾武帝不说话,闭着眼睛像是入定一般。

  刘伉伏倒在地,安静地等待着。他维持着这个姿势等到许久,等到殿中龙涎香的香气都快要消散殆尽时,上首端坐的人终于开口,“你有什么话对朕说吗?”

  刘伉撑着发酸的脊背,微微抬头,“儿臣不知,请父皇明示。”

  “啪”,一封木简扔过来,堪堪砸在刘伉的膝上,乾武帝怒道,“你自己做的事,敢做不敢认?!”

  刘伉忽略膝上的阵痛,俯身捡起木简一目十行地看完,看完后,心中便有了底。

  正如梁夫人暗中派人通报的那样,廷尉结案书上只说王太医家族买通刺客暗杀太子,傅夫人误入崇德殿才会被杀,其中未曾提过他一个字。

  “请父皇恕罪。”多余的,他一个字都不说。

  乾武帝的胸口剧烈起伏,他怒指同昌王,“你可知朕为何要廷尉抹去你利用傅婵湘之死嫁祸太子之事?”

  刘伉一声不吭。

  “朕是看你母妃死得可怜,若非你想嫁祸太子,你母妃也不会因为被你散播的消息误导去和太子对质,也就不会被刺客误杀!”乾武帝深吸一口气,“你母妃的死皆因你而起!你也算自作自受!”

  听见这话,刘伉心中嗤笑。他清楚地知道那王太医是谁的人,更知晓是谁在王太医告老还乡的路上暗杀了他,还不是他眼前的这一位天子!这么多年,他的父皇借着他的名义做了多少事他不是不知道!太子死了或是被废黜,对谁最有利?在朝臣看来当然是对他这个同昌王最有利!他此局谋划不成,本来就是嫌疑最大的那个人,若真想保他,至少也会正正经经走廷尉审案的章程,耗上十天半个月再结案,这样才是真正洗刷他的嫌疑,如今只用了一天就结案,他的父皇是生怕朝臣看不见他!所以他不会被三言两语所迷惑,父皇抹去他的痕迹,看着像在保他,实则是想坐实他夺嫡,然后身为天子的父皇不愿皇室丑闻外扬,更惑于慈父之心,这才饶恕他一回!如此一来,王太医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他同昌王的人!

  “儿臣惶恐。”刘伉顺势伏在地上,“请父皇责罚。”

  乾武帝见他不争不辩,顿时放下一颗心,语气不免缓和了些,“你是该惶恐!有些东西朕不给,你就不能自己来抢!你可明白?!”

  刘伉双肩颤抖,“儿臣受教。”

  “罢了罢了,”乾武帝大手一挥,“此事到此为止,下不为例,不过虽然结案书里抹去了你的手笔,但是朕不能不对你略施惩戒。”

  刘伉将头重重嗑在地上,“请父皇惩戒。”

  乾武帝很满意刘伉的认错态度,“你已经成婚一年多了,按规矩早该去封地就藩,朕是舍不得你才让你一直待在长安,可是你啊!太让朕失望!等这事儿的风头过去,朕会寻个由头下诏让你就藩,你做好准备。”

  意料之中的惩戒。

  刘伉一副感恩戴德状,“儿臣谢父皇!”

  荥阳的贺礼紧随着乾武帝的赏赐被送到了元极殿,刘遂为表郑重,当着送礼人的面一一打开看了,看到一枚巴掌大的青色玉璧时,惊喜地托在掌心赞叹道,“这玉璧成色温润通透,当真是绝品。”

  夏芷闻言上前福了福身子,“此物是孝安皇后赐予翁主的,翁主身上有伤,不能亲自前来探望太子妃殿下,便着意添置了这一枚玉璧,翁主特意叮嘱是送给太子妃殿下的。”

  刘遂了然,“阿乔费心了,阿乔代孤受伤,孤心中本就过意不去,如今又送这样重的礼,待太子妃情形稳定下来,孤一定亲自去探望阿乔。”

  “多谢殿下,殿下早先命人送来的药材补品,翁主用了以后好了许多,王上与王妃本想亲自来元极殿,可陛下不允外人打扰太子妃休养,所以命婢子传话,谢殿下挂念。”夏芷将荥阳王妃的话带到便不再久留,“婢子先行告退。”

  “嗯,你回去告诉阿乔,她的心意孤知道了,让她安心养病。”刘遂点了点头。

  夏芷去元极殿的这段时间,刘元乔心中七上八下的,她自认为做得隐晦,怕刘遂看不懂她的意思,左等右等,终于等到夏芷带回了刘遂的话。

  “嗯,吾知道了。”刘元乔一扫多日担忧,顿时感觉胳膊上的伤也没那么疼得慌,“对了,吾命你给董家女公子送的补品你可送去了?”

  “送去了,”秋芃调好药粉搁在一旁的几子上,“翁主,该换药了。”

  刘元乔艰难地侧身将受伤的胳膊送到秋芃面前,问道,“那华妍阿姊如何说?”

  秋芃一层一层卷起刘元乔的袖子,“女公子说,举手之劳,翁主不必挂怀,请翁主安心养伤。”

  “你送药时,光禄丞和夫人可在?”刘元乔按住袖沿,她的伤口已经愈合了不少,解开棉布时不再疼得龇牙咧嘴。

  秋芃很容易就取下包扎的棉布,“在的。”

  “他们就没说什么?”刘元乔又问。

  秋芃回忆了一下,“光禄丞说‘太子妃殿下才命人送完,翁主又命人送补品来,实在令臣一家惶恐,阿妍不过是做了她该做的事,贵人们如此,倒是折煞阿妍了’。”

  刘元乔思忖片刻,拿不准董华妍究竟有没有抗住光禄丞的压力保守住秘密,想着还是确定一番为妙,“你今儿再去一趟,就说吾养伤养得无聊得很,想同董家阿姊说说话,请她过来一趟。”

  “是,婢子为翁主换完药便去。”

  刘元乔这般担心是有缘由的。事发当晚,她和燕祁去东宫的营帐时被一路跟来的董华妍看见了,董华妍说,她是见她神色紧张,以为出了什么事,便想来看看能不能帮得上忙。董华妍说得真切,加之当时无人可以托付,便请求董华妍帮衬,在后头护送太子妃,他们先行一步去往崇德殿,董华妍也配合得十分天衣无缝,按说她不该担心,只是兹事体大,她得问清楚。至少,得把话挑明,弄清楚董华妍和“她”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情。

  崇德殿变故之后,乾武帝也没了继续留在上林苑的心思,于是在结案之后的第三日正式下诏起驾回宫。此时此刻在乾武帝的心中,哪里都没有他最为熟悉的千秋宫来得安全。

  回到千秋宫,乾武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松衡重新炼药,他觉得松衡在上林苑的炼丹房练出的药没有在千秋宫炼出的有效。他曾问过松衡是何缘故,松衡说,千秋宫是帝王居所,选址同天上宸星所在的方位吻合,因而汇集天下龙气,只有在千秋宫炼出的丹药才对龙体最佳,这也是乾武帝迫不及待回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回到千秋宫后,乾武帝一连服了三日的丹药,倍感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可是到了第五日,他渐渐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大对劲,急忙召来松衡询问。

  松衡先仔细观察乾武帝的面相与手相,随即面色凝重的起了卦,卦象显现后,松衡的脸上仿佛罩了一层严霜,看得乾武帝胆战心惊,“国师,可是朕这一卦有何异常?”

  松衡叹了口气,“不应当,不应当啊。”

  “不应当什么?”乾武帝顿时如坐针毡,“请国师知无不言。”

  松衡指了指卦象,“陛下请看。”

  乾武帝依言看了,但是他并不会看卦,“还请国师直言。”

  “贫道观陛下面相与手相有异,于是起卦,可这一卦实在不妙,陛下的龙气似有外溢之嫌。”松衡的话令乾武帝心惊胆寒,他急忙问道,“国师可能看出朕的龙气为何外溢?”

  松衡盯着卦象又是掐指又是捻诀,半晌才道,“帝为宸星,宸星独一无二,众星拱辰理所当然,可是贫道却发现在陛下宸星的西面有一颗小星,此星同宸星比起来微不足道,但……”

  “但什么?”

  “但这一颗小星的边上竟有一颗相星,正是这颗相星不断将宸星的龙气引渡给小星,长此以往,等这颗小星渐成气候,恐怕就要和宸星呈分庭抗礼之状了,届时,天下必定大乱。”

  松衡说完,乾武帝立时脊背发凉,几乎慌了神,“国师可能看出小星昭示着何人,相星又是何人?”

  “小星在西,此人的元宫应当在西面。”

  “西面……”乾武帝思来想去,西面的王侯将相可太多了,“可否再详细一点。”

  松衡几番推测,“小星神秘难以推测,不过它边上的相星倒是可以一观,据贫道观测,这颗相星,本应当是拱辰星中的一颗,似乎被人强行扭转推到了小星身边,这才使得小星渐成气候。”

  说到此处,松衡随口问道,“陛下最近送了什么人去西面?”

  西面?乾武帝如遭雷击。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且结合松衡的话,他越想越觉得猜测是对的。

  “国师,朕倒是想到一人,若用他的生辰八字,国师是否能做出更为准确的推算?”

  “若有八字,那必然是能的。”松衡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