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雁城春归【完结番外】>第106章 雁城春(十)

  上林苑是大魏在长安城郊的一座皇家园林,距今已有百年,经过大魏数代帝王的扩建,上林苑已经成为一座地跨长安、玉岐、蓝庸、阳至、居鹿五地,占地之广多达六十万亩的宫苑建筑群,其中锦绣山川、奇珍异兽无数,有汲、泠、渝、沈、泗、泸、泱、淖八水流经贯穿,又有鹿、瑀、昭、隽、室、荡、燕七山环绕镇守,实乃天下园林之最,它不仅仅是皇家游玩之所,更是大魏皇室无上权威的象征。

  乾武帝宁愿将今岁春猎提到三月,也要兴师动众地邀请燕祁前往上林苑一观,既表明对燕祁此行的郑重,又暗存了震慑的意思。

  三月十一,一支由大魏君臣与图勒君臣共同组成的队伍从长安浩浩荡荡地出发。这一走,乾武帝几乎将长安的宫室搬空。天子出巡,羽林随驾,猎旗招招绵延数里,宝马香车络绎不绝,是万乘之君才堪配的隆重煊赫。

  上林苑,刘元乔不是第一回去,却是第一回跟着如此盛大的队伍前去。荥阳国的马车在队伍极为靠前的位置,紧挨着太子刘遂的车驾,这逾越礼制的安排是乾武帝特意宣示的恩赏,不过此刻马车中只有荥阳王妃同刘元乔两个人,至于荥阳王,从长安出发时就被乾武帝的口谕请到了御驾中,御驾中除了荥阳王,还有燕祁王。

  自打前几日在玉台殿的家宴上被燕祁点破了她与刘元嘉的容貌相像,为了尽快平息事端,回了府以后刘元乔就再也没在众人面前出现过,今日是她家宴后的第一回出行。

  刘元乔神色恹恹地靠在马车壁上发呆,什么上林苑,什么春猎,她压根一点都不想去。

  “阿乔,”荥阳王妃在她搭在膝上的双手上拍了拍,“去了上林苑,可不能乱跑。”

  “嗯。”便是没有荥阳王妃的提醒,刘元乔也不想走动。

  荥阳王妃见刘元乔这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心中忧虑得不行,但是现下身在长安,万事都得小心谨慎,她便是想纵一纵刘元乔,也没法子。

  “此次上林苑春猎,按照往年的惯例,必有一次围猎和一回大宴,阿乔,你可做好准备了?”荥阳王妃问。

  其余的小聚小宴刘元乔皆可不出席,但是大猎和大宴不行,他们荥阳国在燕祁王入京那一日就已经站在了万众瞩目的位置,盯着的眼睛太多,荥阳王妃有心无力。

  刘元乔叹了口气,“大宴嘛,按品级大妆,坐在该坐的地方安安静静泯灭众人便好,大猎的话,阿乔实在有心无力,阿娘也知道,女儿于骑狩一事上实在学艺不精。”

  荥阳王妃静静听她说完才开口,“阿娘所问,不是为这个。”

  刘元乔装傻充愣,“哦,那还有什么啊?”

  荥阳王妃拽着刘元乔的手腕将她拉到身侧,“阿乔,阿娘再问你一句,那燕祁王,当真不知道……”

  王妃点到为止,刘元乔神色肃然,笃定道,“不可能,若她知道,不会放阿乔回来。”

  刘元乔的身份是个砍向大魏的利器,无论将来燕祁是否对南下有意,将她捏在手中,便是掌控了能够掣肘大魏的筹码。

  图勒的王,不会放弃这道筹码,如若她早就堪破秘密的话。

  刘元乔说得肯定,但荥阳王妃总是不安心,她头一回极为认真地审视起刘元乔的容色。

  刘元乔被荥阳王妃盯着思绪如麻,“阿娘看我做什么?”

  “你倒也不算长了一张祸国殃民的脸。”荥阳王妃想不通了,“那燕祁王为何初次见面就盯着你不放?”

  刘元乔摸了摸自己的脸,“大约是见我同阿兄长得实在相像,所以好奇吧。”

  乾武帝急着赶到上林苑,所以出了长安队伍一路不歇,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上林。

  上林苑并无像千秋宫那样高耸气派的围墙与宫门,它依照山川地形顺势而建,入口处矗立着一块一人高的白玉巨石,上面是高祖皇帝亲笔所书的“上林”二字。

  车驾入了上林地界,还要再往内行一个时辰才能到达苑中最大的一片宫殿群,“上林宫”。上林宫是天子正所,每回出巡上林,乾武帝都在这一片落脚。

  上林宫内有大小殿宇四十余座,居中之殿占地最多,地势最高,面北朝南,是天子的寝殿,名曰“宸极殿”。

  宸极殿往后前后左右两侧各有宫殿群,宗室住在西南一片,东南则为随行诸臣及家眷的处所,西北为后妃寝殿,东北为太子及诸皇子住所。

  往年的安排一贯都是如此,但是今年的春猎多了图勒王及其随行使臣,无论放到哪一片都不太合适,上林宫监请示乾武帝,乾武帝御口一张,将图勒来的人分成了两部分,燕祁与刘元嘉居紧挨着宸极殿左侧的垂拱楼,巴彦等一干随行的图勒诸臣则随太子安置。

  燕祁对这个安排不置可否,她并不在意住在何处,她现在想的是另一件事。

  时间仓促,良机难求,她所想之事需得尽快付诸实际,只是怎么做才能顺理成章?

  刘元乔随王妃刚到荥阳王一家下榻的长春殿,太子妃便遣了宫人来请刘元乔。

  “太子妃?”荥阳王妃同荥阳王对视一眼,“夏芷,你没听错,是太子妃?”

  “是,”夏芷低头回禀,“太子妃殿下遣人来请翁主,还说要留翁主用晚膳。”

  荥阳王妃思忖片刻,“那去请翁主去吧。”

  刘元乔听闻太子妃请自己前往元极殿也是一惊,太子是她阿兄,太子妃便是她堂嫂,可是她同太子妃一点也不熟悉,太子妃受封储妃四年,她却只见过她两回,说过一句话。

  并非刘元乔刻意避着她,而是这位太子妃殿下身子不好,极少出现在人前,即便是正旦的阖宫夜宴,太子妃也不出席。

  按说太子妃是未来皇后,是大魏除皇后之外的头一等命妇,依照前几朝惯例,若皇后离宫或薨逝,中宫无人的话,太子妃可摄后宫事,但是去岁王皇后离宫,乾武帝将后宫权柄交给了梁夫人,也不降任于太子妃,可见他对这位储妃并不看重。

  不看重,是因为这一位封得荒唐。

  太子妃姓郑,非世家大族出身,其父是荥阳国下州一九品治农小吏,五年前乾武帝巡幸荥阳下榻离宫,荥阳国治下上至国相,下至小吏,都依礼觐见。乾武帝在离宫大宴荥阳国臣,当时还是御史大夫的蒋名仕受人之托,于乾武帝酒酣之时将话题引到了太子已到婚娶之年一事上,他原是想借乾武帝御口下诏采选太子妃,趁机将受托之人的嫡女塞进备选名录,结果弄巧成拙,乾武帝说“荥阳多好女”,直接在宴上命荥阳国臣诸女觐见,于是就这么当场挑中了郑氏女郑媞。

  其实也不是挑中,而是随手往乌压压的女眷里一指,群臣顺着乾武帝的那根手指看过去,尽头就跪着郑媞。

  当时的丞相还是汤籍,汤籍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让一国太子的婚姻如此儿戏。且不说郑媞家世如何,更重要的是人品不知,太子是储君,太子妃是未来国母,随手指婚未免太过草率,汤籍当场直言进谏,乾武帝早对汤籍不满,见他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原先还只是口谕,当下便命人起诏书。

  君无戏言,郑媞就这么成了太子妃。

  俗语有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是郑媞这个太子妃并未给家族带来什么荣耀,她是乾武帝醉酒后与群臣针对下所指,乾武帝不想见她,太子对她也是淡淡的,她受封太子妃后不满一年,其父便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致仕带着一家回乡务农。

  郑媞并未求情,也未怨怼,本就不多出现在人前的太子妃更加深居简出,甚至连正旦宫宴也不参与,久而久之,大家都快忘了太子还娶了这么一位太子妃。

  刘元乔被宫人引着走在曲折的宫道上,她心中疑惑丛生,“你是太子妃身边的宫人?”

  引路的婢女沉稳地回答,“禀翁主,是。”

  “那太子妃有没有说请吾前往是何事?”刘元乔问。

  婢女诚实地说,“婢子不知,殿下只说请翁主前去。”

  殿下?刘元乔琢磨着这个称呼,元极殿中能称殿下的可有两位,莫非是她太子阿兄假借太子妃的名义请她前往?

  如果当真如此,那么她大约知道是为什么了。

  然而事情出乎刘元乔的猜测,请她去的,还真是同她只有过两面之缘的太子妃阿嫂。

  “请太子妃殿下安。”刘元乔规规矩矩地行了礼,余光止不住乱瞥。

  太子妃病怏怏地靠在上首的榻上,微微笑了笑,“太子殿下不在。”

  刘元乔露出被人识破之后的尴尬神色,抬头看向太子妃,“殿下宣召臣女,可是有事?”

  太子妃看了面前替她捶腿的婢女一眼,婢女立刻起身带着殿中其余人等退下。

  一个眼神,令出即行,刘元乔不禁重新审视起她的这一位太子妃嫂嫂。

  太子妃似是未曾察觉到她打量的目光,掩着帕子咳嗽几声,问道,“阿乔前来长安,可还适应?”

  这话问得蹊跷,长安这块地儿,刘元乔年年都来,幼时还在太学读过一段时间书,谈何适应不适应?

  不等刘元乔开口,太子妃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去岁长安夏热冬寒皆是以往没有过的,这才转暖,阿乔还是要多着衣裳,可别染了风寒,那昆明池边风大,阿乔就别去了。”

  一番话说得云里雾里,刘元乔就听明白了一句,“别去昆明池。”

  可是为什么不能去昆明池?太子妃又怎么知道她有可能去昆明池?

  正想问,已经唤了人进来摆膳。

  “阿乔舟车劳顿,还未来得及歇息便来探望吾,吾若让阿乔空腹回去,恐让人诟病东宫不知礼仪,粗茶淡饭,阿乔且将就着用一用吧。”太子妃被婢女搀扶着起身,毫不避讳地当着刘元乔的面换上了外裳,一头乌发用银簪松松挽住,不施粉黛的脸上看着格外憔悴。

  “吾这病躯,阿乔可别觉得冒犯。”太子妃在上首的案几后跽坐,也是怪得很,明明她从里到外都是一副时日无多的模样,可跽坐时身子却稳得很。

  刘元乔心中疑窦丛生,却不能问,只得按着性子用完晚膳。

  食不知味地吃完,太子妃又留她说了会儿话,无非就是问荥阳好不好之类的,刘元乔这才想起太子妃的父亲从前是荥阳小吏,她是荥阳人。

  太子妃今日实在奇怪,刘元乔打定主意等回了长春殿一定要向父王问一问太子妃家中之事。

  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太子回来了。

  刘元乔起身告辞,刘遂淡淡应了声,只叮嘱她路上当心。

  离开时刘元乔悄悄回头望了一眼,她那太子阿兄正偏头看着太子妃,神色冷淡,但是二人一同站在烛光旁的画面,却十分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