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雁城春归【完结番外】>第11章 曲有误(十)

  右谷罕递交完国书之后便一直驻守在长安,原本是想等和亲的队伍途经长安拜见过乾武帝后,再跟着队伍一起图勒,也好一路护送他们图勒未来的王后。

  可是就在和亲的队伍即将进入长安的时候,乾武帝忽然降下诏令,说此去图勒路途遥远,会耗费月余,他体恤燕祁王在云朔城等得着急,特恩准承平侯不必借道入长安觐见,直去塞外即可。

  右谷罕的打算落了空,等到他向乾武帝辞行后,未来的王后已经过了长安了,速度快的令他咋舌。他心中开始明了,这是乾武帝想让承平侯早些到达云朔城,君侯早一日到达云朔,王汗便会早一日启程回雁城王庭。

  日夜兼程,右谷罕终于在辞别长安后的第四日追上了和亲的队伍。与送亲的蒋丞相碰面后,他就地立即给王汗又发了一封书信,告诉他和亲的队伍不日便可到达毗邻关陇郡的页城郡,请王汗早做好接亲的准备。

  但是天意莫测,燕祁在接到了右谷罕的书信后,立即命左谷罕主持接亲事宜,才吩咐完,就收到王庭急报。急报中说,逃回瀚海的叛臣呼图赫特向瀚海王借兵五万,并勾结南图勒西北吉利国的五万大军起兵进犯西北边境,辖制西北的右贤王不仅不出兵抵抗,反而大开西北门户,令呼图赫特的叛军长驱直入,王庭危矣!

  不同于左谷罕得知消息后的惊惧,燕祁对此事并不意外,她甚至有种“终于来了”的雀跃。

  左谷罕左手捧着右谷罕的书信,右手捧着王庭急报,面露为难之色。按照右谷罕信中所言,用不了半月和亲的队伍就会到达云朔,可王庭那边的状况已经势同水火,若不驰援王庭,则王庭必定会落入呼图赫特之手,可若回去,不说半月之内能不能平定外乱,就算能,也是来不及赶回云朔接亲的。

  左谷罕担忧归担忧,他也明白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王汗手中,他焦急地看着燕祁,希望王汗能当机立断。

  燕祁也没让他失望,“孤臣,你去传令,只留下两千卫队驻守云朔,其余大军随本王开拔,驰援王庭!”

  左谷罕松了口气,看来在王汗心中还是王庭更为重要,“那接亲一事?”

  侍从牵来了燕祁的战马,燕祁翻身上马,坐在马上俯视左谷罕,“你留下等候左贤王,”说罢,一勒缰绳,战马立刻窜了出去。

  燕祁都跑得没影儿了,左谷罕才醒过神来。看来王汗是打算让留守王庭的左贤王前来云朔代为接亲。这也是目前最妥帖的方法了,左贤王位居诸王之首,现任的左贤王阿鲁亥是苏莱曼王汗的同母弟,济曼王异母弟,算是王汗的王叔,从亲从礼,左贤王的确是权宜之计下最合适的接亲人选。

  王汗仓促之下的安排还算得当。

  等等,不对!

  左谷罕忽然记起刚刚王汗收到王庭急报时的神色,全然不似慌张,方才被危急的情况乱了神,现在被云朔城的冷风一吹,他冷静了许多,一冷静他就觉得,这个安排很可能不是王汗仓促之间做下的,极有可能是他早就思虑好的!

  那么,呼图赫特率军杀回来的事,他也早就料到了?!

  虽然已经进了春,北方还是挺冷的,冷到左谷罕冷不丁打了个寒战。

  这段时日刘元乔对自己是刮目相看,就照蒋名仕这个赶着去投胎的赶路方法,她居然还没倒下去,不仅能吃能喝,还能每天思虑到了图勒以后的计划。

  她本以为自己熬不过去,没想到除了腰酸背痛偶尔晕车外,并无其他的不适。

  哎,这与她设想的大相径庭。

  自离开荥阳以后,她便苦思冥想应对之策,想着晚一日见到燕祁王,她就能晚一日露馅,没准这晚上的一日就是她柳暗花明的生机。

  思来想去,她还真想出了一个法子:生病。

  蒋名仕那人狡诈得很,装病必然是骗不过他的,那便只有真的生病了。

  病因她都想好了,就是路途遥远导致的水土不服。

  为了让自己病得更快些,刘元乔甚至饿了自己好几顿。

  然而失策了,她壮得像头牛。

  刘元乔歪在靠枕上神思倦怠,眼看就要到关陇郡了,她还没生病,看来生病的计划会落空,她只能另寻他法,可是还有什么能够拖延时间的方法呢?

  “君侯,”春芜端了一方漆盘进来,漆盘上放着一壶酪浆,“蒋丞相方才来问君侯安,婢子推说君侯在小憩,将丞相糊弄回去了,丞相离开前告诉婢子,今日傍晚便可到达关陇郡,这是丞相回去后命人送来的酪浆,君侯可要饮些?”

  刘元乔抬眸看了一眼那酪浆,摆摆手,“喝不下。放那儿吧。”

  春芜见状将漆盘搁在旁边的案几上,忧心冲冲地小声对刘元乔说道,“君侯,蒋丞相来请安,您十次有九次不见,婢子怕丞相已经起了疑心。”

  刘元乔哼唧一声,捶了捶自己的背,春芜急忙上手替她按压痛处,按了一会儿,刘元乔翻身坐起,安慰春芜,“你放心,他没起疑心,不然也不会今日便急着进关陇郡。他这是想早日将吾交到关陇王手中,他也好早日脱身啊。”

  “那等到进了关陇郡之后,君侯有何打算?”春芜是知道刘元乔想用病拖延的计划的,无奈翁主体魄强健,一直到现在都没病,计划才耽搁了,“婢子曾听说那关陇王是个铁面无私的,君侯入了他的辖境,恐怕计划便再难以实施。”

  “关陇王叔啊……”刘元乔叹了口气,关陇王是她父王的庶弟,长期以来一直驻守关陇,几年才能在正旦夜宴上得见一回,就仅有的机会照面来看,这位王叔是个冷面硬心肠。

  她犹记得,十岁那年和父王母妃以及阿兄一起入宫探望阿姐,彼时关陇王叔带了自己的长子刘元慎回京述职。刘元慎那时六岁,四肢都被绑上了几斤重的沙袋,说是锻炼他的体魄,冬日里衣裳本就穿得多,再加上四个沙袋,刘元慎走得脸色发白,关陇王叔却连眼都不眨巴一下。她看不过去,偷偷将堂弟拉到别人看不见的角落,用金簪戳破了沙袋,结果被王叔发现,还以为堂弟偷懒,寒冬腊月地就让一个六岁的孩子跪在雪地里思过。

  要不是帝后说情,恐怕王叔能让自己的长子在雪地里跪一夜。

  现在想来,刘元乔还瑟瑟发抖。所以到了关陇王叔面前,别说她病了,就算她命在旦夕,恐怕这位王叔也是无动于衷,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噫,”刘元乔缩缩肩,“罢了罢了,另寻他法吧。”

  接下来的一路未停总算在傍晚前赶到了关陇。

  关陇王早派了世子在关陇的交界处等候,一见到关陇王府的人,蒋名仕就迫不及待地将人交给他们,然后借口出来已久,长安事务繁杂,案头公务恐已堆积如山,立时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刘元乔透过马车车窗悄悄启开的一条缝隙往外看,只看得见蒋名仕跑马溅起的尘土,“……”

  原来不仅她怕蒋丞相,蒋丞相也怕她啊!

  “堂兄,”关陇王世子刘元慎驱马行至车窗边,朝车窗边抬手见礼,“一别数年,请堂兄安。”

  刘元慎是关陇王世子,论品阶比承平侯还高了半级,但他却不论品级,对马车内的人见以长幼之礼,并未因对方是一男子却要出塞和亲而有所轻蔑,刘元乔心中暗暗称赞,她赶忙执起绢扇遮住自己的脸,遮好后春芜才替她打开车窗,透过绢扇,刘元乔隐隐约约看见了坐在马上的挺拔身躯,她这个堂弟小她四岁,今年便是十三岁吧,十三岁的年纪,关陇王就放心让他独自带军出来迎接自己了?

  看来虎父无犬子啊!

  “同安。”刘元乔微微颔首表示回礼,“今日我们还需赶路吗?”

  “今日天色渐晚,元慎在前方的青禾县安排了驿馆,今夜我们便在驿馆暂歇,父王还在府州整军,明日会带军至青禾县同我们会和,随后再护送堂兄出塞前往石涧城。”刘元慎顾虑自己的堂兄会有所尴尬,便从始至终垂着眼眸,态度十分恭敬地解释道。

  “有劳元慎。”刘元乔极力模仿刘元嘉的声音,“便依元慎的安排吧。”

  “是。”

  刘元慎驱马往前方去了,不多时队伍重新上路,刘元乔重重舒了一口气,还好,今日无需见到冷面铁心的王叔,不过随即她开始担忧起另一件事。

  也不知道荥阳王府里那个被她换到了西泠台的阿兄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乖乖穿上女装?别到时候她这边还没怎么样,阿兄那边就先露了陷。

  荥阳王妃在和亲队伍离开王府的第四日才堪堪醒过来。

  她这一晕晕得够久,醒来后便觉自己浑身无力,仿佛做了一场大梦。

  荥阳王妃在夏芷的搀扶下起身,许久未曾下榻,手脚都软了,她吩咐夏芷给她按一按手脚,按着按着才忽然记起自己这一晕的缘由。

  荥阳王妃猛然抓住夏芷的胳膊,“夏芷,嘉儿呢?”

  夏芷低头不敢看荥阳王妃,也不敢回话。

  “他,他不会,不会死了吧!”荥阳王妃依稀记得东漱台的女使禀报说刘元嘉服毒,夏芷这副神色,她儿子不会真的死了吧,想到此,险些一口气又上不来。

  “不不不,世子好好的,还健在,健在,”夏芷见王妃误会,急忙解释,“只是,只是……”

  荥阳王妃刚落下的一口气又提了起来,“只是什么?没死成,不会残了吧?”不过她一息之间竟高兴起来,拍掌道,“残了好啊,残了就不用去和亲了!”

  “不,不是残了,”夏芷戳破了荥阳王妃的幻想。

  “不是残了,那是什么?”荥阳王妃猜不透,“算了,我去东漱台看看。”

  夏芷急忙跪倒在地上,拦住了王妃的去了,“禀,禀王妃,世子,世子他,”反正王妃迟早要知道的,长痛不如短痛,她索性今日便挑明了,“王妃,世子已去和亲,算一算车程,大概已经离了荥阳境内。”

  “什么!”荥阳王妃尖叫出声,“和亲了?他走了?!王上呢?王上没阻止吗?我要去找王上!”

  “禀王妃,您昏睡以后,王上也一病不起,如今还未醒。”夏芷小声说道。

  “王上未醒,吾也未醒,双亲都未醒,那是谁接的旨?又是谁操办的和亲?”荥阳王妃就不明白了,陛下的脸皮怎么还能厚到如此地步?趁着人家双亲出事,把人家儿子给嫁出去了?

  “是,是翁主接的旨,和亲事宜,陛下遣了蒋丞相等一干大臣前来操办。”说完,夏芷已是汗流浃背。

  “阿乔?”荥阳王妃惊疑不已,“她有那本事?有那胆子?”

  在荥阳王妃的记忆里,自己的幺女刘元乔是个能不动脑子就不动脑子,能不费神就不费神,能不管事就不管事的主儿,从小到大唯唯诺诺,她还能独自接陛下和亲的旨了?

  荥阳王妃不信,“更衣,吾现在就要去西泠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