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千秋梦【完结番外】>第110章 一百一十、君臣

  杨猛在京中候了好几日, 燕王迟迟不动身,女君也不召他入殿详谈战略,这两日实在是过得无趣, 每日便会贪上两杯。听到女君突然传召,他几乎是从榻上滚下来, 脸上醉色未消,茫茫然不知该先整理衣冠, 还是先换上官服入宫。

  他窸窸窣窣的墨迹了片刻, 酒是醒了大半, 神志却没有全部清醒。入殿之后,他脚步虚浮, 隔着老远便能闻见他身上的酒气。

  崔泠的目光变得肃杀起来,与大夏的战事将起, 身为楚州军目前的最高将领, 岂能在京畿如此酩酊大醉?

  “杨将军, 谁给你的胆子如此大醉?”

  杨猛赔笑道:“陛下莫怪,末将只是偶尔贪杯, 今日之事,定然下不为例。”

  “玄鸢。”崔泠可不会与他下不为例, 错了就该罚, 军中如是, 宫中亦如是。

  玄鸢上前:“臣在。”

  “拖下去, 杖十四。”崔泠挥手下令。

  杨猛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即跪地道:“陛下!末将不日还要与燕王带兵出征,若是骑不得马……”

  “你是在威胁朕么?”崔泠缓缓站起, 鎏珠摇曳, 眼底已是杀气腾腾, “还是说,你以为整个楚州军只有你一个能用的大将?”

  杨猛先前是见识过崔泠厉害的,看见这个阵仗,哪里还敢反驳,当即拱手道:“末将知罪!”说完,他便顺从地任由玄鸢带出殿去,实打实地捱了十四杖,然后一瘸一拐地被京畿卫扶着走回殿来。

  “赐座。”崔泠冷声下令。

  银翠递了眼色给刘公公,刘公公当即召唤内侍端了软椅进来,小心地扶着杨猛坐下。

  杨猛的屁股已经开了花,站着痛,坐着也痛,可既是女君恩赏,即便这是把刀子,他也得坐下去。

  “嘶!”杨猛坐定之后,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

  崔泠又道:“令曲院首一会儿给杨将军治治。”

  “是。”刘公公知趣地退出了殿去,找曲红去了。

  赏罚分明的架子是摆完了,正事也当端上台面了。崔泠悄然打量静默多时的夏且,看他舒了眉头,她也舒了眉头,沉声道:“楚州军治军严明,天下皆知,朕近日却听闻了一桩大案。同生共死的战友,竟在兄弟战死之后,强占兄弟的田产,欺辱人家孤儿寡母,是何道理?”

  杨猛听到这里,神色变得凝重了起来。他忙给崔泠递了个眼色:“陛下,这案子就交给末将处置吧。”

  “你知道什么?”崔泠逼问。

  杨猛认真答道:“末将保证,一定把此事办好。”

  “把人交出来。”崔泠直接下令。

  杨猛犹豫地看看殿中的其他官员,黛黛是女君的心腹,可这位礼部侍郎夏且绝不是楚州的人,还有那个陌生的小姑娘卢巧,他为难地左顾右看:“可否容末将私下告之?”

  事已至此,岂能私下处置。

  崔泠静默,没有应允。

  杨猛哀叹好几声,最后只得低声道:“那几人……确实是兵痞子,可这十多年来,每次作战,这几个人都冲在最前面……那件事……王上也是知道的。”

  听到这里,崔泠终是恍然。都说父亲治军严谨,没想到竟是如此以利治军。人人都道楚王府的钱其实皆是金氏的钱,所以父亲就算以钱买人心,那些人惦念的也是金氏。楚王必须有自己拉拢的心腹,从将到兵,每一层都必须有自己人。金氏可以给钱,楚王便可以许利,这种强占田亩之事,只要没闹出人命,抢的也不是什么大人物的田亩,他便可以默许。

  将士用命给他守江山、赚战功,他便默许这些人搞自己的私产,好借机拉拢他们,成为他的真正心腹。

  正如夏军破城之日,将领总会默许夏兵劫掠三日,其实说白了不过“犒劳”二字。朝廷的嘉赏有限,层层落地,到那些兵头子手里最多不过一两银子。

  他们的命可不会只值一两银子。

  崔泠再次陷入了静默,父亲十余年的默许,这些人定然已经在军中形成了派系,若在这个时候收拾这些人,只怕会动摇楚州军心,大夏尚未来袭,己方便已内乱。

  骑虎难下。

  直到坐到这把龙椅上,崔泠方知如坐针毡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齐州幕后那人究竟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竟每一步都算得这般精准,这是吃定了她不能严惩楚州兵,逼着她权衡轻重,失却礼部的臣心。此案若不能在这个时候办完,留待击退夏军后再办,便会成为她过河拆桥的话柄,在军中闹出不小的动静。父亲养兵那么多年,参与这些事的兵士绝对不少,一旦哗变……齐州若在这个时候出兵……

  崔泠不敢再想下去。

  黛黛知道崔泠因为什么沉默,出来圆场道:“陛下,不妨明日再处置吧。臣看杨将军今日是喝多了,今日天色也不早了,陛下还是先歇会儿再处理国事。”

  崔泠顺着黛黛的话下来:“也罢,此案明日再审,容朕好好想想。”她本可以不说后面这句话,可她就是故意说给夏且听的。

  兹事体大,楚州兵是大雍五州之中最精锐的一支,也是抵御大夏水师的最有力的战力。

  夏且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女君没有立即抹灭这桩案子,便是她有为难之处。可女君有女君的难处,他也有他的想法。他的妻儿只是两个人,楚州兵却是足足八万之众,任谁都会选。事到如今,他只求能想法子保住他的妻儿,以慰义兄在天之灵。

  夏且退出殿后,黛黛便快步追了上来。

  “夏侍郎请留步。”

  “裴侍郎有何指教?”

  黛黛没有回答,只是回头对着殿外的内侍招了招手,命他端来文房四宝。

  夏且不解地看着黛黛,只见黛黛提笔在白纸上写了起来,没多时便写成了一封联名同罪书,递给了夏且。

  夏且不解。

  “我是罪臣之后,若不是遇上陛下,现下只怕还在青楼卖笑,父亲的冤案永远都不能昭雪。”黛黛语气恳切,“起初我也是不信陛下的。世上怎会有上位者,愿意为下位者昭雪冤情?况且,她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入京的人质,她怎能对抗整个户部?”

  夏且记得,那日燕王在大隆宫外斩杀户部涉案之人,大隆宫外血流成河。

  “可是,陛下做了,还做到了。”黛黛语气中多了一抹激动,“所以,我愿以命担保,陛下一定会给夏侍郎一个交代。”

  夏且摇头苦笑:“裴侍郎不必如此的。”

  “我孑然一身,除了这条命外,再无值钱的东西。”黛黛说到这里,拱手对着夏且郑重其事地一拜,“还请夏侍郎仔细听我说完。”

  夏且一直以为,黛黛能做到户部侍郎的位置,全因她是女君的心腹。直到现在,他终是了悟,即便她是女子,身上也自有风骨。甚至,他在她的身上隐约看见了当日千里投奔他的嫂嫂影子。那么一个倔强的姑娘,在看见他的一瞬,揪住了他的衣袖,颤声道:“阿且……我终于找到你了……”

  黛黛没有觉察他的目光发生了变化,继续道:“今日夏侍郎卷入此案,不觉得蹊跷么?起初只是一桩买卖女子的案子,后来竟然牵扯出了楚州兵的旧案,再然后,还会是什么案子?”

  夏且回过神来,细思她的话。

  “那把龙椅,有太多人想坐。”黛黛直接点明,“可若坐上去那个人,还不如陛下,你义兄的案子只怕还会重演,甚至就算重演,也是石沉大海,绝对不可能再闹到御前。”

  夏且听懂了她的意思:“我知道陛下很好。”

  “这桩案子,得压下。”黛黛提醒夏且,“可是,我保证一定给你一个交代。”这个案子绝对不能闹到明面上,那些个兵痞子的命也不能让崔泠来杀,黛黛已经想好了法子,只差夏且点头。

  “夏侍郎,成不成?”黛黛诚挚问他。

  夏且苦笑:“裴侍郎大好前尘,何必搭在我的案子里?”

  “公道自在人间。”黛黛一字一句回答,“我虽不掌刑部,却也懂得‘公道’二字的意义。”

  夏且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风尘出身的女侍郎,放眼整个朝堂,尤其是刑部,里面有几人还记得“公道”二字。他当年满腔抱负,只想高中之后,在朝堂上一展抱负,可经年下来,看见的是王公们的暗流涌动,以及京畿这群蠹虫的中饱私囊。

  “你可允我?”黛黛目光热烈。

  夏且张了张口,没有立即回答。

  黛黛再问:“夏侍郎,你可允我?”她问的不仅是这桩案子,还有他日,可愿与她一起,辅佐女君见证一个新的时代。

  夏且忍不住笑出声来:“裴侍郎如此问我,若被旁人瞧去了,只怕还以为是向我请婚呢。”

  黛黛坦荡轻笑:“若夏侍郎心中只装得下男欢女爱四个字,便是黛黛今日看错了夏侍郎。”

  夏且将同罪书收下,笑道:“你可不要小看在下。”

  “正因为没有小看,才会与夏侍郎说这些话。”

  “呵,如此,倒是在下的三生有幸了。”

  夏且已经许久没有在同僚里遇上如此一见如故的人了,既然黛黛拿出了他的诚意,他愿意静候黛黛还他一个公道。

  黛黛随后亲送她出了大隆宫宫门,却见玄鸢已经候在了那里。她好奇地看了一眼玄鸢,只见玄鸢对着她点了下头,便对着夏且道:“陛下有令,命我送夏侍郎回府。今日虚惊一场,陛下还赏赐了夏侍郎这些赔礼,还请夏侍郎笑纳。”

  夏且受宠若惊,走近内侍们捧着的礼物,随便打开一盒,竟是小娃玩的小玩意。想到今日陛下竟肯纡尊降贵,这样的女君,确实有趣。

  “臣谢陛下厚赏!”夏且笑领。

  “爹……爹……”

  “阿且。”

  宫外的马车上,妻儿掀帘看他,眼底俱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夏且走了过去,含笑安抚:“没事了,没事了,都过去了。”

  “嗯。”

  他回头深望了一眼不远处的黛黛与玄鸢,心道:与女子同朝为官,兴许也是一桩幸事。

  最后,夏且带着妻儿,领着赏赐风风光光地回到了侍郎府。

  黛黛折返紫微殿,言明与夏且的约定。崔泠感激黛黛帮她解决了一桩大麻烦,谁料那个制造麻烦的人并不准备让崔泠歇下来。

  楚州兵痞的案子可以暂时压下,人牙子的案子可以交给刑部追查齐州,让齐王烦上一阵。可是,就这两桩案子肯定不够掀起四州大乱。

  当夜,魏州闹瘟疫的奏报便传至宫中。

  崔泠当即召了心腹臣子入宫商讨。这场瘟疫闹的时机太过巧合,若不快些平定,有心人定会出来造谣,说女君当政,触怒天地,所以才会降下灾祸。

  “赈灾乃户部之事。”黛黛请命,“臣愿亲自带着赈灾之物远赴魏州赈灾。”

  “你一个人去,朕不放心。”

  “陛下,臣会带上卢巧。”

  黛黛微笑:“此人善于查探,定能查到点什么。刑部他日若有空缺,此人是用得上的。”

  崔泠必须承认,黛黛确实良臣。

  “魏州并不是个好地方。”崔泠想了想,看向了玄鸢,“调拨一千京畿卫骑兵,沿途护送赈灾之物。”

  玄鸢领命:“臣也可同往。”

  “玄鸢将军你得留在京畿!”谢宁按下了她,“万一是齐州那边的声东击西之策呢?陛下身边若是缺了你,我可不放心。”

  玄鸢没听懂谢宁的话,眨了眨眼:“我可以让张哥进宫当影卫。”

  谢宁嘟囔道:“陛下可是姑娘家,张哥是汉子,能与你一样吗?”

  “哦。”玄鸢这下懂了。

  谢宁又道:“今日的案子,裴侍郎也跟我说了。”她对着崔泠一拜,“陛下,裴侍郎去魏州赈灾,臣建议裴侍郎带上一人。”

  崔泠点头:“曲院首?”

  谢宁摇头:“如若没有皇太女殿下,曲红跟着去是最好的。毕竟是瘟疫之地,有个医者方是上策。只可惜……殿下太小,离不得曲红。况且,我若是他们,定会准备一招釜底抽薪,等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周边几州,便悄无声息地对宫中的皇太女殿下下手。陛下当日登基,理由用的是皇太女殿下年幼,所以暂代君位,若是皇太女殿下没了,陛下便没有理由再暂代君位。所以,臣说,玄鸢走不得,曲红也走不得。”

  张朔那些死士身手再了得,也终是男子,不论是女君还是皇太女,都有不能影随的时候。玄鸢是女子,倒不必在意这些,定能保证女君与皇太女安然。

  崔泠听她说到这里,已经想到一人:“你的意思是,许渊?”那人一直囚在燕王府的暗牢之中。

  谢宁重重点头:“正是。一来、此人善医道,带上总有用途,陛下可允之,只要魏州瘟疫过去,便借由他赈灾之功还他自由。二来、若是这次瘟疫来自齐州许氏,他必有法子解决,那可是事半功倍。三来……”谢宁看向了黛黛,“裴侍郎最善与人沟通,许氏弃他不顾已是事实,想必这一路上,裴侍郎能以此为绳,好好拢一拢许渊的心。”

  黛黛会心轻笑:“想不到昔日风尘所学,竟在这里派上用场了。”

  “四来、许渊既然已成弃子,势必不甘,我们若能用他反击齐州,兴许会是一把好刀。”谢宁说到最后,语气忽然变得淡漠起来,“就算这一二三四他不乖乖顺从,他也有最后的一个用途。”

  玄鸢好奇追问:“什么?”

  “直接扔去疫所,让他染上瘟疫,他为了活命,也会乖乖把一与二都办了。”谢宁是擅长攻心之人,这些策略虽说有些卑鄙,可对付这些不安分的人,何必守什么君子之道?

  崔泠脸上终是有了笑意,这种君臣同心的滋味,她喜欢极了。

  “准奏。”

  魏州之事已经议成,剩下的事也该一桩一桩办完。待这些臣子退却后,崔泠写好手谕,交托给了刘公公,命他明日一早便去宣旨,令杨猛先行领兵退守北境,随后她自会催促燕王北上。

  谢宁有句话提醒她了,大雍如今乱事不绝,想来大夏绝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杨猛先去北境,至少可保北境不破。剩下的就看她的夭夭,怎么一步一步收拾楚州的军心了。

  想到这里,崔泠忙唤银翠:“银翠,今日可有飞鸽传书?”

  银翠就等着崔泠办完正事,好将今日的两封传书交给崔泠。她笑吟吟地将两个信囊奉上:“陛下,一封是大长公主那边的,一封是燕王这边的。”

  崔泠先打开了萧灼的。

  当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崔泠很快便踏实了下来。这封信写得很简单——楚州一切顺遂,必能凯旋。弦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念之,念之,念之。

  那三个念之让崔泠忍俊不禁,即便没有亲耳听见那人的热烈情话,她也能想象萧灼定是附耳不住道:“想你。”

  忽觉耳朵有些许发烫,崔泠连忙将书信放在了一边,定了定快了一拍的心跳,打开了大长公主的传书。

  “阿娘?!”

  当发觉字迹是阿娘的,崔泠大惊站起,自语道:“你们怎的去齐州了?”

  作者有话说:

  下章昭九线正式开启~夭夭会以一个很闪亮的方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