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七零年代文工团【完结】>第172章 高考

  顾淮听见宋知时的喊声,干脆利落地把剩下的人都解决了。

  那几人眼见形势不对,也不再纠缠,拖起地上昏迷的同伙直接跑了。

  宋知时失魂落魄地被顾淮从地上扶起来。

  顾淮心急如焚地问:“怎么样?还能走吗?”

  宋知时并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没事,能走,咱们先把东西存起来。”

  从华夏银行出来,在回去的路上,顾淮几番欲言又止。

  宋知时自然看出来了,便同他说:“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顾淮问:“你刚刚喊的是姚思雨?”

  宋知时说:“嗯。”

  顾淮并未露出意外的神色:“为什么瞒着我?他没死?”

  “大概吧。”宋知时苦笑道:“具体的,得问许叔,年前我让他帮我查了一下,或许对你们查这桩案子有帮助。”

  宋知时跟顾淮重新回到宋知意的四合院。

  宋知意打开门,看见是两人时还一愣:“怎么又回来了?知时,你的脸怎么了?”

  宋知时轻轻遮了一下,轻描淡写地说:“不碍事,不小心摔了一跤。”

  顾淮跟宋知时径直来到许劲松的房间,这还是两人第一次去他的房间。

  宋知意这套四合院一共有三进,前院住的都是女人,许劲松跟宋多住在一东一西两间厢房。

  许劲松的房间同他的人一样,收拾得干净清爽,跟顾淮之前在部队那个小破屋有的一拼。闲来无事的他,基本都待在房间里,这次竟然碰到宋知时和顾淮一起找上门。

  “这……顾同志?宋同志?”

  “许叔,您别客气,坐吧。”

  “你们,怎么来了?”

  顾淮开门见山道:“我想知道姚思雨的全部信息。”

  许劲松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宋知时。

  宋知时点了点头:“您说吧,就上回您给我提供的资料,顾淮他有权利知道这个事情。”

  许劲松没说话,而是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资料袋:“这是后来我查到的,你们可以看看。”

  熟料顾淮接过档案袋只是看了一眼,并未开拆。

  下一秒,他严肃地问对面:“你是怎么查到这些东西的?”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

  “顾、顾淮,你干嘛?”宋知时小幅度地扯了扯顾淮的衬衫下摆。

  许劲松先是一怔,随即失笑:“顾同志,我自然有我调查的渠道,你既然不相信我,那就把资料还给我吧。”

  顾淮没说话,只是沉默地打量着眼前的男人。许劲松同样沉默以对,笑而不语。

  气氛一时变得剑拔弩张,两人谁也不服谁,一场沉默的战争就此展开。

  宋知时这才想到一个可能,顾淮他该不会、该不会是在怀疑许叔他……

  “呃,你们有话还是好好说吧,都是自己人,可别内斗啊。”

  顾淮安抚性地拍了拍宋知时的手,说道:“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军人,恐怕没那么大的能耐,又是联系河洛的战友那边帮忙,又能查到这么多隐秘的过往。”

  许劲松赞许地看了一眼顾淮:“警觉性还是差了一点,我若真是别有用心,宋同志跟他姐姐早就没有好下场了。不过你放心,我的真实身份,已经同宋同志和他姐姐报备过了,我是绝对没有恶意的。”

  顾淮神色一凛,宋知时看不下去了,无奈地向对面投降了:“许叔,您别逗他了。”

  许劲松这才悠然地坐回了原位:“行了,好好看看吧。你们让我查的这个人的身份大有问题。”

  这份资料宋知时之前已经看过一遍了,但碍于神秘人再也没出现过,他没有办法进行对比,只能搁置了。

  可是今日,对方又出现了……

  文件袋里只有几张薄薄的纸,可顾淮越看,却越是眉头紧蹙。

  另一边,许劲松也在暗自打量着顾淮。

  其实从第一次见面起,他就对这个年轻人有一种莫名的欣赏。当时的他,只当是两人都有多年当兵的经历,惺惺相惜而已。可自从上次好友提过一次两人长相相似以后,这种欣赏就变了质。

  可惜宋老爷子对这个“孙婿”喜欢不起来,顾淮很少来宋宅吃饭,两人见面的次数自然而然也比较少。

  明知根本没有可能性,许劲松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忍不住问起来:“顾同志今年几岁了?”

  宋知时见顾淮看得认真,先代替他答了:“他是四五年生人。”

  “四五年,四五年……”许劲松喃喃道:怎么偏巧就是这一年了?

  宋知时问:“四五年怎么了?”

  许劲松强笑道:“没什么,这个年份极好,那一年就是我们把小鬼子赶出中华大地的年份。”

  只是他没说的是,那一年也是他妻子撤退失败,失踪的年份……

  聊到这里,许劲松已经没有心情继续问下去了,他只能强迫自己去想老友说过的那个幸存者,给自己一些希望:只要再等等,他就可以得到妻子的下落了,只要再等等……

  言归正传,许劲松又问:“你们私下调查这些会不会有危险?如果你们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我……”

  宋知时还没未说什么,顾淮就先一步打断了许劲松的问话:“正是因为危险,才不能告诉您。”

  许劲松用尽力气,艰难地说出了两个字:“哦,好。”

  考虑到对方毕竟是自己养父的救命恩人,顾淮又放缓了语气解释了一下:“这是组织上给我的任务。您也别多问了,我们会看情况处理的。”

  意识到面前的年轻人在给自己说明情况,许劲松心情稍缓:“我能懂。虽然我目前还不知道你们在查什么,但是那帮人做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你们一定要小心。”

  许劲松强调道:“他们隐藏在暗处,不得不防。”

  回家以后,顾淮把资料想办法传达了于坤。毕竟明面上的他是不能管这个事情的,而且权限也不够。

  宋知时不知道此刻心里到底是什么滋味,哪怕很久之前顾淮就提醒过他,他们身边是有特务的。

  可他还是没有办法把特务两个字,跟姚思雨联系在一起。

  因为一旦他们两者之间有关联,那姚思雨就是矿难的罪魁祸首。

  十几条人命,上百人受伤……

  那可是在他重生以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啊……

  可朋友又算得了什么?

  人家可是连朝夕相处的枕边人都可以下手的、豪无人性的特务啊。

  他没对你下手,或许是侥幸、或许是你还没有威胁到他。

  “在想什么?”

  “我在想思雨的事情。”

  不对,兴许人家根本不叫这个名字。

  宋知时自嘲一笑,他不知道是想问顾淮还是问自己。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做的?”

  “他身体不好是装的?”

  “他自杀是假的?”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顾淮望着宋知时双眼盈盈,忍不住把人挽在怀里:“很快,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了。”

  宋知时本以为爷爷会一病不起,连宋知意都私下偷偷哭了好几回,姐弟俩甚至连后事都准备好了,宋清荣却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虽然身体亏损严重,但到底是活了下来。

  往后的日子里,也不知道宋清荣是不是真的想开了,他每天养花逗鸟,时不时逗弄一下重孙子,宋氏的继承问题仿佛成了过眼云烟,一家人默契地,再也没有再提起。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且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

  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立即恢复高考。

  消息传出以后,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宋知时就在首都,属于第一批得到消息的人。其次才会逐层传递到各省、各市、各乡镇上。

  那些下乡的知青,他们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返城的机会了,而现在机会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了!

  当时广播里一播出,整个首都的文艺圈也炸了。他们中不乏有着高中学历的艺术工作者,从不敢置信,到一遍又一遍地互相确认消息:有人抱头痛哭,有人激动得又蹦又跳,把舞伴抛向空中。

  高兴过后,大家立即反应过来,纷纷涌向四周的邮局和商店去发电报和打电话给家人报喜,并让他们寄书来。人多,电话就那么几部,邮局和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宋知时也不例外,作为重生者,他清晰地知道,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将迎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这次高考的报考总人数将达到1160万人。

  所以一得到消息,他立刻给远在扶岐的二姐二姐夫打了个电话。

  还说什么呢,赶紧开始准备吧!

  “知时,你说我们真能填报首都的学校?”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行啊?”

  “可你刚刚说一千多少万人来着?说真的,最近我都没有好好学习,我真怕我考不上。”

  事到临头,宋知音反倒是犹豫了。

  “我来说,我来说。”凌家先先一步拿到话筒:“知时,我跟你姐再讨论讨论,你也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孩子呢。”

  宋知时也表示理解:“行啊,反正不急这一时。恢复高考了,以后想考总是能考的。”

  “哥,让我跟知时哥说两句呗。”

  “你一个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话要说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杂乱无章的忙音。

  过了一会儿,接电话的人换人了。

  “知时哥,是我。”

  “家华,你也好好准备高考,这一届虽然竞争很大,但是以你的学习能力,考个大专不是问题。”

  七十年代大专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宋知时还知道很多学校以后会升级成为大学,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差不多。

  “好,知时哥,我会好好努力的。”凌家华在心里默默补充道:你一定要在首都等我!

  宋知时想了想,又喊了一声二姐。

  “我还在呢。”

  宋知音的声音隔着话筒,从千里之外传到宋知时的鼓膜。

  “二姐,你还记得苏东坡吗?”

  “当然记得。”

  “人家是一门三进士,我们说不定可以一门三大学生呢!”

  宋知时的话把宋知音逗得开怀大笑。

  “行啊,一门三大学生,唉哟,我想都不敢想。”

  “想一想有什么,有梦想才会有动力。”

  “我们一起好好加油,争取来年首都见!”

  高考日子定下来以后,宋知时反倒是没那么急了,给自己重新规划了新的学习计划。跟歌舞团那边也请了长假,专心致志准备考大学。

  因为跟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还不少,大量的舞者流失,导致总政歌舞团一时间几乎停摆。

  最后还是团长出面,才把这件事情压下来。

  尹朗月速来雷厉风行,得知大家都想考大学,立刻召集了歌舞团所有员工,开了个员工集体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