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七零年代文工团【完结】>第143章 1976

  电话那头,朱芳婕絮絮叨叨的声音还在继续,宋知时也不反驳,就这么安静地听着。

  在河洛生活的那段日子,本来他一生中最苦最灰暗的时光,如今竟也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被一点点珍藏在心中。

  七八回冷空气造访之后,首都的天彻底冷了。冰封天地,朔风凛凛,窗外仿佛盖着一层薄薄的羊毛毯子,走在街上寒风刺骨地让人直打颤儿,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197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月8日,一代伟人总理逝世,举国哀悼。

  整个一月全国人民都陷入无尽的悲恸中,明明是新年,大街小巷却寂静无声,唯有漫天的雪花昭示着伟人一生的清白。

  文娱活动被全面勒令停止,宋知时难得过了一个清闲的新年,但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他知道历史走向,知道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改变国家命运的一年。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进,而他作为时代下的一个小人物,什么都做不了。

  二月,期待已久的全国舞蹈调演正式开启。

  全国各地的艺术团体疯狂涌入首都,一时间首都物价涨得飞起。

  宋知时终于见到阔别已久的陕省省立文工团的老朋友们。

  宋知时朝着门口招呼着:“快进来吧,都小心门槛啊——”

  一群少男少女,拎着大包小包行走在巷道里。

  苏明珠感觉自己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时不时发出惊呼声:“哇,知时哥,你混得不错嘛。”

  宋知时解释道:“这是我姐姐的房子,虽然看着大,不过房间不算多,但就咱们两个舞蹈队十个人的话将将还是可以住下的。”

  苏明珠眼珠子一转,另起了个头:“知时哥,你太谦虚了。对了,你在总政歌舞团咋样啊,说给我们听听呗!”

  宋知时笑骂了一句:“诶诶诶,咱们现在可是竞争对手,别瞎打听。”

  冷若梅轻声斥了一句:“明珠,别乱说话。”

  苏明珠瘪了瘪嘴,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

  宋知时出面为苏明珠说话:“嗨,不碍事的,冷师姐。”

  李小乙闻言直打趣:“哈哈哈,知时你这进了首都就是不一样,口音都是一股子京味儿了。”

  说到这个口音的转变,宋知时不得不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带他进总政歌舞团的伍崇明。当时拍电视剧的时候,他就说自己口音不太对,拿了几段顺口溜让自己日日夜夜读背,这才把普通话变得更标准。

  说起来两人也快有一年没见面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从陕省回来。帮过自己的人,宋知时始终是惦念着的。

  宋知时对几人开玩笑道:“那边东厢房就住女同志,西厢房就住男同志,虽然在外头,但大家也别相互串门哈!”

  “知道啦——”

  “哈哈哈,一定不会串门的!”

  “宋师兄怎么变得跟赵团长一样唠叨了。”

  骤然听到宋师兄这个称呼,宋知时有一瞬间的恍惚,原来他也到了做前辈的年龄了嘛,这一年一年过得可真快啊。

  等安排完住宿,宋知时问赵姝韵:“团长,你们这次打算住几天啊?”

  赵姝韵不甚在意地说:“还打算?当然是比赛结束就走,怎么了?”

  宋知时一听,这怎么能行,立马热情地劝她:“这大家好不容易来一趟首都,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好好带你们玩玩呗。”

  赵姝韵笑着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她们,一个个玩着玩着心就野了,回去训练更难了。这次过来住已经很打扰你们了。”

  宋知时忙解释说:“不会不会,我姐姐平时也是一个人住在这大院子里,有你们陪她说话,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赵姝韵感慨道:“想你大姐当年也是省城数一数二的名门闺秀,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音讯,原来是嫁到首都来了。”

  宋知时也没说大姐的婚姻变故,反正明眼人都能懂。

  晚上为了迎接文工团这伙人,宋知意又喊了邻居许叔做了一大桌子菜。

  出了上回那事儿,后来宋知时也让于坤去打听了,对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退伍老兵,所以他感觉挺不好意思的。

  这不见许叔要走,宋知时着急忙慌地跟了上去。

  许劲松皱眉看着眼前的少年:“我不要你的钱,你姐姐已经付过报酬了。”

  宋知时被对方锐利的鹰眼一盯,感觉自己像个犯罪分子一样,无所遁形。

  “这个钱是……”

  “你不用同情我。”

  “不是的,这是药钱。”宋知时深吸一口气,努力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什么?”许劲松有些愣。

  “上次我朋友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您,对您造成了伤害,这是医药费。”

  “我希望您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您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跟您一起去。”

  宋知时这话说得一脸恳切,任何人都无法拒绝。

  许劲松有些无奈,他一生刚正率直,最怕这种纠缠不清的情况,于是赶紧向后退了一步,神色别扭地说:“你这孩子,别一口一个您了。我叫许劲松,你跟你姐姐……一样叫我许叔就行了。”

  宋知时大喜的同时也松了口气:“行,如果许叔您想去医院,我可以陪同。”

  许劲松摆了摆手:“不用了,我都这把老骨头了。”

  见宋知时一副不肯罢休的模样,许劲松投降了:“那我有空就去看,有空就去,行了不?”

  宋知时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放弃强拉人去医院的主意。

  第二天,宋知时照常回了团里,他们要为上台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只是漂亮的演出已经做好,女演员们却怎么也不肯穿上。

  宋知时见状上前去问她们:“怎么回事?”

  女演员们你推我我推你,就是没一个人肯站出来,最后还是扮演女主角祝英台之一的李舒珍忸怩地说起了这个问题。

  “这裙子太暴露,有伤风化吧。”

  有了一人冒头,剩下的姑娘们也不畏惧宋知时男人的身份了。

  “是啊,这要是让红小兵看见了,非要把我们抓起来不可。”

  “比赛那天可是全程录像的,我可不想让大家都看见我的……”

  “别说了,我爹娘大哥那天都会来看演出,要是让他们看见了,保准要骂我的!”

  说表演服暴露,无非就是袖子是丝质的,抬手间就能露出整条手臂,裙子也是同理,再加上裙身腰部做了掐腰的设计,舞动间难免会露出肌肤。

  以宋知时后世的目光来看,这舞裙非但不暴露,反而略显保守,可看女同志们的反应,显然她们不这么想。

  宋知时问身边的人:“做衣服的裁缝呢?把人叫来。”

  总政歌舞团有专门的舞蹈服设计部门,宋知时一招呼,立马有人去喊人了。

  “有没有肉色的尼龙材质的布料,实在不行其他材质的也可以,给这些舞蹈裙做个紧一点袖子。”

  舞台又大又远离观众,做了袖子既能让女演员们克服心理上的羞涩,又有隐形的效果。到时候灯光一打,谁也看不清你穿的究竟是什么。

  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还有腰那块,做长一点。”

  “哎哟,那可挡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原本腰部是露一点的,可以看出女演员的腰线。

  “你做一些小串珠,做个隔断,视觉上让人觉得有分割不就行了。”

  宋知时一一纠正了服装里的小缺陷,让裁缝灵感爆发。

  等他指导完,裁缝捧着样衣简直爱不释手:“这主意好,这主意好啊,我马上就去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细节都不能马虎。

  宋知时有预感,这场比赛被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现代舞蹈史上华丽的一页。

  古典舞队这儿训练速度一日千里,全队上下齐心协力,但别的舞蹈队那就没那么幸运了。

  远的不说,就说她们团自己的芭蕾舞队这里。

  顾曼丽重新归队以后待遇、地位大不如前,尤其是她失去了队长、首席两个位置,虽然大家顾忌着她家的背景并没有对她落井下石,但前后态度不一让她同样难受。

  不过她也学聪明了,知道来硬的已经不行了,因为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贺敏芝对此自然知晓,故而处处防着顾曼丽。

  顾曼丽一直等着一个翻身的机会,结果这次全国舞蹈调演贺敏芝干脆没让她上场,美其名曰让她好好养伤。

  顾曼丽气得吐血,却拿对方毫无办法。

  曾经最好的“朋友”终于撕破了脸皮,两人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如此场景还发生在其他文艺工作团队,大家都知道这场比赛很重要,人人都想上,人人都想争个优秀,给自己挣个远大前程,反倒是心浮气躁、人心叵测。

  翟秋煜借着这件事教育她们说:“比赛比赛,比到最后其实比得就是一个心态。”

  在其他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宋知时已经体悟出了翟秋煜的深意。

  终于到了正式比赛的那一天。

  全国所有优秀的文艺工作团体,全都汇聚到了比赛场地——首都工人体育馆。

  本次比赛共分四组,分别是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和集体舞。

  只看人数不看舞种,也就是说跳民族舞的双人组也可能遇到跳古典舞的双人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如此一来,难度远超宋知时预料。

  这四组又分初赛和决赛两场,一共要比赛五天。

  宋知时他们抽到的是第二天,由于时间有限,初赛是由宋知时和另一个小师妹表演其中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