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七零年代文工团【完结】>第43章 买床

  加上上两个月的工资,宋知时一下子拿到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有了这笔钱,宋知时告罄的钱包又鼓囊了起来,心思也活泛了一些。

  他在河洛的亲人不多,宋多是一个,之前他自己经济能力不行,也没有帮过宋多。这孩子如今在读书,铅笔跟本子肯定少不了,倒是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再一个就是二姐,前不久他已经补贴过了凌家老小,该送的也送了,暂时不需要操心了,剩下的……

  那就只剩下顾淮了,如果对方算得上他亲人的话。

  宋知时脑海里浮现出顾淮的模样,心脏猛的一跳。顾淮送了自己一双舞鞋,改变了自己在文工团的发展命运,以前也帮过自己不少。

  他该给点顾淮什么呢?

  钱?顾淮赚的比他还多。

  衣服?顾淮好像也不挑剔穿着。

  这样想着,宋知时还是坐上了去往河洛的大巴。

  河洛毕竟是地级市,比起商阳还是繁荣不少,凭着仅剩不多的印象,宋知时来到了市里最大的商场。

  刚进去就看见一排排擦得锃亮的玻璃展柜,这里是日用品区域,所以台面上摆放着红双喜的脸盆,搪瓷缸子,还有暖瓶。

  另一边是衣物区,柜台里整齐地码放着叠好的短袖成衣和衬衫,成排的绿色解放鞋,后面摞着布料,几件最好看的衣服被挂在高处,家电区域只有零星的几台收音机和手电筒。

  宋知时的到来很快就受到了不少售货员的关注。今天是工作日,商场里客人很少,只有食品区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在选购,大部分区域都是一群售货员看着空荡荡的展柜。

  宋知时穿着得体,长得也精神,一看就是大客户,不少售货员开始热情地招呼他:“同志,你要买点什么?”

  “买点文具,纸笔本子之类的,这个要票吗?”

  “不用,铅笔两分钱一支,本子五分钱一本。”

  宋知时选了一下,最后看中了一支黑色漆身的钢笔,一看标价10块5毛钱。

  售货员看出他心中犹豫,倒也没催:“这是海市过来的英雄钢笔,全市就五支,这是最后一支。”

  说着售货员直接把钢笔拿了出来给宋知时书写。

  宋知时摆了摆手表示了解,他有很多钢笔,自然不会不懂英雄钢笔的价值。

  这个牌子兴起于四十年前,历经多次战乱和公私合营后重新绽放光彩,算是老国货了,混得比宋氏纺织厂好多了。其中“英雄100型”这个产品更是畅销了几十年,后世仍然是高档钢笔的佼佼者。

  “来一支,本子我不要五分钱的,我要两毛钱的这种,给我来一打。铅笔也给我换成最好的。”

  有了钱就是有底气,宋知时爽快地下单,然后直奔食品区去。

  只是看见这些家伙什,他就傻眼了,什么油盐酱醋的……他又不当家,哪知道家里缺什么啊?

  营业员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同志,要买点什么?看看。”

  宋知时架不住这热情,只能说:“呃……那就都来点吧,什么油盐酱醋的各来一瓶,给我打包好了。”

  “行。”

  宋知时又转到边上糖果区。

  这年头糖可是紧俏货,到了年节根本买不着,不如趁现在囤点。

  “同志,这多少钱一斤?”

  他刚刚地大手笔让边上的销售员有些吃惊,同时也更激动地介绍起来:“这个三毛钱一斤,这个五毛一斤,来点不?”

  宋知时看了一圈,都是些普通糖果,比不上之前范国威那边买的奶糖,不过聊胜于无。毕竟来市里的机会也不多,宋知时索性就称了几斤,都是七十年代最流行的糖,比如什么牛皮糖,梨膏糖还有果汁糖。

  打包的空档,周围几个售货员不知何时凑到了一起,叽叽喳喳地聊起天来,宋知时隐约听到有自己的名字,只是没当回事。

  终于,几个人中派出了胆子最大的一位姑娘出来。

  她怯怯地走到宋知时身边:“小同志,你好,请问你是不是姓宋?”

  宋知时一愣:“你认识我?”

  “真的是你!”那售货员显得特别高兴,说话也开始结巴了:“我、我还怕我认错了呢,不止我、认识你,我们几个都认识你呢,你是那天革命化肥厂吹口琴那小伙子是不是?”

  那售货员说完,其他几个售货员也跟过来了。

  比起刚刚卖糖块的售货员,眼前这一批明显年轻许多,在她们的七嘴八舌下,宋知时也大概了解了情况。

  “是我。”

  “那就没错了,你是不是叫宋什么时来着?”

  “对,我叫宋知时。”

  “对对对,宋知时,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我男人孩子都特别喜欢你的表演。

  “宋同志,你本人比舞台上更俊。”

  “你要买什么尽管说,就是再难弄,我们也给你弄来。”

  宋知时没想到只是一次国庆巡演,自己居然在市区都有了名气,还是走在路上都能被认出来的那种。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真的很爽。

  而且他还真有东西要买,宋知时问:“真的什么都可以吗?”

  那售货员扬起骄傲的笑脸:“当然,我们对接海市幸福百货商场的,很多稀罕物都可以弄来。”

  “真的吗?正好我想买张床,我看你们这里没有摆,还以为商场没有呢。”

  宋知时说完激动地看着几人。

  这下轮到刚刚那个售货员说不出话来了:“床、床……床?”

  其中一售货员笑得乐不可支:“哈哈哈,小芳,叫你说大话,咱们商场哪有床啊?”

  宋知时一听,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商场没有床卖,他还得另想办法。

  还是刚刚称糖块的上了年纪的售货员看不过去了:“你们这群小年轻,嘴上说话没个把门,对其他顾客也这样?”

  几个售货员惭愧地低下了头。

  那售货员又道:“宋同志,我们只是个小商场而已,将将比供销社大一点,哪有床这么大件的家具。”

  宋知时一想倒也有道理,床这种大件家具,真不是一般普通家庭消费得起的。

  这时服装区也来了一位售货员,她看宋知时在大部分区域都下了单,唯独没有去她那里。她负责的展柜东西贵,光顾的人一直都很少,便迫不及待来展示一番:“我倒是听说延安路有个木匠,要不你去那里看看?”

  还真有木匠,宋知时一喜,连忙道:“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还得谢谢几位姐姐的指点。”

  宋知时几句话哄得几个售货员“咯咯”笑个不停。

  “说谢就不用了,你们文工团啥时候去大剧院表演啊?”

  这年头商场是国营单位,售货员都是吃公家饭的,工作矜贵工资还高,家里也都是有家底的,看一场演出或者电影,对她们来说真不算什么。

  “这个我还不能准确地告诉你,得回去问问我们队长。”宋知时才刚转为正式演员,还不知道文工团对接下来的演出有什么安排。

  临走前,宋知时又去了服装区转了一圈,又相中了两双军绿色的解放鞋。

  正好一双给顾淮,至于另一双嘛……

  负责服装区的售货员乐得合不拢嘴,这解放鞋可不便宜,她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得能卖出去一双,这一下子就卖了两双,顿时又给宋知时出了不少主意。

  只是如此一遭,宋知时的钱包再度瘪了下去。

  寻着售货员给的地址,宋知时一路摸到了市里一个偏僻小巷,这里都是平房,路况也不好,就是这个年代众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笃笃笃——”宋知时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他听见里面传来脚步声。

  只是脚步声到门口就停了,仿佛人就站在门后,可就是不开门。

  不得已宋知时只能小声喊了一句:“王工在吗?”

  里头没出声,但宋知时知道人还在,于是他又问了一遍。

  这时,一道苍老的老声:“你是谁?找他干嘛?”

  宋知时把售货员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我是百货商场一位姓杜的阿姨介绍过来的,她说我报她名字,你就知道了。”

  终于门栓动了动,里面走出来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一条腿似乎有些跛,在门口张望了一番,发现没人,这才让宋知时进去。

  宋知时:“……”

  怎么跟个地下党接头似的。

  老人家里十分破旧,房子半塌不塌,屋内仅有几件家具,还缺胳膊少腿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木匠的家。

  宋知时疑惑间,老人开口了:“我就姓王,是个木匠,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想打张床,要票吗?”这也是宋知时千方百计想找个木匠的原因,这年头买家具都需要家具票,他上哪弄票去。

  王木匠说:“不用,我这里只收现钱,你准备给多少?”

  “一般一张床要多少钱?”

  王木匠看了一眼宋知时,可能觉得他年纪小不抗事,便随口扯了一个数字:“少说也得要十块钱。”

  宋知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不要一般的床,我是有要求的,价格方面不是问题。”说着他从兜里拿了一张大团结递给对方。

  王木匠耷拉的眼皮顿时被撑开了。

  多少年了,他没遇见这么大手笔的客人。

  宋知时看他举着钱,看了半晌又摸了半晌,最后才默默收起来。

  王木匠开始重视起了眼前的少年,他谨慎地问:“你真要找我打床?”

  “当然是真的。这就是定金,做好以后送到陕甘煤矿,运费我出,你可一定要好好做,这很重要!”

  这是他送顾淮的第一件正式礼物。

  收了钱,王木匠态度恭敬了很多。

  “您有什么要求?”

  “首先要大!”

  “大?双人床?”

  双人床?

  宋知时眼睛一亮,是啊,就顾淮这大块头,确实得双人床才行。

  双人床多舒服,在上面想怎么睡怎么睡,想怎么滚怎么滚。而且顾淮那房里什么家具都没有,放张单人床也太小家子气了,他都睡了那么多年行军床,这张大床就当是补偿了。

  “对,双人床,越大越好!”

  “然后木料一定要好,这一张床可要睡好几十年呢。”

  “是是是,这个您放心,我打的家具,木料都是我亲手选的。”

  “还要豪华,我是说做点花样出来,您懂这些吗?”宋家以前的老宅有很多架子床,是江南样式,一张床抵一个房间的大小。

  “我懂我懂。”

  又大又要有花样,他怎么不懂呢?这个他很在行,木匠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这工期要多久?最好快一些。”

  “收木料要时间,你又要好木料,怎么也得个把月。”说完,王木匠小心翼翼地问:“您要是要得急,我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我叫两个帮手过来,您看成吗?”

  “只要手艺有保障就行。”

  “一定一定。”

  宋知时来是静悄悄地来,走的时候却是王木匠亲自送到门口的。

  “这几年严打得紧,先前怠慢您了。”王木匠给宋知时鞠了个躬。

  宋知时见他说话文绉绉的,想必真是个有本事的,赶紧把人扶起来:“理解理解,谨言慎行。”

  等宋知时一走,王木匠憋了许久的眼泪,终于落下了。

  想不到他跟他的老伙计们,还有重出江湖的一天。

  宋知时提着大包小包回到了矿上的家里,不出所料,这次顾淮依旧不在家。

  这一天天的,忙什么呐?

  宋知时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然后把能收拾的收拾好,拿着包好的解放鞋去了矿区。

  说起来,他还没见过顾淮上班的样子呢。

  他记得顾淮前世是被分在了保卫科。保卫科职责很大,小到门口看门的大爷,大到管理整个矿区的治安问题,都属于保卫科的监管范围。

  顾淮是营长转业过来的,少说也得是个主任级别,坐办公室吧,宋知时这么想着便来到了矿上的办公区。

  他礼貌地敲了敲门卫的窗户,然后探头过去:“同志你好,我找人。”

  下午正是悠闲的时候,门卫室只剩下一个大叔,他问宋知时:“同志你是从哪里的?你找谁?”

  宋知时赶紧说:“我就是矿上家属区来的。我找保卫科的顾淮,可以帮我喊一下吗?”

  大叔想了想,疑惑道:“保卫科的?顾淮?我们这没有姓顾的,你找错了吧。”

  宋知时一愣,他还以为自己记错地方了:“不好意思啊,可能是我记错了,我就找顾淮,他是新来的,就在这栋楼里。”

  大叔摇了摇头:“什么顾淮,我们这就没有姓顾的。”

  宋知时急了,一个大活人呢,怎么还能没有呢?

  “他真的是这里的,就叫顾淮,您能帮我找找吗?”

  大叔怪异地看了宋知时一眼,差点以为他是来捣乱的。

  架不住宋知时的请求,大叔拿出一本通讯录,像模像样地翻了起来,最后在宋知时期待的目光下,冷冷地吐了两个字:“没有。”

  “同志,你真找错地儿了,我们这压根就没有这号人。”

  怎么可能呢?难道顾淮不在这个矿上班?但整个矿区只有这一个办公楼啊。

  宋知时迟迟不走,门卫大叔也有些不耐烦了:“同志,你真的找错了,我们矿区就这么一个办公楼,一个办公楼就这么点大,我做了几十年了,这里所有工作人员我都一清二楚,真没有你说的这号人。”

  “可他真是你们矿上的,我还住家属区呢,他每天都下矿的……”宋知时喃喃道。

  “下矿?那你找错地方了,这里都是坐办公室的,少说也得是个科员起步,科员哪里会下矿,你要找矿工去矿里,别来我们这。”说罢,对方便毫不留情地关上了窗户。

  宋知时一个人站在原地,他攥紧了手里的纸包,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