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缓了很久, 才松了口气。

  “的确如舟导所说,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人物不复杂,故事也不复杂, 但是背后的戏剧构建, 让人不敢深思。

  电影的信息量太大, 是少有的观众比起故事可能更关注背景、场景的电影。

  三十年后,我们的世界会变成这样吗?资源高度集中于极少数人, 这些人在物质、精神上奴役其他人, 有的人甚至不关心奴役,满脑子把世人当作玩物。

  电影时间的今年年末,赫尔格就会退场吗?

  不,不只是赫尔格, 那其实是大批企业的淘汰潮, 劣币淘汰良币,它只是最标志性的企业。

  某种意义上,比起企业的淘汰,管理局的全部退场, 被财阀企业取而代之, 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这个背景不像是幻想,而是确实可能发生, 甚至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种不现实又现实的感觉,让关注时事的观众不由紧皱眉头。

  原科技巨头因技术更迭被淘汰, 财阀企业因愚昧自取灭亡, 这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吗?

  “有可能,端倪其实已经出现了不是吗?”

  “财阀势头暗中聚集, 早就在酝酿了。”

  电影里面, 未来那三十年多的历史不像没有根据的虚构, 而像是预测师针对现实情况预测出来的未来社会。

  电影有一幕展开了三维全球地图。

  他们可以看见,26个地区各有各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不变的是所有区都在财阀公司的统治之下。

  毫不夸张地说,部分人被深深震撼了。

  不过,刚刚看完结尾,大家可能有个比较困惑的点,那就是老人为什么那么相信李海,甚至不惜挥刀砍向自己的公司。

  在死亡面前,人真的会为了一丝生的希望,为了抓住那根唯一的蜘蛛丝,犯这么大的傻吗?

  “自古有之,这种事情其实不少见,为了长生吃毒药的权力者历史上就有很多,现实中,岁数快到,性情大变,疯狂迷信,买功德,买保健品的人也不少见。”

  吴歌说:“我家爷爷大学教授,都被骗去买了一个据说喝了就能延年益寿的饮水机。对于迫切地渴望某物的人,你只要给他希望,他可能就死死信上你了。”

  还有被骗了帮骗子说话的,他们不在乎被骗的钱,反而还感谢对方陪伴他们。

  这类事件吴歌就记得好几起。技术的进步不能完全消除愚昧,对个人来说,信即是真,客观的真假并不重要。

  但,老人并不只是“愚昧”而已。

  他的表现既是五分信了李海,还有五分是他自己想行毁灭之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老人越老越偏执,他的肉体越是衰老,他越是仇恨生命,开局的嗜杀传闻是铺垫,后面他亲手掐死养了许久的金鱼那一幕,正是他极端偏执性格的体现。

  他或许要死了,那他更见不得别人活着,所以李海命令他对其他财阀发动战争的时候,他惊异、犹豫的目光还有一丝得逞、兴奋。

  那位老戏骨演的太好了,能睡着不动,光凭着眼神和表情演出了一个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跟活生生的财阀一样。

  不知道给多少人带来了心理阴影。

  吴歌没有亲眼见过这个级别的财阀人物,唯一见过的财阀还是李智仁这种傻憨憨,所以理解不了。

  《赫尔格的崩塌》中,故事戏剧的搭建正是社会层面推到了极致后的极端状态。

  有些作品就是这样,它们就致力于构建极端的戏剧空间,让人集中感受到其中的突出、夸张、强烈。戏剧就是对抗,取舍剪裁,把对抗性调到文艺的程度,以故事贯彻其中,就能达成戏剧的故事。

  郝天元道:“看之前我没想到这么直接,真的是以赫尔格等企业的崩塌为背景的故事,真的没有丝毫的天真啊,不过后来算是希望的回归吗?”

  财阀企业大多毁于战火,最后的场景好像有种百废待兴的感觉。

  发人深省。

  完全不关心时事的观众看得比较爽,他们不关心太多背景,只觉得后来李海忽悠财阀控制战争的情节太爽了!就要看逆袭打脸!

  之前舟导的电影除了《此路茫茫》、《星舞》,基本就是叙事类的,没有多少刺激人眼的动作戏,但是《赫尔格的崩塌》设计了很多动作戏桥段,叙事节奏快,后期的紧张感直接拉满,称得上高科技般宅斗,一扫之前主角等人身上的抑郁气息。

  看得人眼花缭乱,直呼痛快!

  特别是李海借着老人的威势,对众财阀颐指气使的桥段,他狐假虎威,报复了杀死笛福的财阀,太爽了。

  吴歌等人比较了解戏剧,会想得比较多。但绝大多数的路人只是看爽了就够了。最终结局还有彩蛋,任医生遇见了一个长得跟李海很像的患者,性格也是同样的爱照顾人,习惯性地为别人付出、牺牲。

  这个结局带着几分轮回的意味,好似柳暗花明,希望伴随着新生而至。

  不过,网友在意的点也比较复杂。

  比如说,所以李海从头到尾是个鬼魂?那他怎么跟肉人一样,还可以做手术装芯片?一只鬼还能做手术?

  好家伙,细思极恐,这个设定到底是什么啥意思?

  要是赛博鬼大家还能接受,他可是活生生冒出来了,死后还把世界整得天翻地覆。

  但是,回头一想,他们又发现,其实前面就做过很多铺垫了,比如李海碰见僧人时的忌惮,目睹佛象的与众不同的紧张。

  可是他甚至还去了寺庙,跟几百号上千号人一起禅坐,这这这……他不是鬼吗?还能学禅?

  未来题材大多讲科学,没想到舟导“逆行倒施”,拍出了这种鬼故事。

  让大家猝不及防地受到了冲击。

  这也未免太吓人。

  除了李海这只鬼外,电影里还有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十步必出现的大小神庙、街头巷尾路边必出现的坐地僧……科技与宗教的碰撞太激烈,他们一时间还反应不过来。

  这是设定而已?不,不一定,你看那个未来的社会形态,人的物质高度满足,剩下的就是精神,那满足精神的是什么呢?

  一个是信息,源源不断的、刺激性的信息,让人如坠深渊般的下沉到信息的世界。

  另一个是无信息,也即空,在电影里,主要体现为神佛信仰,这些人修行打坐,成天致力于将大脑里的信息净化干净,达到“觉醒”的目的。

  前者是躁动,后者是平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救赎方案。

  电影的背景信息丰富的不像电影而像游戏,光是写背景的文本量就已经足够写好几个电影剧本了吧?

  另一方面,电影里面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机械神像等也非常令人震撼,它们的设计完全不带重复,每一尊都能让人欣赏很久,然而可惜的是镜头推的太快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回味那是一种什么样设计。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就跟艺术展览一样,但不是有距离感的那种艺术,人在那个电影的空间,几乎没有距离感,因为,当对面的信息量庞大到一定程度,人或许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初次被冲击,回头一想才逐渐回味起来。

  有人说:“那是超现实艺术的盛宴。”

  “不,你没发现,里面的古典成分也很重啊。”

  “这是古典与现代的对撞!”

  “还有现代和后现代的对撞!”

  天啊,越说要素越多,得刷多少次电影才能扒出里面的细节啊。

  有人发现了,电影的配乐超级讲究,不同场景的配乐编的都很细,配乐《天人》响起的时候,大家感觉天灵盖都在颤抖。

  鼓、琵琶、古筝合成的电子乐,搭配着空灵的男女声合唱,将电影的意境推升到极致,而结尾更叫人毛骨悚然,竟是悠悠的蝉鸣。

  不同于宗教场景,如果是街头场景,他们就选择了“漂移冯克”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结合了爵士、funk等音乐,低频的迷幻节奏,带来极致的压迫感。

  如果说这部电影首先震撼大家的是cg技术,是表面的视觉感受,那么接下来就是它的“内容”,它往它的内部容进了太多艺术。

  有人说,这个电影播出之后,funk音乐估计会火一阵子。

  电影播放完,全球各界说法各异,影视圈好像反而是最慢的。

  克拉米思考了很久,说:“这个故事让我心慌,算得上一种警世寓言吧。”

  蒂雅微笑道:“一只鬼魂穿越未来掀翻了财阀的大局吗,生存与死亡、活人与鬼魂……舟导看样子很喜欢玩戏剧。”

  朱莉则是感慨电影工业的恐怖生产力,舟导的剧组居然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了这个等级的作品?这也未免太夸张了,比起电影本身,朱莉更想知道他们的电影是如何拍摄的,光是流程的安排就相当复杂了吧?

  另一边。

  《导演卡特》节目组的成员想起了周疑的《拜欲教》,上一期的时候很多用艺术性拉踩《百年教育》,说舟导电影的艺术性成分不高,平淡无奇,不知道看完这部,那些人会作何感想。

  《赫尔格的崩溃》的艺术性只要是看过的人都懂。

  故事方面,电影的主要角色三个人分别代表了不同态度,李海来自过去,脑里还是过去的价值观,有他保守、不敢跨线的心理成分,任医生立足当下,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笛福放眼未来,拼命只为未来。

  他们的观念真实而且鲜活,碰撞起来更加有戏。

  旧都市中刻画的不只他们三人,还有通过他们三人展现出来的未来社会百态。酒馆的老板娘、热衷于街头涂鸦的小女孩……三教九流,呈现出混沌的生命力。

  不同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这部电影时长3个小时,信息量要订得过一部三十多集的电视剧了。

  莫斯利奇看着不解,问了身边的下属:“所以ai法是存在的吗?李海到底在莲座上写了什么?”

  下属摇头:“我感觉应该没有吧?李海后面的表现其实或多或少带点紧张?他也担心被揭穿吧?”

  莫斯利奇感觉不好说,思考道:“既然这个世界里,神经芯片能够实现意识与机械交互,那就说明,人的意念也是一种物质,又或者说本来就不存在意识或物质的区别,本质上都是一种能量或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ai也是能量或信息,电影的人探寻的是一种能量的运行法则,它是存在的,证据就是我们人类的智慧是存在的,那既然存在,会被发现也不奇怪吧?”

  本质都是同一物,只是状态不同,影响它们状态的正是它们的算法。

  曾有人说,世界的本质是数,其暗藏的真理就是,没有事物没有量。换言之,若说世界的本质是算法,同理也即,没有事物不在算法之中。

  下属思考道:“话说李海是灵魂状态,所以电影从头到尾是拍一只鬼魂思考ai法?”

  “什么?”

  莫斯利奇忽地鸡皮疙瘩,说:“不止,这只鬼魂还跑到寺庙里禅坐了几个月,这个时间里,他都在思考什么?”

  还有肉体教、拜肉体组织等等,这个未来世界的构思未免太令人细思极恐了。

  莫斯利奇想来想去,心中多少有点犹豫。

  之前他推了两次舟黎的电影,而这一次毕竟是《赫尔格的崩塌》这种名头,作为周礼的朋友,他怎么也不能唱衰周礼的企业。

  不过,他真没想到,桑托斯真的允许其他人拍出了这部电影。

  桑托斯明明看重赫尔格更重过海森堡的,他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想法竟产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部电影不能说桑托斯翻车,只是……他也不知道周礼看了会是什么感觉。

  “当然,更有可能周礼看都不看电影。”

  莫斯利奇想了想,选择先静观其变。

  他也好奇,对于这部电影,世界会如何反应。

  -

  A区广场的一处长椅上,朴道基缓缓吐着烟。

  他说着不看,最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

  “《赫尔格的崩塌》……崩塌的又何止赫尔格呢。”

  朴道基不禁一笑。

  关于“为自己而活”的问题,朴道基可能感触比较深,他觉得李海到最后都不是为自己而活,他关心太多,对很多不义之事奋不顾身,利他心比较强,这类主角其实不是电影的流行主角了,也不是主流文艺创作喜欢拍的主角,倒像是少年漫的主角,虽然现在的少年漫也不怎么流行这种类型了。

  大家就觉得,这种优秀品质现实不存在,比较悬浮,但是“不存在”这种断言其实是过了,存在当然是存在的,只是不怎么被看见而已。

  “为自己而活”看起来是比较正的价值观,可是当真如此?

  电影里面为自己而活的人少了吗,街头巷尾沉浸在各种麻醉物上的人,不正是为自己而活的人吗。反正活着也是被算计、被愚弄、被操纵,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放纵、犯罪、伤害他人。

  可是这样的生存好吗?

  朴道基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因为他知道,他身上两种成分都存在,大部分程度上的利己还有小部分的利他组合成了他这个人。

  电影构建了一个高科技、高文化、高娱乐的社会形态。比起故事本身,它对于现实的刺激性更大。三十多年过去,时间留下了什么,淘汰了什么,看似做这个选择的是导演或编剧,但他们又是基于谁做的选择?难道不是大众的人性吗。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未来。

  所以看了才让人不安。

  只是看个娱乐的人会从中看到娱乐。

  而想看到更多的人会从中看到更多。

  科技发展后的人心安在。资源若不集中就无法发展技术,而集中之后又容易被有心人控制,这该如何解决。

  前所未见的世界观刺激着思考者们。

  好几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比如其中一个场景。

  李海禅坐中惊醒,左右惶顾,却看到几百上千张沉默的脸,以及四周墙壁上五颜六色的宗教绘图。

  烛光幽幽,香火沿沿,魑魅魍魉好似亦端坐其中,目光直勾勾地聚焦在他身上。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镜头实在惊人。

  好像刺中了灵魂的某处。

  令人心悸不断。

  电影的戏剧对比单拎出来都能做很大的文章。

  过去与未来、科技与神佛、进步与愚昧、利己与利他、肉身与灵魂、欲望与良知、急躁与平静、出世与入世。

  ……等等。

  电影对于文化的格外重视也成了一种景观。

  往浅的想,只是以一撼众的爽快故事,往深的想,全是人的处境问题。

  深深浅浅,就看观众怎么想了。

  但是后面的情节也有争议。

  有网友怀疑,财阀公司的高层怎么会这么愚昧,最后竟然被一个神棍耍成这样?

  这太不现实了,财阀的高层即使没有高智商,也至少拥有正常人级别的智商吧?

  而接着,有人打出了原周家家主的事迹,配图是周家家主的衰老照。

  此招一出,质疑的人不得不闭嘴了。

  周家家主竟犹有过之而不及?

  真的假的?!

  他们愣住了,转而怀疑这老人是不是原型就是周家家主?

  说到这里,众人登时一颤,再算一算岁数,好家伙,居然差不多对上了。

  敢情这就是财阀家族的写照?

  等等!郝天元马上想起来了。

  “你们知道周家家主是怎么死的吗?也是自杀啊!他在自己出生的旧屋里一把火烧了自己!”

  众人恍然大悟,争议立刻停息了。

  这还用怎么争议?现实就妥妥存在一个原型者。

  吴歌及时过来说:“不是原型啦,只能说五分相似,他们偏执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郝天元道:“确实,不过相似也说明,这个人物或多或少取材于现实。”

  问题是,舟导为什么这么熟悉周家的事情?

  他当初拍的《丫鬟》是否就是众人怀疑的周家?

  人最熟悉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这个人经验最多的东西。

  换句说,舟导十有八九就是周家的人,还跟周家高层牵扯不轻。

  特别是……

  “他一定特别厌恶周家家主。”

  郝天元仿佛想到了谁,但又很快觉得不可能。那个人这么忙,怎么会有时间高强度地拍电影呢?

  -

  另一方面。

  赫尔格的员工看完之后或多或少感到心梗。

  看之前,他们还抱着可能是对赫尔格欲扬先抑的念头,没想到开头赫尔格就崩塌了,已经是过去式了。

  他们震惊得不轻,当场就想要反驳或吐槽,坐在电影院一股子劲都不知道往何处使。

  有人道:“开头说我们崩塌了,我就一直想知道我们赫尔格到底是怎么没的,结果看到后面,主要原因居然是内鬼!这是否有点看不起我们?”

  他下意识想否定,但也清楚,这是很有可能的。

  赫尔格作为科技公司,以前没有少被盗取技术,出名的内鬼间谍数起来一巴掌都不够,后来难道是员工都积极起来,追求起理想信念美德,才不向外泄露的吗?

  大错特错,答案是公司内部的技术监控,严格防止技术外泄,以及技术保护等多项措施,特别是对于盗取技术者的追究。

  强大的法务部才是赫尔格立足的根基,但即使如此,面对外面的巨大诱惑,也还是有人心中难耐。

  企业打工假设一年一百万,别人反手抛你一亿,你能拒绝吗。

  员工们倒是想挑毛病,但想了一想,打了一半的字又删了删,心里感到不安。

  “电影里的情况好像确实是可能发生的事情。要是对方公司真就通过践踏伦理的方式弯道超车,我们真的能对抗吗?”

  “刚想说这部电影抹黑我们赫尔格,仔细一想,又好像是一种if线。”

  “一个可怕的世界线,看着光怪陆离,好似一场噩梦,但真要否定它,却好像也找不到有力的论据……”

  今天是周末,赫尔格人当然在休息,也正是因为休息,才很多人聊起了这部电影。

  他们也有公司群,人数众多,其中有个分部的人在群里面讨论起来了。

  这事不谈不行啊,但凡是赫尔格的人,看完电影之后,怎么就没有几句话要说呢?

  抛开电影本身不说,海森堡拍这个电影是什么意思?我们高层是知道的吗?以海森堡和赫尔格的关系,他们这么讨论没有问题。

  不过这件事确实是连自己人都骗了。

  大家的关系网都是相通的,赫尔格内部不知道,还不能去问海森堡的人吗?但是海森堡的人也一头雾水,大家的统一口径是,桑托斯先生投资拍的。

  桑托斯先生对周总的态度众所周知,反复思考后,他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想不通。

  他们真的想不通,这部电影的拍摄动机是什么。

  上映之前,大家担忧这是拍来黑赫尔格的,看完之后也有这种感觉,毕竟一半以上的赫尔格内鬼啊,真的会有这么多吗?

  但非要说黑的话,这部电影不如说平等地黑着每一方,财阀企业几乎连底裤都扒了。

  不,“黑”这种说法不对,应该说平等的揭露。

  不管你是财团还是财阀,谁有问题我就说谁,谁赞同?谁反对?

  赫尔格内部的讨论风声越来越大。

  冯笑等高层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冯笑忙于工作不知道情况,中午的时候才知道舆论变天了。什么啊,桑托斯拍了赫尔格的电影,名字还叫《赫尔格的崩塌》?我看是他桑托斯翅膀硬了!

  赫尔格高层的反应也有点大,回头才知道,咱们公关部居然宣传了这部电影的海报。

  欸?这是什么情况?赫尔格的公关部背后是情报部,是直属于周总的部门啊?

  公关部神出鬼没,没有固定办公地点,高层都不一定能联系到他们。

  冯笑想了想:“好吧,周总肯定知道这件事,大家不要猜那么多了,周总肯定有他的考虑。”

  有一位高层疑惑道:“电影的赫尔格编年史中,周总他……”

  冯笑皱了皱眉:“我已经习惯了他的超前想法,你们不要紧张,八成是他觉得有意思才让拍的,《赫尔格的崩塌》听起来好像是针对我们,其实是象征旧时代的崩塌,我们不过是其中倒得最响亮的巨头。”

  方总思考道:“不,我是说,其实让赫尔格的人看看这部电影也还好吧?我们自己更应该居安思危,危机无数不在,外面盯着赫尔格的人太多了,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竞争出来的。现在赫尔格的年轻人历练少,是有点飘了,看看这部电影也好,警醒一下他们。我们自己也可以看,里面确实有很多警示,特别是……具体不说了,你去看看吧,我感觉不是特别了解赫尔格的人,是拍不出这部电影的。”

  “你看了吗?”

  冯笑有点惊讶,对方是赫尔格的老人了,是跟周总当年一起打拼上来的,冯笑还以为他会不喜欢这种电影,毕竟谁乐意看到自己的心血被糟蹋?没想到,对方竟对《赫尔格的崩塌》如此关注,还有这么多体会。

  方总笑了笑:“我以为是哗众取宠的电影,碰巧女儿给我买了电影票就去看了,没想到实际的内容这么惊人,电影里面我们被财阀公司吞噬了。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关注财阀的动向,他们的确在研究什么,其中有一个科学家就是搞智能方向的,我担心了好久,因此做过噩梦,还跟周总聊过。”

  冯笑一惊:“他怎么说?”

  方总:“周总说没有不可能。”

  那他就是默认了这种未来的可能性,这么说,这部电影肯定得到了周总的首肯。冯笑心想。

  方总:“对了,还有一件事,这部电影的艺术指导是弗洛伦蒂诺。”

  前面冯笑听得还好好的,到这里她顿时跳了起来。

  “弗洛伦蒂诺那老头什么时候跑去拍电影了啊?”

  他不去搞他的银行,陪桑托斯拍电影去了?冯笑无法理解,弗洛伦蒂诺喜欢阳春白雪的古典文艺,比如歌剧舞台剧,看电影比较少,突然间的怎么了?被桑托斯骗了?

  方总也不清楚,道:“培养了新兴趣吧。”

  这下冯笑不得不看了,弗洛伦蒂诺还艺术指导呢,高低也要给朋友捧个场吧。

  不过,没想到弗洛伦蒂诺也能包容这个题材的电影,当年一手扶持起赫尔格就是弗洛伦蒂诺为首的老派银行家。

  要不是弗洛伦蒂诺等人笃定赫尔格的未来,放通各方面融资,他们的研究经费都没有着落呢。

  技术企业基本都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没有资本支持,基本上寸步难行,在此意义上,没有弗洛伦蒂诺就没有赫尔格的今天。

  不然周总也不会那么依顺弗洛伦蒂诺,被弗洛伦蒂诺带去看这看那都不说什么。

  恩重如山呢。

  冯笑想不通弗洛伦蒂诺是怎么着了桑托斯的道,而且看网上的说法,拍的还挺好?

  她考虑着方总的话,最后就在朋友圈发了个电影安利。

  她没有写电影名,但是发了电影的海报,说大家有空可以去看。

  其他人看见她的朋友圈,震惊叠上震惊,赫尔格高层的态度居然完全不反对!

  这样真的好吗?

  难道是我们的包容力太低了?

  众人感到不可思议,本来不喜欢这类电影的人都心生了看电影的想法,既然冯总这么说了,那自己有空也去看看吧。

  危机意识很重要,不管是赫尔格还是其他企业,越是强盛的时候,就越应该谨慎,这部电影能帮高层传达他们平时不太好传达的信息。

  与此同时,赫尔格的态度随即发散到了外界,热搜#赫尔格高层安利电影,瞬间沸了。

  海森堡等其他财团的人都有点傻眼,真的有企业会支持唱衰自己的电影啊。

  极光的封昕知道之后觉得莫名其妙,心想自己难道赶不上潮流了吗?可这是周总认可过的吧?周总觉得好就好!

  罗开复没有公开态度。

  安娜发了个意味深长的感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我还是希望宴席永远继续。

  这些人的想法传达到全球网,引起了一个接一个的热议。

  没人能预想到这个情况。

  赫尔格高层居然反手一个安利,这真的是大多数人都想象不到的包容了。

  网上热议不断,而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二创!

  在此,率先反应过来的竟是时尚圈。

  《赫尔格的崩塌》,延申一下就是理想的破灭、良知的湮灭。

  这类概念、符号、观念,容易刺激他们的灵感。

  其次,电影中的未来主义服装、妆容等尤其让他们拍案叫绝。

  当幕后名单出来的时候,他们无不大惊,因为设计团队实在太惊人了,全是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艺术家!

  这些人看着电影上映,就觉得时候到了,纷纷发推说了电影幕后的花絮。

  据他们所说,舟导当时给了他们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最终展现出来的成果就如众人所见,是大型的走秀背景板。

  未来的人会穿什么,会化什么妆容,谁也不敢说准,但重点不是预测出未来的社会风貌,而是让观众一眼觉得“对这就是未来人的穿着”。

  让他们忍不住说出:未来人就该这么穿!

  要在几秒钟打消观众隔阂,将他们送进未来世界。

  设计给到的时间很短,只有三个小时,这个时间非常紧迫,你要迅速理解舟导给到的概念,再进行构思,发挥灵感,开始设计。

  有时候不逼出不来作品,现在看着电影的播出,他们也比较感慨。

  而看着全球不同群体对此的反应,可以预见这种“未来主义风”的穿搭将会成为流行。

  直到这时,A区的朋友才回想起来了。

  是哦,舟导最开始拍《豪替》、《此路茫茫》都曾经掀起过一时流行啊。

  只不过《导演卡特》进军全球后,舟导拍的都是比较严肃现实类作品,大家或多或少忘记了舟导的“堆砌”风。

  舟导就是有这种习惯,喜欢用最顶级的东西,既要质量,也要量。

  奢华、华丽、阔绰。

  没有一丝浪费。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综合的艺术越多越和谐,越能给人带来震撼。当然前提也是你能综合好,不然把风格迥异甚至互相排斥的作品放在一起,你想达成什么视觉效果呢?

  和谐两个字说来容易,其实内在需要极高的审美把控能力。

  不得不说,舟导平时的穿搭偏极简主义,但舟导明显具有极繁主义的精神世界啊。

  灵感激发灵感,带来的是规模宏大的二创,电影上映6个小时后,各界反应迅速,以短视频为首,众多剪辑内容涌出流量池。

  影视区开始了五部作品的对比分析,娱乐区开始了玩乐子,音乐区则开始了分析模式。

  视频配乐《天人》达到了千万级别的播放量。

  很多人在这首歌之中感受到了洗涤、净化灵魂的震撼力量。

  游神的场景同样拿到了千万级别的播放量。

  也许人的天性就有几分爱戏剧,再不了解戏剧的人,看到这种古老与科技的碰撞,都会心情激荡,生发敬畏。

  人们拜神佛,因为以为神佛会给他们的好处,但多少人正视了神佛背后的残酷世界观呢。见肉体苦,见万物皆苦,见世间就是苦海,才是佛性,才是有了慈悲心。连苦都看不见的,如何能说进入了他们的世界。

  有人不禁想到了这些,感慨道:“这部电影真是讲了很多东西。”

  当然,它只是客观的展开,述说事实的存在,并不涉及任何褒贬的价值判定。

  而人们难免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不同的价值褒贬。

  内容市场的常态是,对于某人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对另一人也有价值,有时候人们以为自己在争论内容,其实是互相的价值观在打架罢了,吵到最后,根本跟内容本身无关了。

  看到这片社媒狂欢的盛宴,周启合气得要发疯。

  他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之前的所有铺垫全部泡汤,被舟黎区区一部电影全部击碎了!

  而且,出问题的不只是他的舆论战布置,还有共荣会的战略部署。

  为什么?

  因为《赫尔格的崩塌》所涉及的财阀手段,全是他们即将要用在赫尔格等企业身上的,懂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先发制人!

  ——“我知道了你们的计划,我还要让全世界人知道你的计划。”

  舟黎分明就是在威吓共荣会!

  周启合怒不可遏,骂道:“他把即将发生的未来拍成了电影,别人知道这种未来肯定会规避,到时候我们共荣会行事就会非常不利,特别是管理局方面!”

  不是所有管理局都是废物,同一个管理局里面也不是所有人都废物。

  有些人本来就在提防共荣会,这部电影出来,怕是会更加强化他们的认知。

  《赫尔格的崩塌》是在说赫尔格的崩塌吗?分明是在攻击共荣会!

  周启合浑身发抖,事到如今,他基本已经确定了舟黎的身份。

  舟黎绝对就是周礼!

  “周礼,我真没想到,你的休养居然是去当导演。”

  用海森堡隐藏你赫尔格总裁的身份,真是好想法!

  但是他发现了又能怎么样,他有证据吗?就算说出去了,那又怎么样,周礼会有什么不利吗?

  非但没有不利,还有一堆的利好!

  周启合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他的身后十几只电话同时在响,是共荣会的高层同时给他电话。

  原因肯定不用说,全是被周礼气的。

  周启合咬牙切齿,同时后背冷汗直冒,神色紧张。

  再不想办法,他们肯定要收拾他。

  -

  另一方。

  H区反应剧烈,选举日舆论声翻涌如海。

  《赫尔格的崩塌》中,26区表现最差的就是H区,三十年后,他们区可全是一群行尸走肉了。

  你说这像话吗?

  不行!

  绝对不能让财阀力量上台!

  -

  与此同时。

  w区的反应可以说相当醒目。

  作为热烈支持《导演卡特》的区,大局长这回做了震撼全区的大动作。

  提高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发现、举报者财阀势力者,重重有赏!

  大家伙看到钱眼睛都亮了。

  好啊,这个措施有用多了,绝对能动员全区公民!

  -

  电影上映12个小时后,全球范围内热度大爆发。

  紧接着,《赫尔格的崩塌》成了当之无愧的首映冠军!

  -

  外头风起云涌,整整一天过去。

  周礼才慢慢起床。

  -

  而同时。

  论坛对于舟导身份的讨论压都压不住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