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陌上听寒>第2章

  这噩梦吓得齐听寒整个人都不利索,反正是完全没了回山门的心思,便传信回去弄了些跑腿的活去办,拖一拖回山门的时间。孰料这活儿刚到手,他更为难了。

  折起来的素雅信笺里头写着“盼徒归”三字,署名者是齐听寒的师叔于凤岚。这信笺权当是寿宴请帖,宴请之人正是于凤岚的亲传弟子。

  山门里,于凤岚可是个人物。

  于凤岚是山门老祖宗于同廷独女,亦是郑珩的二师妹。于同廷一生收了十三个弟子,其中关家独子关樊中排行十三。一众弟子中,于凤岚作为唯一的女子,自小照料关樊中,二人情份较其他同门更深。

  当年关家立山门养私兵,为扶持废太子登基联合了武官出身的沈家一同抗衡皇家外戚。可关家忌惮沈家手上兵权,就让于凤岚隐姓埋名嫁与沈家长子为妾,以作监视。因不能与沈家留后,于凤岚曾三次被迫小产。后来幼帝登基,关沈两家为兵权相持不下,最终靠着于凤岚这步暗棋,关家大获全胜。

  只是关家千算万算,几乎笑到最后,却独独漏算了儿女情长。于凤岚虽为细作,偏与沈家长子日久生情,瞒着山门怀胎产子。正逢那年庙堂与边境局势动荡,关家根本顾不上沈家,而山门过于信任于凤岚,竟让她瞒下来了。直到几年后幼帝登基,才东窗事发。沈家受到关家打压,为求自保剪断羽翼,甚至不惜溺死了于凤岚年约七八岁的儿子。于凤岚扶棺大恸,后来断了关樊中半根指头,与沈家和离,就此失去踪迹。

  沈家咽不下庙堂那口气,多年来在江湖上扶植了余霜楼,与关家山门私兵针锋相对。无奈沈家长子是个情种,与于凤岚之间的爱恨情仇极其复杂,偏就无法割舍。山门为此利用于同廷病重为由将于凤岚骗回门内软禁,以作他日要挟沈家的一步棋。于凤岚早早厌世,对此事膈应极了,暗地里扶持师弟方褐另立门户。关家早有察觉,只是当时关樊中大权在握,深知对师姐有所亏欠,便默许了。

  如今齐听寒的师傅郑珩与师叔方褐私下内斗不止,皆因这女人有意为之。而这个女人的软肋就是自己的徒弟。

  当年于凤岚捡回来一个小疯子,养了好几年才勉强养好。只是这小疯子时不时发疯,于是山门上下都说她养了一只疯狗丧犬。后来小疯子的亲娘寻上山门将人接走,齐听寒便没再见过小疯子了。算算也有十年光景,不知道于凤岚作何打算,好端端扰人清静。

  小疯子

  差事接下来了,没有不去的道理。齐听寒认命跑一趟,结果到白府门前时让这富贵门面晃了眼,心思不由得又多了些。尚且犹豫着这封请帖指不定会给小疯子添多少麻烦,哪晓得他跑大老远过来,进了门之后就备受冷落,等到茶凉都不见人影。好容易见着人了,齐听寒眉一挑,暗忖:这小子真是越长越好了。

  当夜里,齐听寒就住下来,只是辗转许久都无法入眠,爬起身去看白家高楼红瓦,直到让晨露蒙了一脸才察觉天亮了。本来夜里就没睡好,次日一早来了个婢女,明面上是过来瞧瞧顺道送些东西,实际上满嘴冷嘲热讽,净嘲他一个死穷酸的,听得他哭笑不得。如是几日,当真让人觉得这白府上下都有毛病,齐听寒懒得周旋便着急要走了。殊料他出门去时外头就候着一辆马车,小疯子领着一个小奴才一同出门来了。

  齐听寒来时靠腿,料不到回去还有马车代步,当是满意至极。可谁知小疯子领着的小厮不是小厮,反而像大爷了,不用赶车也罢,还不能饿着累着;明明是赶路,非要走得慢悠悠的,生怕马车晃起来把人晃散架。幸亏齐听寒并不着急赶路,就随着这两位爷慢悠悠地走。

  齐听寒心思细,瞧人也准,一路上见他俩人整日黏糊,总得看出点端倪来,只觉得好笑:真是富贵人家的小奴才呐。

  山门

  山门立在山上,因附近村镇也同在半山腰,所以不怎么显眼。

  通往山门有几条路,最近的是由一道两人宽的青石板铺成的阶梯,三拐弯,笼统走上小半个时辰才摸到山门门槛。几人兜兜转转到了一对朱红大门前,只见门上老老实实贴了神荼郁垒门神画像;另有一幅对联,左边是“能梦能睡好哉”,右联是“有吃有喝足矣”,横批是“横竖一死”四字。小奴才让对联弄得一脸糊涂,看起来傻傻的,齐听寒便与他说:“老祖宗题的词。”小奴才一脸恍然大悟,害齐听寒都奇怪他到底悟了啥。

  山门一入内就显得宽敞多了,抬头就能看到林木间高楼耸立,屋檐鳞次栉比,挺是壮观的。

  齐听寒刚将两人安顿好,那头老祖宗听闻于凤岚的徒弟回来了,竟派人过来寻。他只好将人领过去。

  于同廷已经耄耋年岁,头披白霜发,脸堆皱褶纹,一副刻薄相。那双眼睛也没啥精神,听说他们过来了就抬起眼皮瞧瞧,漫不经心地嗯一下。几人给老祖请了安,老祖这回连眼皮都不抬了,摆摆手打发他们走。

  既然见过老祖宗,不能不去于凤岚那头问个安的,于是齐听寒又将人领到于凤岚那头去。哪知道人送过去,于凤岚就立马打发他走了。齐听寒暗地里啧了声:就是想在这耗时间,不然谁有这闲工夫给人领路了!可惜左右再无其他事情,他只好收拾收拾心情,去给师傅郑珩请安去了。

  郑珩如今六十了,因习武多年,仍是精神不错。见齐听寒回来了,颇为高兴,嘘寒问暖许久。忽而提及关晟在山门一事,他说:“小七爷闹了事,先生便让他留在山门敛敛脾性。你常去关家复命,与小七爷相熟,若是门内无事就多去照看一番罢。”

  莫怪郑珩再三叮嘱,如今山门听命于关家,而关家之主正是关樊中。关家向来子息缘薄,但关樊中却有三个儿子。关樊中这人性情淡薄,从不耽情花酒,日子过得清心寡欲的。据闻正因当年关樊中不近关夫人的身,恼羞成怒的关夫人下了几回药,才怀上了嫡长子关宴。可万万没想到,府上婢女也因此受孕。庶子关题丰出生时,嫡长子尚未满月,关夫人极为不喜这没名没分的玩意,关樊中便将其送到山门来。

  约莫关樊中纵容下药一事,也不过想留个子嗣,自嫡庶二子出生后,那点耐心就逐渐消没了。只是关夫人整日提防这庶出次子,绞尽脑汁想再添个孩子,可惜后来怀过几次胎都流产了,直到关宴十二岁那年才拼了命生下幺儿关晟。关夫人生怕幺儿不好养活,去庙求福,庙里主持赠了名——日为上,下有成,自生起。起、同“七”,关夫人便与他取乳名为阿七,这也是后来关晟被称为“七爷”的由来。

  作为关家老来子,小七爷自幼受宠,其性子更是顽劣。齐听寒以前便受不了,经过那次在别院着了道,更觉难熬。

  但郑珩一番话下来,并未说起别院的事情,兴许是尚未得知这事。齐听寒挣扎着要不要如实说了,最后把嘴一闭,将事情隐瞒下来。

  郑珩一向放心齐听寒,以为自己叮嘱过的事,齐听寒定然不会忤逆。偏偏齐听寒根本不愿意去见关晟,便把自己回山门一事压下来,没让关晟知道。可惜清静日子没多长,次日关题丰就回山门来了。

  关题丰下山多年,旧房间早被挪用,难得回来一趟只能暂住客房,刚好就在小疯子主仆隔壁。过两日齐听寒寻他下山办事,关题丰说起隔壁房间夜夜笙歌之事,齐听寒倒笑了:“怎么,听人墙角还不乐意?”

  关题丰揶揄:“只是觉得这么些年没见,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我瞧那随行下人长相平平,也能吃得下嘴,果真是疯彻底了!”

  齐听寒挑挑眉,没接话。

  过了几天,小奴才送了大大一碗蜂巢过来,说是客房那头有个蜂巢给捅下来了,他家公子吩咐他送一些过来。齐听寒瞧着小奴才笑得挺灿烂的,不免发笑:恐怕不是他家少爷的意思,而是小奴才的主意。这么一想,盛情难却之下,便欣然受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