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上前来,冲乾清一笑:“夏公子放心,他进城不带太多的人,我们会一一盘查,绝不让可疑之人混入。”

  乾清脑海突然闪过,刚刚厢泉提到“上奏”,莫非连当今圣上都知道庸城之事。他心中一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那么自己还要不要掺和这烂摊子?

  但是这个疑虑在他看到犀骨的时候打消了。

  乾清见过牦牛骨筷,象牙筷,而这双筷子也是白色的,仔细看略透红色。筷子上竟然雕刻了一龙一凤,精美绝伦,这可是皇室才能用的图腾。上面还镶有小小的红宝石,那样子也是绝佳的。

  更出奇的是尾部的镂空。镂空之处不过三寸,间隙如丝,似云卷,巧夺天工。这种镂空手法异常高深,无异于在蚂蚁上系绳,在米粒上作画。若不是亲眼见到,也难以想象春秋时期,会有如此工艺。

  这种筷子竟然还要拿来用,还要浸糖水,真是暴殄天物。

  筷子的确是精品,但它非金非玉,材质再好,与古玉、翡翠、甚至名窑出产的瓷器相比,就不怎么值钱了。

  转而望向装着筷子的木盒。上面镶嵌着青白玉,红褐色沁,与木盒子紧紧镶嵌在一起,上雕双螭,螭身卷曲盘绕,而卷曲位置采用镂雕。如此玉石与木盒子的纹饰扣在一起,无一丝缝隙。

  乾清看完,脱口而出:“怎会这样?东西是精美无比,却不算值钱,青衣奇盗何须大动干戈的来偷盗筷子?”

  “十四起犯案,偷的东西都并非稀世珍宝。偷筷子是头一遭,”厢泉随意的摸着腰间扇子,目光飘忽不定,“至今没人弄清他偷这些东西做什么,不是样样都值钱但大多出自同一时期。”

  “不是名品,可有找出是谁制作?”乾清抚摸着下巴思索,“春秋,莫非是春秋末到战国初时的成品?难不成——”

  他停了口,没再说下去。

  “不是他做的。”

  厢泉摇摇头,却让杨府尹一头雾水。

  “谁?易公子说的是谁?”

  乾清一拍大腿:“杨府尹难道想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巧匠,只有——”

  “总之,我明日会来汇报计划。”

  厢泉打断了二人的谈话。接下来几人又欲讨论细节事宜,但是厢泉一点计划也不曾吐露。明日赵大人来了会进一步协调布署守卫。

  任凭三位如何劝说,厢泉就是丝毫不肯透露计划。

  乾清对此习以为常,却觉得厢泉暗中计划不告诉旁人,着实让人恼火。其实,从他借给厢泉十五两银子起,就回家悄悄派人去查这笔钱花在哪了。

  跟踪易厢泉,多简单的事。

  乾清得意的笑了,他今晚就能知道厢泉在干什么了,尽管只比众人早一天,也值得。

  青衣奇盗这档子破事,他夏乾清管定了。

  待讨论完毕,厢泉又消失无踪。乾清与方千一同出了衙门,走上几步,却听得身后屋瓦传来细微响动。

  又是吹雪,这只装神弄鬼的破猫。

  干脆送它点“礼物”。

  乾清从怀中摸出一粒碎银子,冲方千诡异一笑,迅速转身朝屋顶上砸去!

  “你这破猫——”

  银子飞得似飞镖一般迅速无比,却落地无声。

  方千诧异的转头,木讷道:“夏公子,怎么了?你在砸什么?”

  他看看乾清,却见乾清的脸上刷的一下变白了。

  “不是吹雪。”

  “什么?”

  “我刚刚转身之时似乎看见一道黑影——”

  “夏公子,你多心了吧,”方千微微一笑,“怎么可能?你定然是眼花了——”

  “纵使是我眼花,可是银子落到屋瓦上怎么可能没有声音!”乾清觉得冷汗直冒汗。

  “依你之意……”

  乾清的脸色变得很差,喘息道:“我刚才一定打中了屋顶上的东西。方千,其实……这几日我来到庸城府衙,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们看。”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章 十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