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勒叨渐渐住了手。砍成碎片的画纸洒落一地。雨水打进来,冲淡了地上的血迹。

  “咣啷”一声,刀落地。

  裴勒叨摸着已经不再流血的浅浅的伤口,四下观望了一会儿,转向僧人,犹豫了一会儿,有点不好意思地问:“请问---师傅,我怎么会在这里?这伤是怎么回事?”

  僧人闭目说道:“我佛慈悲,普渡众生。离别亦是重逢,忘却亦是纪念。”

  裴勒叨迷惑不解地说:“师傅…这是什么意思?”

  僧人闭目不语,指了指外面。

  裴勒叨缓步走上阳台,大雨浇透了他全身,打得他睁不开眼睛。他一手往脑后捋头发,一手遮住额头,眯着眼睛往远处的天空看去。山谷外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乌云黑压压地聚集着,乌云下电闪雷鸣,偶尔在闪电撕裂的云端里,浓云翻滚开的那一瞬间,可以看到云层上金红色的阳光依然在照耀。身着金色舞服,左手执黄金金刚杵,右手执玉如意的求雨舞者,正赤足踏着云层缓缓移动身体,舞着那亘古不变的庄严的舞步。

  《画像》完

  《莲步》

  妈妈来叫我去吃饭的时候,我还趴在书桌上为了“民俗史”选修课的作业而大伤脑筋。

  “到底要我叫你几遍,你才会去吃饭?”妈妈瞪了我一眼,不满地唠叨着,“饭菜都要凉了。”

  “我的民俗史作业可怎么办呢?”我愁眉苦脸地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容易及格的考试:写一篇论文,论证某种民俗形成的可能原因和它对社会的影响。听上去很简单,不用背书考试,可是这种东西哪有这么容易想出来?而且,民俗也真不好找呢。”

  妈妈笑道:“你去问问你同学写什么,参考参考吧。”

  我没好气地说:“阿斌写的是‘女性中学生对星相学的兴趣与动画片女神的圣斗士播放时间的关系’。唉,要是前一阵子我也花点时间去看动画片就好了。”

  妈妈笑着说:“呵呵呵呵,你呀!不用搞得这么复杂。你说的民俗,是不是农村风俗什么的都可以算?”

  “可以呀!”

  “我倒是想起来一条:我们乡下老家有一个风俗,下雨天不能摸观音菩萨的脚。”

  “什么?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如果摸了会怎样?”

  “摸了会暴病死掉。”

  “真的还是假的?”我感觉背上的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观音菩萨好象一直是挺慈祥的么!”

  妈妈摇了摇头:“不知道。反正老人们都这么说。所以我们小时候不管天气好不好,从来不摸观音菩萨的脚。”

  “你知道为什么吗?”

  妈妈又摇了摇头:“不知道。这个周末是冬至。如果你想知道,可以在去给外公、外婆的牌位烧香的时候,顺便问问家乡的老人。”

  周末,天气阴阴地下着冻雨。我们全家和几个阿姨、姨父包了一辆面包车,沿着高速公路飞快地行驶。城市的影子一点点退去。路旁收割过的稻田里,稻岔树立在结了冰碴的土地里。远远地就可以看到青瓦粉墙的一群建筑,那就是我的家乡。

  小镇仍然保留着明清的遗风,古老的长街最窄的地方,只要一个大汉双脚岔开一站,便是顶天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旁,有很多木板门面、青砖曼地的建筑。一面临着街,从敞开的房门看去,屋后便是河。河中央铺着一条高出水面的青石板路,人们称为“纤道”。当年,往来河上的船只川流不息。在河床很浅不能摇橹的地方,便全靠人力拉纤。船在河里走,戴着毡帽光着膀子的纤夫在纤道上拉。几百年来,一船一船的鱼米丝绸造就了这个殷实的小镇。街道的尽头直接通向公路。更远处,则是雾蔼中长满竹林的苍翠的青山。

  如果在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河水泛起融融的青葱色时,泛舟河上,听着纤夫用正宗的嵊州口音唱着大板戏的小调,果然有“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气氛。

  可惜现在是冬天,纤夫也早已成了历史。石板的纤道上结着薄薄的一层冰。

  妈妈拉着我的手,让我一个一个亲戚地拜见过去。我们家乡的习俗是用出生时体重当作某人的小名。于是我就不停地叫:五一舅公、四九舅公、六五婆婆……叫得我满脑子电话号码般的数字直打架。

  佛堂顶上挂着长明灯,昏黄的灯光照着一尊放在莲花宝座上的面孔臃肿颜色俗艳的观音菩萨瓷像。看得我不由地想发笑。两旁的木架上密密麻麻地放着无数黄色小木牌,上面用黑色或者红色的字迹刻着人的名字和享年。这就是牌位。外公外婆故世后按照新政策火化,但由于乡下的习俗不是一时半刻能改变的,所以在佛堂中设立了他们的牌位。

  我们在牌位前摆上祭祀的饭菜和水果,大家按照辈分烧香磕头。望着我前面伏下的一片人头,我吐了吐舌头:“妈!没想到我辈分这么小啊!”

  “这些人多数是你外婆的娘家的亲戚。你外婆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十几个哥哥姐姐。”

  “啊!!!!”

  “嘘!别这么大声!”

  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哦……”

  “你外婆是大户人家出身,那时家里非常有钱,住着很大的房子,这周围几条街的范围都是他们家的庭院。后来败落了,孔雍偷仄ひ坏愕懵舻簦涑闪讼衷诘慕帧V挥姓庾鹛檬抢戏孔樱畈欢嘤?00年了。”

  “好厉害啊!”我不禁摸着墙壁感叹。墙壁冰冷而光滑,细腻的泥灰隐隐泛着潮气。“这佛堂是和尚住的么?”

  “不是,是大娘娘在家修行的地方。她是你外婆的大嫂。比你外婆大20几岁。”

  “她为什么要在家修行?她是尼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