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二百三十九章 看星星 ...

  已知一:雷,是老天爷发怒;

  已知二:避雷针让雷没用了;

  已知三:避雷针是太子和姜王按的。

  结论:“太子和姜王是真龙啊,法力高深,连老天爷都不怕。”

  “岂止是真龙,是真龙王!”

  尉迟兰糖巷的那家周边店,龙牌的订单突然就爆火了。

  当然,现在龙还是有忌讳的。除了祭祀的龙王之外,天下活人能被称为真龙的,肯定只有皇帝。

  剩下的太子,也行。

  所谓真龙天子。太子,只不过还是幼年版的龙。

  然后就跟南地悄咪咪把竺年的童子像当财神祭拜一样,伊人的龙牌无师自通出现了Q版。

  竺年拿到手,还觉得怪可爱的,拿给尉迟兰看:“哥,你看!黄大姑娘设计的!”

  尉迟兰心里面咯噔一下,怕自己整的这些有的没的被竺年知道了,好在他稳得住:“哪儿来的?”

  “高祖奶奶给哒~”竺年盘腿坐在游戏室厚软的地摊上,每天晚饭过后的时间,是他如今难得可以脑子放空的时间,不是在游戏室里玩,就是去隔壁上都大学蹭作坊做小手工。

  尉迟兰跟着盘腿在他身边坐下,拿起放玉牌的匣子,里头整整齐齐弄了一套玉制的小胖龙佩饰,发簪、玉佩、带钩都有。无论是玉的质地还是雕刻的精细程度,显然都不是伊人的水平。这些小龙活灵活现,瞧着憨态可掬中又透着一丝神龙的天生威严。

  对比伊人的那些同类玉牌,上头的“龙”只顾着圆。毕竟不能明目张胆佩戴龙形饰物,虽然竺年自己不讲究,但是整体这方面还是需要避讳的。

  他拿起小胖龙带钩,竟然还带着个蛋壳:“噗。高祖奶奶莫不是把果果和阿莽的给你送来了?”

  “噫!怎么说话的呢?”竺年把蛋壳抢过来,放回到匣子里,“我在高祖奶奶眼里一直就是小宝宝好嘛。”

  尉迟兰伸长了腿,把竺年拉到自己怀里,亲了亲:“糕儿在我心里,也一直是个小宝宝。”

  竺年听得老脸一红,小声嘀咕:“你才不是把我当小宝宝,被子一盖……”那跟小宝宝有什么事儿?

  尉迟兰看到他微微泛红的脖颈和颜色更深的耳垂,忍不住咬过去:“不盖被子,也不把你当小宝宝。”

  “喂!”竺年七手八脚把人推开,突然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

  尉迟兰下意识就把竺年护住,过了片刻发现只是打雷,才松开手。

  外头站在廊上的护卫摆出防御的姿势,没一会儿就传来消息。

  “大殿被雷击了。”通报的宫人神情有点奇怪,看着两人的眼神闪闪发光,“没事!”

  上都整体地势平坦,背后有海拔更高的夕照原,那里林木葱茏,一般雷击会发生在那里,京城的落雷是比较少的。

  但比较少,不是说完全没有。

  由于皇宫的特殊性质,在建造的时候就刻意把整一片的皇城都给堆高。再加上皇宫建筑的高规格,比所有普通建筑都要高,引雷的效果简直出类拔萃。

  上都的皇城就曾经发生过不止一次,由于雷击造成的火灾。

  要是放眼整个历史,因此造成的宫室大面积烧毁的例子比比皆是。

  上都皇城相对比较好的一点是,占地面积大,宫室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拉长,从而避免火势大规模曼延。

  刚才那一声雷实在太响了,竺年的脑子有点懵,从尉迟兰怀里抬起头来,样子很难保持严肃,说话的时候带了点鼻音:“吩咐下去,别站在有水的地方和树下之类的地方。”

  “是!”宫人响亮地回答,马上去照做。

  尉迟兰让内侍把灯点了:“着凉了?要不让太医来看看?”

  “没有。你刚才……撞到我鼻子了。”尉迟兰一把拉得太猛,反应只是稍慢的他就这么一头撞上硬邦邦的胸口。

  上都夏无酷暑,气候和黑荥关接近,让这位西北汉子没了每年苦夏的煎熬,身形愈发强壮。肉比骨头还硬。

  尉迟兰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确实没什么问题,才接续刚才的话题:“你都让人演习过这么多次了,没什么问题的。”

  “演习是演习,实际碰到了是另外一回事。”竺年走到廊下看着今年春天头一场像模像样的大雨,没站一会儿,天空中又划过一道闪电。

  “知道应对,比完全不知道要强多了。”尉迟兰担心他受凉,干脆拉着他回寝宫,“你不是印了许多小人书嘛。”

  尉迟兰最早的时候,在峪州军营那边,就看到了差不多的东西,不过内容都是一些农业和医疗卫生方面。

  竺年当太子之后,就主持了关于遇到特殊险情,应该怎么躲避灾难之类的小人书。

  对比新朝建立之后的各种大事,几本小人书小得都不起眼,却随着各级新任官员和铺开的各类学校宣传了出去。

  竺年最近在搞这方面的新版,原先的小人书太过简陋,图画表达有些地方不够清晰,于是通过邸报和《新鲜事》两份报纸,对天下的画师进行了征稿。

  尉迟兰作为推行政策的主导人之一,以及目前顶尖的画师之一,抽空认认真真画了三版,结果全都没有被选中。

  挑选用谁的画作,不是竺年或者竺瀚来定,而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各个人群和不同的地区,给人看这些小人书,选择出表达意思最明确的。

  毕竟这东西是要普及给大众,意思准确是最重要的。另外一点就是线条尽量简单,这样印刷成本会低很多。

  黄大姑娘不愧是有家学渊源的大家之后,最终选定的画稿里,她一个人就占了半壁江山。构图中有些还采用了尉迟兰惯用的透视法。

  尉迟兰嘴上不说,心里面对自己的画技还是很自得的。这一回算是被打击到了,倒是按下浮动的心思。

  画技方面竺年是外行,看不出什么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做事方面,没再动不动就打打杀杀,身上戾气明显少了。

  竺年笑眯眯地用手肘怼怼他的腰间:“没过稿的事情还记在心里呢?”

  “没有。”尉迟兰看他脚步转到外面,也不问去哪里,就跟着走,“我就是觉得,百姓能够发出的声音太少了。”

  明明是天下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人,但世人的目光只能看到极少数士绅。

  只知道风月无边,不知道柴米油盐。

  士族像是生活在九天浮云之上,而百姓却低微到了尘土里。

  几册小人书,谁会想到最终的决定权落在百姓手里。

  他画图的时候,知道是画给百姓看的,但并没有进到脑子里,并不知道百姓能够看得懂看得明白的,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图画。

  竺年很少听他这么说,就笑起来,拉着他上了等候的马车上。

  说是马车,但并不用马,而是人力骑的三轮车。

  三轮车显然短时间内没办法量产,但在宫中用一用也算是一种产品试用。

  主要用人力比畜力更卫生,不用打扫边走边拉的牲口粪便。

  马匹这种大牲口,还是主要吃草的,能吃能拉,一路走一路拉。套袋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先去大学那边看看。”竺年吩咐。

  三轮车就往大学那边飞快过去。

  皇宫道路平整,一路并不颠簸。

  外面雨还下着,电闪雷鸣倒是没了。

  “大学那边地势低,先前有几个地方积水。屋子不知道有没有漏水。”

  上都北面有夕照原挡着,寒冷的北方冷空气不会直接侵袭过来,从风水上来讲算是一个藏风聚气的地方。不像黑荥关那样位处蒙山山脉的豁口,尽想“穿堂风”。一年到头大风几乎不会有停歇。

  所以,尽管上都比黑荥关往北很多,但居住体感要比黑荥关更温暖一点。

  但毕竟是正经北方,冬天的寒冷很可能会对房屋结构造成破坏。

  大学里有非常多重要的藏书和研究,都是不能进水的。

  等到了大学,许多师生都在奔走检查,见他们过来,吴灲亲自过来,带他们去就近的一个课室待着:“放心吧,已经大致检查了一遍,只有一个茅厕的外墙有点渗水。重要的地方都没事。得亏去年挖了个池子,水流都汇集过去了。”

  那池子是拆了两座宫殿挖的。重新布置的排水管道全都汇集过去,最后通过池子连通外面的护城河。外面建有水闸。

  这一整套,是上都大学建校以来主持建造的第一个“大工程”。

  姜地相对蒙山以南地区,水资源较少,但有时候会有局部强降雨,所以水患一直不少,还多半是城市内涝。

  大学内的这个水利工程,是头一个试点项目。

  这次降雨的量还不能确定有多少,但是一个很好的检测工程的机会。

  竺年在课室里待了一会儿,待不住,还是去了水闸那边,然后又一路顺着水闸外面的水城门,绕着护城河转了一圈。

  等他们再回到皇宫里的时候,竺年的鞋子和衣裤都已经像是泥里面滚过了的。

  大雨对于皇宫倒是谈不上考验,上都城内有许多地势低洼地带。

  上都人口密集,一些地方没什么人管,搭建了许多窝棚。

  竺年接手之后,就建了许多类似梨园小筑那样的廉租房。

  反正在竺年手下做事,只要愿意付出勤奋和努力的,起码吃饱饭不成问题。闲散的懒汉想着不劳而获的,最后只会被分配到最苦最累的工作。

  整个上都的城区改造,不是梨园那样的小打小闹,哪怕是竺年主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

  而且说起来也奇怪,自从竺年三年前开始推进改造工程,上都就没有下过能够遭灾的大雨。

  要不就是连绵细雨,要不就是大雨下一阵就停了。

  就搞得有点尴尬。

  没有水患是好事,总不能说:“我准备好了,老天爷来整个活?”

  上都人倒是都挺开心的,还跟着莫名其妙拜起了龙王。

  一场春雨一连下了五天。

  上都城内外水位上涨了一些,但并没有造成河水漫灌之类的灾害现象,倒是给近在眼前的春耕带来了丰沛的甘霖。

  城内有些地方还是有积水,有些地方积水排出的速度不够快,有排水管道淤积,有的城内河道的护栏损毁。

  另外有房屋漏水之类的情况发生。

  能够被统计进去的,漏水情况绝不是什么拿个盆接一下就行的程度,而是已经漏到没法待人的那种。

  大一些的单独一个坊,小一些的三五个坊,就有一个广场,建有各种活动室和坊内里长之类办公的房子,有轮值的衙役和官吏;类似居委会。在这种受灾的时候,就可以拿来作为暂住的地方。

  最后数据统计下来,受到的影响简直可以说可以忽略不计。

  有些老上都,在衙门里头悄悄感慨:“怪不得说咱们两位殿下是龙王呢。以前下这么大的雨,大泥洼那边怕不是床板还在水上漂着呢。哪像现在,走过去鞋子都是干的。”

  有人就笑:“干的不至于,这几天不还下小雨嘛。地上干得没那到快。倒是大泥洼那边是真的不一样了。哎,鲁大人,您家就住那儿吧?可算是买着了,当初那一片改了宅子还没人要。这一下过去,眼见房子要涨不少。”

  姓鲁的官员就说道:“可没有没人要,当初想买还托了人才买到的。你们不知道太子殿下的本事,他建的地方都是抢都抢不到的好地方。”

  在京城,梨园小筑不能买,梨园精舍又太贵。但现在哪怕银城,一个平地长起来的小城,如今也是水涨船高,一房难求。

  那边不仅有无比开阔的银湖,还有一直连到天边的葡萄园,出产的葡萄和葡萄酒,卖得比什么都贵。配套的酿酒作坊和学校,里头一个合格的小工,出来都能体面地养活一家人。

  上都这边房价昂贵不下于京城。大泥洼的整个项目,完全就是竺年照顾官吏的几乎不赚钱的福利房。

  他们要是错过了这一茬,那也不用当官了,没这脑子!

  上都很大,有人没去过大泥洼,嗤之以鼻:“再怎么样也是大泥洼,还抢呢。送都没人要。”

  在老上都人眼里,那个地方不管大雨小雨,反正一下雨就积水。只有一些乞丐和乞丐没什么差别的人,会住在那边。

  “您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得空去大泥洼看看吧,现在挖了湖,种了树,太子和姜王殿下也常去呢。”

  在一片歌舞升平下,竺年和一众官吏忙得眼底青黑。

  上都大学的师生,全都在奔忙,以防发生一些意外的险情。

  吴灲不懂这些,但知道水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

  老先生精力旺盛,带着一群只能执笔的学生,跟着前后奔忙,用文字用画笔,把许多事情记录下来,最后变成了一篇篇报道,还改成了戏。

  “你们说要听到百姓的声音,这很对。但是朝廷做的事情,也得让百姓知道。”吴灲有自己的见解,眼光还放得很长远。

  忙碌完后的御花园内,春花竞相绽放。

  凉亭内,三人都穿了颜色鲜亮的春衫,围着一张石桌下跳棋玩。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百姓当然知道。”竺年觉得这不是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情,而且目前做出改变的还只是一个上都,需要重新规划城池的不知道有多少。

  还是缺人啊。

  吴灲说道:“除了让百姓知道,还得让全天下知道,尤其是让京城知道。”

  竺年不解:“我写了奏折。”附了全套的方案,有图有文字有账目有材料清单,京城全都知道。

  吴灲被他清澈的眼神一看,一口气噎在胸口,手上拿着一枚跳棋,人都有点呆,问尉迟兰:“你真当了穗穗的先生?你教了这许多年,都教了些什么?”还是说教人是假的,看到别人家的小崽子长得好看叼回自己窝里才是真的?

  “不是。父皇和母后都不是那种人,不用多想。”竺家的氛围实在一点帝王之家的感觉都没有,反倒十分温暖温馨。

  哪怕是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竺年也不需要太过担心自己被夺权。

  他的母亲罗英是皇后,他是嫡长子,这就是名分。

  说白了,除非竺年死了,不然这个皇位就轮不到其他人来肖想。

  罗英可不是卫氏。

  她现在瞧着退守内宫,教养皇子皇女,但她手上是有着真正兵权的。

  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作为大梁的立国之本的水军,最精锐的部队几乎都是直接听命于罗英的。

  南地的内政,一直到现在几乎都是罗英在负责。

  退一万步,竺瀚若是想要废后,谁废谁还不一定。

  吴灲没见过竺瀚,并不敢轻易信尉迟兰,只是说道:“人是会变的。”

  竺年不以为意:“要不是我没点头,我老爹早就把皇位给我啦。”

  吴灲听得像在听话本:“陛下是认真的,还是在试探你?”

  “当然是认真的。他就想着早点退位,然后带着我娘去新京玩呢。嘿,全家就他没去过新京。新京好吃的水果可多,运不过来,他可馋了。我才不上当。老爹都当了多少年甩手掌柜了,不能让他这么轻松,得干活!”竺年眯着眼睛笑,拍拍尉迟兰的手,“哥,以后我带你去新京玩。我奶奶建的城可好看。”

  吴灲一直对大梁的海外领地非常感兴趣,见竺年说起,就多问了几句。

  竺年就干脆撤了棋盘,画了几张新京的图:“那边是一片很大的陆地,大部分地区在热带……”

  “什么是热带?”吴灲问。

  竺年就画了个图,讲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那边应该是在赤道附近了,全年都很热,只有夏天,没有其它季节……我去的时候才十来岁,一晃眼都过了十几年了,肯定更好看了。”

  吴灲一边听着,一边看着一样样在竺年笔下画出来的各种奇怪的鱼、贝类,闻所未闻的植物、花卉,大半的注意力却放在他说热带时候画的太阳和地球的简图上。

  等聊了一阵,尉迟兰把竺年哄去午睡,过了一会儿出来,带吴灲去大学。

  大学现在有一部分和工部的交汇,设置了很多实验室。在吴灲看来,就是各种作坊。

  他看不懂,也就不常过来。

  尉迟兰拿了钥匙,打开其中一间:“这是糕儿的。我记得他做了个模型。”

  吴灲跟着进来,差点被门槛绊倒,还是跟着的侍卫眼疾手快扶了他一把。

  “先生小心,来,您坐这边。”尉迟兰扶他到靠近窗的一张小桌子边坐下。这里没有别的东西,十分干净,“糕儿不许带吃的进来。”

  “这规矩我懂。”他好歹是祭酒好嘛。

  说完,他算是回过了神,手上还是捏着讲热带的纸,眼睛已经落在了模型上。

  尉迟兰给他展示了一番星球运转,说了一些从竺年那边学来的潮汐现象、万有引力之类的理论。

  吴灲听得云里雾里。

  尉迟兰看他先生整个人都傻了,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把望远镜给他看。

  但吴灲已经看到了,好大一个望远镜就杵在实验室中央。

  尉迟兰就说道:“糕儿说这个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这是竺年一天天晚饭后的闲暇时间积攒起来做的,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想着带尉迟兰上夕照原去看星星约会。

  只是最近一阵忙得人都快傻了,等他好不容易忙完,没想到看星星的变成了四个人。

  不是吴先生带着师母来了,而是宋婉来了。

  老太太都快九十的人了,没想到还能长途旅行,也没提前说,看到人的时候竺年整个人都吓傻了,叫了三个太医给老太太把了脉,确定没事才把心放下去。

  宋婉笑呵呵的,也不管身边究竟跟着多少个大夫:“我呀,就想看看这天下,没想到还能看到天上。也不知道老天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她这一辈子,见过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她不明白,明明人们已经那么努力在为了一碗饭一块布拼命,却还是有那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她做了很多,她的父辈、子孙辈也做了很多,却还是不够。

  竺年知道她说这话的意思,略带了一点叹息地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之于天地,不过是沧海一粟。老天爷才懒得管我们呢。”

  “竺穗,要是你这一辈子到了头,还没法把这天下管好,那什么时候才能好呢?”

  作者有话要说:  老上都╯^╰:大泥洼,大泥潭,送人都不要!

  北上官员⊙△⊙:太子造的!

  北上官员>ω<:欲购从速!

  北上官员⊙△⊙:卧槽,才一个时辰,怎么就没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