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九十八章 整顿后宫 ...

  姜崇还有些莫名,但是看着两人的脸色不好看,没敢多问。再看看御书房里其他人,彻底闭上了嘴,只在提及需要花钱的地方,才张一张口。

  等建墙的事情大致商议完毕,其他人离开,姜崇不用兄长多说,也自觉留了下来。

  姜卓看着自己这位年纪已经不小的弟弟,不知道该怎么责备,只能耐心和他解释:“事关边防要事,嬉年毕竟是南王府世子,不好参与这些。”若是他的亲儿子,他都能上手打。但他对自己这个同甘共苦过的胞弟,总是比亲儿子更纵容。

  姜崇觉得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南王府还能打到卫州不成?他们连月地都没办法。”

  所谓月地,是他们老姜国人的说法。以前他们就这么称呼大月北地。虽然现在已经变成姜国的一部分了,但偶尔说顺溜了,还是会溜出来这么一两句。

  还是老问题,北面要打南面没船,南面要打北面没马。

  南王府倒不是真的没有骑兵,也不是完全不产马。而是南地多山林,马匹品种矮小壮实,更适合山地作战。想去北地的大平原上和高头大马一决高下,那肯定不行。

  姜国也差不多。船他们也有,但是战舰那是真差得远。姜国也不临海,海船更是一艘也没有。总不能拿渔船客船去和战舰对打。

  无论是船还是马,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姜崇觉得,可能这个时间在他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倒还不如多用用竺年,毕竟竺年特别好用。谁会不喜欢一个能干活还省钱的部下呢?

  姜卓叹了一口气:“你是不是忘了尉迟兰?黑荥关可还被北境尉迟抓在手里呢。现在放在那儿不去动,慢慢来,总能有办法。要是把尉迟兰放出去,我姜国能有多少三十万精锐去填?朕情愿让他这匹恶狼关在屋子里,顶多咬死几个武陵侯这样的。”

  他话说到后面,声音变轻,显然在想什么。

  姜崇不敢出声打扰。

  他身体不好,别说上马打仗,就是太后现在都能打两遍的养生拳,他到现在都不能完整打一套下来。没有实际上过战场,对战场的损失,就没有深刻的认识。

  战争中的损失,在他眼里只是数字。

  在收获了大月,包括大月的土地、人口和财富之后,他觉得这些损失正在被飞快地弥补。

  当然,三十万精锐,还是武陵侯一家,这笔账不用算都能明白。

  姜卓琢磨了一会儿,一抬头看到姜崇还在,看时间快中午了,就开口让姜崇留下来一起吃饭,问身边的张茂实:“糕儿还在吏部?让他过来一起吃饭。”

  姜崇也说道:“糕儿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我还没见过他呢。他小子去吏部做什么?”

  张茂实说道:“嬉王已经不在吏部,去梨园听戏了,怕是赶不回来吃饭,说是晚饭会回来。”

  “他不在梨园那边住……”姜卓话还没说完,就反应过来,“倒是忘了母后住在他那小宅子里。”

  姜崇一听也是哭笑不得:“要不,另外找一间梨园精舍的宅子给他算了。”

  梨园精舍如今早就售卖一空,房价也是今非昔比。

  但姜崇这样地位的人想要,只不过是张张口的事情。

  姜卓站起来,招呼他一起去吃饭:“那小子只喜欢住自己的地方。现在母后住的那栋宅子,瞧着不比别的大,还能有自己的小码头呢,别的可有?”

  姜崇想想也是:“可这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先前是咱们疏忽,总不能白住人家的屋子,咱们不能这么占小辈的便宜。”

  让自家的母亲和亲孩子,去把义子的房子占了,这说出去,他们身为皇帝和王爷的脸还要不要了?

  “梨园周围的地,现在已经都没有了。”全都学着梨园精舍,要不就是梨园小筑的样子,变成了一大片的坊,总不能让人家把房子拆了。

  “城里的话,嬉年也没必要有。”他现在自己住的嬉王府,原先的南王府,还有一个顶大顶好的梅园。就连原先被灭门的武陵侯府,现在也是南王府驻京办事处。东市的糖巷,他也有几间铺面。

  兄弟俩想来想去,竟然想不出什么合理的补偿办法。

  竺年自己倒是不纠结,中午在梨园听戏吃饭,完了之后去梨园留出来的宿舍区转了一圈,指着外面一个靠河留空的位置说道:“这块地方我回头找人过来盖房子。”

  梨园的班头赶紧说道:“这可使不得。夏天的时候涨水,这一大片都淹了。”

  “有水才有趣啊。放心好了。”竺年拍拍班头的肩膀,“就是到时候这边干活的时候,你拘着点梨园的孩子,别往工地上乱跑。”

  “这我知道。现在就不让他们往这边过来。”班头眉头紧锁,显然还是不赞同把房子盖在这边。

  其实竺年在码头这一片的地,当属梨园这一块最大,但地势也是最不好的。有许多低洼地,种下的梨树都比别处显得没精神一些。

  长随很快去叫来了东风号的老板和匠人师傅。

  码头集市上就有一家东风号,过来非常近。

  他们手上提着一个类似食盒的木箱子,打开里面是纸笔和一些测量工具。

  长随和班头听了一会儿,满眼困惑。

  班头看着这地方没什么自己能够帮得上忙的,就告了一声罪,去让人搬了桌椅板凳,又整理出一小块平地,摆上茶水点心。要不是竺年阻止,他还想扛一个屏风过来摆上挡风。

  商量了一个多时辰,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草图已经跃然纸上。

  长随对竺年说道:“王爷,时间差不多了。”

  竺年点了个头,把图纸什么的交给东风号的掌柜,又跟班头说了一声,让他和掌柜多照应。

  离开梨园之后,他又去了一趟梨园精舍,陪着太后说了一会儿话,又和一群便宜弟弟妹妹聊了几句,随口问了一声:“怎么不见六弟?”

  太后说道:“被他三哥带出去玩了。”

  竺年就没再多问,看时间差不多就告辞离开,还想着回去正好吃饭,马车刚进城门就被等了半天的御林军带着直接到了陈王府。

  “婶婶,您看小叔叔这样,我都没来得及把礼物送来,就这么空着手上门!”

  陈王妃笑眯眯地作势拍了他一下:“来自己家,用得着准备什么礼物?以后可不能说这话。怎么瞧着比年前瘦了?银城很冷吧?”

  “也还好。反正屋里头烧炕,不会冻着。”他是伤好了之后,经常锻炼干活,那点小肥肉够什么消耗,转身吩咐长随,“去家里把礼物拿来。”

  双方唠了一会儿家常,竺年又见过了这边的便宜弟弟妹妹,等了一会儿,姜卓就来了。

  吃过一顿家宴,姜卓跟着竺年一起出门,没有回宫,而是跟着竺年一起回了嬉王府。

  竺年给他泡了一壶花果茶:“父皇今天晚上睡这儿呗?”

  “唔。”姜卓看着不大的琉璃壶里颜色鲜艳的花朵和干果,感觉有些为难。

  竺年故意凑过去一点:“父皇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说让我开心开心呗?”

  姜卓抬手就拍了他一下:“怎么说话的?”

  张茂实告了一声罪,替姜卓把为难的话给说了:“不知道王爷有没有空,打理后宫?”

  “啊?”竺年肚子里想着无数种可能性,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后宫?”

  “是。”

  “我管后宫不太好吧?”哪怕他是亲儿子,也没有给老爹管理一群小妈的道理,更何况他还不是亲儿子。

  “也不是让你直接管,就是整理整理,立个规矩,现在宫里头乱的很,简直不成样子。”他原先倒是没注意,还是过年的时候略微有一点空,突然就发现原本井井有条的后宫,竟然把一个年过得乱七八糟。一些园子缺乏打理,枯枝落叶满地,也没人洒扫,几乎就是一片废园。

  他还是和太后谈了一下,才知道自从卫氏出了事情之后,宫中就没人理事。

  太后精力有限,也不想管。

  说是几个妃子商量着来,其实谁也不服谁,别说相互商量了,都是相互使绊子。

  上行下效之下,更乱。

  竺年比较难以想象,后宫得乱成什么样子,才能让姜卓一个皇帝都搞不定的:“那现在宫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具体事务不都有相应的女官、太监在负责吗?宫里头规矩严,按部就班也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不过他突然想到,当年他刚从南泉回到梁州的时候,南王府的内务管理也是一塌糊涂。

  “唉。”他叹了口气,反正在书房,就拿了纸笔,开始列组织架构,“我也不知道现在怎么管的,大概就这么几块,我先写着,你们看看。”

  皇宫内务,不仅仅只是宫中这么多人的日常管理,还包括一系列皇庄、皇商之类的经营项目,另外有贡品的管理等等。除了这些大项之外,还皇帝、皇后、太后的私库等等。

  这些私库的作用不仅仅是供皇帝等人的个人花销和赏赐之类,还有一些不方便走公账的事情。譬如大月时期,宋家对镇北王的资助,就是走的皇帝和皇后的私库,一些大笔的支出还借由公主出嫁作为由头。

  某些时候,朝廷也会觊觎皇帝的私库,想让皇帝多出一点,国库就可以少出一点。

  南王府也算是个小朝廷,除了规模小一点,各方面都差不多。当然规模小,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竺年听姜卓和张茂实,你一言我一语,补充宫中各个位置的人数,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听得姜卓羞愧难当:“朕也知道,冗余的人多了些。”

  姜国建国的时间太长了,压在身上的各种包袱不仅只是分封的土地和权力,而是全身上下都是。

  竺年写完,放下笔,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对外朝动手,需要小心行事;对宫里头裁撤一些,父皇……应该没人能管得着吧?”

  姜卓要说对这方面真的一点都没概念,那肯定不是。无非碍于这个是谁谁的心腹,那个是谁谁家的,总觉得无非是多养几个人罢了。但现在既然竺年这么说了,他也就点了个头:“你尽管放手干。”

  反正他眼不见心不烦,总好过现在宫里头的一团乱。

  竺年就把刚才自己手写的架构给姜卓看过:“父皇要是觉得这个可以,就签个名。”

  姜卓签了名。

  竺年又说道:“宫里头到了年纪的宫人,问了他们的意思,分批放出去吧。年满二十五的,愿意出宫的,就让她们自己回家去。没有家可回的,可以安排去皇庄。这个年纪也还能成亲生孩子。各地适当开办一些女学,可以像沃州女学一样,也可以门槛低一些,教姑娘家一些打理家事,生活方面的知识。”

  这年头,看病不仅仅是贵的问题,大夫还很少。很多大夫都是一张方子走天下,能看个头疼脑热,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本事。

  正经的全科大夫很少,医术高明的专科大夫也不多,儿科难度大,数量少。

  数量最少的是女医。女医既是女性医者,也是妇科大夫。

  出于男女之防,妇人生病多半只能自己熬着。有些稳婆能充当半个女医的角色,但水平真的就是比死马当活马医强一点点。

  男性的识字率低,女性的识字率更低。识字只是门槛,有才华的女性也很少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医学知识。

  类似赵夫人那种条件的女性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很多相似条件的妇人,一般也就是自己会上一点点,用于给自己和家人调理,是不会像真正的大夫那样出诊的。

  他突然觉得,宫女是一个不错的女医的预备队。不能成为大夫,也可以成为门槛相对较低的护士。等他再集思广益一下,一定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张茂实听到这个,头略微低了一些。宫女能,太监是不能了。

  姜卓看他还在纸上写写画画,想拿起他的纸看一下,突然听他问:“父皇,现在国家最缺的职业是什么?”

  “朕怎么知道?”

  张茂实习惯性拍马屁:“现在百业兴旺,还能缺什么人呢?”

  姜卓问他:“你知道?”

  “您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那你问这个做什么?”

  “唔……想开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很多职业的知识都不需要太专业的培训,但多少有一点专业性。类似后世的许多职业学校,业余时间上一两个月的课就能考一张上岗证。

  他开的小学正在做类似的尝试,当然科目比较少,职业技能也更偏向于匠作和财会方面。

  若是宫女和太监,有那么多皇庄之类的地方,做一些定向培养就能够很好消化掉。当然,这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那些皇庄的管理者,想来不会欢迎这些“外人”来分一杯羹。

  但是吧,宫里头卷出来的卷王,斗争这方面难道还会输给别人?

  姜卓把他手上写的计划草稿给张茂实看:“张伴伴,你也看看。”

  张茂实一看,发现竺年的这个计划里,除了宫女之外,还包含了太监,哪怕见惯了大场面,也不由得脸皮猛地一抽,近乎失态地看了竺年一眼。

  竺年正在低头喝茶,喝完发现他的视线,不明所以:“张公公,你觉得怎么样?要不还是你去问问,我也不清楚你们都会些什么,愿意做一些什么。”

  张茂实看了一眼姜卓。

  姜卓说道:“糕儿这么说了,你就照着做吧。”又对竺年说,“明天早上你随朕一起,你就照着这单子上做,什么时候安排好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银城。”

  “噫!那我就赖在宫里头不走了!”

  话虽然这么说,竺年一旦动手办事,就全力以赴。

  早上他也没第一时间进宫,而是先去城外请了太后进宫坐镇:“您就在这儿坐着,给您孙儿壮胆。”

  太后直乐呵:“你胆子还小啊?不是有你父皇在嘛。”

  “父皇不行。他要是管得住,宫里头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了。您瞧他,影子都看不到。”

  四公主在边上听着,觉得能从竺年身上扒下一张狐狸皮来,嘴唇动了动,不敢说出声:妖言惑主!

  她现在到了说亲的年纪,又是从小在卫氏身边长大,已经学了几年管家。

  整顿后宫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当然也要跟着一起参与。

  而且比起那些嫔妃,她这个公主管家更名正言顺:怎么就轮得到竺年?

  果不其然,头几个妃子上来,就给了竺年一个下马威:“我要见皇上,宫里头的事情,小王爷您说了恐怕不算?”

  竺年抬了抬眼皮子,问在座的另外四位嫔妃:“你们都是一样的意思?”

  四人见太后不出声,大着胆子说道:“是,总得陛下做主。”

  “行叭。”竺年低头在册子上写字,“一个人有八个人伺候不够,那就别让人伺候了。来人,帮几位‘娘娘’把行李搬去落霞宫。”

  落霞宫就在落霞湖的边上。

  如今皇宫已经十分拥挤,却还没有什么人去那边,可见那个地方的偏僻。

  皇宫里确实没有一座宫殿正经就叫冷宫的,可落霞宫的位置和条件,显然比冷宫还冷。

  带头说话的妃子脸色一变:“你凭什么?母后,您看看……”

  太后娘娘一张笑脸压根就没变:“我看了。嬉年做得很对。你是妃子,嬉年是儿子。你们做的事情都是皇儿的安排。你不想听……”

  皇帝的意思,怎么能不听呢?

  几位嫔妃被几个孔武有力的宫人直接拖走。

  四公主看得目瞪口呆:“就这样?”

  竺年奇怪地看了她一眼:“那不然还要怎样?”他突然微微一笑,“四妹妹是该多学着点。以后你掌家的时候,类似这种事情,不用太给人脸色,免得他们不知道高低贵贱。说好听叫嫔妃,说白了就是妾、是通房。”

  “可她们的母族……”

  “父皇治理天下,需要靠后宫的几只笼中雀吗?雀鸟待在笼子里就好啦。它们漂亮,叫声好听,固然很好,但谁也不会靠着几只雀鸟去打猎捕食养活自己。”

  四公主脸色刷白,总觉得竺年这话明着在提点自己,又像是在骂她。

  太后看了她一眼,虚拍了一下:“坐这儿看着,好好学学。你们年哥的手段已经很软了。你们几个姑娘啊,被保护得太好。”

  现在宫里头还有一个太妃存在吗?

  先帝后纳的嫔妃,年纪比她轻的比比皆是,都到哪儿去了呢?

  这种事情,有时候不需要言明。

  她不是个宽容的人。姜国也不信神佛,没有青灯古佛可以给太妃们相伴一生。

  宫里头消息传得快,那些拉帮结派不给竺年面子的嫔妃被发配到落霞宫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剩下几个有权有势的妃子都极为配合,说话还很好听:“是该如此。”

  “既是陛下的意思,没有不遵从的。”

  “倒是有劳王爷费心。”

  竺年虽然是太后的干孙子,皇帝的义子,但不计入齿序,不好叫做大郎。

  她们这些嫔妃,也不是皇后,叫他嬉年也没资格,就只能叫他王爷。

  等出了太后的宫室,回到了自己的地方,她们把门一关,就开始嘲弄起那些去了落霞宫的:“当是什么事儿呢,闹成这样。”

  “反正先顺着那位小王爷的意思来呗。”

  “是啊,小王爷能在宫里头待几天,犯得着跟他犟嘛。”

  “妃子又怎么样。皇后……卫妃……是妹妹说错话了,不该提。”

  “不。”一众嫔妃收敛了笑容,“确实应该收着点,都收着点。咱们没一个是皇后,母族也都比不过卫家。这段时间是猖狂了一些,回去都把自己人给管好。这一回,坐在那里的是太后,说话的是嬉王,真正有意见的是陛下。咱们和陛下是一家人,得顺着陛下的意思来,不能顶着。”

  嫔妃的事情先处理了,剩下的太监和宫女就更容易办。

  只是皇宫构成实在太复杂,根本就是一个大型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饶是竺年把这一堆理清,也花了小半个月,近乎逃命一样狂奔回银城。

  后宫秩序肉眼可见地变好,加上和安昌边境那边修墙的事情进展顺利,姜卓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办完公之后,他就先去太后宫里头请安,没想到扑了个空:“母后呢?糕儿也不在?”

  值守的宫人回道:“王爷回银城了,太后娘娘说去送送,说了之后就留在梨园那边,让陛下不要等。”

  另一名宫人双手捧着几本厚厚的册子,递给张茂实:“这是王爷说给陛下的。”

  按照惯例,要交给姜卓的东西,张茂实得先检查过。

  他刚粗略翻了翻,姜卓就伸手接过来:“朕看看。”

  张茂实的腰弯得比平时更低,藏起来的脸上满是对刚才看到的一句话——取消太监。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ω+) :实现了让野爹的嫔妃睡上下铺的梦想。

  糕儿 (+ω+) :初步实现了把后宫向现代大学转变的第一步。

  糕儿 (+ω+) :等我写个教材,到时候就是真·皇家大学的校长!

  糕儿 (+ω+) :野爹算个毛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