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九十一章 肥硕的蚂蚁 ...

  竺年下意识想:为什么不能?

  “谈不拢,只是因为利益不够大。”

  熊北北听着竺年类似自言自语的呢喃,后背一阵发凉:“您的意思,利益得大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姜国同意阳海骑借道?”

  车轮磕到了什么,车厢剧烈地颠了一下。

  熊北北一手撑住自己,一手准备去扶竺年,却见他坐得稳稳当当,周围一片全是厚实的羊毛毯子包裹,像是一只团在窝里的软乎乎的狸奴。一点磕碰只是让狸奴转了转耳朵尖。

  下午的阳光透过头顶的彩窗落在竺年脸上,带着一点奇诡,连带着说话的声音,也像是隔了很远才传过来。

  他说:“也许,不只是借道。”

  竺年看着熊北北不解的眼神,把自己的揣测一条一条和他说明。

  熊北北听着,脸色也一点点黑了起来,最后忍不住说道:“他们这样做,不是与虎谋皮吗?难不成他们觉得这样做了之后,这个天下还能姓继续姓宋?”

  竺年告诉他:“这件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但是我们得做最坏的打算。”

  熊北北看着竺年认真的神色:“是!新城这边就交给属下,定不负殿下所托!”

  他本以为自己在王爷和王妃的手下,已经学会了足够多的本事,可以回到小王爷身边,成为小王爷的左膀右臂,能够回报小王爷对他的恩情。没想到,他的本事还远远不够。朝堂上的那些人的心眼,一个个的比墨汁还黑。

  殿下说得对,得做最坏的打算。

  回到新城之后,竺年没有停留,连夜出发,半夜到了海尾集休息了半夜,第二天一早继续往京城赶。

  祁二宝半夜顶着风雪起来,安排了竺年休息,自己后半夜都没睡,带着能调用的所有人手,开始彻夜包饺子,准备长途旅行用的东西,以至于竺年的马车上除了勉强能坐人的地方之外全都放满了东西。

  竺年和一名亲卫交替驾车,晚上休息还得先把车上的东西搬下去一点,才有地方躺平。饺子还不能拿下去,怕被野生小动物给吃了。

  赶路中间饿了,他们就随意把车厢卸下来,尽量让马多休息。

  他们就着车里煮茶用的小火炉蒸饺,另外再煮一碗奶茶,算是汤。

  竺年一连吃了三顿蒸饺,面有菜色:“等过了这一趟,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饺子了。”

  亲卫一口一个吃得喷香,把嘴里的咽下去之后,喝了一口热乎乎的奶茶,不解:“饺子多好吃啊。二宝哥准备了好几种馅儿,下一顿咱们换一种?”怎么会吃腻呢?

  饺子吃着方便,味道还好。

  “您抓紧多吃点,马上天就热了,放不住坏了多可惜。”

  竺年见不得浪费食物,这会儿也不是讲究的时候,又继续吃了三天饺子,才总算是把饺子吃完。

  好在后续几天,周围人烟明显多了起来。他们不用特意寻找宿头,每天都能起码找到住宿的集镇或者城池。运气好的话,他们还能直接住在东风号的连锁客栈里,不仅吃和睡合心意,而且还能得到和传递最近的消息。

  等他们到京县的时候,两人身上已经换上了时新的春装,如同京里头的少年公子们一样,完全看不出是横穿了半个大月。

  此时京县的气氛比起竺年离开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大概是因为春耕的关系,城内外人流繁忙。

  菜地里的蔬菜才刚播种,但是野菜正是最鲜嫩的时候。

  虽说京县的城门照旧还是封了三个,单就西城门的集市也异常热闹。

  竺年还没进城门,就遇到了在外面**菜的纨绔们,被裹挟着绕着城转了一圈:“还是这些人?他们一冬天都没走?”

  现在天气还有些凉,纨绔们像是完全感受不到温度,衣着鲜亮还摇着扇子:“可不是。不过我瞧着他们中间换班呢。”

  “我瞧这些不是什么好人。”

  “这还用你说?他们在附近村里住下了,你们知道吧?”

  “还有这回事?住哪几个村,有多少人啊?”

  听到竺年的问题,透露消息的纨绔还真报了个准确的数字:“我家庄子在那儿,刚开始还想租用我们家的庄子。他们人多,每天得吃用不少东西。我本来到不觉得有什么,只是他们最近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才反应过来不对,特意让管事留意了一下。”

  纨绔们虽然看上去一个个的无所事事的样子十分不靠谱,但在这个年头,他们也算是个文化人。加上从小的见闻,除了极个别傻乎乎的之外,该有的敏感度都是有的。

  像这个纨绔一开始说,其余几个纨绔就下意识围成了圈,表面上还是一副玩闹的嘻嘻哈哈样子,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人群。

  “里正算了一下人数,觉得要出事情。”

  竺年转了一圈,没事人一样又和纨绔们回到城里,不去东风号,直接去了县衙。

  衙门里现在实际管事的已经不是沈县令,而是竺年手下的三个人。

  他们一个是南地的官员,一个是竺瀚手下的亲卫队长,一个是东风号的账房先生。

  沈县令最初还做一些事情,现在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吉祥物,待在后衙里,和重新回来的夫人一起种种地什么的。

  纨绔们知道的事情,已经和他们通过气,现在见竺年过来,已经拿出了行动方案。

  “这些人来路不一,人数越来越多,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不然要控制不住。”

  竺年没让纨绔们离开,而是直接问:“能确定是什么来路?”

  纨绔们本以为这种正经事,他们是没有份的,没想到竟然能够旁听,一个个兴奋又激动,也不管县衙用来谈事情的厢房里座位够不够,有个地方站着就行,也不吭声。

  亲卫队长说道:“主要是禁军的人,另外有一支瞧着不像是本地的。”

  账房先生补充道:“我们猜是姜国的。这两支队伍有些勾连,但又不像联合。”处于可能会合流,但是还没谈下来的阶段。

  竺年点点头:“剩下的呢?”

  亲卫队长眼里只有战斗力,剩下的人没多费心思。

  一名在旁记录的文书突然说道:“剩下的沃州有两家,是来探听消息的,人数不多。沃州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只是筹备钱粮,修筑城墙。

  西王府有些想法,联合了几家宗亲。他们倒是有钱,兵甲不缺,但是人不多,还比较傻,打算混进皇宫里去,让宋淮禅让。他们好像是打算联合瑞云公主,但是公主没有理,还让人把说客打了出去。现在西王府的人到处说薛家人越俎代庖,说不是瑞云公主的意思。”

  竺年疑惑:“西王府不是举家搬去西州了吗?”

  一名纨绔说道:“也不是举家,有几个小王爷……庶子,留在了京城。”

  “哦。”竺年恍然大悟,“怪不得没人搭理。”

  小王爷什么的,不是什么正经头衔,更不是什么封号。泛泛地说,只要是王爷的儿子,都能叫一声小王爷。但朝廷承认的,能够继承王位的,只有一名世子。

  庶出的小王爷连继承资格都没有,也就外人会给几分面子,真要是想做什么事情,一般是不会考虑这些所谓小王爷的,除非他们个人实力足够突出。

  宋嫦作为嫡长女,能够搭理这些人才怪。

  几个纨绔听竺年这么说,面色有些羞赧。在他们以往的认知里,一直觉得这些人都是皇亲贵胄,是高攀不起的大人物。没想到在真正的实权人物眼中,这些人不值一提。

  竺年琢磨了一下:“搂草打兔子,正好缺人手,顺便把他们也给清了,免得到时候成事的本事没有,添乱也麻烦。不管怎么样,他们至少有钱。”

  差生文具多。

  这些人既然有这个想法,估计没少做准备。送上门来的兵甲和钱粮,不拿白不拿。

  亲卫队长多看了竺年一眼:“是。”

  在竺瀚手下,他只要足够会打仗就行。这种小蚂蚁根本不会给个正眼,没考虑蚂蚁也有蚂蚁的用处,蚂蚁也有肥硕的。

  文书继续说道:“瑞云公主和薛家有一批人,大皇子和陛下另外各有一批人,主要是在京城。”他有些迟疑地说道,“尉迟先生那边也有一批人在京城……搅浑水。”

  竺年一听就笑了:“没事,让他们去搅和。有什么能帮的帮一把。”

  北境尉迟一直处于一种薛定谔的造反状态。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

  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之后,就意识到自己对于朝廷的威胁,担心朝廷反过来对自己进行压迫,于是就继续发展势力。

  不过一直以来,他们的行为还算克制,势力范围主要是远离京城的东州等地。

  现在留在京城搅浑水的人,很可能是尉迟兰母家郑家那边的人。

  郑家世居京城,和京中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他们想要搅浑水,方式方法多得是。

  再来,毕竟当初跟随尉迟兰来京城的人不多,还得忙着收编京城的势力。他们就算把事情闹大,也有心无力。

  文书又说了一些势力,只是这些对比上面这些,都无足轻重。按照竺年的说法,搂草打兔子,一窝端了。

  倒是其中有一个引起了他的重视:“商会的人?”

  “是。”文书这一次直接递了一个名单,“京城变故,很多生意都不好做。也不知道怎么就联合起来多了些个商会,又纠集了一些做工的伙计。他们暂时还没那么多人,不过不可不防。”

  商会是个可好可坏的组织。竺年一直有留意这方面的进展。

  只要贸易发达到一定程度,商会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它们中有些是代表一个行会,有些是代表一个地方。它们聚集起来守望相助,谋求和伸张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会造成挤占他人利益的现象。

  最后这些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会变成一股极大的势力。

  但是商会毕竟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其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多少也有些不一样,想形成足够有破坏力的组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必定得有人在背后谋划。

  “背后挑头的人是谁?”商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但是有钱有人。一些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多少还有些武力值,甚至不少起家就不清白。他们要是组织起来闹事……现在连个正经工厂都没有呢,靠着商会吃饭的人能有多少?想靠着商会的力量搞大事,是不可能的。

  按照商会的本事,他们只能找势力下注。

  不过更有可能,他会花钱把自己卖了。

  文书这下的脸色有些尴尬:“是南北货商行。”

  这一年来的动荡和危机,主要是因为南北矛盾。虽然江州渡口和东萍府港口的往来看似正常,实际肯定是不一样的,收紧了很多。如此一来,自然是做南北货生意的人,受到的影响最大。

  尤其是一些做生鲜生意的。本来将南方的时鲜果子往北地运输就不容易,这下路上再耽搁了,说不定还没到北地,果子就坏了。

  按理说,他们可以换些别的产品,但是路径依赖不容易改,想涉足别的生意也不容易。

  最尴尬的是,大部分南货行的背后,其实都有竺年的影子。

  南货生意在北地流行起来,就是竺年一手扶持的。包括各种时鲜果蔬的生意,要是没有南王府的船队和保鲜技术,凭那些小商人自己,几乎不可能赚大钱。

  现在南货行在里面掺和一脚,无疑是自己人给老板甩脸子。

  “唔。”竺年倒是没什么意外,“随他们去。找过来的,能帮的帮衬着点。那些有小心思的,让他们吃点亏,也好认清现实。”

  有钱就容易飘。

  飘起来,自然有人会把他们的气球戳破。

  “闹太过的,就还是抓起来,送去给朱小飞,他会安排。”

  等他们开完了会,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纨绔们留在县衙里吃完了饭,和竺年一起遛弯消食的时候,就问:“您抓那么多人来干嘛?这些人就算抓起来了,也不能打仗啊。”反倒是因为带有矛盾,容易坏事。

  “缺人啊。”竺年打了个哈欠,看着县城里一些商铺都纷纷开始关店收摊,城里面的百姓也都行色匆匆地回家,“打仗是不能用,别的地方用处不少。”

  纨绔们绞尽脑汁,想了几个去处:“采石场?盐场?矿场?”

  这些都是苦役,以往都是一些重刑犯的去处,据说去了都活不过一年。

  竺年:“……我有土水泥,不用采石场。盐场现在是晒盐法,工作没那么辛苦。在我们南地,盐场的工作很抢手,轮不到苦役。矿场、修路什么的,这些人都是不错的。”

  世上多得是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工作。

  “春耕在即,总有可以安排的去处。”

  北地繁华的也只是中部和西部,东部其实有大量闲置的土地。

  譬如林州,他们造新城的地方,就有一些平原。

  海州更是有无数肥沃的土壤。

  荒芜,只是因为没有人耕种而已。

  反正这些多少沾了点造反边的人,无论被谁抓到都要杀掉的,能够最后再发挥一下光和热,多好啊。

  走了一段路,天色还没全暗下来。春日在即,白日的时间长了。

  纨绔们也不像平常那样,闹腾着晚上有什么去处,都各自离开。

  局势已经不那么紧张,他们也都回到了自己家。

  竺年住在城西,最后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纨绔。

  他看着这个人,问:“有事?”

  纨绔有些犹豫,看竺年并没有不耐烦,整理了一下衣冠,拱了拱手才说道:“我……学生是有事请教。”

  他自称学生,并不是说他和竺年就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态度。

  “啊?”竺年听他这么说,也摆出郑重的表情,“你说。”

  纨绔看他的样子,松了一口气,问:“学生方才听……的话,猜想商会那边应该是会找人下注?不知道是他们主动,还是别人挑的事?他们又会找谁下注?”

  商人的消息渠道其实很窄,一般只和自己的靠山有联系,能够得到的消息有限,也不怎么及时。但商会就不太一样,他们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消息渠道会更宽一些。在这种特殊时期搭上大势力的可能性也大。

  “你先说说你怎么想的。”竺年知道他在京城有些生意,不大不小能够让自己过上比较滋润的小日子。

  纨绔一听,觉得找势力下注的猜测应该是对的:“学生想,应该两边都有人主动,说不定还有浑水摸鱼想骗商会钱的。”

  “噗。”竺年一听就乐了,“你被骗了?”

  纨绔脸一黑:“那不能够!不过我有兄弟被骗了。不就是仗着现在世道乱没人管嘛。那群官儿平时人五人六的,背地里日子过不下去的多得是。现在趁着这个机会捞一笔,等将来要是世道又太平了,他们还可以摆出清流的嘴脸。反正咱们做些小生意的,也没法去追究。”

  他们这些多少和朝廷和世家大族有些关系的家族,也闹不清里面的弯弯绕绕;一些商人,哪怕生意做得大一些,就更闹不清楚了。

  他们一听人家说是什么官,什么品级,就觉得十分了不起,觉得这么的官肯定不会费心费力来骗自己。

  哪怕他们谨慎一点,查下来人是真的,官是真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退一万步,将来事情败露,难道这些官员还会亲自和商人们接触吗?他们肯定是派自己的管家、管事啊。

  到时候,他们把管家管事推出来,说自己完全不知情,别人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你把你知道的列个单子,我让人去处理。”

  虽说都叫纨绔,但是能和竺年混在一起的,都是纨绔里面多少自己做点生意的。他们各自都有相应的交际圈,平时凑在一起,几乎就是个小商会。

  “多谢。”纨绔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脸,“倒像是专门来找您告状的。其实学生是想说,那些商会的人会不会想陛下回来?”

  “会!”竺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但是他没有继续再说,“好了,你送我到这里就行了。”

  纨绔只能停下跟随的脚步,站在原地拱手送行。

  他走了没多远,就有一个银鱼的人冒出来,回头看看纨绔:“殿下,那人不错。”

  竺年“唔”了一声:“再看看吧。没人用的时候,可以考虑考虑。”

  毕竟他说的缺人,不只是缺苦力,其他方面的人更缺。

  “是。”他记下,问,“殿下怎么知道,他说陛下的事情,是他自己猜的,不是他事先知情呢?要我不知情的话,肯定不会猜是陛下那边的人。”

  竺年吐槽:“你都不会去猜宋恒还有人!”

  “嘿!”银鱼被说中,不好意思地笑笑。

  “二姨夫这个人确实不怎么样,各方面都不怎么样,但架不住他有个好爹,好爷爷,好祖宗。宋家几代人的积累到他手上,不知道有多少。他就是想败,这辈子也败不完。再说他也不傻。要不是他手头有力量,不会放任各地势力发展,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歌舞升平不理朝政。”

  商人,说到底其实并不理解朝廷的权力结构,更是一个普通百姓。

  以普通老百姓的朴素思维,他们总觉得造成现在生意不好做的局面,得有人来解决。

  什么人最有能力呢?那必然是皇帝。

  而且宋恒以前在商人中的名声就不错。

  银鱼听着觉得不服:“可事实上局面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他这是自以为是啊。”

  “墙倒众人推而已。”要不是他们南王府率先发难,且取得了一个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的局面,否则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人心浮动。

  而且人心浮动,动的也只是人心。各方势力主要还是在观望。

  发展到最后,究竟会变成三家分晋逐鹿中原,还是勤王平叛,都有可能。

  刚开始北地是被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渐渐缓了过来。

  “不能掉以轻心。”顺风局也不能浪,说不定就浪没了。

  “先生那儿有消息吗?”

  说起正事,银鱼也严肃起来:“北境暂时还没有。松山县那边拉了一批人,大概有四万,刚开始训练。咱们已经派人过去协助了。”

  北境尉迟和南王府,擅长的作战方向各有所长。

  他们去协助,主要不是帮助练兵。一是摆出双方合作的态度,二是竺年这边对于军事后勤方面的管理,确实要比北境尉迟强得多。

  竺年回到东风号,召集人开了一次会,发现果然北方的消息几乎一片空白:“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去北面。”

  作者有话要说:  劳改犯甲(ノへ ̄、):啥都不会,只能去新城搬砖;

  劳改犯乙(ノへ ̄、):我会种地,去海州种地;

  劳改犯丙(-ω- ):我有钱。

  劳改犯甲 (。?ω?):哦,那兄弟你的待遇很好咯?

  劳改犯丙(ノへ ̄、):不,没收了钱之后再去搬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