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和你再续前缘>第九章

许承山其实只是眯了眯眼,睡得并不是很熟,只过了一会儿,便醒了过来,他醒过来的时候,对上的是一双含着怒火的眼睛。

不能怪顾子耘发火,任谁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摘好的枸杞忽然之间散落了大半而且又被压烂了不少,都会忍不住心里窝火。

许承山一看这满地的狼藉,自然明白他火从何而来,只好站起来,老老实实地给人一起摘枸杞赔罪,陪着这人上山采药其实原也是他做惯了的,只不过他到底是多年未接触,生疏了,动作比起顾子耘是要慢不少,而且还会不小心弄坏几颗,顾子耘看的心疼,毕竟北境荒凉,枸杞并不常见,而这片枸杞品相上佳,颜色朱红,果尖顶白,看了又看,终是忍不住道:“算了,你还是别动手了。”

许承山抬眸瞥了他一眼,没说话,手上的动作却也没有停下,过了一会儿,便熟练了许多,摘下来的枸杞也再没有坏掉的了。顾子耘眼见如此,倒也不好再开口了。

两个人安安静静地摘枸杞子,偶尔,许承山摘得多了,掀起的衣襟里装不下了,顾子耘便会正是时候地将他准备的细麻袋递过来,两人俱未多言语,倒有一股别样的默契与温馨缓缓浮动在空气中。

还没等到完全日上中天,枸杞便被摘得差不多了,顾子耘掂了掂手里的袋子,足有七八斤,收获甚丰,他今天本就只打算采了枸杞便回去的,但是眼下却又有点不想就这么走了——总觉得,好像应该再说些什么?

许承山一手从顾子耘手里十分自然地接过那一袋重重的枸杞子,一边打了个呼哨,便听到不远处响起一声马嘶,便见好一匹皮毛油光水滑,肌骨健美壮实,神器俊勇不凡的大黑马“嘚嘚嘚嘚”地从不知道哪里一溜儿跑过来,跑到许承山身边慢了脚步,却也并不停下,一直到顾子耘跟前才收住,垂了头,只把他那个大脑袋往顾子耘怀里拱了拱,样子不像是匹马,倒有点像只大狗。

顾子耘伸手摸了摸那马的脖子,在鬃毛附近果然摸到了一个小小的圆形疤口,惊喜道:“是小黑子呀?”

小黑子好久没听到这个名字了,马的视力不好,观察和记忆事物多依靠嗅觉,闻着熟悉的味道,听到熟悉的名字,这匹已经七岁了的“大人”马更兴奋了,只拱得顾子耘要站立不稳了。它可憋着一股劲儿许久了,当时在城外的时候,要不是许承山不动神色却又死死地拉住它的缰绳,它早冲过去了。

许承山看着那大头还在往顾子耘怀里嗅个不停,淡淡地“嗯”了一声,顺便拽过一边的缰绳,再次不动神色地将马头拽离顾子耘的怀里。

顾子耘站稳了,也没在意别的,喜不自禁地顺了一把那大马的毛儿,又摸了摸它的大脸,感慨道:“小黑子都长这么大了!”

许承山低声嘀咕了一句:“我也长大了。”

顾子耘听到了,不由想到了当年的明月夜,小松岗上,他对人似乎说了一句类似“你还小”之类的话,脸上微微一红,便又岔开话题道:“小黑子现在是你的战马吗?我之前好像听人说你的战马叫做 ‘惊雷’。”

许承山点头:“嗯,当年我带它逃——”他收住声,转过话头:“‘小黑子’做战马的名字不太合适。”

顾子耘听到一个“逃”字,眉心微蹙,拧着眉头看过去,觉得自己还是应该问一问这五年里发生的事,却被许承山打断道:“走吧。”

顾子耘:“去哪儿?”

许承山今天笑的次数有点多,顾子耘看着他微露一点笑意的模样,觉得那道狰狞的疤倒也没有那么刺眼了,气氛一时祥和,此刻问那些不太好的往事并不合适,心底便有一个声音劝说道:算了,一会儿分别的时候再问吧。

许承山右肩轻抬了一下,让那把大铁弓露出来:“我今天还没开过工呢。”言下之意便是要去打猎了。

许承山随即翻身上马,对着顾子耘伸出手,顾子耘没有学过骑马,当下也不多犹豫,抬手正要握住许承山的手,忽然看到他手腕上不经意露出来一条陈旧的伤痕,正觉得这伤口好像有点奇怪,还未来得及细参,手却被人攥在了掌心,随即一股拉力将他拉上马背,他顺势抬腿便坐在了许承山的身前,而那条伤疤也自然地掩回了袖中,他看不见了。

待他一坐稳,许承山也不用扬鞭,只从嘴里轻轻地一啸,惊雷就极通人性地在这山林之间行动起来。

林家军中鼎鼎大名,仅次于大将军林飞寒的坐骑“玉皎龙”的人称马中战神的“惊雷骊”当年可有个可爱的名字——小黑子,也有过一段与许多最终名扬天下的大将一样的可称之为凄惨酸楚的童年。

小黑子的母亲是一匹边境上一户普通人家养的母马,但是这匹母马的父亲却是西北游族的一匹好战马,而这匹母马长大了之后呢,传承了它们家的传统,在发情的时候,又跑到了西北的游族地界上,游族人数稀少而能与大成大夏并立向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骠勇绝伦、所向披靡的骑兵,而作为一支骑兵,最重要的就是训练有素又实力卓群的战马,小黑子的母亲机缘之下勾搭到的就是游族中的一匹退役的战马,且是战马中的马王——由此可见,小黑子也可称作是一匹马中绝品了。

可惜的是,那户人家是在边境上做皮毛生意的,与之经常往来的有一户荆楚之地贩卖绸缎的姓柴的商户。小黑子的母亲本来也是骑马也作,驮马也作的,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小黑子的父亲来头这么大,因而也没当回事,后来就把还是一匹小马驹的小黑子卖给了这来此地贸易的柴家的商队。

却说这柴家中有一个小公子,大约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顽劣异常,家里得了这匹通体黑亮,一丝儿杂毛也无的小马驹儿之后,十分欢喜,仗着自己曾跟着府里几个常出门的伙计学过两天骑马,便闹着要逐马踏青,他人还未有马高,瞒着父母偷跑出府,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家里大人又气又急,伤心孩子遭难撒不了气,见了这马自然觉得不祥,心中厌恶,下人们看着主人脸色,便也常让这还未长成的小马驮重物拉重磨,又兼鞭笞无度,不消多少日子,本该是千里良驹的小黑子,生生地便给折磨得骨瘦如柴。

也正是这个时候,顾老爷子带着顾子耘和父母新丧,无家可归的许承山游历至此,恰巧这户人家在城中颇有些财势,因着这小公子受伤颇重,这腿恐怕会留下残疾,城中大夫唯恐因此得罪了柴家,故而都称公子伤重,自己学艺未精,不敢真正上手诊治,三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柴家的。

当时顾老爷子总是让顾子耘多陪着许承山——“这孩子已经整整十七天不说话了,该闷坏了,你逗逗他,让他肯开口说话,出一出郁气,事成之后,我再教你金针十二式的最后三式。”老爷子压箱底的本事已经不多了,都被顾子耘学了个七七八八。亲外孙这股聪明劲儿,让他是又高兴又失落——实在是没有被崇拜的感觉。

顾子耘也很苦恼,他自记事起,便跟着外公四处行医,生老病死,不说是见惯了而心无波澜,也总比同龄了多几分通透,他自然也替这遭逢大难的少年难受,不然不会用自己贴身带着的平安锁装敛了骨灰送人,希望安慰他,可是究竟是难人同此心,他自以为自己是个无父无母的人,做不到感同身受,就无从开解,所能做的,也不过是默默相陪,偶尔说一两句自己想说的,有趣的、无聊的,也不在乎有没有回应——便是这样,倒也有别样的自在。

但是那天有点特别。

往常顾老爷子看诊,顾子耘都是跟着的,但是因为前两天仔细地看诊,祖孙俩长时间地讨论病情之后,想了七八种医治手段,最终斟酌出的最稳妥的方案只有八成把握不会落下残疾,这已是最后的结论了,而且那受伤的孩子,虽然伤重,但是精神特别旺盛,伤口惨痛,总是哭骂不休,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关键是这孩子言语恶毒得紧,嘴里总是对着那匹害了他的马,教他骑马的伙计,买马回来的铺里的管事咒骂个不停,饶是顾子耘性子算得上是有些清淡,也忍不了这份聒噪了。

老爷子到处行走江湖,说起来也算是个名气响当当的杏林妙手了,他尚且无十足把握,柴家主人自是愈发忧心,听着儿子哭骂的内容,怒火更炽,想到了那匹罪该万死的马,走出房门来,咬牙切齿地吩咐人下去,将马宰了,将那伙计狠狠打一顿,那做主将马买回来的管事是良民不是家仆,不好随意打骂,也派人发落了。

却说顾子耘却因为实在是暑热难耐,硬是把许承山拖了出来纳凉。他们现在住在柴家府上,柴府颇有些家资,府上院落也有三四个,眼下他们住的这个正靠近那小公子住的西苑,在府上的西北角上,院子不大,却是好大一个葡萄架子立着,枝叶繁密,绿莹莹的小手掌似的叶子下是一串串饱满如紫黑珍珠的葡萄,许承山跟着顾子耘出来,两人坐在葡萄架子下,照例是不说话的,但是顾子耘说话的时候,其实他的表情是认真的。

顾子耘摇着手扇风,却不太注意对面这沉默少年的神态,抬头环顾这葡萄架子,不由道:“等以后,外公老了走不动路,不能在四处行医,我们就买个小院子安置下来,到时候,我也要搭这么一个葡萄架子,既能吃葡萄解渴,又能躺在葡萄架子下乘凉,这满眼儿的绿,叫了看得心都静了。葡萄多了,还可以酿酒。”他说着,笑着,又看着那少年道:“你喝过葡萄酒吗?外公的药箱里还藏着一瓶我去年酿的葡萄酒,我酿酒的手艺是两年前在西北跟着那里的胡人学的,酿出来的酒可不寻常。”他想到顾老爷子的话,又道:“你要是叫我一声 ‘哥’,我就去偷出来,在井里镇一天,那滋味——”他说得有些投入,道:“对!井也一定得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打一口,夏天湃瓜果,镇酒或是酸梅汤都好!可是那时候老爷子的身体不好,不能吃凉的,那就我们俩吃,让他干看着......”

许承山看着眼前这个只比他大一岁多的男孩一边说着一边笑着,阳光从植物的叶子缝隙那里筛落下来,碎碎地落在他的发间额上,那张白净清俊的脸上好像会发出光来一般,他也不由得有些神往起来,那个有他的“之后的人生”,这是他从离开信安的家乡后,第一次觉得将来可期,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好像是沉寂已久的心又“怦怦怦”地跳动起来,似乎有温暖的水流如同冲破飘满浮冰的河流冲进结冰了的心房。

他默默记下:葡萄架子、水井。

正在这时,忽听得屋后传来一声长长的哀切的马的嘶鸣,这声嘶鸣似乎痛楚至极,两人听了俱是心中一凛,不待言语,便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急奔过去。路上,顾子耘心念电转,已经想到了大概是什么事,不由得神情肃然。

许承山跑得比他还快,冲在他前头,两人前后脚跑到一处杂院前,看见的便是一匹瘦骨嶙峋的小黑马被绑住四蹄,牢牢拴在马厩的一根柱子上,口中不住悲鸣,拼命挣扎,在它修长的脖子上已经插进了一支箭矢,看见了跑进来的顾许二人,它似乎是心有所感,那双黑琉璃般的大眼睛里流出了希冀的光与泪,而离马十来步远的地方,一名猎户短打装扮的中年汉子,正手搭弓箭,正打算射出第二支箭。

许承山惶急不已,拧过头对着顾子耘忽然叫了一声“哥——”

顾子耘连反应这一点的时间都没有,高声道:“住手!”

猎户旁边站着柴府的二管家,他识得这两个小孩,知道不过是个江湖郎中带着的孩子罢了,语气凉凉道:“小顾大夫,这是我们府上夫人的命令,这畜生伤了我家小少爷,留着也是个祸患,你们小孩子家家,眼睛干净,这等杀生场面还是别看了吧,赶紧回去吧。”说着扭头就要让那猎户继续,顾子耘忙道:“慢着!”

他定了定神,当初和外公商量出来的方案中,其实有一个办法若是操作得当,是可以不让小少爷落下残疾的,但是风险有些大,万一失手,可能情况会更糟糕,眼下也是无计可施了,倒不妨赌他一把,他咬咬牙,道:“你回去告诉你家夫人,我忽然想到了一个法子,能够让你家小少爷不会落下残疾,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待到你家少爷好了,我不要别的酬金,这匹不祥的马我要走了。”

有这好事,那管家忙不迭去回报了,而他们赶紧奔到那匹马身边,许承山有些神色紧张地看着顾子耘,顾子耘则皱着眉认认真真地看着马脖子上的箭,马虽然被拴住了,又被缚了四蹄,但是拼死挣扎之下,那箭失了准头,未中要害,箭头没入,但是箭身还都在外面,有救!

后来,因为兵行险招医治柴家少爷的缘故,他熬了一大罐的麻沸散,一小碗喂人,一大半喂马,一边医人,一边医马,足足过了三个月,三个人总算全须全尾而且还多了一匹小黑马走出了柴府。

柴家还有些殷切,包了银子,小顾大夫说了不要银子,还是接了,因为这三个月间,正是荆楚最热的一段时候,又受地形影响,有热瘴之气,顾老爷子着了一次热寒,虽然痊愈了,但是年级有些大了,总归露出了几分疲老之态,虽不明显,但是顾子耘却有些忧心忡忡。他隐隐有些不安地觉得,他先前想过的,落地买院子的想法也许要早一点落实了。

夕阳西斜,顾老爷子坐在马背上,一行三人缓缓地朝城外走去,三个月的时间,马儿壮了许多,而顾老爷子因着一场病,本就不胖的人又清简了几分,小老头坐着挺悠闲的,问:“这马儿你们打算给娶个什么名字呀,总不能一直马儿、马儿的叫吧。”

顾子耘看着走在前头,背上背着顾老爷子的药箱和包袱,一手牵着马缰的少年,笑道:“它还小,又黑,就叫小黑子算了!”

老爷子有些嫌弃,又问许承山:“阿山,你说取什么名字好?”

许承山开了口,仍是话不多的性子:“我听哥的。”

顾子耘哈哈大笑——

“阿山,你为什么这么在意这匹马呀?”

被问的少年沉默了一会儿,道:“以前,我家里也养了一匹马驹,就叫 ‘小黑子’,不过它屁股和额头上都有白色的斑点,我总是牵着他去吃草,或是带他去喝水,天冷的时候,还和我爹一起给他盖了一间能挡风的马厩。”

正在给伤马换药的人又问:“那后来马去哪里了?”

许承山道:“十岁那年,我娘生了重病,家里拿不出买补药的钱,卖了。”

顾子耘想了想,道:“那这次我们给人看病,又得回一匹马,也是缘分了,这马可不能弄丢了。”

这时节,山林里的许多野物都要准备过冬了,正准备了一身的厚皮脂,许承山虽然怀里多了个人,但丝毫不影响他眼疾手快,手起箭飞,不多时,便有了好几只肥头肥脑的野兔子用草绳串了挂在了马背上。不多时,又猎了一头獐子。眼见得猎物挺多,是要带不下了。

山高林密,惊雷渐渐不能灵活而行,而且马蹄声声,容易惊跑这老林子里的野物,许承山策停了马,抬头看了一眼密林上空露出来的天色,已经有了些昏昏沉沉的意味,以他的经验判断,今年北境的第一场雪怕是要比之前推算得来的更早一些,便勒转了缰绳,准备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