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陛下以美镇国>第14章

  十四、身家难保,性命堪忧 (下)

  至于安风这边,亦在为案情劳神费力。

  他记得,萧玉琮死前便以一己之身担下全部罪责,只道父王无辜,自将矿场交付给他,便一心辅政,未再过问。

  大赦在即却暗中鼓动暴/乱,是想教新帝进退维谷,有失威信;雇凶/杀人是怕走漏风声,从而引来灾祸。只不想,终还是教人查到,落得牢狱中来。

  萧玉琮死前,将事情交代得明明白白,可安风问及暗中调兵一事时,他便闭口不言,实在不得法,说的也尽是并无此事。任凭安风怎么盘问,哪怕抬出晋安王来,萧玉琮终也不曾开口。

  谁能料到,才一夜过去,就变故骤生,萧玉琮再也开不了口——矿石外流一事,也就此断了线索。

  经由此事,安风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不仅外头流言纷飞,连皇亲国戚、权贵士族之中,也有人不服萧玉山称帝。就比方萧玉琮自导自演的这一出闹剧,愚蠢荒谬、自露马脚的背后,是为拂逆新帝,动摇民心。

  萧玉山登基以前,做了二十年太子,可惜并无丰功伟绩,致使不能服众。不仅坊间常以形貌讽其徒有其表,连皇族贵胄之间也有人私下议论,若非文德太子早夭,先帝子嗣单薄,哪轮得到萧玉山称帝?

  文德太子与萧玉山一母同胞,早些年也是文武兼修的少年英才,只可惜未及加冠之年,就已病逝。直至帝后人至中年,才又诞下萧玉山来。

  大抵是因老来得子之故,先帝格外偏爱萧玉山。婴孩降生次日,先帝捧于怀中,亲口道:“此为我大燕太子。”

  在此以前,文德太子去后,太子之位空悬三年。先帝这一句金口玉言,打破多少人的念想。尔后,皇次子亦逐文德太子后尘,英年早逝。及至先帝病前夕,远调皇四子至亓东封地,此去山长路远,恐此生再无机会入京。

  至那以后,宫中皇子除却萧玉山,便只有一名尚不满八岁的小皇子。先帝筹谋至此,偏爱萧玉山之心可见一斑。

  这份偏爱与回护虽能保萧玉山登基,却也埋下灾祸与弊端。

  皇权交替多有搏杀,纵然这太平盛世里不见血光,但斗争亦是堪比刀剑狠厉。就比方先帝自己,当初若非晋安王挡下一杯毒酒,许也没那皇帝命。

  在敌围之下搏出一条生路来,才可立威服众,只可惜,萧玉山登基之前并无如此机会。而如今,虽大势已定,但士族全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以至于行拂逆之举。

  由此看来,萧玉山要走的路,还长得很。但就眼下而言,料理萧玉琮之死才是当务之急。

  安风将萧玉琮死前所见之人、所用之物一一查验,连那日当值狱卒也一一盘问,竟查不到一丝破绽,不得法,只有验明尸身。

  燕国素有刑不上大夫之法,又因萧玉琮乃皇亲国戚,纵使下狱也衣衫周整,至死不曾受一丝怠慢。安风掀开蒙尸白布,只见这人唇角黑血已干涸结痂,面上如笼烟灰,一片死色。

  想这晋安王世子,昔日是何等煊赫无双,今时不也横尸牢狱吗?见得如此情状,安风思及自己身,不免心有感慨,连连叹息。

  既然毒药并非外头送进来的,便只有萧玉琮自己带入狱中了。可下狱之时,安风曾特意叮嘱下属搜查世子周身,除却衣衫,必不能留半点杂物,连配饰都一一卸去。最有可能,便是衣物之中缝有夹层,藏毒于此,无人察觉实属常理之中。

  安风细细搜索一番,果见得衣襟藏有夹层,旋即,另一番疑惑又浮现心间——萧玉琮自尽,究竟是为掩护何人?

  是为晋安王一脉免受牵连,还是为私下帮他调动兵卒之人,抑或,是为保铁关联在矿外流事情里,错综复杂的士族权贵?

  萧玉琮是扇动风暴之人,也是为风暴所撕碎的第一人。安风总有预感,只要萧山矿场案一天不了结,便将赔付更多性命进去。

  萧玉琮身死狱中乃是自尽,证据确凿,无可否认,晋安王大悲,一夜白头。只因晋安王世子背负“畏罪自尽”之名,同僚不免要避嫌自保,连凭吊之人也寥寥无几。

  昔日晋安王是何等风光,王府门前车水马龙,宾客往来不歇,好一番鲜花着锦之景。现如今,独子英年早逝,晋安王悲痛欲绝,来得却只有三两人。

  章太尉来到时,恰逢萧玉山亲自驾临,身后跟着安护卫与王公公及数名随从,还有一名灰袍小道。

  王府之内,满目素白,恍如一夕冬至。晋安王守在灵前,老泪纵横,悲痛欲绝,见得天子驾临,忙不迭要行礼,却被萧玉山扶住。

  “皇叔免礼。”萧玉山一个眼神,王公公心领神会,扶着晋安王坐下。

  “玉琮已是罪人,还能得陛下亲自凭吊,若是泉下有知,定已悔过。”晋安王一世忠心,如今嫡子行拂逆之事,心结已生,自云百年之后,无颜面见先帝。

  于情,晋安王乃萧玉山皇叔,于理,忠名在外之臣不可苛责。

  因而,萧玉山必得亲自安抚:“皇叔不可太过悲痛,人死不能复生,再者,先帝若是泉下有知,也断不会因玉琮之过责难于你。”

  话说尽时,章太尉上前,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晋安王须保重身体。”

  可怜晋安王暮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昔日眸光矍铄,今时两眼浑浊。

  萧玉山实在不忍再看,亲自烧一把纸钱,焚香三炷,继而又命储栖云诵经,送世子亡魂早登极乐。

  萧玉琮原是戴罪之人,却在死后得了皇帝亲自祭奠,明眼人都晓得,这既是在安抚晋安王,也是为皇族颜面。

  回宫路上,萧玉山一路面色沉沉,如笼云霭,连只字半语都不曾说出口。随行伴驾之人个个都是人精,见此情形,无不小心谨慎,生怕触怒陛下。

  王公公借着纱帘瞥一眼萧玉山脸色,暗道不妙,好在储道长仍未回山——也只有他才敢撸虎须,偏生还有本事逗得陛下龙颜大悦。

  一行人浩浩荡荡打晋安王府邸回宫,萧玉山犹是闷闷不乐,面如寒霜。安风心性耿直,本满心想着矿场一案断了线索,与皇帝说了好一番疑点。

  萧玉山面色越来越差,方才在晋安王府上,为着颜面自发作不得,如今已回到宫中,那还需顾忌什么?

  萧玉山抬手,扫落手边茶盏,只听得一声脆响,上好的白瓷随得满地。

  安风一怔,立时不言,只等萧玉山发话。萧玉山揉着眉心,沉声道:“你且说下去。”

  “是。”安风继而道,“当时,微臣已查至私调兵卒一事,不想前一日才着手盘问,晋安王世子就在次日自尽于狱中,不可谓不巧合。”

  “晋安王门第煊赫,又有谁能得世子以死相护?”

  萧玉山纠正道:“兴许,萧玉琮所护的并非同僚为官之人,而是晋安王,更是晋安王府一脉。”

  叶文卿非但未死,归来以后担任审查矿场账簿一事,矿石流向有异之事如何还瞒得下去?因而,萧玉琮是怀着必死之心踏入天牢,无论安风是否问及调兵一事,他都会自尽。

  选此时候自尽,图的是掩人耳目,教旁人都以为他难当私下调兵之责。

  一语惊醒梦中人,安风蓦然明白过来,素来漠然的脸上,也浮现出惊愕。

  萧玉琮之所以求死,是因为一旦铁矿上查出事情来,怕是偌大的晋安王府都要倾塌。以一人性命换得举家安稳,自是值得。

  铁矿乃国之重器,如今外流至不明之处,无异于藏刃于暗处。外流过程之中,萧玉琮不过是其中一环,还有更多人潜藏在暗处,环环相扣。

  一个萧玉琮自尽,只不过如同查探真相路上的绊脚石,绝非终点。萧玉山心意已定,自不会就此驻足,顿时眸光一凛,如利刃出鞘:“你协助叶文卿,从账簿入手,定要查下去。”

  哪怕翻了天,也得查下去。

  “是。”安风领命退下。

  ==================================================================

  储栖云进来时,王公公适时走出去,二人擦肩之刻,相视而笑。都是千年的人精,谁都不活说破其中深意。

  今日在晋安王府邸,储栖云便瞧出,萧玉山心绪不佳不单单为矿场一案,更有因萧玉琮之死而心生万千感慨。

  世人尽说皇位好,不知皇帝多烦恼。其实莫说皇帝,便是皇子、世子,也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烦恼事。前朝某皇子便曾道“来世再不生帝王家”,大抵便是因此道理。

  萧玉山沉默半晌,储栖云也安静地出奇,只这般静静陪着他。一时之间,只有窗外蝉鸣充斥在初夏傍晚的宫室里。

  “六岁之年,我曾高热不退,病入膏肓,你可还记得?”萧玉山突然启唇,说起陈年往事,声音低低沉沉,恍梦幻呓语。

  他们二人因此结缘,储栖云自不会忘记:“记得。”

  “那时候,我并非生病。”萧玉山合上眼帘,眉心若蹙,压着阵阵心潮,“而是中毒。”

  听得此话,储栖云暗自惊心,这些年来,他也是今日才知晓真相。一时之间,储栖云惊愕万分,纵使平日里伶牙俐齿,是个诡辩之才,如今也不免瞠目结舌:“怎会这样?”

  萧玉山不避讳储栖云,将宫闱秘事缓缓道来:“我至今犹记得,那一日蒋淑妃胞妹荣德夫人入宫,赠我一叠桂花糕。彼时,我尚且年幼,即便母后再三叮嘱莫食旁人之物,我犹是犯馋。”

  “谁料想,只尝了一块,便险些命丧九泉。”

  六岁孩童还尚有些天真,全不懂人心险恶。那时候,萧玉山还有颗冰雕玉砌的心,只可惜,冰易化,玉易碎。

  “那时候,谁都晓得,是蒋淑妃姊妹为皇次子谋划将来,故而暗下毒手。奈何无凭无据,纵使母后身为皇后,也处置不得。”

  此时此刻,萧玉山坦诚之至,反教储栖云措手不及,唯有静静倾听。

  “多年以后,皇次子于漠北边关抵御赤狄,立下赫赫战功。谁知封赏在即,他竟不慎坠马,终落得伤处溃烂,英年早夭,时也命也。”

  “你看,这便是皇族子弟的命。”末了,萧玉山又似想起可笑之事,勾唇之时面带讥讽之色,“我当真如旁人所言那般,命格好得举世无双?”

  “依我看,人中龙凤之命不见得好,但有逢凶化吉必之能,便是上佳。”储栖云抚慰萧玉山着实有一套本事,不过三言两语,便如春风忽至,吹拂进凝结冰霜的心里。

  蓦地,萧玉山恍如初遇春风,心下忽生暖流,虽未露笑,却已缓和过来,只说道:“你倒是尽挑好听的说。”

  “我这耿直人向来直言不讳,心如竹筒倒豆子。”储栖云一甩拂尘,说得有模有样。

  萧玉山终是展露笑颜,只想着,只要储栖云伴随左右,世上便再无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