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东宫娇妾>第84章

  平帝每日为政事焦头烂额, 后宫也不怎么去了,唯有静嫔还能隔三差五见上他一回,每每都会带上一些吃食。平帝瞧见她才会觉得紧张的情绪疏解了一点, 仿佛回到了他初登基时帝位不稳,每日也是这般焦灼伤神,那时候姜皇后也是像静嫔这般, 带上些精致的糕点来见他,替他揉肩、陪他说话、倾听他的烦恼……

  今日的静嫔身着石榴裙, 外罩一件桂子绿的褙子,桂子绿是姜皇后常穿的颜色,对上静嫔明亮的双眸时,平帝仿佛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姜皇后身影, 以至于一向沉稳的他差点乱了心神。

  “离朕再近一些。”平帝柔声吩咐她,没了往日居高临下的命令。

  静嫔自然不会违抗他, 忙不迭地靠过去,“几日不见圣上,嫔妾心中甚为挂念, 只盼圣上千万保重龙体, 静待太子殿下的佳音才是。”

  佳人在怀, 平帝的心情立时好了不少,眉间的川字散去,“这碗汤羹朕会喝下, 你且先回去, 朕处理完政事再来你的宫里。”

  静嫔道声好,起身行礼告退。

  至酉时三刻, 平帝依约来见静嫔, 一同用过晚膳后, 自是留在此处安寝。

  “阿姜,阿姜…”平帝意乱情迷,一时间分不清此时心中所想的究竟是谁,静嫔感受到他的情绪起伏仍不为所动,只是继续扮演好平帝不愿承受的角色—姜后的替身。

  静嫔搂住平帝的脖颈亲吻他的脸颊取悦他,无疑使得平帝更加兴奋,恨不能夜再长些,免得明日一早又要面对朝中的烦心事。

  瘫软如泥的躺在床上,平帝已经睡去,静嫔却睡不着,说到底她只是一枚棋子,如今棋局胜负未定,她该提前为自己谋一条退路。

  静嫔越发合平帝的心意,平帝自然越发离不开她,郭贵妃那儿竟是白日里也不会去坐上一会儿,只管宿在静嫔宫中。

  白日因为朝政心力交瘁,夜里纵情声.色,再加上看似壮体实则侵体的丹药慢慢蚕食身体,不出一个月平帝便病来如山倒,缠绵病榻无力上朝。

  陆云卿得知平帝病倒后,再也顾不得从前的是非恩怨,这个人毕竟是给她生命的父亲,她不可能不去关心他的身体和健康。

  彼时荀澈还未从官邸回来,陆云卿静不下心来等他,命人备车直奔皇宫而去。火急火燎的赶到长春宫,殿外候着的人却不是刘公公,而是他的得意弟子小福子。

  “你让开,我要进去见父皇。”

  小福子挺了挺腰杆,看着她声音细尖,“回公主殿下,圣上正在养病,吩咐过不见任何人,贵妃娘娘如今就在里面侍疾,还请公主殿下见谅。”

  陆云卿心里着急,被他这么一拦难免沉不住气,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模样呵斥道:“你是什么东西?胆敢阻拦本公主。”说罢就要硬闯。

  还没走出两步,又有几名宫女太监拦了上来,就听小福子阴阳怪气地说道:“奴才不过是奉命办事,莫说是公主殿下,便是太子殿下过来了,奴才也还是那句话。”

  陆云卿瞧着这阵仗才觉出不对劲来,方才没来得及问他刘公公去了何处,如今看来刘公公该是已经被郭贵妃换掉不在御前伺候了。

  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浓重,陆云卿心知长春宫里不知何时起就安插了不少郭贵妃的人,想见父皇一面怕是不可能了,她得赶紧跟荀澈商议对策。

  “既如此,本公主就等父皇身子好些了再来,还望公公多费些心。”

  小福子将手中拂尘轻轻一甩,微微屈膝行礼,“奴才恭送公主殿下。”

  陆云卿火急火燎地离宫赶回荀府,府上有官职在身的男丁们却是都还未归家,直到酉时一刻,陆云卿才将荀澈给盼回来。

  看着塌上陆云卿紧锁的眉头,荀澈立时便知她是在担心圣上的身体了。

  听闻圣上是昨儿夜里吐了血,还不等侍女反应过来便两眼一黑昏死过去,今儿一早金銮殿上只有司礼太监通知平帝抱恙一事,下朝后也有大臣前去求见过平帝,却被拦在了门外,故而这会子平帝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众人也不得而知。

  “阿澈,你可算回来了。”陆云卿急得站起身子,皱着眉说道。

  荀澈按住她的肩膀示意她坐下,朝堂上的事情他不愿告诉陆云卿太多,就是怕她会忧心,且圣上这次病的蹊跷巧合,郭贵妃又守着长春宫不让人进,一旦郭家串通中书舍人、司礼太监趁着圣上抱病、太子不在朝中命宁王监国的话,这朝堂之上风向恐怕是要变了……

  “我知道卿卿想说什么,为今之计是要保持冷静,稳住东宫之位,待阿煜得胜归来,一切自可迎刃而解。”

  陆云卿听他如此说方才觉得安心一些,微微颔首后便不再言语,她的心情还未平复,不是讨论对策的时候,索性就先静观其变,看看郭贵妃意欲何为。

  玄月当空,陆显坐在戈壁滩的岩石上望着月亮,片刻后又垂首从怀中将霍清玉送给他的装着平安符的小荷包取出来,因为习武握剑长出茧子的指腹摩挲着荷包上的图案,那是一只不太像老虎的老虎。

  也不知道清玉是否已经知晓他的心意,是否愿意嫁给他做他的世子妃?

  晚风送来些许凉意,吹散了陆显的相思之情,陆承煜只告诉他要全力进攻云中诱北狄派出王庭的部分兵力赶来支援,他从偏路突击王庭。可王庭的位置要深入沙漠,走大路极其容易被北狄发现,惟有另辟人烟稀少之路,然而北狄地形复杂,又岂是那么好找路的,一旦在沙漠中迷了路或者遇到风沙,想要活着走出来是很困难的。

  更何况,陆承煜已经有一个多月未有音信,王庭的援军已于十余日前抵达云中,如今战事还很焦灼,再耗下去他也吃不准会是个什么情况。

  数日后,平帝身体不见好转,仙师倒是每日都进献丹药,仍是没有丝毫气色,郭贵妃日日在长春宫里侍奉汤药,依旧不许人探视,这时间一长自是有拥护平帝的老臣和陆承煜的派系想要一探究竟。

  彼时军营的营帐内,陆显尚在思量着要不要写折子申请支援,却听门外有人来报说太子领兵从后方包抄,北狄军营大乱,正是出兵与太子汇合共退敌军的大好时机。

  陆显喜出望外,确认消息后领兵进攻,两支军队前后夹击,自是打的北狄士兵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战事尘埃落定,陆承煜甚至来不及传军医医治伤口,命人快马加鞭将战胜的消息传至洛阳,择日班师回朝。

  书辞这段时间一定没少担心他。陆承煜心里想着魏书辞,恨不能立时回到东宫,将心爱的姑娘拥入怀中。

  *

  金銮殿上,百官列队而立,只听司礼太监一声高喝,郭贵妃在众人的注视下由殿外缓步入内,跟在她身后的是负责起草诏书的中书舍人和看似中立实则追随宁王的宋大人。

  “圣上在病中仍未挂记朝政,因病体抱恙,太子又下落不明,特传中书舍人至长春宫下了口谕,令宁王代为监国直至圣上龙体康复。”

  郭贵妃此言一出,众多忠诚于平帝的老臣和支持陆承煜的官员皆是小声议论,郭贵妃正要利用威仪让他们住嘴,却是被大理寺卿抢先一步开了口:“仅凭贵妃娘娘和中书舍人的说词恐怕难以服众,我等求见圣上数次未果,实在不能相信贵妃娘娘一面之词。”

  “当初除却本宫和中书舍人,圣上钦点侍疾的静嫔亦在,众为大臣若是不信大可差人去请静嫔过来,咱们一问便知真假。”

  大理寺卿不是善茬,压根不信服她的这番说辞,半分情面也不留,沉声道:“令宁王殿下监国这样的大事,圣上若真的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该诏集六部尚书立下口谕才是,又怎会只当着不得干政的后宫妃嫔的面立下呢?”

  郭贵妃一时被问的回不上话,朝堂上三派人马皆沉默无声,不是盯着宁王看就是盯着他身旁的中书舍人看。

  “近日洛阳城中不大太平,接连发生数起命案,今日在场的各位大人有不少人的嫡妻嫡女去宁远侯赴宴了吧?为了确保各位大人的女眷们的安全,本王特地派了府兵将宁远侯府里里外外保护起来,想必令妻令嫒必定会平安无事,众位大可安心地各抒己见。”

  能做到五品以上立于金銮殿上的官员就没有蠢人,陆承景这番话刚说出口他们就觉出其中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在拿他们妻子和女儿的威胁他们,让他们趁早闭上嘴巴。

  宁远侯为人刚直不阿,且又从不站队,加之侯夫人前不久才丧女,故而侯夫人下帖子请他们的夫人女儿去府上品茶闲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想到过宁远侯府会与宁王联合布下这样的局。

  大理寺卿想起夫人明媚如花的面庞和十岁不到的女儿,不免心乱如麻,只得死命忍着脾性双手紧紧握拳,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禁卫军的半数将领已遵照圣旨奉上兵符,众位都是肚子里有墨水的,该是禁军统领们更加懂得审时度势、服从君令二字才对。”

  陆承景此举摆明了是要把权力握在他的手里,苦于平帝卧床不起、太子不在宫中,甚至连禁军都已经被他控制中,再怎么反对怕也是无用,只能寄希望于太子早日归朝。

  宁王监国的消息几乎是一夜间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城,至于遥远的边陲,自然对此一无所知。

  陆承煜一行人马在边陲小镇上稍作修整,隔天便浩浩荡荡地返回洛阳。传信的士兵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于七日后先行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