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八零之有间小卖部>第104章 万更第二天

  “三姐, 你怎么来了?”

  演出刚结束,这俩人就从舞台上下来,跑到后台一看, 张南南正在后面伸着脖子往舞台上使劲儿呢。

  张北北看着张南南的大红脸蛋, 伸手用力抹了一下, “三姐, 你这脸蛋也够红的。”

  “红吗?”张南南抑制不住的兴奋, 说话音量也提高很多, “我还嫌不够红呢!”

  “三姐, 你怎么整个人都在抖啊。”张北北用力抓住她姐的手, “你看你,跟个筛子一样。”

  “我激动地!我这是第一次上台。那么多灯,照得我啊,晃眼!”张南南道。

  “也是。”张北北说, “我们是在这里排练很多次了,又彩排, 都习惯了, 不过刚刚上台还是挺兴奋, 你还是第一次上台, 肯定更兴奋。不过三姐,你怎么来了?老师不是不让你参加吗?”

  张北北说着拉着她两个姐姐往外走, “咱们出去吧,这里面太吵了,听不到说话。”

  “等一会儿吧, 看完下一个节目。”张西西说。

  “什么节目?”南南问。

  “该钟爱国上台了。”张西西已经看见钟爱国在不远处候场了。

  三胞胎又看完钟爱国的节目,这才离开后台。

  三个人牵着手,走在路上, 路边树上、商户门口全插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大街上都十分热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欢快地微笑。

  三胞胎都涂着红脸蛋,化了妆,手牵手走过来,引得路人顿足欣赏。尤其是张南南,手里还拿着一束花。有路过的人,爱说话,就会问一句,这是去演出了。

  是啊,在文化宫!

  张北北是有问必答。

  “三姐,你还没说呢,你怎么来了?老师怎么舍得放你出来了?”张北北依然解不开这个谜团。

  可张南南也处在一片迷茫之中,她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啊。就今天到了学校,你们不是都去文化宫了嘛,班主任就去教室叫我出去。我立刻出去了,她在班级门前问我,是不是想参加演出?”

  “我当时有点不知所措,就点了头,然后说现在都晚了,不是已经彩排过了吗。”

  “老师就说,诗朗诵太单调了,想找几个学生去后面摇花束,问我想不想去。不用怎么排练,就站个队,然后摇几下就好。”

  “我就立刻说愿意!老师就让我来了。”

  张南南一口气解了惑,可张北北更加疑惑了。

  “等等,三姐。不对。”

  “什么不对?”

  “你不觉得很奇怪吗?我觉得有点奇怪,但是我又说不上是哪里奇怪。你再和我说一遍,我听听看。”

  好话不怕第二遍,张南南十分开心自己终于能参加到这次的举国同庆中,别说第二遍了,就是第三遍四遍,她也愿意说。

  “等等,我知道了。”张北北听南南开始讲第三遍的时候,打断了她,“就是这里,你说老师问你,是不是想参加演出。这句话不对啊,老师难道不应该问你,想不想参加演出吗?怎么变成了,是不是想参加演出?三姐,你是不是和老师说过,你想参加?”

  “我?我没有啊。”张南南说。

  “那就奇怪了。不应该那么问啊。”张北北低着头盘算着,然后问张西西:“你说呢,二姐?”

  “那有什么奇怪的,就是老师知道了呗。”张西西道。

  “三姐没说,老师怎么会知道的?”

  “三姐没说,那就是有人说了。”

  “三姐的事,她自己不说,谁能知道?”张北北立刻反驳。

  张西西深深看了张北北一眼,“我,我就能知道。咱妈也能知道。”

  “什么?”

  张北北和张南南两人异口同声叫道。

  邵女承认了。

  南南想参加活动,是她去学校告诉老师的。

  她早晨去了趟学校,找老师说了一下,想让南南也参加这次活动。

  毕竟这是全国人民都期盼的大事,举国同庆,南南也想参与其中。

  老师就说好啊,正说想找人呢,反正就一回儿工夫,不用排练,也不耽误学习。

  于是就去班级找了张南南。

  张南南听着,一下就扑到邵女怀里,“妈妈,谢谢你。”

  “好孩子,以后你想参加,就要和老师说。自己去说,自己去争取你想要的,你希望的。知道了吗?妈妈不可能每次都帮你,你要自己学会争取。”

  “我想说的。可是老师那么怕耽误我的学习,我知道老师也是为了我好。所以,我就不敢开口了。”南南说。

  “学习很重要,生活更重要。妈妈希望你不但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也是个会生活的孩子。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学习。像这样的盛举,你想参加,是无可厚非的。说出来,去参加一次活动,会让你学到平时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是不是?”

  “嗯。”张南南用力点头,“我知道了妈妈!”

  “还有件事。”邵女看着张南南,然后在她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张南南立刻转头看向张西西,然后朝她扑了过去,用力紧紧抱住了张西西。

  张西西双臂被南南箍得老疼了,叫了起来:“你干嘛,哎呀,疼死我了。”

  “谢谢你二姐!”张南南抱着张西西道。

  张北北陷入今天的第二次迷茫。

  她一遍又一遍的求着张西西给她解惑,想知道张西西是怎么发现南南想参加活动的。

  “她都没说,你竟然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太神奇了吧!”

  张西西这次不肯解惑了,敷衍道:“南南晚上说梦话,我听见了。”

  “啊?!”

  这场演出之后,全家又再次陷入可怕的安静之中。

  这份安静是一个高考生的标配,虽然每次张西西都想带头破坏。比如从张东东房门前经过的时候故意咳嗽几声,或者用力跺几下脚,再或者唱上一嗓子,可每次都能被张南南及时阻止。

  现在的张南南,阻止的时候也不再是那么暴力了,以前都是直接捂嘴,现在则是在后面轻声叫一句,二姐。

  她没想到这声二姐比任何暴力都更能解决问题。她一喊,张西西就不捣蛋了。

  哪里有这么爱捣蛋的姐姐,她绝对不能这么做!

  张东东在考试前给家里下了死命令,其中之一就是绝对不能去考场门口等着接她。否则她会十分紧张。就像平时那样,去上课了,然后放学回家。

  所以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邵女和张德福在门口等着,等着了许久,亲眼看见很多考生都陆陆续续回家了,张东东依然不见踪影。

  一直到快六点了,张东东才骑着自行车回来。

  她一回到家,邵女就连忙迎出去,“你去哪里了,大家都回来了,就你没有回来,你爸都跑你们考点跑了两趟了。说考场都锁门了,没有一个人。”

  “我去买了点东西。”张东东吐了吐舌头,“对不起啊妈,忘记和你说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邵女道,“一会儿你爸就能回来了。不过,你去买什么了,这么着急。一考试完就去买?”

  “嗯,很着急。”张东东说着,背着书包就往自己房间走。书包上的子弹壳依然一摆一摆的。

  “哎,你怎么进去了?”邵女连忙跟过来问,“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啊?”

  张东东转转了眼睛,“还行吧。反正都做完了。”

  “做完就行。”邵女道,“你先在房间歇着,我去热饭。”

  “好。”

  张东东赶紧去关门,她一伸手,却被三胞胎直接拦住了。

  张西西挑眉看她:“大姐,你忙什么呢?还要关门。”

  “你猜?”张东东学着张西西的表情和语气,故意那么说。

  “我猜啊。”张西西指着张东东的书包,“你这书包里肯定有好东西!”

  张东东也不避着她们,从书包里拿出一叠信纸和信封,“你猜对了!怎么样,谁有空来帮我贴邮票?”

  “我!”

  “我我!”

  三个人都举起了手。

  张东东每人分了一沓信封,和一联邮票,仔细叮嘱她们,“你们贴的时候,别把胶水涂出来了,那样很容易脏,整个信封都被弄脏了,很难看。哎呀,张西西,你怎么用舌头舔啊,脏不脏!”

  “邮票本来就是这么贴的。”张西西满不在乎,又舔了一下,然后直接扣在邮票粘贴的那个框框里,说:“看见了吧,本来就是这么贴的。还用什么胶水啊。”

  “二姐,你不嫌脏啊。”张北北五官都要扭曲到一起去了,“实在太脏了!”

  “东东回来了?”

  张德福又去找了一圈没找到,先回家探探消息,一进门看见院子里的自行车,就问邵女。

  “爸,我回来了。”张东东连忙出去,看着张德福承认错误,“爸,对不起,我考试完去买东西了,忘了提前和你们说了。”

  张德福急出了一身的汗,用力擦了又擦,“没事,你没事就好。考的怎么样?”

  张东东一样的说辞:“反正都做完了。”

  “大姐,你过来,你看这个怎么贴啊?”张南南叫一声,“这面额太小了,是不是要贴三张?”

  张东东连忙回到自己卧室,看了一眼,说:“是。贴三张吧。”

  “那贴三张不得赔了吗,用不着这么多钱的。”

  “没办法,没有正好面值的了。多就多吧,总比少了好。”张东东道。

  “你们知道咱们是什么吗?”张西西突然问。

  “是什么?”南南问她。

  “咱们啊就是喜鹊!”张西西贴完手里分配的最后一张信封,笑着对大家说,“你们说是不是?”

  “什么喜鹊啊?”北北不明白。

  可张东东已经听懂了,她指着张西西道:“你不要胡说八道啊张西西,我警告你。”

  张西西才不怕呢,立刻说:“我们是忙碌的小喜鹊。被真挚的爱情打动,搭成了鹊桥。好让被高考隔开的牛郎、东东通信!”

  “哈哈哈哈!”张北北一阵爆笑。

  张东东的脸已经红透了,直接蹦了起来,“张西西,你过来,看我今天饶不饶你!”

  德福看着四个女儿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在一旁择菜问邵女:“东东这是买什么去了?这么着急,一考完就去?”

  “信封吧。”邵女道,“我猜是信封和邮票。”

  “你的意思是?”张德福看一眼院子里的张东东,“他们真的没有联系?”

  “东东是个好孩子,说话一直都算话。肯定没有联系。不过信估计攒一堆了,所以一考试完,就迫不及待发出去。”

  “这怎么办?现在高考结束了,咱们也没有理由再拦着她了。”

  “那就不拦着。”邵女看着院子里打闹的孩子们,说:“多好的年纪啊,正是好时光,让她自己处理吧。”

  “你们四个。”邵女隔着窗户喊她们。

  张东东连忙跑过来,问:“怎么了妈?”

  “去你奶奶家一趟,告诉奶奶你考完了。这一下午,你奶奶不知道跑来多少次了。担心你。你先去说一声,再告诉奶奶,一会儿让她来咱家吃饭。”

  “好嘞!”张东东立刻往隔壁跑。

  三胞胎一溜烟跟上,“我也去。”

  “今天德凤来接小年吗?”德福问,“是不是也要把德凤的饭做上?”

  “已经做了。”邵女说,“今天不是周五吗,一会儿就来了。小年爸应该也一起来。”

  “都已经做好了?连她们的一起?”张德福竖起大拇指,“这利索的,想得也周到。”

  邵女看他一眼:“别夸了,还是帮点忙来的实在。”

  “还有什么菜要洗?”

  “你出去一趟吧,买点芝麻烧饼,这几个孩子都爱吃烧饼。在买点西瓜,家里没有西瓜了。”

  “行。”

  张德福刚说完,就听到胡同有人喊,卖西瓜咯,买西瓜咯。

  “你看,卖西瓜的来了,我看看是不是上次那一家。”张德福连忙出去看,一会儿回来,和卖西瓜的一起,抬着一个大麻袋。

  邵女看见后,立刻道:“这是买了多少啊。”

  “慢慢吃呗。东东也考试完了,孩子们马上就放假。”张德福和卖西瓜的两人一起把西瓜抬到厨房的角落里。

  “那我走了啊,去买烧饼,还要买点什么吗?”德福问。

  “不买了。”邵女说。

  张德凤和鄂军下了班就直接来了。

  两人都要上班,没有人带鄂年,鄂年四岁半了,还没有上学。鄂军家弟弟也生了孩子,鄂军他妈就照顾新生的小宝宝,鄂年没人看管,就只能又送到了翟明翠这里。

  翟明翠没说不给看,也没说给看,只说道赶紧找找学校吧,四岁半,可以上托儿所了。

  酒厂不像煤厂,基础设施并没有那么完善。没有自己的医院,更没有自己托儿所和小学。鄂年想上托儿所就要去上市里的公立托儿所,但每年报名的人很多,能不能上去还是一说。张德凤去年没舍得让小年上学,觉得他太小,上学就是受罪去了。今年实在经不住翟明翠的念叨,就想着,赶紧找找关系,一定要送小年上托儿所。

  现如今就只能先这么过着,每天早晨送到翟明翠这里来,晚上下了班再接走。放在这里倒是放心了,就是每次回来都要看翟明翠的脸色。

  张德凤有时候也能理解她妈,毕竟年龄大了,不似年轻的时候,现在带孩子越来越吃力,每天晚上来接的时候,翟明翠的脸色都十分不好看,像累出了大病一样。

  “这牛肉怎么样,你尝着?”鄂年问德凤。

  张德凤慢慢嚼着,说:“还挺香。”

  “这家酱牛肉可有名了,做了好多年。”鄂军说,“你不是说咱妈爱吃牛肉吗?总是把小年放在这里,我心里也不好受。”

  “如果我妈再年轻一点就好了。主要是现在年龄大了,带孩子很吃力,尤其是小年又爱跑跑,咱妈都跟不上他。”

  “九月入学,一定让他去上托儿所。”鄂军说,“上不了的话,就去上私立。我看咱家附近开了个向日葵幼儿园,在外面看着还不错。”

  “那不行。”张德凤摇摇头,“还是再使使劲上公立吧,私立的不太敢送。”

  “行。”

  两人说着话,就到了家,推门一看,家里没有一个人。

  张德凤便在院子里问:“大嫂,咱妈去哪里了?”

  邵女听到叫她,赶紧回了一句:“都在我家呢,过来吧。晚上在这里吃。”

  张德凤嗯一声,就和鄂军去了隔壁。

  酱牛肉自然也提过去了,邵女切了整整一盘,人多,没人两三筷子就没了。

  张西西没吃够,一直问这牛肉哪里买的,说夹在芝麻烧饼里,实在太香了。

  张德福便笑她实在会吃,一个家里就她自己知道往里夹,且夹进去是真的好吃。便说你说你这么会吃,学习上也这么上心就好了。

  张东东吃过饭,难得没缠着张德凤聊天,早早就躲进自己的房间。

  她打开自己厚厚的英文词典,从里面把早就写好的信一封一封地拿出来。

  她答应了邵女,高考结束后再和笔友联系,说到就要做到,而且那边大汪知道她要高考了,也主动提出暂时不再写信联系,一切等她高考结束后再说。

  张东东就答应了,自从上一封信寄出之后,张东东已经两个多月没有给大汪寄出一封信了。

  可虽然信没有寄,但是她却一直在写。

  张东东也说不清自己写的信到底是日记还是什么,反正她几乎每天都要给大汪写一封,说说当天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吃了什么好吃的,或者哪道题又做错了等等。

  就这样每天一封,这两个多月过去,竟积攒了很多信出来。

  张东东决定一股脑的全都寄走。

  反正不超重就好,她把写好的信按时间排好队,两封三封的叠在一起,塞进同一个信封里。

  就这样,一边审视自己写过的信,描述过自己多少的感情,张东东从吃过晚饭,一直忙到十点多,才把所有的信都装好,并写好地址。

  她看着眼前这一大摞的信封,赶紧又加了最后一封:不需要都回,只回一封就好。

  接下来便是无尽的等待。

  张东东把自己家里的地址写在了最后一封信上,这样,她在暑假也能收到大汪的来信。

  可转眼过了一个月,张东东的回信依旧没到。

  她不知道跑了多少次煤厂生活区的收发室了,门口的大爷兼职这个职务,每次看到张东东就劝她,“孩子,你别再翻了,都让你翻乱了,真的没有。”

  张东东失了魂一样,等了那么久那么久,却什么都没等回来。

  “你们说大姐今天能收到信吗?”张西西吃着冰棍问。

  “我觉得可能还是没收到。”张北北远远看着张东东,“你看她一直低着头,如果收到回信,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那人不给大姐回信了呢?”张南南也纳闷。

  “大姐有没有和你说什么?”张西西立刻转向张南南,“你不是和大姐最好了吗?”

  “没有,大姐什么都没说。而且她整天不开心,就躺在床上发呆,我也不敢去问她。”

  “啧。”张西西道,“难道真的刚开始,就失恋了?”

  “呸呸呸。”张北北连忙说:“你别咒大姐啊。”

  三个人吃着冰棍,坐在小卖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张东东没精打采的回来了。

  “大姐。”张北北连忙迎过去,仔细观察张东东的表情,小心问:“大姐,怎么样?”

  张东东看向她,没说话,梗着脖子继续往前走。

  “大姐,我还给你拿了冰棍,你要不要吃,再不吃就化了。”张南南说。

  “你自己吃吧。”张东东摆摆手。

  三个小尾巴就继续跟着张东东往家走,三个人实在太无聊了,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暑假实在是太舒服了,没有任何作业,就等着开学升初中一年级。

  张东东回到家,站在院子里发了会儿愣,直接推上自行车就往外走。

  三胞胎又跟过来,问:“大姐,你去哪里?”

  “回来告诉妈妈,我去大姨家住几天。”张东东说完,骑上车就走了。

  “大姐真好。”张西西感叹道,“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以去大姨家找乐眉姐,也可以去姑姑家住几天,咱们三个就哪里也去不了。”

  “主要是谁家都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能一次性容下咱们三个。”张南南道。

  张东东踩着自行车,下午的阳光还很刺眼,她一边踩,一边哭,委屈地抽泣。

  原本说好的,高考结束后再联系,可是高考结束一个多月了,她寄了那么多的信,大汪一封也没回。而且张东东十分确定大汪已经收到了,否则那些信也应该早就退回来了。

  她十分苦恼,满肚子的话要招人倾诉,第一个想到的,依然是汪乐眉。

  两人年龄差不大,且一起长大。乐眉作为姐姐,十分理性,给的意见也是最中肯的。汪乐眉想把这件事告诉乐眉,请她帮忙分析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可没想到,到了大姨家,家里却是一团乱。

  邵萍着急忙慌的出门,正好和张东东走了个对头。

  “大姨,你这是去哪儿?”张东东问。

  “东东啊,我去一趟医院。对了,你晚上有没有事?”

  张东东摇头,“没有。”

  “那你晚上和姐姐做个伴吧,我晚上不回来了。这两天估计都忙,你就和姐姐做个伴。”

  “行,大姨。”

  张东东说着话,就看见乐眉从房间出来,“妈,你东西没拿。”

  邵萍连忙接过去,又嘱咐:“你们自己做点吃的。真不会做就去外面饭店吃。钱在抽屉里,你们自己拿。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把门都锁好,知道了吧。”

  “知道,妈,你快点去吧。”汪乐眉连忙说。

  邵萍说完就走了,张东东把自行车停好,来的时候的委屈都忘了,问乐眉:“姐,我大姨这么着急干什么去了?”

  “我嫂子要生了。”汪乐眉说。

  邵萍这一路用力踩着自行车,一直到医院门口。

  她从车上下来,又快速锁好车,就往产房跑。

  牛丽看见邵萍来了,赶紧迎过去,拉住邵萍的手,感激地一塌糊涂:“好孩子,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邵萍便问:“进去多久了?”

  牛丽看看时间,“一个多小时了。”

  “怎么样现在?小敏娘家人呢?”

  “她妈和她爸去旅游了。”牛丽急得不行,“两口子说孩子一出生,他们就不得闲了。想趁着孩子出生之前,去玩一圈。说小敏和汪洋旅行结婚的海边挺好,他们也跟着去看看。谁知道,竟然提前生了。”牛丽越想越怕,“你说怎么就这么巧,今天正好去我家吃饭,洋洋可吓坏了,当时就说一句,快找我妈。”

  邵萍以为自己听错了,也没好意思把那个称呼往自己身上揽,想着汪洋当时肯定一时口快说错了,也就没再吭声。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牛丽道,“好孩子,都是我们老汪家对不起你,我,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妈,别说了。”邵萍道,“都过去了。现在我不是过得挺好的?再说了,洋洋从小就在我身边,跟着我长大的,我说句话你可能不相信,但是我是真的把他当我亲生儿子养大的。哎,当时第一次见他,那双眼睛,那么看着我,我就发誓,要对孩子好。不过现在好了,洋洋也要当爸爸了,时间过得真快。”

  邵萍说着话,就感觉到旁边站了一个人。

  那人离自己不近,也不远,保持着一定的礼貌距离,等邵萍说完了话,才开腔:“你来了。”

  邵萍不用看也知道,是汪子康。

  自打他站在自己身边,邵萍就知道是他来了。

  多年的夫妻,即使现在分开了,也能清楚地知道对方的习惯和气息。

  邵萍没有看他,也没有回话,只是问牛丽:“怎么没看见洋洋?”

  “他去办什么东西了。”牛丽说,“一会儿还要去家里拿被子衣服什么的,还好小敏她妈走之前把东西都准备好了……”

  牛丽说着就看向不远处,道:“这不是来了嘛。”

  汪洋提着一个包袱往产房走,他后面还跟着王美华。

  看见牛丽后,对她说:“奶,我姥姥也来了,正好在门口遇见。”

  王美华走路都有点晃,腿软,飘的厉害,姑娘走了这么多年了,就留下汪洋这个孩子。如今汪洋也要当爸爸,自己怎么不可能不来看看。

  “亲家,怎么样了,医生怎么说?”

  牛丽连忙拉住王美华,“刚送进去没多久,老姐姐,你说你怎么又来了,一会儿天都黑了。你腿脚也不好。”

  “我着急啊。”王美华说,“不知道能生个男孩还是女孩。”

  王美华说着话,眼睛就瞥见了邵萍。她微微一滞,没想到邵萍竟然在这里。然后又瞄了一眼汪子康,心想这俩人是要复婚了吧,否则邵萍怎么会来。

  邵萍走向产房门口,见到一个护士出来,问了问情况,因为孙敏也是这家医院的护士,所以小护士回答问题的时候十分客气,耐着性子给邵萍说了说里面的情况,又道:“放心吧,已经开了三指了。”

  “这么快?”邵萍问,“不是刚推进去?”

  “嗯,她很注意运动,平时没事就在医院的小花园走路,医生说了,最多凌晨,肯定能生。”

  有了护士这句话,大家都放了心。

  邵萍没有和牛丽王美华站在一起,也不想离汪子康太近,就一个人站在产房门口,耐心等着。

  牛丽拉王美华坐下,说让汪洋先送她回去,王美华死活不走,一定要等着生了再说。

  两人老人都十分执拗,也就一起坐在产房门口的长凳上等。

  王美华不停往邵萍身上使力,最后终于忍不住了,问牛丽:“亲家,我问你件事。这汪洋爸爸和乐眉妈是不是要复婚了?”

  牛丽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想了半天才弄明白汪洋爸爸便是汪子康,乐眉妈则是邵萍。

  她被王美华这一串拗口的称呼搞得哭笑不得,只能说:“我哪里有那好福气。”

  “没要复婚?”王美华不相信,“亲家,你还骗我?不复婚的话,乐眉妈怎么会来这里?洋洋又不是她的孩子,小敏生孩子,更和她没关系了。”

  “可不能这么说。”牛丽立刻正色道:“洋洋听见了,又该生气了。叫她来,也是洋洋的意思。孙敏也是。两人自进了医院,小敏躺在床上推进去的时候,就一句话,叫邵阿姨来。”

  “那洋洋的意思呢?”

  “洋洋说叫他……”一个妈字没说出口,就被牛丽生生吞了进去,她再没谱,也不好当着汪洋姥姥说妈妈这个词,老太听了,肯定会气得背过去。

  牛丽便换了一个说法,“洋洋也想让她来啊。就直接通知了。”

  “哎。”王美华道:“还是害怕了。没有个主心骨。总不能靠咱们这俩老骨头吧。孙敏她妈又不在,否则肯定不会把乐眉妈也叫来。不过我说啊,咱们人这么多,让她走也可以,这算什么事啊,这关系,真的不应该。”

  牛丽就当没听见,往旁边侧了侧头,不肯搭腔。

  王美华只能又说一遍,还强迫牛丽听,牛丽只能说一句,你问洋洋的意思吧。

  王美华就知难而退了。

  她斜眼看见汪子康,准备在他这里啃几下。

  “洋洋他爸,”王美华朝汪子康招招手,“你来。”

  汪子康立刻走了过来,“妈,有事?”

  “嗯。你们厂子最近效益怎么样啊?”王美华问,“别的厂子我知道下岗的下岗,你们厂呢?”

  汪子康摇摇头,“不怎么样。”

  “哎这是怎么回事啊。”王美华说,“报纸上说是产能过剩,是这个原因吗?”

  “一大部分吧。”汪子康道,“还有国外产品的冲击等等。反正很多原因导致的,一句两句也说不明白。”

  “那你们厂现在能发下来工资吗?”王美华立刻问。

  汪子康摇摇头,“只能发一部分。”

  “乐眉妈,你来,你坐这里,我这里有地方。”牛丽转头看向邵萍,“你看你一直站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过来坐一会儿。”

  邵萍看见这一条长椅上坐着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自己不想见的,便拒绝了,“我就这里站着吧。”

  汪洋在一旁看了看,见两个长条椅,一个坐了他们家的人,剩下那个坐了别家产妇的家人,也实在没地方了。突然想起自己包里还有今天的报纸,连忙走过去,把报纸靠墙铺在地上,然后叫邵萍:“坐这里吧,靠着墙倚着,也舒服。”

  邵萍点点头,说了声好,就走过去坐下。

  汪洋又拿出一份报纸,放在邵萍旁边,也坐下了。

  两人并排坐着,都靠着墙休息。

  “一会儿我送你回去吧。”汪洋道,“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呢。”

  “没事。”邵萍摇摇头,“医生都说了,今晚肯定能生下来。我不走了,你奶奶姥姥年龄大了,这里有没有别人,走了之后,孩子这么办?抱都是问题。”

  汪洋其实也不想邵萍走,他甚至是害怕邵萍走。

  两位老人体力不支,肯定不能累着。汪子康又是个什么都不会的人,他现在只能依靠邵萍,也只想依靠她。

  “那乐眉怎么办?她自己晚上不是不敢在家睡吗?”汪洋问。

  “东东去了。”邵萍说,“我来的时候正好东东往家里去,说了晚上不走,陪着乐眉。”

  “那就好。”

  汪洋终于放了心,和邵萍再也没话,两人并排坐着,却也不觉得尴尬。

  一直到了凌晨两点钟,护士从里面跑出来,抱着孩子走到门口,对着外面说:“孙敏的家属,孙敏的家属在吗?”

  汪洋连忙站起来,整个人都在抖,“在在!”

  “过来看一下吧,男孩,凌晨一点五十八分出生,七斤一两,是个胖小子。恭喜!”

  汪洋踉踉跄跄走过去,就看见一个皱巴巴的小孩被裹在毯子里,闭着眼睛,看不出任何表情。

  可汪洋却觉得眼熟,感觉自己好像见过这个皱巴巴的小孩,他站在护士面前,伸了伸手臂,可又怕姿势不对,调整了一下,拱起胳膊,又试了试,还是不知道要怎么抱。

  “男孩吗,男孩?”王美华和牛丽直接冲了过来,两人瞬间把正走到护士跟前的邵萍挤了出去,两人争着往里看,王美华已经哭了,高兴的直抹眼泪,“太好了,我的孩子,你看见了吧,你有孙子了,是洋洋的孩子。是个男孩!”

  “我这是有重孙了!”牛丽也激动到不行,“还七斤多呢,是个大胖小子。那洋洋爸,”

  牛丽连忙转身去找汪子康,把他从后面一把揪过来,摁到小家伙面前,“你快看一眼,是个男孩,是个男孩!”

  “孩子很健康,产妇状态也不错。”护士有意多留了一会儿,让大家都看了,才说:“一会儿我就把孩子抱进去了,你们在这里等着产妇出来,然后把她推到病房。孩子会一块儿推过去。你们一会儿派个人,把尿垫什么的都先铺上。”

  “什么东西?”汪洋没听清,问护士:“你刚刚说铺什么?怎么铺?”

  护士看他一个男人,没弄过这些,面前又都是老太太,腿脚都不麻利了,就说:“算了,你就准备好吧,一会儿我去给你们铺。”

  护士说完,抱着孩子就往里面走,“行了啊,不让看了,一会儿病房看吧。”

  她还没走进产房,就被身后一只手拉住了。

  护士脚步一停,转头看见汪洋正恳切的看着她。

  “怎么了?”护士问。

  “再给看一眼吧。”汪洋说,“孩子奶奶还没看见呢。”

  护士一愣,她和孙敏也熟,知道汪洋妈早去了,后妈也离了,什么时候多了个奶奶就不知道了。

  她直愣愣瞧着汪洋,就见汪洋扶着邵萍走过来。

  他轻声说,好像是怕吓到了孩子,用了极小却有十分肯定的语气,“妈,你来。”

  汪洋说完,又看向护士怀里的小家伙,介绍道:“这是你奶奶,让奶奶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