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不解契>第122章 翻覆

  清晨时分,嘹亮的鸡鸣居然没能叫醒夜雪焕。

  他打从入军以来就不曾如此懈怠过,一觉睡得昏天黑地,蓝祈推他都不肯睁眼,把人按在胸前,含含糊糊道:“别动……”

  “……容采!”

  蓝祈挣扎着露出脑袋,又在被子底下踹他小腿,“快起来,有人来了。”

  夜雪焕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蓝祈又低声道:“至少十来人,脚步沉重,有兵甲之声,应该是边军。”

  顿了顿,又道:“冲我们来的。”

  夜雪焕这才清醒了些,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来,摇头道:“那老婆子居然还是找人了。”

  他仔细回想,也只有昨晚他去打水时,田氏才可能有机会出去找人求助。

  她倒并非出自恶意,否则趁他不在时就能纠集左邻右舍,直接拿下当时已经昏睡的蓝祈,但她却只是托了人去请边军过来。若他二人确实是落难富户,自有边军护送回落霞关;若他们是不怀好意,边军自然也比村民有战斗力得多。

  边境小民,考虑得倒也周全。

  他昨日从山中往下俯瞰时并未见到边军岗哨,很有可能是受她所托的邻居连夜赶去,到今早才带边军回来,说明最近的岗哨来回也需要一夜时间。

  邻居受托便愿意连夜奔波,边军接到求助便能及时赶来,落霞关下的防线的确严谨高效,定南军也绝非浪得虚名。

  夜雪焕下床,拿来蓝祈的斗篷替他罩上,调侃道:“就说你昨日用力过猛,遭人怀疑了吧?”

  蓝祈不服地撇撇嘴,“我看容哥哥你也玩得挺开心的。”

  夜雪焕回味了一下这个称呼,颇觉有趣,遂拍板道:“你这么喜欢,以后就都这么叫吧。”

  蓝祈失笑:“不。”

  他一夜好眠,总算退了烧,人虽然乏力,咳症一时也还好不了,但至少不再昏昏沉沉,看上去精神了许多。

  两人昨晚都是和衣而眠,也没什么需要整理的,坐等着边军上门。

  边村屋舍,根本不谈隔音,所以蓝祈老远就察觉了动静,此时更能清楚地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进了院中也毫无交谈,直奔他们这间屋,十分谨慎地敲了敲门。

  夜雪焕端起架子应道:“进。”

  他双腿交叠,腰背挺直,仿佛不是坐在破旧的床板上,而是在他荣亲王府的前厅中,一夜之间就变回了尊贵优雅的一品亲王,昨晚喝粥时那副寒碜样荡然无存。

  推门进来的边军士兵一共四人,看到他这架势,甚至都愣了一下,隐约觉得他非同寻常,面面相觑一阵,由其中一个副队长模样的士兵出列,试探地问道:“阁下是?”

  夜雪焕不答,从蓝祈手腕上除下那对含羞镯子,丢给了他。

  “这、这是?!”

  副队长级别偏低,虽知南府的确有这信物,却没见过实物;但乌松银是南荒独产,要在那样软弹的金属薄片上雕刻落日晚云纹样的工艺更是南府独有,根本无法伪造。

  一只或许还有可能蒙蔽人眼,两只都如此精雕细琢,绝对是真品无疑。

  副队长惊疑不定,夜雪焕悠然道:“萱蘅当初和我说,这对含羞镯子能调你定南军一万兵马,莫不是诓我的?”

  副队长听他连镯子的名字都说出来了,更加觉得事态严重,不敢自己拿主意,忙让手下带着两只镯子,到院子里去找他们的队长。

  那队长正在屋外找田氏了解情况,见了这对镯子,立时大惊失色,抛下一脸莫名其妙的田氏,慌忙冲进屋中;见了夜雪焕,整个人甚至都有一瞬间的恍惚,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喃喃道:“王爷、真的是王爷!”

  其他士兵听到这两个字,纷纷倒抽凉气,接二连三地跪下,脸上的表情仿佛是见了鬼。

  只有那队长格外激动,最初的震惊过去之后,竟是掩饰不住的狂喜,语无伦次道:“郡主说得不错,王爷是天之骄子,吉人自有天相,绝不会、不会殒落在那种荒郊野岭里的!”

  夜雪焕甚至觉得有点尴尬,若是他自己的亲兵或者玄蜂侍卫,得知他逃出生天,如此激动还情有可原;这个落霞关岗哨上的值守队长理应与他素未谋面,何至于还要喜极而泣?

  还没来得及询问,那队长突然又冲出了屋外,对着外面的几名士兵大喊:“快!快回关内通知郡主!荣亲王和蓝公子都平安无事!”

  蓝祈意外道:“他竟连我都认得?”

  “张口闭口都是郡主,怕是流鸢的亲兵吧。”夜雪焕笑着推测,“小妮子倒也够义气,一直留在关内等我们呢。”

  蓝祈忍着笑道:“怕是一直在掏我们的尸体吧。”

  “怎么说话的。”夜雪焕在他鼻头上刮了下,“能掏将近三个月的尸体,也算很坚持了。”

  那队长吩咐了一圈,又回到屋内,人虽然冷静下来,眼眶却是红的。夜雪焕看他那热切的眼神,头皮都要发麻,在他开口前止住了他的话头:“劳烦你送我们回落霞关了。”

  “自然自然。”队长连连点头,“王爷请。”

  夜雪焕牵起蓝祈,悠悠然走入院中。

  院外站了一圈围观的村民,见一队边军气势汹汹地进去,又毕恭毕敬地出来,个个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小小的边村里究竟来了个怎样的大人物。

  边民自然不知去年年底那桩惊天动地的皇陵事故,甚至除了他们的定南王之外,可能都不知重央到底有几位王爷。“亲王”这种存在于他们而言太高太远,以至于根本就没有概念,也就没有太多敬畏,都是好奇居多。

  夜雪焕目光扫视一圈,流露出的气势中不仅有朝堂上带下来的压迫感,更有战场上磨砺出的铁血气息,粗布麻衣也难掩华丽贵气,看得一群村民噤若寒蝉,纷纷后退,无人再敢直视他。

  离得最近的田氏更是腿软,险些都要跌坐在地,被一名边军士兵及时扶住。

  田氏整个人都懵了,落魄护卫突然成了“王爷”,娇俏小姐又突然成了“公子”,昨晚那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居然全是假的。

  她完全不能理解夜雪焕的一片苦心,不明白他们隐瞒身份、伪造背景的用意所在——若她不曾喊来边军,夜雪焕今日就会自行前往落霞关,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曾与重央最有权势的亲王有过交集。

  两者之间差距太大,这样短暂仓促的交集于她而言绝非机遇或幸运,而是困扰和惶恐。

  而等他们离开后,田氏缓过劲来,这个王爷王妃联手演绎患难深情的故事只怕就要传遍落霞关下的每一个村落了。

  即便能下令缄口,百姓们对奇闻轶事的热情也是挡不住的。

  事已至此,夜雪焕唯一能庆幸的是昨晚那一点不优雅的喝粥样没让田氏看到,但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挽回一下自己的形象。

  “婆婆不用怕。”他温言道,“昨晚确是我们欺骗在先。原是不想惊扰了老人家,只是我家这小王妃……唉,太过任性,一时兴起,实在有些过头。婆婆就当是听了个故事,莫当真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故事是假,但两人的关系是真,那些随口乱扯的东西,就不要相信了。

  蓝祈莫名顶了个黑锅,又不好反驳,顿时也觉得需要挽回一下自己的形象。

  他走到田氏身前,将山谷里带出来的玉梳递到她手上,轻声道:“身外之物,难报婆婆一粥之恩。”

  玉梳毕竟是古物,色泽黯淡陈旧,一眼看去倒也并不似贵重之物,不至于引起觊觎之心。

  田氏张了张嘴,没能发出声音来。眼前的蓝祈分明还是那张脸,气质却与昨晚截然不同,难以想象这样高岭之花一般的人物居然会哭哭啼啼打情骂俏,还演得煞有介事。

  夜雪焕又道:“边民警敏,这是好事,婆婆做得很对。日后若再遇到不明人员求宿,也要第一时间通知边军。”

  田氏怔怔地点了点头。

  她甚至已经快要想不起昨晚这两人是何形象,快要分不清昨晚和眼下究竟哪个才是现实

  边军牵来战马,夜雪焕拥着蓝祈上了马,又指了指草棚里的阿毛,对那队长笑道:“把我家小王妃的小坐骑牵上。”

  蓝祈:“……”

  …………

  阿毛踢踢踏踏地走在一群战马中央,好在落霞关上的这些战马为适应山地作战,都不是青电那种高头大马,还不至于显得它特别矮,隐约能从马群中露出一双高翘的长耳。

  没人敢问夜雪焕为何断发,又或者蓝祈为何做女装,又或者他们为何还带着头小骡子,只回答他们想知道的现状。

  这名值守队长的确是白婠婠的亲兵,当初南巡时曾跟着去过云水关,是以认识他们。

  皇陵出事之后,白婠婠第一时间从云西赶回来,亲自主持废墟的清理工作。但皇陵坍塌得太厉害,巨石积压在山腹间,又不敢动用火药,只能慢慢凿碎了往外搬。

  将近三个月,进展甚微。

  白婠婠据说已经哭了好几回,嘴上喊着“三哥哥才不会死在这种地方”,一边专心致志地挖尸体;反而是定南王留了个心眼,挑了若干曾跟去云水关的亲兵,布置在各处岗哨,只要夜雪焕能脱险回到落霞关附近,定能寻求岗哨上的帮助。

  这名亲兵在岗哨上候了三个月,早已不抱希望;陡然在边民家中听说有可疑人物出没,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跟来看了一眼,竟真的让他接到了荣亲王,不仅是大功一件,也意味着他不必再枯守岗哨,自然大喜过望。

  至于朝中眼下的状况,他也不得而知,只说荣亲王的死讯已然在全国传开,但没找到尸体,一直压着没有发丧。

  夜雪焕又问为何西边无人巡边,亲兵答是今年荒民尤其活跃,东边矿场不堪其扰,边军都去了那边支援,岗哨上也只能守着沿线村落,不可能再有余力巡边。

  这倒能解释那些荒民聚落为何也如此空虚,但事出反常必有因,荒民今年的活跃必然与重央朝局动荡脱不开干系。

  夜雪焕心中不安,回到岗哨后不做停留,换了辆马车前往落霞关,两日后便即赶到。

  白婠婠收到消息,早已候在关下,都不等人从车上下来,自己扑进车厢;一见到两人,嘴巴就扁了,冲上去一手一个勾住两人脖子,哇地一声号啕大哭:“太好了……你们都没事……”

  那模样哪有半点女孩子家的梨花带雨,简直涕泗横流,加之连日以来焦虑又悲痛,完全没有了往日里的娇俏可爱,憔悴得甚至都有些脱形,凄惨极了。

  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话也说不清楚,一味在夜雪焕肩上擦鼻涕,蓝祈在旁给她拍着后背,一时也说不出什么安慰之辞。

  一边是死里逃生,一边是失而复得,都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此刻的心情实在非语言所能表达。

  随后进入车厢的居然是楚长越,虽不至于像白婠婠那样痛哭流涕,眼眶却也是红肿的,深深望着他们,喃喃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在云西近一年,他整个人清瘦了不少,亦不似从前白净,肤色微黑,反而显得愈发干练沉稳,又似乎多出了些更为沉重和忧郁的气质;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却的确与从前判若两人。

  距离他们回归才不过两日,楚长越绝无可能从云西赶来,只能是一直在落霞关里陪着白婠婠。

  夜雪焕不愿这场重逢太过悲戚,拍拍他的肩膀,打趣道:“熙云侯也未免太玩忽职守了吧?”

  楚长越却毫无玩笑的心思,嘴角不知为何挂着一丝嘲讽的笑意,摇头道:“我已经不是熙云侯了。”

  他望着夜雪焕,一字一句,咬牙切齿地说道:“我现在,是西府的襄西王。”

  短短三个月,他竟已经封王了。

  如此平步青云,他却没有半点喜悦,眼中阴云密布,既不甘又无奈,既悲愤又自责。

  “……三哥哥。”提到此事,白婠婠勉强止住了啼哭,哑声道,“你不知道……重央如今已经天翻地覆了。”

  夜雪焕与蓝祈对望一眼,彼此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

  “你们回来就好,我先送你们回虎趵城。”楚长越招呼他们下车,“我们路上再说。”

  落霞关里早已备好南府的黑漆马车,拉着四人直奔虎趵城。白婠婠依旧抽噎不止,楚长越却无比冷静,甚至不问他们是如何脱险,第一时间就将这三个月内的朝局变化告诉了夜雪焕。

  夜雪焕所想的最严重的事态还是发生了。

  重央朝局的确已经天翻地覆,如今甚至已经不是元隆三年,而是平观元年。

  ——夜雪权于正月末篡位为帝,改年号“平观”;而帮他一举拿下了夜雪渊的,正是魏俨的羽林军。

  宫变发生得十分突然,莫染和玉恬在正月初回到仙宁,夜雪渊知悉后连夜就赶回了丹麓,处理后续事宜。

  莫染回来了而夜雪焕没回来,消息根本就瞒不住,荣亲王殒命之事在全国范围传得沸沸扬扬。

  最要紧的自然是西北军权。林远当年退得太早,夜雪焕这边帅也没当几年,下面一时无人能接手,不仅沉寂许久的楚悦之蠢蠢欲动,就连南宫家都有插手的趋势,谁都想抢这块陡然失主的肥肉。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荣亲王世子主动入朝觐见,要求平级袭爵,继承父王遗志,镇守西北边境。

  九岁的小世子,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在宣政殿上侃侃而谈,从容应答,虽然态度恭顺,用词温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西北军权是他荣府的,谁也不配和他抢。

  夜雪渊在朝上明确问他是否有人授意胁迫,锦鳞当时的回答响彻整个宣政殿,震撼了所有人:“我为荣府世子,自有父王言传身教,不需旁人授意,更不受任何人威胁。父王十五岁入军,二十岁接任边帅,锦鳞亦当效仿父王,少年入军,为重央守土开疆。此职责所在,当仁不让。”

  意思就是他虽然年幼,但愿意赴军苦训,不出几年必能独当一面,才不枉他荣府世子之名。

  边军自然不可能交给他,但也确实解了夜雪渊的燃眉之急。当即拍板由林远代边帅之职,准许锦鳞回亟雷关,跟随林远帐下,待成年后袭爵掌军。

  这其中自然还有无数纠葛,尚未完全解决,夜雪权突然发难,羽林军趁夜逼宫。

  楚长越并不知具体情况,但据说当夜,整个皇宫里血雾冲天,夜色之中也能看到浓重的猩红;羽林军死伤过半,金吾卫几乎全灭,比当年庆化宫变还要惨烈。

  天亮之后,夜雪权称帝,夜雪渊和玉恬不知所踪,生死未卜。

  一众朝臣惊怒交加,尤其是夜雪焕的残存势力,简直怒不可遏,自家主子尸骨未寒,夜雪权居然就敢篡位,扮猪吃老虎也不能这么快就翻脸。

  一大批人进宫质问,甚至连老太傅都出了面,最后却无一例外,沉默出宫,认可夜雪权为新帝,再无半点异声。

  殷简知心灰意冷地辞了官,如今还在丹麓城中,只等皇陵之中找到尸首、发过丧后,再回乡养老。

  夜雪薰据说帮了夜雪渊夫妻脱逃,被打入刑部水牢,关了半个多月。莫染几度求见无果,不得已代表北府宣誓效忠,夜雪权才最终放人。

  南宫家自然不能看着夜雪薰被扣押,但没过几日便祸起萧墙。从月葭回来的南宫显不知用了何种手段,将南宫家所有直系召集起来,一夜之间屠了个干干净净,包括南宫秀人。

  此事背后定有夜雪权的影子,南宫显在屠族之后拿出确凿的人证物证,公开了当年投毒案的真相,亲自给南宫家扣上了谋害皇族的罪名,主动请罪求死。夜雪权免他死罪,只除了南宫家的爵位,发他回东海本家,许他一切生意往来如常,但自此以后,南宫族人一律不得入军入仕,永世为商。

  南宫家的亲信全都傻了眼,好好的靠山说崩就崩了;南宫显也没有一句解释,顶着无数骂名回了东海郡,留下一地血腥和哀嚎。有些人选择辞官避祸,但更多人不愿放弃前程,转而臣服于新帝夜雪权。

  南宫雅瑜遭受巨大打击,一病不起,不多日就撒手人寰,夜雪薰甚至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没了南宫家,甚至没了母亲,夜雪薰这个宁亲王也没了做头。夜雪权废了他的皇籍,除了皇姓,取其母家姓氏,赐姓“南”,将他贬为庶民。莫染带着他和小米连夜赶回慕春城,这会儿大概还在途中。

  朝中满目疮痍,楚悦之趁乱回都,痛斥夜雪权大逆篡位、戕害手足,甚至夜雪焕的死都可能与他有关,实乃不忠不悌、不仁不义,遂以平乱为名二度逼宫,意图扶夜雪镜为幼主,挟天子以令诸侯。

  夜雪权对此恍若不闻,楚悦之甚至已经安排好了与楚太妃里应外合,谁知入宫之后就被楚长凌倒打一耙,扣押在太微殿外。

  从未反抗过父亲的楚长凌,当着夜雪权的面亲手斩杀了楚悦之,然后自请削爵,只求能为皇帝“效犬马之劳”。

  夜雪权让魏俨重整金吾卫,把羽林军交给了楚长凌。

  楚太妃心知事败,在寝宫中自缢身亡。

  而这一切,被妥善藏在了宫外的夜雪镜一无所知,直到事件平息才被接回宫中,赐封靖亲王,由夜雪权亲自培养,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

  继茂国公府之后,昌国公府也轰然倒塌,重央的开国功臣、立朝以来的三大巨头,至此全部覆灭,再无人能制约皇族专权扩张。

  这是重央历代皇族的目标,最终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达成,实在令人唏嘘。

  没人知道向来温驯谦恭的楚长凌为何会有如此狠辣绝情之举,但与南宫家一样,楚家的大批拥趸也都傻了眼。

  这批人大多都是行伍出身,性子刚烈,不愿屈服,但终究都拖家带口,也无法孤注一掷。楚长凌成了他们眼中的叛徒、夜雪权的走狗,能指望的就只剩下了一个楚长越。

  而在楚长越表态之前,夜雪权一封圣旨发到云西,封他为襄西王,赐扶年郡为封地,镇守霰沙关边境,一切待遇等同南北两府。同时另一封圣旨发往南府,给楚长越和白婠婠赐婚。

  楚长越其实能明白楚长凌的良苦用心。

  这一代的皇族嫡系已经凋零得只剩下夜雪权和夜雪镜两人,若真让楚悦之杀了夜雪权、扶持幼主,夜雪氏就基本可以说是走到了尽头,又要陷入君弱臣强的困境中,再想翻身,难上加难。

  楚悦之当然不至于丧心病狂到让天下改姓楚,但也正因如此,楚家在历史上就会成为挟主霸权的乱臣贼子,比当初的三足鼎立更加引人注目,代替夜雪权被全天下口诛笔伐,甚至还可能给南北两府提供清君侧的借口。

  ——莫说是如今的楚家,便是当年楚后在世时最鼎盛的楚家,怕是也抵挡不住两府的联手夹击。

  楚悦之执念太深,被陡然而至的机会蒙蔽了双眼,但楚长凌却知道,夜雪权虽是篡位,名分不正,却已经是夜雪氏和重央朝廷唯一的选择。

  撇开一切手段心计不谈,夜雪权已经是唯一能给重央带来安稳和繁荣的人。

  楚长凌把自己和楚悦之都卖给了夜雪权,只求能换楚家羽翼之下的万千人平安。

  夜雪权那一道圣旨虽是发给楚长越,实际上却是与楚长凌的交易。昌国公府已经彻底落幕,而新的楚家则会在云西崛起,只是再也不能涉足朝政,而是成为边境的又一道铜墙铁壁。

  楚长越除了接受封赏和婚约之外别无选择,而南府也只有以此表忠,证明自己和新开的西府都会一直站在朝堂之外,一如从前。

  这大概是双方都最不想要的结亲方式,但在这件事上,楚长越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沉稳和坚忍,接纳和保护了相当一批原楚家在军中的亲信,将他们彻底安抚收编,自此一心守护边境,不再去管皇位更迭。

  定南王夫妇由此对他很是满意,这婚约也就定下了,只是朝中动荡,暂时未许婚期。

  夜雪权即位不到两个月,便将朝中军中上上下下都梳理了一遍。卢秋延依旧是右相,在他手下愈发如鱼得水;而冯以征虽然曾经是夜雪焕的人,但大势之下也不得不妥协,继续做他的左相,如此至少还能多保全一些人。

  夜雪权的第二道大旨发去了西北,荣亲王世子尚年幼,着他回太学府完成学业,结业后再去军中历练,边军帅印会一直为他保留。

  无人能知他这封圣旨居心何在,但所有人都清楚,一旦锦鳞回了丹麓,怕是就再也出不来了。

  彼时锦鳞尚未抵达千鸣城,圣旨在途中就追上了他。荣亲王世子再次表现出了令天下都要震惊的气魄,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抗旨,并对夜雪权隔空喊话,要他让自己“要么活着去亟雷关,要么死了回丹麓城”。

  夜雪权为帝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妥协,给了九岁的荣亲王世子。

  所有人都在赞扬锦鳞坚贞不屈的气节,人还未至,原本因为夜雪焕的死讯而低迷的西北边军就已经被他拧成了一股绳。只可惜他并非真正的夜雪氏嫡系血脉,否则可能都要有人要拥立他去对抗夜雪权了。

  这段时日以来,朝中除了对新帝的偷偷议论,就是对荣亲王的缅怀;而今荣亲王平安归来,朝中又会如何翻覆,实在无法预料。

  这也是楚长越要第一时间送夜雪焕回虎趵城、交由南府护送回丹麓的原因,无论夜雪焕自己作何想法,他都必须亲自去收拾残局,迅速收拢自己的残余势力,趁着夜雪权的统治尚未稳固,与他达成新的相互制约和平衡,或者干脆取而代之。

  只是凭楚长越对夜雪焕的了解,后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夜雪焕无意夺权,不代表旁人就会理解和尊重他的选择。

  此番回去,他所要面临的事态,或许会比他曾经经历过的千难万险都更加沉重。

  --------------------

  我权已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