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都市情感>浮图关>第十五章

  西八区的时钟慢许多, 洛杉矶刚迎来一天早晨。

  San Marino的林荫道上,房地产经纪人已经带着客人来看房子了。这个社区属于学区,华人聚集, 是湾区华人家庭的理想社区之一。

  陆家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了,平层的西班牙式建筑,有一个花园和后院泳池,相当朴素。

  祖辈是在淘金热潮过来的,到埃德闻父母这里, 已经是移民的第二三代。他们一个是业内有名的艺术品交易商, 一个是国际律所律所合伙人,早年忙得没时间打理家事,可以说,埃德闻是大哥带大的。

  埃德闻与大哥同母异父, 母亲的第一任丈夫是个有暴力倾向的议员, 老白男, 整个故事拿出来可以写一出亚裔版傲骨贤妻。

  大哥做项目投资, 女友是住Beverly Hills的星二代,生活被镜头环绕, 埃德闻很久没见到他了。

  今天却是凑巧,一家人都在, 大伯和阿姨两家也来了。烤物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埃德闻翻看日历,发现今天是family day。

  他终于没再错过。

  *

  埃德闻表兄妹不少, 这一辈里黑发乌眼的就只有他, 他们说他身体里住着一个东方老灵魂。

  埃德闻的确有一个难解的谜题,有时, 他会出现幻觉, 看到所处的空间的时钟逆时钟转动。

  小时候以为这是魔法, 他迟早会赶上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火车,后来发现,他只是一个麻瓜。埃德闻开始有意识记录时钟现象,可无论套演哪个数学公式,都无法摸索出规律。最后,埃德闻几乎肯定,这取决于他的心情,心情糟糕的时候,神经就会反射给他幻想。

  几年前的夏天,埃德闻一家前往巴厘岛度假。时区的改变让幻想从六月四日延迟到了。埃德闻认为这是一个启示,埃德闻坐皮划艇游遍印尼诸岛,结实了美森。

  为了寻找谜题的解,他gap一年,和美森一帮朋友一起,展开了荒野冒险。

  陆闻恺从人们眼里的nerd变成了野孩子。他去了东南亚诸国,前两年假期和家中表兄妹一起去日本游玩,最后才想起那片陌生的故土。

  除了研究国际关系的大伯,家里没有人对中国感兴趣。但西藏是个热门话题,埃德闻此番回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问起他这趟旅行。

  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于朝圣者而言有何意义,是否给予了他心灵上的洗礼。

  埃德闻喝完一杯美式,仍没能结束冗长的采访。

  “孚勒娅没和你去,真是可惜。”一年大半时间居住在香港的大伯母最具传统。

  埃德闻不解:“她为什么要跟我去?”

  大伯母愣了下,问小女儿,“孚勒娅不是Ed的女盆友吗?他们分手了?”

  “老妈,你说什么呀。孚勒娅是航空飞行员,有自己的事要做,其次,她和Ed是朋友。”

  “去年夏天,孚勒娅和我们一起在Sant Monica别墅度假……他们很亲密啊。”

  “孚勒娅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我们家和孚勒娅都很熟悉啊。”

  “好吧,年轻人的事,我也不懂。”大伯母知道埃德闻的脾气,收起话茬。

  埃德闻的老妈把新鲜出炉的蛋糕端来客厅,“你们在说什么?孚勒娅前些日子还和我说起拍卖的事情……”

  “什么拍卖?”

  大伯母话听了半截,欣然道:“孚勒娅要来吃晚餐啊?”

  “至少让我安静地过一个上午吧。”埃德闻拿了本书,到后院去了。

  “我们是关心他耶……”大伯母瘪嘴。

  一家人从孚勒娅说到埃德闻的飞行训练,因为一次事故,埃德闻没能通过考核,就此放弃了飞行员的梦想。

  过了会儿,大哥打完视频会议,到后院来找埃德闻。

  “怎么样?”加闻和埃德闻握手碰肩,上下打量他。

  “功勋累累。”埃德闻揉了揉衣衫。

  加闻笑着摇头,“辛苦了。”

  埃德闻微微耸肩:“我拿到了应得的。”

  他这次在中国待了一两个月,也有受大哥的原因,大哥投资了中国一个做飞行器的科技公司,给了埃德闻一点股份,让他帮忙做一些程序测试。过段时间,这个公司便会在港交所上市。

  “这次回来,就要去实验室待着了吧。”

  “嗯,有一篇论文要刊发。”埃德闻顿了顿,“不过,我想再去中国看看。”

  “那边这么吸引你?”

  “我答应了别人,但由于复杂的程序,没有即使赶到。”

  加闻笑了:“女孩?”

  埃德闻不置可否。

  “你让我好奇了。”

  “你想见她?”

  “为什么不,这么多年,没见过你对女孩子有兴趣。表妹偷偷担心,有一天你是不是会出柜。”

  埃德闻笑了:“我哪有时间进入一段关系。”

  老妈呼喊,老爸采买回来了,让俩兄弟去帮忙。

  埃德闻把书扣在椅子上,起身:“加闻,你相信际遇吗?”

  加闻愣了下,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想了想说:“也许?”

  *

  临近十月,孚勒娅有趟航班飞波士顿。

  时间上有余裕,她约了埃德闻在城里新开的日本餐厅见面。埃德闻从学院开车过来,不远。

  餐厅装潢以砂红色为主,描金屏风与小桥流水营造出东方人眼里的东方风情。说实话,了解过东方,便会觉得这有些造作刻奇。

  孚勒娅一边吃寿司,一边和埃德闻聊起他新的旅行。

  在老友面前,埃德闻很放松,不知不觉讲起了旅途中遇到的女孩。

  “年?”孚勒娅对这个发音感到好奇。

  “我就记得这个了。应该早点让她教我,是哪几个字。”

  见埃德闻笑着,孚勒娅垂眸喝了口白葡萄酒。

  “还是说说正经事吧,之前买拍的AVG老物件,听说你交给洛杉矶的华人基金会了?”

  “那些东西似乎会送去中国展出。”

  孚勒娅笑问:“你呢?看过那些东西了吗?不如去看看,邂逅你的司机女孩。”

  “你想去吗?”埃德闻平静地看着孚勒娅。

  对视片刻,孚勒娅说:“我只是开个玩笑。”

  “我不觉得这个玩笑合宜。”埃德闻表情淡淡的。

  孚勒娅语气冷下来,“这那么重要吗?我只不过是提了一句,还是说你染上了神经质。”

  埃德闻沉默片刻,有所缓和,“是我紧张了。”

  “你……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最近在实验室忙,没有什么事。”

  埃德闻不想讨论那些刺激他神经的怪梦,从公路旅程开始,梦出现了,到现在反复纠缠,他能感受到梦境里激烈的情绪,可怎么也记不起具体发生了什么。

  埃德闻冥冥中觉得,这一切和叫作年的女孩的有关。这让埃德闻确信了,人与人之间有着比际遇更深邃的东西。

  为此,他要回到那片土地。

  *

  此刻,陆诏年被孟柔绑来了南京。

  孟柔家的旗袍店做了许多年,在全国协会里也小有名气,今年行业展会在南京举办,孟柔妈妈受邀参加。

  孟柔妈妈希望两个女儿来长长见识,顺道带在身边做漂亮门面。

  协会为了体现年轻化,在民国老街做了一期复古集市预热。集市上有本地一支复古舞会团体,教大家一起体验二三十年代的摇摆舞。

  孟柔跳leader的角色,牵引着陆诏年。孟柔大方地说:“今天绿叶衬红花啦。”

  陆诏年穿了身青色丝绸旗袍,四十年代抹袖样式,盘口和滚边用本布,全手缝。衣服衬得人温婉含蓄,人又把衣服穿出了讲究的味道。陆诏年在舞池里转了个圈,立即成了焦点。

  陆诏年不习惯受瞩目,让摄影师们拍了些照片便藏到角落去了。

  误入集市的路人感到新奇,讨论说,这些旗袍女郎很有军阀姨太太的风情。

  爱好老旗袍的女孩抱怨:“混淆军阀就算了,什么姨太太风情,民国时期的姨太太过的什么日子,学过历史还不知道么。”

  另一位女孩搭腔:“这已经是好话了,有人还说旗袍是满清遗风、封建残余,完全忽视服装史。旗袍在那时候可是革新,是时装。”

  “我上回还跟人吵起来了,很多人就以为旗袍是丰乳肥臀,开衩到大腿。你跟他们ᴶˢᴳᴮᴮ说,老旗袍不是那样的,老旗袍没有省道,懂点的还能列举港工旗袍,不懂的反而要说,新式旗袍好呀,老旗袍宽肥、显溜肩。烦都烦死了。”

  陆诏年在一边默默吃一盒精美的中式糕点,不经意对上二位视线,附和地笑了两声。

  “你说对吧?”

  “诶,你这旗袍,是哪家的呀?”

  陆诏年噎了桂花糕,叫孟柔来招待准客人。

  陆诏年不懂旗袍,但穿上旗袍整个人确实有些变化,尤其是做了妆造,她性格里强势冷冽的那一面隐去了,看起来极其甜蜜。用孟柔妈妈的话来说,像当年的影星。

  晚上协会有商务宴,陆诏年应付不来那样的场合,想找借口溜掉。

  孟柔怕妈妈给她介绍男人,和陆诏年合计,走为上策。

  不知是不是江南人斯文的缘故,似乎都关起门来在室内玩,路上见不到几个人,看起来夜生活泛善可陈。

  两个女孩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梧桐飘洒的街巷里。

  经过明园林,孟柔偏说要进去瞧瞧。

  夜晚,四下无人,青瓦白墙的古老园林里颇有些阴冷。

  陆诏年催促孟柔看一眼就走,孟柔笑嘻嘻地说:“你怕呀?”

  孟柔拽着陆诏年走近水池,转身见一道人影,吓了一跳。

  那老人穿长衫马褂,坐在廊桥上吸烟。座位旁边放了好几只鸟笼,蓝布罩着,不知是什么鸟。

  瞧见她俩,老人咬着他的羊脂玉烟杆,笑了笑。

  孟柔不敢对视,僵硬地挽着陆诏年,转身离开。

  出来后,陆诏年放松下来,便笑话孟柔:“你不怕?不是社牛么,怎么不搭话?”

  “算了算了。”孟柔捂进了仿皮草披肩。

  回酒后后,孟柔收到摄影师发来的照片,高高兴兴地发了个朋友圈。月亮、树影、旗袍女人,她装文雅,配文: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陆诏年想嘲讽来着,却瞧见了别人发的动态。

  科学杂志刊发了一篇论文,一作是位年仅二十七岁的华裔物理学博后,消息刷爆业内,陆诏年往下翻,院校师生全都在转发。

  点开链接,她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Edwin Luk。

  不知道为什么,陆诏年觉得觉得这就是那个在粉雪覆盖的山脊上,和她说相信际遇的人。

  链接里没有照片,陆诏年想着如果是他的话,学姐学妹一定会讨论的。她点开学院群,爬了上千楼。

  在一众“老公”的呼喊声中,几张照片跃入视线。

  “天啊!”陆诏年抑制不住激动。

  “竟然是他,以前查资料,我就读过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