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走地鸡饲养指南【完结】>第11章 清明

  除了采茶,家里的鸡依旧是肖燃在照料,他每天一早起来拌鸡食,然后去茶园。中午回家,老爸老妈煮饭,他就拌鸡食喂鸡,然后打扫鸡舍,捡鸡蛋。

  割牧草的事也没落下,茶园边上有山有荒地,养鸡草在太阳的沐浴下长得肥硕茂盛,傍晚要回家的时候去荒地里溜达一圈,便能挖上半篮子。

  转眼进入四月,从一号到四号,连着下了四天雨,今天清明节反而放了晴。

  接下去温度只会一天比一天高,再加上前几天丰沛的雨水,茶园里的茶、林子里树、竹园里的笋、地里的野草都纷纷发荣滋长,只一天便能抽长一截。

  一过清明,茶叶疯长,产量起来了,价格就一天不如一天,因此,即便是冒着雨也要采摘回来卖个好价钱。

  这几天,肖燃切实地体会到了精耕细作的辛苦。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吃了早饭走上几里的山路到达茶园开始采茶,此时天才刚蒙蒙亮。

  若是天气好也罢了,像这几天下着雨,温度骤然降下几度,在地里既要淋着雨,又要冒着春寒,别提多难受了。即便是穿着雨衣,回到家来衣服裤子也已经半湿了。

  今天放晴,本是采摘茶叶的好天气,但肖燃和父母都在家,因为今天有比采茶更重要的事——清明扫墓。

  老家不叫扫墓,土话叫做“挂纸”或者“上坟”。

  农村人对祭祀很看重,每年除夕和清明都必须去祖先坟前挂纸,再忙都得抽出空。

  小时候,肖燃对清明“挂纸”非常重视,因为爸妈总说,祖先会保佑你平平安安长大,在坟茔前虔诚许愿,祖先还会帮你实现愿望。

  他对此深信不疑,每年清明去拜祭,都恨不得在祖先坟前三跪九叩。他许下了诸多愿望,一部分实现了,大部分没有实现。

  稍微长大一点上了学,他便明白这是一种迷信,就像天上没有神仙保佑风调雨顺一样,逝去的祖先也不会帮他实现愿望。想要愿望实现,需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行。

  当然,他并没有在认清这个真相后,就怠慢清明给祖先挂纸这件事,相反的,他更加重视。因为他明白了另一个道理,祭奠祖先寄托的是一种哀思,而不是让祖先实现自己的愿望。特别是在爷爷奶奶和外公相继去世之后,他愈发能体会到这种对已逝之人的怀念之情。

  上午,肖燃和父母一起,带着祭品和纸钱去各个祖先坟前祭拜。他没见过曾祖父曾祖母,所以没什么太大感觉,在他们的坟上毕恭毕敬地举着香鞠了三次躬。但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头,他的心里便有些泛酸,一些记忆涌上心头。

  他爸是独生子,他是独孙,所以爷爷奶奶都特别疼他,但凡有点好吃的都会留着给他。

  七岁那年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在学校正上着课,突然一头栽倒在地。爷爷接到通知匆匆赶到学校,将他送到镇里的卫生院。

  那时候镇里的医疗条件极度有限,连B超都做不了,医生让查了个血,说是营养不良,要住院观察几天。他便在医院住下,每天输氨基酸和葡萄糖。

  爸妈正农忙,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他。奶奶每天在医院陪着他,他的手臂因为输液变得青紫,奶奶就把他的手放在大腿上,轻轻地揉捏,嘴里哄着他:“捏捏就不痛了,捏捏就不痛了。”

  爷爷一天三趟往医院跑,给他和奶奶带饭。因为医生说是营养不良,爷爷就变着花样的做饭,鸡蛋、肉、鱼、菜、水果,一样都不落下。还给他买了两大罐奶粉,每顿饭泡一杯温牛奶奶一起带上。

  虽然平时吃的没这么丰盛,但荤素搭配,一顿都没落下,肖燃始终不明白怎么突然就营养不良了。

  但很快就有了答案。

  在镇里的卫生院住了一周后,他回了家,然而不久之后又突然晕倒在家门口。老爸这次终于重视了起来,带他去县里的人民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的仪器检查之后,得出结论,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摔到了头而引发的后遗症。

  老爸这时也想起,再小一点的时候他也确实晕倒过两次,只是那两次碰巧他感冒,都以为是发烧的缘故。

  决定去县里检查的那天起,奶奶就担心得食不下咽,生怕查出什么严重的病。他和老爸去县里那天,奶奶大中午就走路去镇里等着从县城回来的班车,想要第一时间知道诊断结果。

  虽然老爸一直说小毛病,吃几个月药就能好,奶奶还是心疼得直抹泪,说:“孩子受苦了。”

  自那以后,爷爷奶奶愈发宠他,但凡老爸让他干点活儿,爷爷就横眉竖目地斥责:“你老叫他干什么活,身体不好就得好好养着。”

  肖燃收回思绪,吸吸鼻子对着爷爷奶奶的墓碑拜了三拜,嘴里嘟囔着:“爷,奶,你们活着的时候没享到我的福,我就只能给你们烧烧纸钱了。你们在那边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钱就花,不够了就托梦告诉我。”

  回到家,李春莲嘱咐肖新华去拔几棵艾草回来。

  肖燃问:“妈,拿艾草干嘛,你要拿来泡脚啊?”

  李春莲哈哈大笑,说:“傻瓜,做青团啊,你忘了。”

  “对哦,”肖燃恍然大悟,“清明得做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而他就读的大学在北方城市,毕业以后也是在当地找的工作,算起来他已经五年多没有吃过青团了。

  “妈,我去拔艾草吧。”肖燃兴奋地搓搓手,“下午我帮你一起做青团。”

  肖新华已经换好了鞋,说:“还是我去吧,等会你把白蒿拔回家,我还得再去一趟。”

  李春莲笑着对肖燃说:“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做青团,让你去拔几棵艾叶回来,你呼啦啦地招呼着村里几个小孩就去了河对面的山上,每个人都抱着一捧白蒿回家。结果一问,都说是你指着白蒿说这就是艾叶。”

  “还有这事?”肖燃不好意思地笑笑,时间太久了,他已经不记得了,老爸老妈却将他童年发生的一件小事记得清清楚楚。

  一家人吃完午饭,李春莲就系上围裙,开始做青团。

  她先把艾草、糯米粉、花生碎等食材用碗碟装好,放在用来做手擀面的大案板上。

  而后,她把择洗干净的艾草放入锅里焯水,大约一分钟后,将焯过水的艾草全部捞出,放进榨汁机榨成汁。

  等待榨汁机嗡嗡运转的间隙,李春莲对肖燃说:“现在有这种机器方便多了,我们小时候都用石臼把艾叶给捣碎。”

  肖燃应道:“现在这种老物件都见不到了。”

  李春莲感慨:“是啊……都被慢慢淘汰喽。”

  艾草汁榨好,李春莲省去了过滤的程序,她觉得细细碎碎的艾草叶点缀在青团上反而更漂亮。于是她直接把艾草汁倒进混了糯米粉之中,然后加白砂糖,一边慢慢倒艾草汁水一边和面。

  面粉变成絮状的时候加猪油,再慢慢揉成光滑的面团。

  面团揉好,盖上一个不锈钢盆,让面团松弛一段时间。

  约莫十五分钟后,面粉松弛得差不多了,李春莲把一点小麦淀粉装进小碗中,将刚烧开的热水倒入进去,用筷子搅拌成透明状后再揉成面团,旋即将小麦面团和刚才的糯米面团揉在一起。

  “妈,”肖燃看得专注,不解地问,“怎么还揉两种面?”

  李春莲动作不停,跟他解释:“加点小麦淀粉进去之后面团会更软,蒸的时候不容易开裂,也没那么粘牙。”

  肖燃了然地点头:“原来是这样。”

  面团揉好,李春莲在案板将它分成一个个汤圆大小的剂子,分好之后,她拿一团面剂,用擀面杖像擀饺子皮一样把剂子擀成一个厚厚的小饼,然后拿起小饼,如同装饺子馅那样往小饼上夹了一大块豆沙。

  肖燃看得跃跃欲试,也洗了把手拿起一团面剂,学老妈的样子包青团。看着简单,实则很难,他装好馅儿,用虎口把面饼收拢然后搓成圆球,结果发现另一面早漏了馅,全靠老妈补救成功。

  青团是糯米粉做的,吃多了不消化,也就尝个味道吃个新鲜,所以李春莲做的不多。

  包好青团,大锅中的水也已烧开,李春莲把青团放在蒸笼里,放到锅中去蒸。约莫十分钟后青团就熟了。

  放至半凉,肖燃拿了一颗豆沙馅的青团进嘴,软糯香甜齿颊留香,他久违地尝了一口家乡的清新味。

  --------------------

  百科资料:“挂纸”是扫墓的俗称,又叫“压纸”,与“挂祖”谐音,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寓意对祖先的缅怀和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