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在岛上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杨航下面的水手说看到一艘渔船,众人听到都喜出望外纷纷来到海边眺望过去。

  “这是渔船么?怎么看起来这么大?”萧天接过杨航的望远镜望过去就见一艘大型渔业作业船游戈在距离钓鱼岛不远的地方,在萧天理解的渔船应该是那种电视里看到的很小型的,却没想到现在看到的捕鱼船竟然这么大。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能到钓鱼岛海域来捕鱼的渔船都是大中型的,续航能力要远远超过在近海作业的渔民。钓鱼岛周围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来一次当然要来个大船了。”杨航解释道。

  “好,接下来我们怎么办?现在就坐船过去么?”萧天问道。

  杨航摆了摆手,道:“不行。一是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过去一定会把他们吓坏的,肯定会把我们当成海盗或者劫匪什么的,到时候他们加足了马力离开或都拒绝我们登船,我们什么办法也没有,还有就是我们快艇的油料已经不足了,支持不了所有快艇同时出海。现在我让人把所有快艇的油料集中在一艘快艇之上,然后我带两人个过去跟他们说,让他们带我们离开这里。”

  “好!我让阿雪跟你去,有个女人跟着也会降低他们对我们的敌意。”萧天建议道。

  “好!”随后杨航带着自己一名水手和飘雪驾驶快艇直奔那艘渔船而去,快艇速度很快,十多分钟后就追上了渔船。从望远镜里萧天看到杨航带着飘雪三个人顺利登上渔船,萧天点了点头放下望远镜,心道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果然大约半个小时后那艘渔船快速的靠近了钓鱼岛,众人快速的登上渔船,随后渔船快速的离开钓鱼岛海域。

  原来这艘渔船是福建沿海一家渔业公司的捕鱼船,准备在钓鱼岛海域作业后离开,没想到碰到杨航。杨航上船之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和自己的身份,渔船在向这个渔业公司汇报后,没想到这家渔业公司曾经和杨航的船运公司做过生意,所以渔业公司同意了杨航的要求,出船接应萧天等人离开钓鱼岛海域,当然杨航也同意支付给这家渔业公司一大笔钱,足够弥补这艘捕鱼船出海的费用了。

  萧天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可以返回大陆,众人高悬的心稍稍放下了些许,所有人都抓紧时间休整,渔船在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达到指定的港口,到时候所有人还得想办法离开。之前杨航又再度联系自己的船队,希望可以在福建这个港口继续接应萧天等人。但是等到的回复却是自从那晚船队被台湾军舰袭击之后突然海峡两岸、沿海周围的海域全部戒严,对于非渔业捕捞的船只进行严格的盘查,盘查的目的不明确,但是执法人员在盘查过程中几乎对所有人都进行了身份比对。

  当杨航把这消息跟萧天碰头商量的时候也都摸不着头脑,如果说台湾方面对自己展开搜索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大陆方面应该还不至于到沿海海域戒严搜索自己的地步吧。最终萧天和杨航商量决定不管是不是搜索自己,为了以防万一萧天决定弃走水路而直接在福建沿海登陆,然后从陆路去北京。

  杨航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私人水路通道的话,那就意味着出于安全考虑不能乘坐飞机也不能乘坐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萧天只能从陆路坐车去北京。从福建陆路到北京何止千里,这其中的艰险非常人能体会。萧天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搞战时期的地下党,要避开不同敌人对自己的搜索,曾几何时萧天想要放弃的时候,在萧天的耳边就会想起梁思成和连战等人对自己的告诫。

  “当你带上这份文件离开台湾的时候,在没有见到共产党高层的时候,这途中任何出现铁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即便是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也要区别对待,有人是真心的,有人是假意的,这一路是不会那么太平的,你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连战说话时显示了一个卓越政治家的预见性,在国共两党党争中存活下来的国民党最高元老用自己的经验告诫着萧天。

  “政治上是没有秘密的,也许从你走出这扇大门的时候,你肩负的使命就已经不是秘密了。”马英九在萧天出门前这样告诫着萧天。

  “记住,当你从台湾返回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一个通缉犯,放弃一切常规的交通工具,这是你自保的最佳方式。还有一点你要记住没有见到那个人之前,所有的人都是不可以信任的,记住你手中的东西是可以决定未来两岸时局走势的,所有人都会死死盯住你,这份东西对于有政治目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贝,你的职责就是保护好它,让它平安到达北京。”梁思成这样说道。

  “希望我的努力不会白费!”萧天握紧了箱子的把手自言自语道。

  福建,福州,某地渔港。

  “我们就在这分别吧,我会尽快赶回上海见思成,把你这边的情况向他详细交待。”杨航握着萧天的手说道。

  “好,告诉思成我一定会将东西安全带到北京的。”萧天沉声道。

  “路上千万小心。”杨航嘱咐道。

  “你也是,我们北京见!”萧天道。

  “北京见!”杨航再度折返渔船目送着萧天等人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第十卷 两岸风云 第五十五章 国安谜团

  北京,国家安全菊总部。

  国安局总部地下卫星监控指挥中心占地上千平,巨大球状环形空间,墙壁上布满了不下百块巨大的监控屏幕,有的是卫星雷达图,有的是视频监控图形,有的是数字和图形信号,声地中间呈环状一圈一圈坐满了三百余人,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电脑显示屏,所有人都紧张的注视着屏幕上的各种数据,不时的向各自的上级汇报着收集到的信息。

  这里是中国国家安全菊的核心基地之一,负责收集全国范围内发来的所有信息,包括手机信号、视频监控信息、卫星定位数据等等所有一切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资料,在这里通过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可以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定位一只飞行的蚊子,这话虽然夸张,但是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套监控系统的先进性。

  用国安局内部人的话来形容这个卫星监控指挥中心,只要这个人接触水、阳光和空气就逃不过这套系统的定位追踪,为了对按这套系统整个中国交通、公安和城管等相关部门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布置了过亿个视频监控设备,在未来三年国安局将把视频监控布置在全国任何一个存有村落的地方,为未来五年保证全国所有公路系统全部在这套系统监控之下。

  通过这套系统只要将输入被追踪人的影像信息,就可以实现自动追踪,实现电脑系统无差别自动匹配,一定追踪到信息可以在三分钟内迅速定位被追踪人的方位,精度误差少于一米。

  这套系统是国安局最近才刚刚测试通过的,而这套系统接到的第一任务就是追踪前南天集团的主席,萧南天。

  除了新任国安局局长胡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追踪萧天,而其原因胡伟也没有向其他人交待的义务,下面的各个部门负责人接到胡伟的命令后立刻放下手里所有工作投入到这个紧急任务之中去了。

  如果仅仅是追踪萧天这个简单任务也并不会引起国安局系统上下的关注,但是新任国安局局长胡伟在交待任务的时候特别注明全局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全力追捕萧天。这个命令是很有意味的,做为国家安全菊来说每年追踪任务数追忆千计,但是却从来没有因为追踪一个人而放弃其他工作的时候,而且是全国安局所有特勤人员上下二十四小时待命,一但有萧天的消息立刻进行抓捕。

  胡伟今年四十三岁,是原北京军区的一个高级干部,数月前空降国安局,没有丝毫征兆。而原国安局局长调任中央其他部门任一个闲职,调职原因不明,出于国安局系特殊部门,所以尽管国安局上下对这一人事调整颇有微辞,但是谁敢不敢细究。

  而从被调回国安局总部的张立华也刚刚接受完国安局的内部常规调查,目前的张立华暂时没有被委派其他任务,成了闲人一个,这样也使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胡伟一样关注萧天的动向。虽然没有人交待张立华的工作内容,但是她却可以像其他特勤人员一样参加总局例会,尤其是萧天案件的例会,张立华看似若无其事,其实是在留意任何一个有关萧天行踪的信息。

  张立华自“卧底”南天集团,一晃数年,尽管张立华和萧天彼此都明白各自的身份和目的,但是二人保持了高度的默契,谁也没有点破这层窗户纸。在共事的几年中张立华与萧天打交道有限,一是国为萧天保持了足够低调,二是萧天总有事缠身,在公司出现的机率很小。如果说张立华和萧天关系在无形中增进一步的话,还是说这回萧天去印尼救人事件。

  张立华在得到高层默许的情况借助了国安局的部分资源帮助了萧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新任国安局局长到任之后立刻将张立华调回总部,同时对张立华进行例行的内部调查。在调查时张立华发现胡伟派出的调查组明显带有敌意,这让张立华立刻心生防备,调查组几番调查无果的情况下放弃了张立华。

  张立华是国安局特勤人员中的资深干部,虽然是一名女性,但是其资历得到了国安局上下的尊重和承认,张立华也成为前任国安局局长嫡系的领军人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调查组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张立华与萧天有更“亲密”关系的情况下,调查组放过了张立华。也不知道是胡伟疏忽了,还是胡伟有意雪藏张立华,在结束调查之后胡伟没有对张立华有更进一步的安排,所以尽管张立华在国安局依然十分自由,但是事实上她却是被边缘化了。

  今天同样是针对搜捕萧天的例会,只是这个例会没有正式的在会议室召开,而是在监控中心的指挥部。对于萧天的抓捕前所未有的是以国安局总局长胡伟任组长的,国家最高级别的国安调查小组,小组成员都是国安局重要部门的高级干部,这其中也包括张立华,只不过张立华识趣的躲在队伍的最后,静悄悄的听着各部门对抓捕萧天的情况汇报。

  这个会议开始的时候正是萧天从福建沿海登陆的那一天,国安局总局十分清晰的获取了萧天等人离开台湾的时间,原本通过卫星监控和GPS定位等手段可以十分准确的追踪萧天等人的行踪,但是也就在那天夜晚萧天所在的货轮遭到了台湾舰队的袭击被迫逃到钓鱼岛。

  也因为当夜天气原因使得国安局失去了对萧天等人监控,原本国安局已经在所有萧天等人可能靠岸的港口布置了警力予以追捕,但是就是因为在一夜之间失去萧天的踪迹使得胡伟不得已改变策略开始对台湾海峡附近的省市海岸线进行戒严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