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耽美小说>从不知【完结番外】>第57章 番外:沉沦

  1、

  杜长闻坐在角落的位置。

  咖啡店里的冷气太足了,烈日透过落地窗照进来,也被冷气过滤成了清澈无害的白光。一切景象都显得明亮而冰冷,不合情理。

  他收回目光,点了点头,平静地说:“既然是真的,那就这样吧。”

  话音落下,对方脸上的神情似乎焉地颤抖起来,这颤抖瞬间传递至嘴唇和眼睫,并且让他的面容很快泛起一层薄红,眼里也含了泪光,看上去是羞愧和难过到极致了。即使在刚才的对话结束后,言语已经无以为继,这样的神情也足够让人动容。

  杜长闻向来偏爱这样鲜活的面容,笑也明艳,叹也恳切,仿佛坦诚至极。

  但他今天才知道,他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会看人。

  对方难以自持地落下泪来了,“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可是……我们这么久的感情……”他死死抓住杜长闻的手,哀恸得失去了力气,全靠这双手支撑,“我们这么多年了……”

  这样真实的痛苦让杜长闻感到匪夷所思,但他无心再细想。短暂的沉默后,他用力掰开对方的手,说了离开前最后一句话:“好了,我们都不需要更难堪了,到此为止吧。”

  他站起身,快步走出咖啡馆。

  迎面是热浪与人声,仿佛另一个世间。

  事到如今,他甚至并不愤怒,也不去探究这场失败的爱情有什么因果。他想自己可能既不会看人,也不懂得怎样爱人,但是没关系,爱情不是空气与水,甚至可能什么也不是,根本只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概念。

  他疑心自己过去的日子是一场荒诞的舞台剧,要等一束灯光轰然照过来,才让耳鬓厮磨的恋人将彼此看得透亮,才让谎言与被背叛无所遁形。

  现在,故事落幕了,于是他要离开,走到别处去,走到荒芜真实的人间去。

  他将迎来平静无味的生活。

  2、

  那天傍晚,杜长闻去找徐磊。

  他们认识很多年了,可以追溯到念书的时候。但他们那时几乎没有来往,真正熟悉起来,还是这几年的事情。两人在相邻学校担任教职,又做着同一门学科的研究,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徐磊长袖善舞,与他交往日密,这才渐渐有了交情。

  所以,前些天徐磊推荐学生来应聘时,他才没有一口回绝。

  面试的时候,那个叫夏镜的年轻人很紧张,眼神像看见陌生人的猫,无辜而警惕,目光接触时会闪躲,但坐下后,还是有条不紊地埋头进行着数据分析——这时候又太专注了,根本没发现他已经走出办公室,站在旁边观看了十分钟之久。

  他决定给对方一个小小的提示,于是出声问道:“为什么要重算?”

  果然,这话一出,对方立刻吓了一跳,瞬间挺直背脊,几乎要从椅子上弹起来了。尽管如此,这位年轻人还在努力克制脸上的神情——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磕磕绊绊地对他做出解释,说这份数据的结果和之前看过的论文不一致。

  当然不一致——这是他故意修改后的数据。

  “……我是说,我看过这篇文章。嗯,来这里之前,我专门找了你所有的文章。”

  解释到这里才算完。

  杜长闻忍不住笑起来,感到愉悦的同时,决定不必告诉对方全部的真相,只发出一句介于调侃与夸赞之间的、含义模糊的评价:“还挺诚实。”

  但他依旧决定拒绝。

  事实上,这个助理的岗位他已经招了很久,但屡次尝试都招不到合适的人选。想来也是,毕业后的专业人士不屑于来做这点兼职,在读的学生,又很难满足他的要求。所以他已经决定放弃这个打算。

  今天来城大找徐磊,也是希望当面说一下这件事。

  走近实验室门口,里面传来隐约的人声,他抬起手正准备敲门示意,房间里那些争吵的字句就变得清晰了。短暂地争吵后,脚步声靠近,实验室的门被人大力拉开,他看见自己面试过的青年站在眼前,再次像受到了惊吓似的,连人带话定在那里。

  还是这么紧张。

  想到这里,杜长闻笑了笑,回过神来。

  今天不知怎么了,坐在书房想看会儿书,结果几次三番地走神,竟然想起两年前的事情了。当初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相遇,原来是一切的开始。

  两年的时间并不长,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场面试后,自己是准备回绝的。

  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了呢?

  这倒是记不清了。或许是对方遇到的事情让他升起了一点怜悯,或许是对方努力克制的倔强神情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但这些都不是充足的理由。他做出的决定向来不容更改,那天脱口而出的话,根本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非要探究理由,大概是一点久违的冲动。

  而当他终于明白这点冲动背后藏着什么的时候,对方已经进入他的实验室,成为他的助手了。

  两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留下的记忆少得可怜,但也足够填充这个看书的下午。

  杜长闻放任自己的思绪滑至远方,此时此刻,夏镜大概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

  不习惯也没关系,他冷静地想,迟早会习惯,就像记忆迟早会淡去。人的一生只是不断地失去与告别,谁也无法真正拥有什么,不过借来一点自欺欺人的快乐满足,就足够敷衍地过上十年八年。

  他垂下眼,继续阅读手中的书。

  那是一本书信集,指腹下压着这样一句话: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许才是真的人生。

  3、

  周末,杜长闻接到贾依然的电话。

  她代表实验室去北京参加一场会议,名为某某学术论坛,其实是心理学一南一北学术圈人士的交流大会,人情往来的味道更浓些。

  杜长闻前些年去过两次,今年再收到邀请时,下意识就不想去。碰巧当时贾依然在旁边看见了,一挑眉“哦”了一声,又道:“在北京啊。”

  于是杜长闻顺理成章地问她:“想去玩几天吗?”

  贾依然也不知道是真想去玩还是善解人意,爽快回答:“好啊,我也很久没去过北京了。”

  这日安顿完毕,她便打电话给杜长闻,说自己已经走完签到流程,提交了材料,会议明天一早就开始,估计到下午三四点才结束,余下时间大概是留给各位难得见面的教授带着博士生交际的,我孤身一人就不去凑热闹啦。

  杜长闻对这些细枝末节并不在意,嘱咐两句就预备结束谈话。结果贾依然堪堪来了一句:“哦,对了,我今天还碰见夏镜了。”

  “是么。”杜长闻不置可否地接了句:“他现在怎么样?”

  但贾依然也没有过多信息可以提供:“约了他晚上出来见个面,还没聊上呢。”

  杜长闻也就不再过问。

  到了翌日早上,贾依然再次接到杜长闻电话,问她前一天的会进展如何,在场的教授们提了些什么问题云云。贾依然前一晚和夏镜聊天喝酒很晚才回酒店,此刻刚从床上起来,敷着面膜继续喝酒——以毒攻毒是她治疗宿醉的常用药方——忽然接到杜老板电话,脑子根本还没开始运转,所以也没想明白杜老板何时关心起这些问题来了。

  后来杜长闻随口问了句“见着夏镜了?”,她才一个激灵反应过来,于是也不需要额外提点,将昨晚从夏镜口中得知的信息开闸放水一般说了个干干净净。

  杜长闻安静听完,才像是忽然想起来似的,说:“正好有人托我帮忙,想找个学生用业余时间帮忙做点东西……”

  贾依然愣了愣,一手撕下面膜,在习习凉意中恢复了清醒,但依旧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错了意。脑中还没想透彻,嘴上已经接话道:“哦,要不然交给夏镜好啦?”

  电话那头,杜长闻镇定如常地回答“可以”,又吩咐她不用提及自己,省的让夏镜觉得欠了人情。

  贾依然一一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她溜达着去洗了脸,坐回床头盯着已经见底的酒杯,暗忖:我到底是喝多了也想多了,还是玲珑心肝不点也通?

  4、

  半夜醒来的时候,杜长闻意识到这是冬天。

  眼前是一片黑暗,隐约的风声浪声混淆着传来,听在耳里只是持续微弱的噪声,反倒显得屋里静得可怕。除去当初有人留宿的短短几天,家里一直是这么静,他理应习惯。醒来不过是因为睡眠状况欠佳——这也是老毛病了,只是近几个月,似乎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

  他披了件衣服下床,在床头摸到烟,点燃一只夹在手里,起身走到窗边,将窗户打开一条缝。

  瞬间,寒风卷着凛冽的气息卷入,呜咽声扑进耳中,屋内温暖的空气很快消散,成了一个冰冷清醒的世界,黑暗里只有指尖一点星火,也好似没有温度。窗外的世界看上去却是平和安宁的,仿佛是沉沉睡着,不受惊扰也无情无绪。

  但杜长闻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冬天,还是春节。隆冬,又是节庆,格外有一种凄凄的冷的氛围,所以人们格外需要团聚和热闹,作为有效的伪装。

  一年前的这时候,屋里倒的确是热闹的。

  杜长闻弹了弹烟灰,心平气和地继续回想,因为那时候屋里有个夏镜。

  那是他们分开前,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不知道当时夏镜是怎样的心境,但他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早有模糊的预感,于是快乐中也像是绷着一根弦,是一种带着紧张感的神经质的快乐。即使这样,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太过短暂。

  天快亮了。

  睡意像时光一样无法找回,索性按照春节惯例,收拾收拾房间。

  将家具连同地板都擦得干干净净后,杜长闻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再把床单被套齐齐清洗一遍。换床单时,某个角落传出轻轻一声响动,像是有东西从边角滑落,撞在床架上。他走过去埋头查看,很快从床垫与墙壁的缝隙处捞出了那只手表——只看一眼,就认出是夏镜怎么也找不到的那只表。

  天知道怎么会跑到那里去。

  他花费一分钟将手表放进书房的抽屉里,随后继续清扫房间的工作。

  直到春节即将过去的某天下午,坐在书房处理邮件时,目光随意扫过抽屉,他才像是忽然想起这件小玩意,于是又将它拿出来,决定换个离座椅稍远一些的地方。

  站起身绕了书房一圈,他将它放在书柜里。

  没过几天,打开书柜取书的时候,这只表又落进了视野,并且反射着屋内的一点灯光,平白就惹人注目。于是他拿出自己需要的书,同时也取出手表,随手放进大衣口袋里。

  这下大概能眼不见为净了。

  杜长闻自认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做不来睹物思人这样愚蠢的事。只是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突然多出一件物事,不习惯而已。

  总之,在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就这样多出一只表。

  有时候忘记了,换衣服时才发现,于是再次随手扔进新的大衣口袋里。后来天气暖和起来,不再穿大衣,手表也像无处安放的琐碎物品那样,一会儿放在包里,一会儿又出现在实验室的办公桌上。

  时间长了,他也并不嫌麻烦,渐渐成了某种习惯,像是懒得扔也懒得收起来,于是触手可及的地方,就总是有这么一只表。

  人们喜欢按照习惯行事,因为造就它的是自己。

  5、

  原本是想找个借口,不去参加聚餐的,可是杨斌不仅自己要去,还打来电话热情邀请。他现在在另一所高校任教,但社交范围覆盖全市,并有蔓延整个南方心理学界的趋势。杜长闻早知道这人话痨又爱结交朋友,可时至今日,还是觉得低估了对方的天赋。

  聚餐地点在校外一家海边餐厅,他去过几次,环境尚可,价格昂贵,来这里的外地游客比本地食客多。单是想象一下,也觉得吵闹。

  但杨斌兴致勃勃地劝说:“闲着也是闲着,聊聊天也好啊。”

  杜长闻想了想,答应下来。反正日子总要消磨,工作、书本、食物,没有什么不同。面对学生、同事、同行,也没有什么不同。

  临出门前,他透过露台玻璃门看向室外,天色碧蓝,阳光耀眼。这一天实在是热,室外的热浪有如实质,汹涌着盘旋在露台,白光灿烂得异常,让人睁不开眼,好像影片里对未来的隐晦预示。只是在命运真正降临那一刻之前,谁也不知道等待在前方的是什么,仅会将这当做寻常的一天。

  但这大概是今年最热的一天。

  想到这里,他从玄关处拿了车钥匙——虽然距离不算远,但这么热,还是开车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