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827章 算账

  改日,祝三郎寻了一个机会,回了一趟县衙。

  “泽清,你跟我来,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跟你说。”祝三郎拉着祝泽清去了书房。

  祝泽清见祝三郎一副谨慎的样子,心里忐忑了下:“爹,发生什么事了?”

  祝三郎把昨日王庆找他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祝泽清。

  祝泽清听后,并不感到意外,不说这个时代,就是现代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偷建材去卖。

  祝泽清问:“爹,那你怎么说的?”

  祝三郎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我答应了,他会来找我。”

  祝泽清赞赏地看着祝三郎:“爹,做得不错,将计就计,到时候再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祝三郎摇头:“我当时也想不出其他办法,干脆就顺着对方,准备过后再来找你想办法。”

  祝泽清:“爹,这段时间你就按照对方要求你做的那样做,我来放长线钓大鱼。”

  祝三郎点点头:“我知道了。”

  父子俩说完话,祝三郎从后面离开,在城里转悠了好几圈才去了工地。

  城墙的修建已经有一个多月,进度还是挺快的,大概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建好一成了。

  祝泽清想了想,准备去巡视一下工地,开个才这么点儿时间,就有人打这样的主意了,这要是被蒙在鼓里,不知道会损失多少。

  “大人!”

  “大人!”

  祝泽清每路过的地方,都会响起一片喊“大人”的声音,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巡视完之后,祝泽清问身旁的一个男人:“工地上的活儿很累,能坚持吗?”

  男人憨厚老实,笑着说道:“不累不累,对草民来说还挺轻松的。”

  祝泽清:“工钱发了多少?”

  男人笑得更开心了:“发了三钱银子,每天一顿饭,吃得特别饱,吃得饱,干活儿也特别有劲儿。”

  祝泽清对男人笑笑:“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男人看祝泽清的眼神充满了崇敬:“草民相信大人说的话。”

  祝泽清轻轻颔了颔首,往隔壁走去。

  在工地待到晌午,祝泽清返回县衙。

  凌封锦递来捐款账册:“从前日开始就没人来捐款了,昨日我把账册整理了下,以看看。”

  祝泽清坐到椅子上,把账册翻开:“这是总账册?”

  凌封锦回答:“是。”

  祝泽清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捐款四十五日,累计捐款二百八十万两。”

  看了一会儿,祝泽清把账册拿给凌封锦:“按照捐款由多到少排一下名,到时候在城门口立一块碑,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刻上去。”

  凌封锦应道:“我知道了。”

  ……

  时间不经意间把一株株麦子给染成了金黄色,眼看着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今年增加了许多井,水源的问题虽然紧缺,但没有到去年那种渴死的地步,将将就就,挨到了麦子收割。

  祝泽清带着江一宁来到了大雪山下。

  那里的两百多亩地全部种的麦子,远远看去,那里像铺着一块金色的毯子,整整齐齐,特别好看。

  近看,一支支麦穗饱满大粒,散发着好闻的麦香。

  村民一部分人拿着镰刀将麦子割掉,一部分人脱粒,再有一部分把麦粒运回村子,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帮忙干活儿的少年担着两捆麦秆走过来,一双眼睛神采奕奕,皮肤跟小麦一个肤色,结实健康:“大人,少君。”

  祝泽清微笑:“干活儿有点儿辛苦。”

  “宁愿辛苦一些,也不希望什么事儿也没有。”少年笑嘻嘻道,“大人,今年的麦粒特别大一颗,里面全是白色的面粉,今年大概是不会饿肚子了。”

  祝泽清勉励:“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少年重重点头:“大人说的是,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祝泽清点点头:“去干活儿吧。”

  “嗯。”少年开心地走了。

  江一宁张望着麦田:“麦子丰收了,今年大家的口粮有着落了。”

  祝泽清轻松地说道:“确实,我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江一宁握住祝泽清的手:“都是你的功劳,想想我们刚来阳翟县的时候,贫穷得令人发指,这才一年,一幕幕都是大变化。”

  祝泽清:“希望越来越好。”

  江一宁坚定地道:“县令大人如此英明神武,一定会的。”

  祝泽清笑笑:“尽力而为。”

  麦子收割了之后,村民立即把红薯和土豆种下去,这样过年还能再收一季粮食,这些就是赚到的。

  为了生活,所有人都很努力。

  祝泽清的职田收获了西瓜之后,种上了红薯,庄子那边则全种的土豆,土豆都已经发芽了。

  ……

  崔业抱着一个竹箱子来到了县衙:“大人,看我给你送了什么好东西来。”

  祝泽清好奇地抬起头:“什么东西?”

  崔业把竹箱子放到祝泽清的案桌上:“大人自己打开盖子看看。”

  “神神秘秘的。”祝泽清伸手把盖子打开,箱子里满满的一箱紫葡萄,紫葡萄又大又圆,饱满地皮儿能反光,漂亮还香甜。

  “大人,这是你卖给我的种子种出来的紫葡萄,特别特别甜,果汁还多,非常好吃。”崔业激动地说道。

  祝泽清摘了一个品尝:皮薄果肉甜,特别香,吃一颗,感觉像被葡萄淹没了一样:“葡萄都卖出去了吗?”

  崔业激动万分:“卖出去了,不仅卖出去了,还卖了高价,大人,多谢你,今年赚了不少钱。”

  祝泽清提点:“其实可以不用只卖葡萄,还可以酿葡萄酒,这才是最赚钱的。”

  崔业为难道:“草民倒是想,但是没有这方子,就是想也没办法。”

  祝泽清:“可以去找一宁,他有,但是特别贵,看你能否负担得起。”

  崔业一副了然的样子:“大人,我知道了,我回去跟儿子商量,要是准备酿酒的话,就去找少君。”

  祝泽清无奈道:“崔家主,你会错意了,一宁是真的有方子,而且我们自己家也酿。”

  崔业:“……”

  崔业略尴尬地道:“大人,草民知道了。”

  祝泽清点头:“这箱葡萄本官笑纳了,你先回去吧,商量好了再说。”

  崔业拱了拱手,离开了县衙。

  祝泽清抱着竹箱子去了后院儿,有一百多斤葡萄:“来,都来吃葡萄。”

  江一宁几人就在后院儿,闻言抬起头来:“你买的吗?”

  “刚才崔业送来的。”

  祝泽清把竹箱子放到桌上,然后去端来洗菜的木盆,倒上干净的井水,再放一些盐在里面,搅拌成淡盐水,再把葡萄放进去浸泡清洗。

  祝泽清解释:“葡萄和葡萄的缝隙之间有许多小虫子,用淡盐水浸泡可以杀死那些小虫子。”

  师冬青问:“好泡多久啊?”

  “半刻钟就可以了。”祝泽清把一串串葡萄放进淡盐水里,然后又去拿了一个木盆,倒入干净的井水。

  “一会儿再用这个水洗洗葡萄就可以吃了。”

  江子星帮着捡葡萄去浸泡:“真讲究,以前我都是抱着直接啃的。”

  师冬青笑笑道:“我会洗洗,但没有洗得这么仔细。”

  祝泽清把浸泡够时间的葡萄放到清水里:“可以吃了,大家都快吃吧。”

  李锦元走了进来:“你们在吃什么好吃的?”

  师冬青给李锦元招手:“吃葡萄,框里给你们留了许多……”

  李锦元不客气地摘了几个,一个个大葡萄像珍珠似的,都有些不舍得吃了:“居然有葡萄吃,哪儿买的?”

  祝泽清回答:“别人送的,不过你要是想多吃的话,可以去找崔家买,现在应该还有。”

  李锦元把侍卫叫过来:“你去崔家看看,多买一些回来。”

  “是,小王爷。”侍卫连忙去买葡萄了。

  李锦元吃了几个,然后拿上一小串去了食堂,给祝映晴送去,有好东西他都不会忘记他的映晴。

  齐正安等人去了园林,帮着看店铺了,要傍晚吃饭了才回来。

  大家吃一些葡萄,大多数都留着,等他们回来了一起吃。

  鉴于祝泽清和江一宁的孩子要出生了,祝家人决定等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再回家。

  祝泽堂和钟玉烜也留了下来,京城的生意经过祝泽堂一年的经营,已经不用他们时时刻刻看着了,他们打算等过年了去查查账就行了。

  ……

  祝泽阳开心道:“哇,这里居然也有葡萄吃。”自己吃,也不忘递一串给李雍宸。

  李雍宸在这边生活得越来越开心,性格也因为受到周围人的变化而潜移默化着:“宫里都没吃你们这么好。”

  祝泽阳就问:“你去过宫里吗?”

  李雍宸含煳地回道:“去过,吃过里面的东西,我感觉精致是精致,但是不够突出,小家碧玉的感觉。”

  祝泽阳摇摇头:“我没吃过,不知道什么样。”

  李雍宸把手里那串葡萄里最大的一颗摘给祝泽阳:“没事,以后去京城了,我托人给你做一桌。”

  祝泽阳忍不住看了眼李雍宸:“你还有这样的能力啊,居然能让御厨给你做饭?”

  真是说得越多,错的越多,李雍宸赶紧圆回来:“一个小人脉而已,不值一提。”

  “太谦虚了,都能让御厨给你做饭了,还小人脉。”祝泽阳又道,“其实你不用解释,大哥的师兄们都是高官,做一顿饭小意思。”

  “还好吧。”李雍宸吐出一口气:还好小阳儿自己把自己圆了,不然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祝泽阳往嘴里塞了一颗葡萄:“好了,快吃吧,葡萄好吃。”

  江一宁思念道:“家里的葡萄应该也熟了。”

  祝泽清把大颗的葡萄都摘给江一宁吃:“等我们回去就可以吃家里的了。”

  江一宁点头:“嗯。”

  全家都品尝了一下葡萄,见还有多的,祝泽清给手底下的人尝了尝,但葡萄实在有限,就浅尝了下。

  后院儿里也种了几棵葡萄,因为种在院子里,关照不像外面的充足,还没有很成熟,过一段时间才能吃。

  ……

  农忙持续了半月的时间,转眼进入了八月,金秋时节。

  八月既是丰收的季节,也要准备交田税了。

  但今年的大家都不慌,七月收了麦子,而后收了红薯,红薯卖了许多钱,腰包鼓鼓的。

  告示:请村里个户准备好税粮或者税银,九月初,官府将派人上门收取税粮或者税银,税粮或者税银都只收去年的一半。

  收赋税之前都会提前大半个月通知,让大家准备。

  告示贴出来之后,官府立即进入了繁忙的状态。

  城里人也是要交赋税的,但他们交人头税等除了田税以外的税,没种田自然就不用交田税了。

  而他们一般是自己来县衙交,交银子、布匹等物。

  县衙实在是忙,书吏们都忙不过来了,祝泽清这个时候想到了官学的孩子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于是他来到了官学,准备找几个算学学得好的孩子去帮忙核算账目。

  负责双儿算学教学的是一个叫柳阳的夫子,这位夫子酷爱算学,被祝泽清挖过来做了算学的夫子。

  “大人,这是孩子们的考试成绩文册,你看看吧。”柳阳把一本文册递给祝泽清。

  祝泽清翻开,有一百二十三个学生选择了学算学,他从第一个看起。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孩子们都学得不错,以后去当一位账房应该没啥问题了,但好中还有更好的,这些孩子里就有十位是这样的人。

  祝泽清把名字誊写下来:“柳夫子,麻烦你去把这十个孩子带到县衙里来,帮忙核算账目。”

  柳阳一听,便道:“这个任务会不会太重了?”

  疑人不用,祝泽清道:“不用担心孩子们的能力,他们会办好的,而且我想他们会办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好。”

  柳阳一想,孩子们学得再好,也需要机会去磨炼,不然不过就是一个个绣花枕头:“大人,我马上去办。”

  祝泽清:“我回县衙等你们。”

  柳阳想通之后,也忍不住想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了,快速叫上孩子,一起去了县衙。

  十个孩子里,有双儿有姑娘,最大的十五岁,叫梁庆,他问:“夫子,你要带我们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