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731章 参观要给钱

  想做官学学正、学录、典籍的人非常多,总共报了一百五十多个人。

  他们先不急着考试,祝泽清让他们回去等通知,随后把新上任的官兵和一些锦衣卫叫到跟前,“你们一人选一人去打听他们的为人。”

  “必须询问到五个人以上,把他们说的话记录到册子上,拿回来我看。”

  “询问的人包括他们家的下人,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你们不用亲自去问,可以找人替你们去问,这样才能问出真实的情况。”

  “询问了之后,你们再观察他们三日,把他们三日做的事记录到纸上,到时候拿回来我一并看。”

  众人异口同声,“是,大人。”

  祝泽清道,“换上便衣,去办事吧。”

  众人速度分开,拿上小册子和铅笔就去办事了,这个任务并没有什么难度,大家都想表现自己,因此格外地卖力。

  ……

  江一宁带着祝泽清来到他准备的作坊里,“看吧,这里就是灯笼作坊。”

  作坊非常宽敞,一应原材料堆放在墙角,桌子椅子工具一应俱全,准备得十分充分。

  祝泽清环顾了一眼,“一宁,必须奖励你。”

  “好啊,准备奖励我什么?”江一宁不是真的想讨要奖励,就顺口问了。

  “奖励你一辆自行车,怎么样?”祝泽清在江一宁耳边说道。

  “自行车?”江一宁眨了眨眼,很感兴趣。

  “今晚有月亮,晚上我带你去铺好的路上去骑,好不好?”祝泽清道。

  “好啊,就这么说定了。”江一宁直点头。

  看了作坊,两人返回县衙。

  此时的县衙被小孩子们给挤满了了,叽叽喳喳的,像养了一群小鸭仔,一个个站在县衙里,师爷他们都快走不动了。

  孩子们的爹娘爷奶站在外面等候,不然整个县衙怕是要被挤塌了。

  师爷艰难地挤到堂前,拿着喇叭道,“赶紧排队,男孩一队,双儿一队,姑娘一队,排好队我们就开始报名,对了,户籍要拿好,不然无法报名。”

  捕快们帮着维持秩序,好一会儿才把孩子的队伍给排好。

  排队后,礼房书吏坐到案桌后,开始登记。

  师爷开口道,“登记后把户籍拿给家里人,然后站到走廊上去,一会儿有人领你们去作坊干活儿。”

  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看着他们就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明天。

  梁青挤到第一个报名,他把户籍拿给书吏,“我叫梁青,今年八岁,家中行三,家住梁家村。”

  书吏翻开户籍,然后翻到梁青那一页,记录到了纸上。

  记录好后把户籍还给梁青,“把户籍拿去给爹娘。”

  “是。”梁青赶紧去找哥哥,把户籍拿给哥哥,哥哥还要报名,然后走去了走廊上。

  走廊上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

  梁青走向距离他最近的韦韶,“我叫梁青,你叫什么?”

  韦韶眨巴着大眼睛,同龄人对同龄人天生就比较亲近,“我叫韦韶,我九岁了,你呢?”

  梁青腼腆地笑了笑,“我八岁,比你小一岁。”

  韦韶笑了起来,“那你该叫我哥。”

  梁青挺可爱,张口就喊,“韶哥。”他又道,“在家里他们都叫我小青,你也可以叫我小青。”

  韦韶点点头,“那以后我就叫你小青,一会儿我们一起去干活吧。”

  “好。”梁青对新交了朋友,非常高兴。

  报名持续到了晌午,总共有一千六百七十二个孩子来报名,人数有些庞大。

  祝泽清看了看名录,叫上丫鬟,一起带着孩子们往作坊走去。

  丫鬟有十人,特意挑出来照顾孩子们的。

  来到作坊后,祝泽清把他们按照年龄分成四个部分,年龄大一些的做复杂一些的,年龄小一些的做简单些的。

  祝泽清对孩子们说道,“想读书的话就得努力干活儿,不努力的,一旦被发现,本官就会把他赶走,都听明白了吗?”

  孩子们有些害怕地点头应道,“明白了。”

  祝泽清把做灯笼、缕花、幡胜、五色纸钱的四位师傅叫过来,让他们去教孩子们干活儿。

  小的就教简单的,大的就教复杂的。

  四位师傅是江一宁精挑细选的,人品没问题,也非常有耐心,教孩子们很合适。

  丫鬟们也加入了其中,一起干活儿。

  祝泽清在作坊里看了一会儿,然后把这里交给江一宁,他离开了,去了刘家商行。

  巧合,刘殿杰正运了一批货过来,“祝大人。”

  祝泽清开门见山地说道,“过段时间我这里有一批灯笼、缕花、幡胜、五色纸钱,帮忙消化一下。”

  刘殿杰爽快地答应了,“这些正好是过年要用的,还有一月就过年了,没问题。”

  祝泽清打量了一眼刘殿杰,“你的商行扩展到了襄北州的所有县城了?”

  刘殿杰其实挺高兴搭上祝泽清这条船的,“大人真是耳聪目明,的确如此,我现在做南北货,没想到生意意外的好,不知不觉就扩展了。”

  祝泽清警告,“扩展可以,但是得做清白生意,不然我不介意替代。”

  刘殿杰赶紧说道,“放心好了,我已经洗白了,别用老眼光看人。”

  祝泽清点点头,“脑袋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别又摘下来绑在裤腰带上,自己害了自己。”

  刘殿杰笑,“明白。”

  祝泽清准备离开,但又停下了脚步,“对了,大棚蔬菜长得不错,过年的时候可以分你一些。”

  刘殿杰惊喜,“真的?”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祝泽清忍不住又叮嘱了一句,“约束好手下,赚钱就赚钱,别惹事。”

  刘殿杰点头,“我知道。”

  “没什么事了,我先走了。”祝泽清说完,这次真走了。

  刘殿杰庆幸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想到受了伤上了江一宁的船才是我发达的开始,刘殿杰啊刘殿杰,好日子还在后头。”

  ……

  灯笼作坊。

  梁青正拿着几根竹条在绑灯笼的轮廓,“一宁哥,你看是这样绑绳子吗?”

  江一宁看了看梁青手里的竹条,“是这样绑的,梁青好聪明,这么快就会了。”

  梁青腼腆地笑了笑,“是师傅教得好。”

  韦韶也在绑竹条,不过他的手明显要笨一些,绑了好一会儿没有绑好,“梁青,你教一下我,我不会。”

  “好啊。”梁青把韦韶的竹条拿过来,手把手地教,“会了吗?”

  韦韶抓了抓头发,“看你绑好轻松,我试试。”

  “嗯。”梁青把竹条还给韦韶,“你被着急,慢慢来。”

  “嗯。”韦韶点点头,小手拿过绳子,学着梁青的样子绑竹条,这次倒是绑对了,绑好竹条之后,就成了一个灯笼轮廓。

  韦韶感叹道,“没想到看着简简单单的灯笼,居然这么难做。”

  江一宁看过来,“韦韶,你爷爷怎么会同意你自己赚钱读书?”

  韦韶没什么城府,一问就什么都说了,“因为我爷爷不让我到外面上学,说给我找夫子在家里上,我不愿意,我就求他,然后他就让我自己赚钱读书了。”

  江一宁问,“那你能坚持下来吗?”

  韦韶看了看梁青,“梁青能坚持下来我就能坚持下来。”

  江一宁拍拍韦韶的后背,“那你要加油了。”

  “嗯。”韦韶点点头,“我会的。”

  梁青好奇问,“你家给你请夫子上课多好,干什么来吃苦呢?”

  韦韶哪里能回答这么深奥的问题,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我就想出来。”

  梁青道,“那我们一起努力吧。”

  “好啊。”韦韶对梁青笑了笑,对这个新朋友越来越喜欢了。

  ……

  大棚蔬菜庄子。

  朱彪跑来庄子的大门口迎接江一宁,“东家。”

  江一宁点了点头,越过朱彪往庄子里走去,径直向大棚走去。

  朱彪跟在他的身后,“东家,大棚里的蔬菜该移植的都移植了,全是按照县令大人说的做的,好些都长出新叶子了。”

  江一宁道,“我先看看,要是干得不错,人人有赏。”

  朱彪大喜,“多谢东家。”

  江一宁走进第一个大棚,第一个大棚种的是大白菜,已经移植好了,土窝的间距像是用尺子量的,特别工整一致。

  江一宁回头问朱彪,“多余的大白菜苗呢?”

  朱彪赶紧说道,“东家,多余的苗我看种不了,扔了又可惜,就种那边的荒地去了,种了几日,一棵都没死,就是长得比大棚里的慢。”

  江一宁点点头,“没扔就好,我再去看看其他。”

  其他还有莴笋、青椒、萝卜、小白菜、芹菜、番茄,一一看过,没什么问题。

  “干得不过。”江一宁拿出五两银子,“你去把银子兑换成铜板,你拿一两,其他的平分给大家。”

  朱彪惊喜极了,“是,东家。”

  江一宁站在种莴笋的大棚前,看着一棵棵新鲜的莴笋苗,暗道,“没想到真的可以。”

  忽然,大门处传来了一道声音,“我们可以进去参观一下大棚蔬菜吗?”

  江一宁回头看去,是个员外打扮的人,客客气气的,眼睛看着大棚蔬菜,似乎很感兴趣的样子。

  江一宁走过来,“参观可以,但是你的参观会耽误我们这里的人干活儿,所以需要一人付一钱银子才可以参观。”

  “你是?”李员外问。

  江一宁道,“我是大棚蔬菜庄子的东家。”

  李员外抱拳,“原来是县令夫郎,失敬失敬。”他取出两钱银子递给朱彪,“麻烦县令夫郎行个方便,让我们看看。”

  江一宁抬手,“请,我亲自带你们看。”

  “多谢。”李员外笑着拱了拱手,带着儿子走进庄子,跟着江一宁,往大棚走去。

  江一宁开口,“请问怎么称唿?”

  李员外客客气气道,“在下姓李,是阳翟县的员外。”

  江一宁道,“李员外,你看大棚蔬菜是打算自己也种吗?”

  李员外挺耿直,“大棚蔬菜毕竟是第一次出现,我想种也得观望观望,县令夫郎能理解吗?”

  “理解理解。”江一宁道,“要是想种的话可以告诉我,我不介意教你们种。”

  李员外客气道,“那就多谢县令夫郎了。”

  “做生意嘛,要大家一起赚钱才是好的,一家独大是撑不了多久的。”这是江一宁在生意经上面看到的话,他觉得很有道理,就记住了。

  李员外谦虚道,“县令夫郎的话小人记住了。”

  说着话,江一宁带着李员外来到了第一个大棚前,“李员外,随便看。”

  李员外往大棚里看去,一点儿没让他失望,菜苗绿油油的,嫩嫩的,新叶一片片,呈现良好的生长状态,“长得真好。”

  “咱们去看看其他的。”江一宁带着二人往其他的大棚走去。

  一一看过之后,李员外惊叹道,“还的是县令大人聪明,想到这样的办法种蔬菜。”

  “在我们这个地方,蔬菜一直都是比较贵重的,要是在冬日种出来,那就更贵了。”李员外看得心动极了。

  江一宁道,“李员外刚才有句话说得对,这是第一次种,现在看着好,但菜毕竟没长大,之后如何,还得看了才知道。”

  李员外捡好听的说,“县令夫郎说的是,但是看现在的长势,未来肯定不会差的。”

  江一宁道,“多谢吉言。”

  李员外看了几个大棚的蔬菜之后,就带着儿子离去了。

  “东家,银两给你。”朱彪把刚才李员外给的参观银两奉给江一宁。

  江一宁把银子拿到手里,“以后外人要来参观,你就这样收取银两,你收的话要记录在册,作为庄子的收支,明白了吗?”

  朱彪应道,“东家,我知道了。”

  “好好干,我不会亏待大家的。”江一宁勉励了大家一句,骑上马离开了。

  朱彪等江一宁走远,赶紧去了县城,把铜板兑回来,发个大家。

  “东家对我们真是太好了。”

  “我家里现在都不用饿肚子了,感觉日子一天天在变好。”

  “一会儿我拿这些钱去买点儿肉,家里人已经快一年没沾过荤腥了。”

  “我也去买点儿肉回家吃,一会儿我们一起去。”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