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723章 整理红薯藤

  祝泽清把这群劫匪全部收监,然后把这边得到的信息写成信给祝巍和季玄默送了去。

  若是这些劫匪说的是真的,这件事的影响也太大了。

  公然把官府的刀拿出来卖,还卖给土匪,这不是藐视国法,类似叛国吗?

  不过这样的大事轮不上祝泽清管,他如实告诉季玄默,季玄默会处理。

  ……

  晚上,江一宁高兴地把一本《千字文》放到祝泽清面前,“看看这本书。”

  祝泽清看了眼江一宁,把书拿到手里,“什么意思?”

  江一宁神神秘秘的,点了点书面,“你先看看再说。”

  祝泽清把书翻开,一页一页地看去,“很平常一本书,没什么特别的,你还是直接告诉我吧。”

  江一宁把书页合上,指了指封面的右下角,“看看这里。”

  祝泽清看去,“祝氏印书局。”

  江一宁求夸奖地看着祝泽清,“我取的这个名字怎么样?”

  “很不错。”祝泽清忽然反应过来,“等等,你的印刷作坊都可以印刷了?”

  江一宁道,“是啊,这本书就是祝氏印书局印刷的,不错吧。”

  祝泽清把书翻开,“字的大小合适,间距合适,字迹清晰,排版简洁大方,规格一致,比抄的书好多了。”

  江一宁十分开心,“既然你肯定了,那我可就让作坊大量印刷了?”

  祝泽清提醒,“印吧,先把上课的教材印刷出来,然后再把练习册印出来,先紧着要紧的印,后面再印不那么要紧的。”

  江一宁点点头,“我知道了。”

  祝泽清摸摸江一宁的脸,“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江一宁跨坐到祝泽清的腿上,“那你要怎么奖励我?”

  祝泽清扶着江一宁的腰,他的腰细细的,柔软适中,手感极好,“你想要什么?”

  江一宁在祝泽清耳边说,“想要一个孩子。”

  “我努力。”祝泽清抱着江一宁去了床上。

  ……

  时间飞逝,转眼便是几日。

  师爷前来禀告,“大人,县城里你指定位置打的井竣工了,大家请你去验收。”

  祝泽清往外走,“师爷一起去。”

  县衙外面,负责打井的赵觉带着一众工人已经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了,“见过大人。”

  祝泽清扫过众人,“把账本和打井记录给我看看。”

  赵觉把两本书册双手捧给祝泽清,“大人请过目。”

  第一口井是尼姑庵那个,井深五丈,直径半丈,工期十日,后面是尼姑庵的主持签的名字,表示情况属实。

  祝泽清挑选了三口井看,然后对比了一下账本,觉得没问题,而后把负责测量的工人叫到跟前,“井都是你负责测量的,对吗?”

  男子毕恭毕敬道,“回大人的话,是小人。”

  祝泽清看了眼男子,“本县问你,每一口井都是如实测量的吗?”

  “现在老实交代,本官可以网开一面,若是一会儿本官现场验收发现了端倪,你马上就会有牢狱之灾,明白了吗?”

  男子赶紧说道,“大人随便测,小人绝对没有弄虚作假。”

  祝泽清没再说什么,让师爷回去取测量工具,然后去现场验收。

  很容易就可以测量出来,井里蓄满了水,但只需要往一根绳子上绑上一块石头,用绳子拉着石头入井底,一会儿测量绳子就行了。

  全部的井都如此测量了下,再跟册子上对比,有些出入,但是差距不大,也就几寸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祝泽清满意地把井验收了,然后把工钱算给了大家。

  回到县衙,祝泽清把县城里的地图取出来,先标记井的位置,然后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百姓都可以去这口井里挑水。

  这时候都还有很多百姓来县衙打水,划分了区域后,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了。

  划分区域后,祝泽清随即贴了告示,第二日就没有百姓来县衙打水了。

  县城用水问题到此基本解决。

  ……

  大雪山下翠绿一片,小麦长到了一尺多高,抽出麦穗,开着一朵朵白色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着。

  麦田里,村民照顾得更加细致了,几乎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

  梁村长和祝泽清慢悠悠地来到麦田边上,“大人,你看,照这样下去,我们的收成一定不错。”

  处于西北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光照还特别强,不像南方,十月下旬的太阳已经不强了。

  祝泽清展望着麦田,眼睛里一片绿,“好好管理,今年能过一个好年。”

  梁村长满脸笑意,“是,大人。”

  看了麦田,祝泽清骑上马又去别的地方巡视去了。

  路过的地方不像一开始来的那么荒凉,在可以种植的地方,要么种着麦子,要么种着菜,要么种着草种子,希望在原野的感觉。

  牧场需要大量的牧草,靠他们自己种完全无法满足,于是把草种子分了一些出来,让村民帮着种。

  “虽然村民能吃上饭了,但一日只吃一顿或者两顿,距离富裕还远得很。”

  “县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啊!”

  祝泽清感慨着往大棚蔬菜庄子去了。

  庄子这边在建房子,不是城里那种房子,就普通的村民居住的土夯墙茅草屋。

  县城里受灾的房子还没有建完,这会儿就一般的村民在这里帮着建,他们也都是自己建房子,手艺是不错的,不用担心建不好。

  这边建的房子需要满足六七十人居住,怕是要建一两个人,要不是人比较多,怕是要建到明年。

  庄子的大管事朱彪跑过来,“大人,你来了。”

  祝泽清眼睛看着房子的方向,“建房子还顺利吧?”

  朱彪神采奕奕,“比较顺利,到目前为止,没出现什么问题。”

  祝泽清点点头,“好好干,本县不会亏待你们的。”

  朱彪掷地有声地回答,“是。”

  祝泽清往大棚里走去。

  现在白天并不寒冷,大棚的两边需要打开来通风,夜里温度下降,需要把门关上。

  此时,十个大棚的门都打开着,通着风,有人在大棚里查看种子的生长情况。

  祝泽清没想到江一宁在这里,听到大棚里传来江一宁的声音,他立即加快步伐走去,“一宁。”

  “你来了?”江一宁回头,看到祝泽清,很是惊喜。

  “我来看看种子发芽没有。”祝泽清走进大棚,大鹏的透光性十分好,还有阳光,风轻轻吹着,一点儿也不闷。

  种子已经发芽了,拱出地面,黄色的土地里一点点的绿色点缀,看着就不错。

  “我越来越有信心了。”江一宁看着芽道。

  祝泽清看到种子发芽,心里稳了,“一定让你在冬日吃上新鲜的青菜。”

  “嗯。”江一宁和祝泽清一起走出了大棚,又去巡视其他大棚。

  种子的发芽时间有长有短,有一些还没有发芽,但泥土有被拱起来,距离发芽也不晚了。

  走出大棚,江一宁道,“泽清,我们去看看你职田里的红薯吧。”

  “好啊。”两人骑上马,往职田而去。

  职田里的红薯长得分外好,红薯藤长满了一张片地,紫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藤蔓更是粗壮。

  边上种的青菜可以吃了,江一宁去扯了些,一会儿晚上炒来吃。

  “好了要结红薯的时候了。”祝泽清走进红薯地,把随意生长的藤蔓理顺到一边,实在太多的,把藤减一根,顺便把草给扯了,“这草和匀下来的藤一会儿拿回去喂马。”

  “我来帮你。”江一宁把菜放一边,过来,整理第二根土垄上的红薯藤。

  祝泽清在顺一根藤的时候居然从地里沟里拽出一个大拇指大小的红薯,“一宁,给你。”

  江一宁接住红薯,“都结了?”

  祝泽清回道,“早一点儿的就接了。”

  这里是沙地,红薯表面没有泥,用手拍一拍就干净了,江一宁把红薯掰成两半,一匹马喂一半,“好不好吃?”

  黑豆瞥了眼江一宁,这家伙,它要会说话,至于做一匹马吗?

  江一宁自然看不懂黑豆眼里的意思,喂了红薯后,又赶紧过来顺红薯藤。

  要是这个时候不顺的话,整快土都会长红薯,红薯长得不大不说,还不容易采挖,要是把红薯挖伤,会特别容易坏。

  附近村民看到,赶紧过来帮忙。

  祝泽清没有阻止,靠他和江一宁干,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了。

  村民看了看祝泽清沾上泥土的手指,觉得分外可惜,“大人,这些粗活你吩咐我们干就可以了,你不用亲自动手。”

  祝泽清道,“大家一起干吧,干完了好收工。”

  村民不再说什么了,他们的县令大人上可治理县城,下可下地干活儿,可不是娇生惯养的人。

  干了半日,红薯藤全部理了一遍。

  祝泽清把一位村民叫来,“一会儿你们帮我把这些草和红薯藤运到县衙后面来一下,本官会给你运送的银子。”

  村民忙不迭道,“好好好,草民马上去拿背篓给大人送县衙去。”

  “嗯。”祝泽清去洗了洗手,给了村民五两银子,让他们自己去分,然后带上江一宁回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