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550章 有钱途

  在一众学子忙着写颂文的时候,祝氏书局里,漫画《西游记》成了京城新晋的话本爆款。

  “你们看这猴子,画得太传神了。”

  “这书不知道是谁写的,想象力也太好太丰富了。”

  “花果山,金箍棒,这名字也取的好。”

  京城到处都在说《西游记》,大街小巷,街头巷尾,京城识字的人多,有钱人也多,抱着猎奇心理,好些人来买漫画看。

  一本漫画卖五两,江一宁赚翻了,书局里经常分银子,伙计们因此干劲十足,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着。

  这天,徐公公神神秘秘地把《西游记》放到了御案上,“皇上,你看。”

  皇帝每天批阅奏章,忙得焦头烂额,乍然看到一本封面精美,色彩明艳的书,顿觉神清气爽,眼前一亮。

  “《西游记》?”

  皇帝看着封面上的石猴儿,也觉得十分新奇,“也不知道是谁画的,这画儿好看。”

  徐公公小声道,“好像是祝映菡画的。”

  “祝映菡?”皇帝露出疑惑的表情。

  徐公公立即解惑,“祝泽清的堂妹,只有十二岁多点,拜了秦玉堂做老师,日日学画,她还替京城的贵妇们画画,据说画得很好。”

  皇帝脑海里有点点祝映菡的印象,“就只有这一本漫画吗?”

  徐公公微笑着说道,“目前只有一本,但肯定不止一本,但凡出了新的漫画,奴才一定替皇上寻来。”

  皇帝笑着看了眼徐公公,“懂朕的心。”

  《西游记》不止上了御案,还有后宫各宫,京城各大臣的家里,富豪贵族,平民百姓,全部都覆盖了,老少皆宜。

  ……

  卢府。

  京城七位大儒之首名叫卢崇。

  卢崇已经六十五岁的高龄,早几年就致仕在家修养了。

  这天,小孙子卢文爕捧着一本书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正在钓鱼的卢崇面前,“爷爷,你看我寻到了好东西。”

  老人爱幺子,卢崇非常宠爱小孙子,闻言看过来,笑问道,“寻到什么好东西了?”

  卢文爕把《西游记》双手奉给卢崇,“就是这个。”

  卢崇看到封面的时候就忍不住感到惊艳,青山绿水的森林里,师徒五四行走在其中,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前方走着孙悟空,后面跟着猪八戒和挑着行礼的唐僧。

  封面用了鲜艳的颜料,看在眼里具有很强的冲击性,令人印象深刻。

  卢崇把鱼竿放脚下踩着,然后颇为惊艳地把《西游记》拿到手里,“这是哪儿来的?”

  卢文爕兴致勃勃地说道,“我从祝氏书局买的,京城好多人买,明报上说非常好看,我好奇去买,没想到直接就看入迷了。”

  卢崇翻到第一页,眼睛就移不开了,虽然师徒四人就唐僧和沙僧看着正常点儿,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就应该这样。

  卢文爕期待地说道,“爷爷,你可是京城有名的大儒,你看看,能不能点评两句?”

  卢崇视线不离漫画,“要点评也要看完了再点评,你去忙你的事,爷爷看看再说。”

  “那爷爷慢慢看,看完了跟我说。”卢文爕主要是想讨爷爷欢心,见爷爷挺高兴的样子,他就放心了。

  卢崇头也没抬,“去吧。”

  卢崇就坐在那里翻看起了《西游记》,看了大概半个时辰的样子,他把小厮叫过来,让小厮去把几位好友请过来。

  他请了四位好友过来,本来是邀请大家一起看《西游记》,没想到好友们已经看过了。

  几人相视一笑,安静地看起来。

  他们看了之后,各写了一篇读后感,因为真心喜欢,所以写得也很深刻,刊登到明报上,进一步扩大了《西游记》的影响。

  ……

  祝氏书局。

  账房里,江一宁算着账都不敢相信了。

  练习册大家买过之后,后面就越卖越少了,眼见生意不行了,江一宁赶紧推出了《西游记》。

  卖练习册的时候,有过一日收入万两的情况,现在《西游记》打破了这个记录,比之前还多了。

  江一宁兴奋又高兴,“京城也太赚钱了。”

  兴奋之后,江一宁拿出一些银两给大家分,然后回了凌府。

  这么多钱放在店铺里他不放心,必须拿回凌府去锁上,放到他觉得安全的地方才行。

  晚上,江一宁兴奋地跟祝泽清说起今天卖漫画卖了上万两银两的事,“泽清,我厉害吧?”

  祝泽清看着银两都感觉眼花了,太多了,“利用这波热度,可以把其他漫画一起卖起来。”

  江一宁激动道,“我知道,现在在印,等两天我就卖新的漫画,持续赚钱。”

  祝泽清笑看着小财迷,“来京城之后,你这看起来更高兴了。”

  江一宁亲了祝泽清一下,挑了挑眉,“因为赚钱多啊,看到银两我就高兴,对了,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我给你买?”

  祝泽清道,“我需要的你不都买了?”

  江一宁仰起脸想了想,“就没有其他我没有准备的?”

  “没有,等有的时候告诉你。”祝泽清玩笑道,“感觉自己现在成了小白脸,一切都要靠你供养了。”

  江一宁笑了几声,“我说了我要养你的,安心,我不介意的。”

  祝泽清抱了抱江一宁,“好了不闹了,我去修改颂文了,老师说,颂文有点儿太素了,让我改华丽一些。”

  江一宁笑道,“去吧,我也去看看书。”

  ……

  隔壁院子。

  “二姐,你看。”祝映菡把一叠银票放到祝映晴面前。

  祝映晴把银票拿过来数了数,足足一千两,“你哪儿来这么多钱?”

  祝映菡坐在凳子上,心里挺自豪,“我今天去给季家夫人画画,对方说我画得好,给我的。”

  “画的好也不应该给你这么多吧?”祝映晴觉得夸张了,一张画再好,给一百两已经很好很好了,怎么会给一千两?

  祝映菡心里忐忑,“二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祝映晴问,“你给她画的什么画?”

  祝映菡老实说道,“就她自己,我给她画得非常好看,她非常高兴,然后就给我钱了。”

  祝映晴不放心,“你等等,我去问问堂哥。”

  祝映菡赶忙道,“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拿着银子来到隔壁祝泽清他们的院子。

  祝泽清听了两人的话后,说道,“不用担心,你们忘记我师兄是季玄默了?季夫人应该是看在这上面才给你银子的。”

  祝映晴手臂搭到祝映菡的肩膀上,恍然大悟,“是啊,我怎么给忘记了。”

  祝泽清道,“没事了,快回去睡吧。”

  两姐妹又回去了。

  江一宁走过来,“真是不错,映菡画画也能赚一千两了,有钱途。”

  祝泽清笑道,“算起来还是你更有钱途,大家赚的钱都没你多。”

  江一宁骄傲了,“哈哈。”

  ……

  祝泽清把修改了三次的颂文放到凌老的面前,“老师,颂文修改好了。”

  凌老拿过来看了看,暗暗满意,但怕祝泽清太骄傲,于是装作平静的样子,“这次可以了,先收着,明日皇帝应该就会宣旨,三日后自己把颂文贴到告示墙上去就行了。”

  看了祝泽清的,凌老又看凌封锦的。

  凌封锦更惨,他修改了五次了,这次不知道能不能过,他心里有些忐忑。

  凌老看了之后,也挺满意,但还是保持着平静,“封锦的也可以了,三日后你们一起去贴颂文,别忘记了。”

  凌封锦点点头,“知道了,爷爷。”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一大早,祝泽清和凌封锦就出发了,正好今日沐休,去贴了颂文之后,一行人打算去皇家农庄游玩儿一下,最近太累了。

  马车慢慢行驶,不久之后来到府衙大门前。

  府衙的右边是一面大大的告示墙,现在告示墙已经贴了大半,空间不是很多了。

  江一宁和江子星去帮两人贴颂文。

  颂文正面是文章,背面是名字,谁的颂文赢了,到时候揭下来一看便知。

  对应颂文的是一个个并排放在一起的编着号的小木盒,看上谁的颂文,就往对应的小木盒里放一颗米。

  这件事一直是京城的传统,每到这个时候,京城的百姓都很积极地参加进来。

  这不,刚贴上颂文不久就有百姓围上来了。

  颂文并不复杂,不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看一遍就懂了。

  祝泽清的颂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做开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祝泽清四人站在一旁,准备看一会儿再走。

  然后不久之后就在人群里听到祝泽清的开篇话,“春种一粒粟……”

  “泽清,你看大家喜欢你的颂文。”江一宁开心地说道。

  他话音一落,就看到有人往第四十九号小木盒里扔了一粒米,“我喜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描写得也太恰当了,“我得投一粒米。”

  江一宁振奋地看着,泽清已经得到两粒米了,再投,再投,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