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546章 疼夫郎体现在方方面面

  江一宁看了李锦元几眼,迟疑地说道,“明报是小王爷的?”

  李锦元握拳抵唇,低咳一声,“那个,其实一开始是闹着玩儿的,后来看得人多了之后,在京城传开,慢慢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吃到美食,都会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篇文章,他的名气大,就有很多人求他写的文章看。

  作为皇家子弟,是不缺见识的,后面他以邸报为灵感做了明报。

  一开始明报只登他写的文章,传开之后,买他文章看的人多了起来,他尝到了甜头,就让人去收集京城的新鲜事,然后写到明报上,就这样,明报越做越大,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江一宁佩服地看着李锦元,“像小王爷这样吃出许多名堂的,还是第一次见。”

  李锦元反过来赞美江一宁,“不用恭维我,你也很不错,驱个蚊也能驱出这么多花样儿,我也挺佩服你的。”

  江一宁挺受用,“我小打小闹,不值一提,还是小王爷厉害一些。”

  李锦元理了理外衣,“既然你都这么说来,那宣传蚊香的事我一定给你办好,等着数银子吧。”

  江一宁笑道,“谢谢小王爷。”

  李锦元拿着文章来到明报铺,让手底下的人把他那篇《蚊香鉴识》在半月后登明报,连续登三日。

  蚊香没有多少库存,就算宣传出去也没什么大的作用,又买不到,反倒浪费了一拨宣传。

  江一宁在第二日把蚊香铺开了起来,现在天气还不太热,买蚊香的人不多,就一些熟识的人买了些。

  不过他相信明报的力量,还是让伙计加班加点地把蚊香生产出来,等着明报宣传后,大卖一拨。

  京城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店铺——蚊香铺,在熟人之间,慢慢流传。

  ……

  宣政殿。

  在第三日的时候,三国使臣被皇帝召见。

  三国使臣先向皇帝献上朝贡的礼单,献上礼单这一环节跟往年的朝贡一样,但皇帝一看里面的内容,脸色未变,心里却沉了沉。

  往年的礼单是用汉语写的,一目了然,但今年的却是用番文写的,他看不大懂。

  而且这样的礼单也说明了一件事,对方在试探他。

  看来大夏国已经接触过三个使国了,并且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不然对方不会试探他。

  礼单的重要性在于,大梁需要根据礼单回礼,若看不懂礼单,就无法准确回礼,届时便会产生矛盾,三使国也有理由转而投向其他国家。

  皇帝淡定地翻开三本礼单看了看,放到一边,然后给徐公公使了一个眼色,徐公公悄悄地退了下去。

  皇帝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说道,“各使臣远道而来,辛苦了。”

  翻译站旁边翻译。

  高昌国使臣行了一礼,“多谢皇帝陛下关心,在鸿胪寺休息了几日,已经恢复过来了。”

  皇帝微微笑道,“若是有需要的地方,尽管告诉鸿胪寺官员,他们会把一切安排好的。”

  高昌国使臣客气一笑,“多谢皇帝陛下。”

  艾明国使臣出列,行礼道,“请问一下皇帝陛下,之前替我们王子翻译的是谁,我们想当面感谢一下他。”

  皇帝高坐龙椅之前,带着浅浅的笑意看着使臣,“那是我国子监的学生,尚无官职在身,所以不在这里,你若想感谢他,可以派人去国子监寻他。”

  艾明国使臣有些惊讶,“没想到他竟然是一个学生,看他如此流利地说番文,我还以为他是厉害的官员。”

  皇帝朗声道,“日后他会是一个厉害的官员,不过现在还是一位学生。”

  艾明国使臣弯了弯腰,低下头道,“大梁真是人才济济,一个学生竟然有这样的学识,佩服佩服。”

  皇帝但笑不语。

  庞元国使臣出列,行了一礼,“皇帝陛下,听说大梁出现了新的粮食,种的好的话,可以让百姓免于饥饿,不知我们可否见识一下?”

  皇帝吩咐,“把土豆和红薯拿上来。”

  两个太监手里端着托盘,托盘里放着一些大土豆和大红薯,走见宫殿,把东西呈现到几位使臣的面前。

  皇帝说道,“左边这个黄皮的就是土豆,一亩地可以产三千斤,右边红皮的是红薯,一亩地可以产五千斤,当然种植的时候需要管理得好,施肥妥当,不然任何东西都无法高产。”

  三国使臣惊呆了,亩产几千斤,这要是扩大种植,哪里还有饿肚子的情况。

  高昌国使臣道,“皇帝陛下,你说的可是真的?”

  皇帝掷地有声道,“朕身为一国之君,难道不值得信任?”

  高昌国使臣躬了躬身,“是臣失礼了。”

  艾明国使臣接着道,“皇帝陛下,听说大梁还有一种稻谷,亩产可达一千斤,可是真的?”

  皇帝道,“自然是真的,种子已经育好了,待使臣们回去,朕会让你们带一些回去,种在你们国家,日后你们国家的百姓也能丰衣足食。”

  艾明国使臣感激道,“多谢皇帝陛下。”

  庞元国使臣看了看皇帝,“臣有个不情之请。”

  皇帝抬了抬手,“请说。”

  庞元国使臣微微笑着说道,“此次出使大梁,我们庞元国最受国主宠爱的双儿也来了。”

  “他叫庞玺,是我们国主的第九个孩子,虽然是双儿,但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学出众,无人能出其右,是我们庞元国第一才子。”

  “此番过来,一来见识大梁的风土人情,二来则是为了择胥。”

  皇帝询问,“不知道你们王子想找什么样的男子为胥?”

  庞元国使臣回答,“王子想见见你们大梁的第一才子,大梁地大物博,想来才学出众之辈也甚多,不会让人失望的。”

  皇帝笑笑,“见见可以,但是择胥是不行了。”

  庞元国使臣不解,“为何?”

  皇帝想到自己的小师弟英年早婚,也是一阵无奈,“他已经婚配了。”

  庞元国使臣,“……”

  在他们谈论的时候,徐公公来到了国子监,把祝泽清带走了。

  路上,徐公公跟祝泽清说了一下缘由,“泽清,擅长说番文的都不多,何况看番文,对方是故意为难我们。”

  祝泽清道,“公公放心,我会尽力翻译的。”

  徐公公拍拍祝泽清的手臂,“全靠你了。”

  回到皇宫之后,徐公公以把礼单拿去拟回礼为由,拿去了偏殿,“泽清,你看看。”

  祝泽清翻看了一下,“公公,有笔墨纸砚吗?”

  “有,这边来。”徐公公把祝泽清带到了旁边的一个小隔间,“你慢慢写,不着急。”

  “好。”祝泽清坐到椅子上,把礼单翻开,逐字逐句地翻译。

  徐公公见状,心安了,轻轻退了出去,命人去准备膳食。

  祝泽清立了功,这快到中午了,皇帝肯定会让他吃了饭再走的。

  三本礼单翻译了半个时辰,然后送去了礼部,拟回礼,拟了之后还要给皇帝看,之后才会定下来。

  宣政殿内——

  庞元国使臣无奈道,“皇帝陛下,那让我们王子见见,至于其他事,等见了再说。”

  皇帝答应了,又说了些正事,就退朝了。

  祝泽清被皇帝叫去一起吃饭。

  第一次在皇宫吃饭,祝泽清心情还有点儿小激动,毕竟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

  去吃饭的路上,祝泽清小声跟徐公公说,让他多准备一份,一会儿给一宁带回去。

  徐公公笑笑,“第一次见这么疼夫郎的人,放心好了,一会儿我把东西准备好,你出宫的时候,让小太监在宫门口等你。”

  祝泽清道谢,“多谢公公。”

  宫里的饭菜,卖相和口味自不必说,祝泽清还挺喜欢的,吃过饭,他就离宫了,还得回去上课。

  走到宫门口,果然有个小太监等在那里,把食盒递给他,“泽清少爷,这是徐公公让我交给你的。”

  祝泽清客气道谢,“多谢了。”

  小太监受宠若惊,“折煞奴才了,泽清少爷慢走。”

  祝泽清微微颔首,乘坐马车回来国子监。

  江一宁果然在食堂门口等他,一看到祝泽清就迎上来,担心地问道,“徐公公让你去宫里做什么,吓死了。”

  “没事,等回去再跟你说。”祝泽清把手里的食盒给江一宁,“我在宫里吃了饭,这是给你带的宫里的膳食,尝尝。”

  江一宁惊喜不已,“你怎么还给我带了?不怕没面子啊?”

  祝泽清眼神温柔地看着江一宁,“面子哪有你重要,去吃吧,我去补补课。”

  江一宁笑着点头,“好。”

  祝泽清去了教舍。

  许文年看到祝泽清回来,连忙关心问,“祝兄,没事吧?”

  “没事,多谢关心。”祝泽清坐到座位上,“你记笔记了吗?能不能借给我看看。”

  许文年把书递过来,“记了,拿着。”

  “谢了。”祝泽清取出铅笔,先把笔记誊写到书上再说。

  凉章文凑过来,“祝兄,徐公公找你什么事啊?”

  成裕丰和贺令璋也竖起了耳朵,刚才那个时候,皇帝应该在上早朝,徐公公是皇上的贴身太监,没有重要的事,徐公公是不可能出宫的。